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米饭不好吃,就只好少吃点,于是禾嫒尺开始专注对付锅里的蚂拐。
  这道菜的姜片含量惊人,她几乎没在别的菜里见过这么大量的姜,但是混合其他调料一块使用,吃起来姜味并不重。
  锅底下的火苗慢慢将锅子加热,店内的服务员会时不时过来用铲子帮忙将锅底翻一翻。
  这锅爆炒蚂拐放的料足够实在,不管怎么翻,底下都是满当当的蚂拐,没放其他垫底菜。
  要知道在鹏城点一锅60元的牛蛙,量都不一定能赶上眼前这份青蛙。
  青蛙可比牛蛙贵得多。
  锅底的蚂拐肉泡着少许炒菜时放的油酱汁,味道更是浓郁烫嘴,鲜辣的味道将禾嫒尺辣得脑门顶直冒汗,喝几口茶水,又忍不住再继续吃。
  真是痛并且快乐着。
  吃锅子期间,禾嫒尺还留意到隔壁桌点了啤酒在喝,但他们点的啤酒作用好像不仅仅喝,等干锅越来越干后,他们甚至还会将少量啤酒加到干锅里调味。
  这让禾嫒尺很好奇,加啤酒之后她这锅蚂拐会变什么味呢?
  但她不太敢在店里点啤酒。
  喝不完估计这顿饭就不能报销,硬喝吧,不太好。
  啤酒虽说度数不高,但现在她属于一人来到比较陌生的城市旅游。这时候哪怕是大白天,在外头喝酒她也还是有些害怕,于是思前想后,只好暂时放弃往锅里倒啤酒的做法。
  店里的小火锅基本都要两人才能吃完一锅,爆炒蚂拐的量虽然比其他鸡锅鸭锅牛排锅之类的少一些,禾嫒尺一个人却也没能吃完,只好打包回去继续吃。
  “不错,回头加热的时候往里面倒一点点啤酒试试。”
  尝过这家店菜品的味道,禾嫒尺觉得像这种小店还挺有意思,再加上距离景区近,还挺适合推荐给准备来桂林玩耍的网友们。所以结账过后,她又跟老板梅姐商量:“我能不能到后厨拍摄烹饪的过程?”
  禾嫒尺心里没底。
  说实话,其实这家店已经足够红火,毕竟物美价廉,绝对附近居民们饮酒聚餐的好地方。现在虽说是工作日的中午,店里客人一点都不少,已经坐满8成。
  要是客人再多些,其实店里也多赚不了多少钱。
  梅姐还在犹豫呢,旁边有老顾客听了禾嫒尺的话在旁边添油加醋地夸:“我觉得这家店比现在很火的那家还要好吃,那家店就是偶然间火了嘛,现在天天排队,梅姐这家味道根本不差,还有包间,夏天在包间里还能吹空调,环境好很多。”
  言下之意是在为两湖小火锅抱不平,凭啥人家能火这家不能?
  于是,禾嫒尺又得到进后厨拍摄的权利。
  每个人的烹饪习惯不一样,有些人去腥时喜欢用葱,有些喜欢用蒜,而梅姐则喜欢用姜,并擅用姜,几乎每道干锅菜她都会在里头搁很多姜片。
  “姜片暖胃,吃了对肚子好。很多客人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喝酒,还吃凉的东西,多吃点姜,就不会不舒服。”
  “有好些人不喜欢吃姜,切薄一点,大片一些,夹菜的时候就不会夹到姜,这样能把姜的效果吃到肚子里,又不会吃到太大的姜味。”
  拍完后厨,禾嫒尺溜出大厅,趁梅姐和服务员不注意,又悄悄问店里客人,这家店的味道怎么样。
  本地人也是实诚:“招牌菜都做的不错,蚂拐是最好吃的,其他就不一定。这家店的出品其实不太稳定,毕竟几乎都是老板在做,好吃的时候肯定很好吃,不然也不会一直过来。”
  这家店的鸡肉、牛肉、鸭肉等,都不是那种炖得软烂的类型,几乎都有些嚼劲。喜欢的人会觉得有味,不喜欢的人则会不能理解,为啥不能炖烂了再上桌。
  常来的居民倒是已经习惯,觉得嚼着吃还挺带劲。
  收集足够素材,禾嫒尺沿着漓江慢慢散步。瞧着路上行人,猜测哪些是刚来的游客,哪些是本地居民,回头又想起爱吃辣的陈灵,给她发去爆炒蚂拐的照片馋她。
  回去路上她还特意买了瓶啤酒,带上一把青菜。
  晚餐加热蚂拐时,往里面倒了大约两勺左右的啤酒给菜增香,加过啤酒的蚂拐在酒精蒸发之后,吃起来会略有一点点甜,让蚂拐尝起来层次更丰富些。
  炒菜时被稍微用过些的啤酒,加上爆炒蚂拐,再配自己煮的大米饭和盐水煮新鲜青菜,晚餐也是吃得香。
  吃过饭,她又将自己的饮食配图做成笔记发出去,获得系统发放的奖励。
  工作完成,开始玩。
  以上,就是禾嫒尺在小萱萱和群友们忙活对付她那几日时的日常。
  显然,某些人确实是白忙活,除了带人冲进禾嫒尺评论区时给她笔记留下的热度以外,没别的收获。
  准备半天声势浩大,小迟却好像没什么反应,有些群友已经有些腻味,觉得这事也挺无趣,开始关注别的事去。不明真相的群友认为,为了一个不认识的同行抄袭事件抱不平,干到这儿应该已经差不多,也失去最初那时冲锋陷阵的劲。
  始作俑者小萱萱却不能就这么算了,毕竟她从史老板那儿收过钱。小迟没服软也没发自证笔记,甚至还在正常更新,完全不符合她的预期,所以她还得做些什么。
  小萱萱是个很小心谨慎的人,这件事里,不管是发笔记还是别的,她都没用自己大号出头。
  严格来说,大号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煽动。
  煽动这事只有群内人知道,网友粉丝是不知道的。群内人都是业内从业者,由她亲自筛选加入群内,而且鉴抄笔记这事到底怎么回事,也只有个别几人知道,都是她的熟人,没有问题。
  然而就在小萱萱想让事件继续发酵,在群里再次煽动时,有人开始提出别的意见。
  今天不吃饭:“你们小心点,我扒过小迟没吃饱的账号和背景,她不像一般自媒体人,要么是富二代,要么背后有公司。
  她是某家工作室的员工,但那家工作室好像除她以外没签其他人。可能是她家里有钱没事干,随便组了工作室在那玩,这种背后有钱有关系的,万一惹急了不好收场。”
  职场里就是这样,会欺负冒头的新人,却又不敢碰真正有背景,或是家境不错的人。
  这话说出来,群里人原本已经对这事开始有些腻味,现在更是已经想打退堂鼓。
  小萱萱本人看过这话也同样陷入思考。
  她是真的谨慎,如果对方真的有背景,她绝对不愿意上去跟人硬刚。
  她敢看不惯小迟,是因为她的文章看起来像是自己写的,背后没有团队,而且粉丝远不如她多。
  要是反过来,还真得掂量掂量。
  正当她在思考自己是不是碰上硬茬,应该撤退时,接下来的事却让她没工夫再管小迟到底什么背景。
  今天不吃饭在群里说的那句话,就像某个炸弹的引线,当它开始燃烧,群里某些人就像接到信号一样,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其实她也没抄不是吗?”
  “对,我前两天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好意思说。”
  “你们看这个图,其实就是高亮和红圈多一些,仔细看根本没有实锤,像这种鉴抄笔记只要愿意,想鉴谁都行吧?”
  “对啊,我们以前写软广的时候,很多文案也是类似的……”
  …………
  诸如此类的对话越来越多。
  之前群里没参与这件事的人开始试着发话,就连之前关注过小迟,觉得这件事很可怕的提子,也悄悄在群里关注大家的态度之后,弱弱地表示赞同。
  群里风向变了。
  小迟忽然从一个踩着大家上位的‘坏新人’变成无辜被鉴抄的倒霉蛋,现在她在像提子这样全程没参与,只敢旁观的人眼里,就是一个情绪稳定的大冤种。
  风向当然不会无端变化。
  没多久,有人开始把矛头指向小萱萱,是群内另一个平时经常和大家聊天的管理——
  一天吃九份甜品,群内人亲切地管她叫九甜。
  九甜的粉丝数量在群里仅次于小萱萱,大家对她也有一定滤镜。
  她出面@小萱萱,然后开始发截图。
  截图里的内容全是小萱萱前些天在小群里,一直哄群友写鉴抄笔记,以及骂小迟的内容。
  “你怎么解释?”九甜问。
  截图和问话刚发出没多久,群里对话框冒出来一堆问号,就连平日里爱潜水,甚至最近觉得自媒体不好做,早已放弃更新的人也开始冒头吃瓜。
  小萱萱当然解释不明白,她耗费好几分钟,终于憋出一句:“你等等。”
  九甜当然不等,她继续煽动:“这件事是你在策划吗?被抄袭的网友是小号,鉴抄笔记是针对她专门写的,不光如此你还欺骗群友,利用群友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帮你去冲小迟。”
  “她怎么得罪你了?就因为说你做软广那家店不好吃?”
  “我们群最开始风气很好吧?大家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接单、写笔记等内容,也从来不搞这种乱七八糟的事。资料是大家分享的,群友是大家帮忙拉的,你是群主就真以为这里是你的一言堂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