第84章

  午饭基本在船上解决,有些船配自助餐,有些船配盒饭,也可以自己单点。
  根据游船型号不同,价位在279~469一人不等。
  陈灵与禾嫒尺商量过后,最终挑选的方式和以上几种都不一样,选择报一日游的团,248一人。
  行程大约是从桂林出发前往杨堤码头,在码头坐1小时的电动竹筏前往九马画山,再前往兴坪古镇游览,午饭由客人自行解决,当地有不少餐馆,吃啥都行。
  最后去十里画廊跟车游览,随后自由活动两个小时左右,17:00左右再把大家各自送回位于阳朔的酒店。
  两人报的是小团,一个团据说最多12人,一般是8人左右,不用到集合点上车,司机会开车到酒店来接。
  原本定的时间是8点接人,结果司机7:45左右来电,说是8点接第一个客人,她们排最后,车子大约8:15左右来,让她俩先吃早餐去。
  两人订的酒店不带早餐,得自己出去吃。
  好在酒店附近也有米粉店,随便找一家坐下就能吃。
  早上的米粉店和下午看起里完全不一样,店里坐的大多都是本地人,看起来热闹得很。
  原本她俩打算各自来一份二两的卤菜粉垫垫就行,但禾嫒尺刚进店,还没开始研究菜牌,就已经盯上坐在店门口附近位置某位客人碗里的粉。
  这位客人吃的粉跟禾嫒尺印象中的桂林米粉不一样,不是粗圆的,是扁粉。而且她吃的也不是拌粉,而是汤粉。
  三月初的桂林,大清早只有十度左右,有时说话都还冒烟,拌粉吃起来肯定不如汤粉暖胃。
  于是她拉了拉陈灵的袖子,“我看好些人都在吃汤粉,我想要一份牛腩汤粉,你要不要也来点热的?”
  陈灵打着哈欠连连点头:“我也要牛腩粉,二两的。”
  店里人多有些挤,需要拼座吃。陈灵负责占座,禾嫒尺去拿粉,顺便打小料。
  粉店出餐很快,没多会儿牛腩汤粉就被放在出餐台上,自己拿就行。
  上桌的牛腩粉躺在不锈钢汤盆里,瞧着朴素,却给人一种熟悉感。
  “这碗粉看起来跟我老家的好像。”陈灵拿着筷子夹起一块牛腩,再弯腰嗦一口粉,等把米粉和牛腩都吞进肚,她惊讶地直起身子:“吃起来也像?”
  也不知是是为了确定自己的想法,还是单纯因为米粉好吃,说完这句,她又低下头去继续不停嗦粉。
  “真别说,也有点像我老家的粉。”
  牛腩粉热腾腾还冒着烟气,牛腩份量不算很多,块头也不大,但已经炖得软烂,呈深酱色。
  汤头颜色也较深,像是浇了不少牛腩汁,粉皮白且薄,让禾嫒尺想起小时候吃的牛腩河粉。
  广东牛腩河粉远不如肠粉出名,但是其实本身味道不错,尤其是以前大家都还没发达起来,早餐店全靠手艺和味道赚钱的时候。
  那时的河粉都是大米做的,很薄,泡在汤里容易吸味。
  牛腩会被切成小块加上各种香料炖煮,炖出来的牛腩嚼起来起来口感软烂,更重要的是牛腩汁足够浓厚咸香。
  汤头也足够讲究,每家好吃的粉店都会有一锅专门熬制的大骨汤。
  想要制作一碗好吃的牛腩河粉,只需将河粉烫软,加入浓郁醇厚的大骨汤底,最后再淋入满满一大勺牛腩汁和牛腩。
  不管是刚长牙的三岁小孩,还是七八十岁牙口不好的老人,都能吃得喷香。
  不过后来这些美味渐渐变了。
  汤头越来越淡,大骨汤喝起来像是涮锅水。
  炖的牛腩不够烂,酱也没以前浓厚,河粉不知怎么回事越来越厚,越来越没味,原本酱色的牛腩粉汤底,现在瞧着发白。
  到现在,禾嫒尺已经很难在家乡吃到小时候那种味道的牛腩粉。
  但眼前这碗粉和她记忆中的牛腩粉很像,虽然她知道这是广西牛腩粉,可看起来真的很像,甚至汤头瞧着比她小时候吃的还浓郁些!
  原本早餐赶时间,禾嫒尺根本没想探店或是拍照的事。
  只是现在,她没忍住拉开外套拉链,从怀里拿起出门前挂在脖子上的相机,给牛腩粉来了一张照片。
  直觉和陈灵的表现告诉她,这碗粉可能会很好吃。
  她夹起软滑的薄粉条,先给自己来一口不加任何小料的米粉,刚入口她就知道米粉新鲜极了。
  米粉虽薄软却不容易散断,很容易夹起,入口滑嫩紧致不会发面,最重要的是,牛腩味足够浓。
  禾嫒尺平时吃汤粉会有用勺子把汤和粉一起吃的习惯。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现在不少米粉店的米粉都不够入味,这样吃,汤头的味道更容易融入粉里,让粉吃起来味道更浓厚。
  然而这家店的米粉哪怕不配汤吃,味道也很足,证明米粉和汤底都足够好,难怪店家可以任性地不在店面放勺子。
  毕竟筷子就已经够用。
  再尝尝牛腩。
  牛腩的颗粒切得比较小,但是很实在,全是肉和筋,几乎没有那种看起来发泡的肥肉。
  牛腩吃起来是炖透的软烂口感,不是有嚼劲的类型,牛肉味很香却又没有腥膻气。调味与禾嫒尺印象中小时候吃的牛腩非常相似,不过味道更重一些。
  这种口感的牛腩单吃可能会腻,拌米饭或许显得过于单调,但是和扁软的米粉简直就是绝配。
  难怪牛腩粉这种搭配会出现在各个能吃粉的省份,广西有,广东有,湖南也有。
  只不过大家搭配的方法不太一样,广东是直接吃原味,湖南和广西嗦粉时会加各种小料,像酸豆角、酸萝卜,这两种小料,广西和湖南都会加。
  不同的是湖南有些粉店里会有油渣、蒜蓉等小菜,而广西会多出一个酸笋。
  辣椒也不一样,广西大多是油辣椒,或是本地桂林辣椒酱,湖南大多是剁椒。
  像陈灵,吃着广西牛腩粉,忽然想给自己来一勺剁椒酱拌匀了吃。
  禾嫒尺倒是吃哪儿的东西就学哪儿的习惯。
  调料台上的小料泡在牛腩汤里,让汤粉染上一丝丝辣味,再配着酸爽的酸笋和豆角吃,让原本就很好吃的牛腩粉又转换出另外的味道,变成酸辣牛腩粉。
  两人吃着米粉嚼牛腩,时不时喝口汤,因为生怕司机提前到了找不到她俩,所以吃得也很快。
  没多会儿,浑身上下都暖和起来。
  离店时,禾嫒尺才想起进店时走得急,根本没看店子叫什么名。
  回头看一眼,才知道这家店叫李记牛腩粉。
  李记牛腩粉的2两牛腩粉,价格只要7元。
  不管是米粉、牛腩还是汤头,都把鹏城大部分动辄20以上的牛腩粉打得体无完肤。
  ……
  司机来得还挺准时,8:18就到酒店楼下。
  两人上车时,发现里面已经坐了4位客人,2男2女,她俩是最后的客人。由于现在是旅游淡季,报团的游客数量不多,所以小团总共才6人。
  刚上车时候,车里的4位游客都在聊天,气氛热络。禾嫒尺还以为他们认识,没想到其中只有一对夫妇是认识的,另外1男1女都是单独的游客。
  那对夫妻太能聊了,来多少不认识的都能说上几句。这不,刚上车的陈灵跟禾嫒尺已经跟他俩聊起来。
  夫妻里的男方戴着眼镜,浓眉大眼的脸有点方。正问车里人都是哪儿来的,在桂林都玩了些什么,后面打算去哪儿,有没有可以介绍的景点。
  “我们是大学同学,毕业之后一起出来玩,已经来两天,去过两江四湖和象山公园、还去看过岩洞,你们呢?”
  “我们昨天刚来,网上说景区都在阳朔,所以没在桂林市区多逗留。”
  另外那一男一女倒是都来了好几天,尤其是女生,说是出来散心,已经在桂林市区住了四天,准备再到阳朔住几天。
  那位一人出行的男子听了问,“大学生还没开学吗?”女生则是嘿嘿一笑,没再往下接。
  去年才毕业的两人一看就知道,她是溜出来玩的。
  由于车上游客年龄相仿,哪怕年纪较大一些的夫妻两人其实也就30左右,比其他几人大不算很多,沟通愉快。
  6个人聊起来,什么都说,主要内容大多是广西之旅遇到的各种事,以及行程安排等等。
  “在桂林吃了三顿粉,没有一顿踩雷的。”禾嫒尺和陈灵还把刚才吃的牛腩粉推荐给大家,“没想到我俩一个广东人一个湖南人,居然在广西尝到各自家乡的味道。”
  说起广西物价划算时,大家都有一样的共鸣。
  “这里的水果好划算,而且西红柿比我们那儿便宜两倍多!”这是夫妻里女方说的话。
  但是说起桂林米粉时,大家又有不一样的见解。
  陈灵与禾嫒尺吃到的是居民区里5.5一份的卤菜粉,而前一天来的夫妻,则说他们吃的桂林金牌米粉要16一份。
  一个人出来游玩的女生在桂林住了四天已经有些经验,“你们吃的那个是游客店,桂林米粉是给外地游客吃的,据说料多一些,本地人都吃卤菜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