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这道菜不是水煮菜,和啤酒鱼不太像,啤酒鱼的汤汁更多一些。
  倒是更类似干锅,只是底下的汤汁又比干锅菜又更多。剑骨鱼已经被剁成块状,过了油,大量酸芋苗混合和辣椒炒过之后,再用姜、蒜等调味料和鱼块一起焖煮,等汁水收得差不多,撒上一把鲜葱段就能出锅装盘。
  上桌时用一个黑色的敞口锅装着,放在卡斯炉上,让火苗在底下持续给鱼加热,好让它不至于在冷风中快速凉透。
  两人也不客气,直接伸筷子夹了鱼块放碗里,将鱼肉拆下,再蘸点酸芋苗汁投入口中。
  新鲜的剑骨鱼肉质鲜嫩又紧实,入口嫩滑不易散,芋苗发酵之后的酸味经过炖煮,已经透入鱼肉里。随着每次咀嚼,咸辣带些天然发酵的酸味在嘴中绽放,有些粗犷,却不失美味。
  尝过味的禾嫒尺十分庆幸她俩点了这道菜,正准备夹一片酸芋苗试试。
  而陈灵则是转头朝服务员招手:“阿姨,米饭!”
  第89章
  眼看大姨把黑漆漆的鼎打开,往一个大面碗里给她们盛饭,禾嫒尺放下筷子,忍不住带着相机跑过去瞧一眼,顺便拍张照。
  米饭在鼎里显得格外白皙,乍一看倒是和平时用电饭煲煮的没什么两样,只是饭勺往下翻时,能看到鼎锅边上有少量锅巴。
  现在的电饭煲煮饭不会有锅巴,所以禾嫒尺也没怎么吃过。如果到店里专门吃煲仔饭,或是点锅巴菜,也能尝到锅巴,只是那些锅巴大多是因为油分多才出现的。
  更类似油炸大米的效果。
  鼎锅饭在煮的时候不放油,就是正常的水和米,仅凭借温度和锅,在煮饭时让米饭自然焦化,属于老式锅巴。
  刚从鼎里盛出来的米饭离近了还能闻到米香。
  上桌时,禾嫒尺抵制住米饭配酸芋苗焖鱼的诱惑,先拍了张照片才坐下开吃。而陈灵已经忍不住又干掉一块鱼,正夹着酸芋苗尝味。
  酸芋苗炒过之后,呈比较暗的黄绿色,吃起来口感爽脆,配上辣椒和鱼汁焖煮,哪怕直接吃酸芋苗,也能下好几口米饭。
  更何况鼎锅饭是真香。
  就连对米饭要求不怎么高的陈灵都能尝出来,柴火烧的饭确实不同,而且现吃比昨天外卖的盒饭味道更香。
  好菜加好饭,搭配起来1+1大于2。
  剑骨鱼有些肥,靠着皮和骨肉肉相接的地方咬一口,鱼皮软糯,鱼肉咸酸嫩软,而且吃起来还有一股鱼脂的油香,因为足够新鲜,又尝不出来任何腥味,对于喜爱吃鱼脂的人来说真是舒服。
  禾嫒尺尤其喜欢鱼尾位置的肉,比起鱼背紧实的蒜瓣肉,鱼尾肉少,皮的占比会更多,肉也因为鱼尾时常摆动,更为嫩滑。
  只是这个位置不太好夹,筷子一戳,肉容易散在汁水里。
  这时就得用勺子去盛,散开的鱼肉连着酸汁一并盛起,浇在米饭上头,再小心地把主刺挑走,直接用勺子连鱼带饭勺一口塞嘴里。喷香的大米饭混杂在鱼和酸芋苗之间,让浓郁的味道有了片刻空白,咸淡在嚼到米饭时变得更为合适,让人恨不能紧接着再来一口。
  陈灵则是更爱吃鱼肚子。
  这是习惯,因为她小时候在家时,家里常做草鱼,鲤鱼等小刺多的种类。
  她不爱吃刺,所以就会挑着鱼肚子夹,那里是整条鱼除了鱼头鱼脸以外,唯一不容易卡着刺的地方,而且肉还厚,好下饭。
  只是这个位置鱼腩多,要是不新鲜,就很容易尝出一股子土腥味,让人恶心。
  好在这次的鱼刚从漓江里捞上来,足够新鲜,鱼腩的部分吃起来肥美滑嫩,唑着就能滑进嘴里,给她香得连话都不说,嘴里一直塞着东西,根本没空聊天。
  吃了些鱼,禾嫒尺又将视线转向大碗里的米饭。饭中间夹了些锅巴,她想尝尝鼎锅饭的锅巴是什么味,于是薅下来一半,又将另一半给陈灵。
  “给,尝尝锅巴。”说完,她才把自己那块锅巴放入口中。
  这种没加油,全靠热力生成的锅巴吃起来入口干香。锅巴本身倒是没有完全跟米饭分离,有些上面还粘了些米,粘着米的部分吃起来没那么干脆,反而有些嚼劲。
  禾嫒尺记得她妈妈说小时候很喜欢吃锅巴,因为那时候物资不充裕,没有零食,锅巴干香焦脆,适合当她的零嘴。
  只是一份米饭的锅巴不多,所以为了省着吃,有时她会粘些米饭做成团,拿手里咬着吃,好让这份零食看起来更丰盛,不至于几口就被吃没。
  嘴里嚼着锅巴,丝瓜汤也来了。
  丝瓜汤做起来倒像是没什么技术含量,食材选得好就行。被切成块的碧绿丝瓜飘在汤里,上面点缀着鲜葱段。
  来上一块,又能将嘴里浓重的焖鱼味解去,清甜得很。
  渐渐地,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酸芋苗焖鱼底下的火将汤汁烤干,鱼锅里的酸芋苗味已经完全渗入肉中。因为汤汁变干,鱼吃起来又有一种焦香味,风味又和刚上桌时略有不同。
  一边吃一边加热的做法和这道焖鱼及其契合,让鱼越煮越好吃。
  这不禁让禾嫒尺想起最近鹏城某些店的坏风气。
  经常下馆子的大都知道,砂锅菜,或是底下需要烧火加热的菜,大多比一般炒菜更贵一些。
  毕竟加热时锅子滋滋作响,气氛足还能保温。例如干锅肥肠、砂锅鸡、干锅牛蛙等菜,都是等锅子热了,将汁水烧干,让食材烧出焦香味时,才更好吃。
  只是不知怎么回事,现在有些店连不必上火加热的炒菜也在底下整个火加热。
  然后这个菜忽然就涨价了。
  比如小炒黄牛肉。
  这个菜讲究火候,大火爆炒之后要及时上桌,否则牛肉炒老了就是不好吃。
  平时一份48~58,底下加个火,就卖68~78。
  刚上桌时味道特别好,但是随着时间渐长,这道菜会变得越来越难吃,因为小火加热牛肉片,风味就是会变差。
  不过这种店子敢这么做,通常在调味、食材和炒菜把控上有点水准,哪怕加热过之后,也不至于很难吃,就是一般水平吧。
  一条2.8斤的鱼,两人慢慢吃,也将它吃了个精光。丝瓜汤里的丝瓜也被捞起吃完,份量刚刚好,吃完还有点撑。
  “打个车吧。”禾嫒尺拿出手机,开启打车软件,却迟迟没司机响应,等过了两分钟,才有一位司机接单,而且好像得从比较远的地方过来,得等。
  于是等车期间,两人又在店里溜达。
  假装在逛,其实在偷看别桌都点些什么菜。
  来路上司机推荐的酸芋苗焖鱼果然是这里的招牌菜,每桌都有一份。除此之外,当地的土鸡也很受欢迎,也有一桌点了她们昨天吃的芋头鸡。
  芋头鸡在店里吃时,用砂锅上的桌,看起来比装餐盒里卖相好多了。芋头小白菜好像也挺受欢迎,连着好几桌上都看到这份素菜。
  除此之外,就是每桌都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炒菜,好像还有田鸡?
  远远看着也看不清楚,卖相都透着一股朴实感,让禾嫒尺很好奇都是些什么味。
  不过最让她羡慕的还是他们桌上的鼎锅饭。
  由于他们进餐的人多,所以鼎锅饭不是用饭盆装着上桌,而是直接把鼎锅放在他们桌上,自己盛。
  一桌一锅。
  客人进店的时候店家估摸着人数,直接现煮的。
  出门吃饭,人少还是吃亏。
  等两人在店里晃悠一圈,网约车也已经到达店门口。上车之间禾嫒尺还往店面旁边的停车场瞟了一眼,哟呵,还有豪车。
  坐车时,陈灵吃饱了撑着,在6人小群里猛夸酸芋苗焖鱼和鼎锅饭,引得贝壳哇哇大叫,说自己昨天就应该直接搬遇龙河去,跟她们住一个民宿里,可以一起出去干饭。
  巴巴这时候也出来冒头:“我也点了这家店的外卖,刚到。”说着她还发图,“有你们昨天尝过的芋头鸡和酸笋炒牛肉和青菜,真的香,而且送过来餐盒都是烫的。”
  平时话很多的大财没吱声,估计正在吃饭。
  p半天不说话,过了会儿,丢上来一张漓江俯瞰照,说他吃风景就行,可以不吃饭。
  ……
  回到民宿,禾嫒尺趁着陈灵去洗澡,赶紧先给崖边鼎锅饭写评价。
  这家店味道和食材都是一绝,口味五星(超预期)。
  店面全损,装修几乎没有,风景却又不是一般店能比的好,环境算4分吧(不错)。
  服务中规中矩,还算不错,算4分(不错)。
  综合以上分数,禾嫒尺给这家店总分4.5分的好评,但私心里,她认为这家店的评分还能再高点。
  毕竟连着两天,不管是外卖还是堂食,都没有踩雷的菜。其实这比较少见,因为再好的餐馆,也不是每道菜都好吃,多少会有一两道味道一般的菜。
  这家店没有,上汤南瓜苗和丝瓜汤都各有各的美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