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为什么呢?
  想不明白。
  不明白就不想,禾嫒尺见陈灵吃芋头吃得欢,连鸡都没动几块,于是也夹起一块芋头试试。
  芋头很完整,看起来像是烹煮的时间不长,一副没炖烂的样子,看起来远不如鸡肉卖相好。
  然而用牙一咬,肥厚的芋肉却被轻易分离开来,才刚入嘴,就已散落成小块芋肉颗粒,用牙一压,略带颗粒感的芋肉便会变成芋泥。
  泡在酱色汁水里的芋头吸饱满满鸡汁,比鸡肉还下饭,难怪陈灵吃个不停。
  连着吃了好几块鸡肉和芋头,嘴里味道有些单一,禾嫒尺又捞起上汤南瓜苗换换口味。
  南瓜苗浸在用皮蛋和火腿打底的汤水里,捞起来时颜色碧绿,瞧着嫩得很。
  入口不粗糙,南瓜苗在烹煮时吸了汤味,吃起来不光嫩,还鲜。
  而且因为它属于水煮菜,油不算多,清新的味道正好中和芋头鸡略有些重的味道,再加上现在天气凉,泡在汤里菜冷得慢,搭着吃绝美。
  不知不觉,米饭配着芋头鸡吃,已经下去三分之一。这时禾嫒尺才想起来,是不是应该拍张照给商家一个外卖好评?
  她拿起手机随便拍几张照片,才又埋头继续吃。
  雨天时在遇龙河的民宿阳台吃晚饭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外头因为下雨,所以视线变得非常模糊,往远处看几乎可以算是漆黑一片。
  河对面的几户人家也点上了灯,远远瞧着星星点点,看不分明。
  近处的稻田倒是因为民宿比较亮堂,被照得能看见些影子。
  芋头鸡和上汤南瓜苗随着雨滴落下,时间流逝,从餐盒逐渐转移到两人肚子里。鸡肉芋头都被吃得精光,就连南瓜苗也被捞着吃得一根不剩。
  “呼~”
  吃舒坦的两人在阳台上歇了会儿,才将垃圾与餐盒收拾好,回屋准备用民宿电视的投屏功能看电影。
  趁着陈灵找电影的空隙,禾嫒尺还花了几分钟给这家店写下好评。
  好吃就要给大家分享,她不光写好评,还将外卖页面转发到一日游的6人小群,和陈灵对这家店的饭菜一顿猛夸。
  陈灵:“外卖除了要等久一些没有别的缺点,但是等得久证明这是现点现做的啊!”
  禾嫒尺:“米饭也很好吃,大米饭比我们之前在广西吃的所有店都香!”
  大财:“米饭有多香?用的是丝苗米吗?”
  巴巴:“我都没想到居然还能叫外卖!昨天下雨我们也是没能出门到饭店吃饭,在酒店餐厅吃的晚餐,回头我也试试。”
  贝壳:“你们好开心啊,我也想吃,可是距离好远,外卖平台显示我所在位置无法配送。”
  p:“我这也显示无法配送。”
  群里只要有人开始说话,就会开始新的一轮热聊,几人在群里分享当天行程,以及各自吃玩的内容,沉寂一段时间的小群忽然又热闹起来。
  ……
  这场雨持续了很久,第二天还在下。
  或许是因为次日没有行程,昨晚两人集体熬夜,看完电影,她们各自因为电影产生的情绪热聊一整晚,从电影本身发散聊到生活,从坐着聊到躺下,导致醒得都不早。
  陈灵醒来时已经接近10点半,醒来之后没事做,外头还下雨,干脆赖床上不起来,听着雨声往外瞧,惬意得很。
  禾嫒尺倒是醒得早一些,10点不到就已睁开双眼。只是从床上爬起来时已经10点多,洗漱过后站在阳台看会儿雨,忽然觉得在这个地方工作也很不错,于是靠在椅子上,开始写新笔记。
  这个系列本来就是一时兴起瞎写的,笔记内容主要是旅游饮食记录,而不是美食推荐。所以她也不挑,直接把出发那天尝过的牛腩粉,小七排档,乡土农家菜这几家店的饮食体验直接记录下来。
  写笔记的方式依旧和上次一样,将景色和美食图片拼在一起,附上距离和简单的游览提示。
  结果文字内容还没开始写,图才拼到一半,她又溜回屋里。
  嗯,阳台风景是不错,可惜有点凉,还时不时会有雨滴飘到手机屏幕上,让工作变得困难。
  写笔记耗时不算很长,不到一小时,《小迟去广西玩啦!美景配美食(二)》发布成功。
  8张高清美照配详细文字内容,成功得到app认可,获得82评分,还让禾嫒尺账户中多出82元。
  转头,她才开始刷自己在各平台发布的内容数据。
  前一天写的竹筒饭排雷笔记《广西竹筒饭不是这个味!》有争议,所以热度攀升上来,甚至不到一天已经超过《小迟去广西玩啦!美景配美食(一)》。
  各平台评论区都有人回复,小众点评虽然人少,比较和谐,却也有好几位网友在看到笔记之后,写下自己去这家店感觉体验不好的回复。
  还有不少网友虽然没去过这家店,但日常多多少少都去过网络营销厉害,味道又很一般的店。看到笔记之后回想起自己以前踩过坑的体验,忍不住在评论区将过往踩坑的经历写出来。
  小紫书的评论区大致上和小众点评差不多,也算和谐,但是风格比较奇特。
  因为有网友开始在网上写自己,或是朋友亲戚等,去外地旅游踩坑的经历。什么花钱买玉买银,花了五六百一晚订的酒店结果床还是响的,空调也不好使等等。
  评论回复中的回复一层叠一层,最后内容和吃饭已经没什么关系。
  逗音评论区则是吵架内容相对更多一些,有人在评论区抖机灵,也有人在分析这样一份饭在景区能挣多少钱,成本多少。还有人说竹筒饭的竹筒是循环使用竹筒,跟某些骨髓煲店里的大骨头一样,属于店内员工。
  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某位自称自己在某个著名连锁店工作过的员工,爆自己做餐饮时的各种内幕内容。
  这条评论的点赞现在已经高达8千,比禾嫒尺的笔记本身还多一些。
  禾嫒尺在各平台评论区中浏览,觉得网友们还挺有意思。
  随后又重新将排雷笔记编辑一遍,将自己在乡土农家菜吃到的当地竹筒饭相关内容加上去,进行对比。好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知道真正的广西竹筒饭是什么样的美味。
  ……
  有人高兴有人愁。
  美味竹筒饭的史老板就挺愁的。不光愁,还烦。
  毕竟花大力气营销的店被排雷了,而且还是个有点粉丝的号。
  而且她居然把排雷笔记分别发在了三个不同的平台,笔记在三个平台内都各有各的热度,简直是把他的店架在火上烤。
  “太离谱了!”史老板在店里走来走去,“我花钱买营销,人家也是各平台有各平台的价,一口气在三个不同平台帮我写软广,哪怕内容一样也是要加钱的好不好!”
  旁边的员工只好胡乱给意见:“可以联系她,让她删笔记呀。估计又是个差评师,骗吃骗喝又能骗钱。这个行业可乱了,什么人都有。”
  “联系不上。”
  史老板是真的烦,这个叫小迟没吃饱的账号已经入驻好几个平台,不光不回私信,主页上还没有商务联系方式。
  自媒体号不回私信很正常,因为粉丝多,看不过来。但是要恰饭接广,大多会在主页留下一个邮箱联系方式,偏偏她没有。
  “真是见鬼。”
  怎么办呢?
  他只好联系之前曾经帮他写过软文的某位网红,看对方能不能帮帮忙,让他店子的风评恢复回原来的样子。
  ……
  禾嫒尺不知道美味竹筒饭的老板曾想方设法联系她,她忙着呢。
  忙点菜。
  因为外头下雨,依旧不方便出门,所以两人中午还是选择在民宿里点外卖吃。
  人出来玩嘛,总是会贪新鲜,虽说昨晚点的那家外卖味道不错,但已经吃过一次,想换换口味,点些别的吃。
  昨晚那家外卖店在外卖平台的评分是4.4,这次她们选择了另外一家评分高达4.7的遇龙李记农家乐。
  4.7还不是外卖分,是堂食评分。没错,这家店有堂食,而且去店里吃的人好像不少,有一千多条评价。
  遗憾的是,午餐点的这家店从味道来看,虽没有什么大错,吃起来却没有昨天那份外卖好。
  遇龙李记农家乐的菜品和鹏城某些餐馆有些相似,调味不错,但感觉是流水作业,菜品没有大火热锅炒出来的味,仿佛换个厨子用同样的配方,也能正常出餐。
  昨天那家店调味则更粗犷一些,不管是芋头鸡,还是上汤南瓜苗,都和一般饭馆里常吃的味有少许区别,能感觉到大厨手上有两把刷子。哪怕换个人,用同样的配方步骤做菜,出来的味也不一定一样。
  菜品本身就有区别,更别提米饭。
  前者的米饭煮得有些软,倒是不噎嗓子,但也不香。
  后者嘛……
  禾嫒尺仔细想了想,她没吃过这样的米饭,不好类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