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所以现在,禾嫒尺才算真正吃上泡螺蛳汤的豆腐酿。
  要说刚才的豆腐酿算是质朴的民间美味,那么泡在螺蛳汤里的豆腐酿,则摇身一变,变成螺蛳粉配料中的又一样精品。
  鲜美的螺蛳汤将糯米泡得更软,每咬下一口豆腐酿,螺狮汤底都会从糯米与芋泥之间的缝隙渗出来。馅料连接油豆泡皮的地方,更是能将汤汁兜起来,咬一口豆腐酿,再配一筷子带酸笋的螺蛳粉,口中滋味鲜咸带着少许酸辣,和谐得很。
  “好吃吗?”嘉嘉见禾嫒尺夹着豆腐酿,一边吸溜豆腐皮上的汁一边咬里头的馅,好奇得很。
  “好吃!”禾嫒尺点着头将最后一口豆腐酿塞进嘴里细细品尝:“里面是糯米和芋头、还有木耳和少量肉沫,单吃好吃,泡着螺蛳汤更好吃。”
  “真的吗?”
  想着离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嘉嘉和佳佳又各自临时多买两个豆腐酿泡汤里吃。
  佳佳的螺蛳汤里红油多,豆腐酿泡在里面被染成红果果。
  她的吃法跟禾嫒尺不一样,没选择先将它咬开,再往汤里泡,而是直接用筷子给豆腐酿戳个洞,好让汤汁往里漏。
  濑尿豆腐酿diy成功,放嘴里时一口爆汁,吃得满嘴流红油,赶紧拿纸巾擦擦。
  禾嫒尺慢慢将所有配料和螺蛳粉吃完,腾出手来,才开始对付碗里的螺蛳。
  螺蛳粉听得多吃得多,螺蛳确实是第一次见。
  她用筷子将螺蛳夹起,朝着孔洞使劲吸一口,比螺蛳粉里更鲜浓的汤汁瞬间窜进嘴里,吃不吃得着肉先不说,这口汤已经值了。
  煮过的螺蛳其实味道已经没那么浓,比起前一天吃的钉螺味道略淡一些,禾嫒尺却更喜欢煮螺蛳的味道。
  她喜欢这种鲜美清爽的感觉。
  三人将螺蛳分着吃完,在店里休息会儿,见天色不太好,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决定找点不那么容易淋雨的地方玩,去柳州工业博物馆。
  离开香螺小吃店之前,禾嫒尺还抽空去拍店里的环境配菜招牌等素材,准备写笔记用。
  柳州其实原本是个工业城市,工业博物馆也主要向大家展示当地的工业发展过程。
  门口还陈列着好些火车头,要是喜欢火车,来到这里估计会非常高兴。
  逛完博物馆,外头已经开始飘下雨滴,三人决定吃些暖的,又钻进当地牛杂火锅店里吃锅子。
  柳州的牛杂锅其实吃起来和桂林的牛八宝也有些相似,辣锅主要是酸辣味,而不是纯辣锅,可惜禾嫒尺嗓子疼,导致她只敢涮鸳鸯锅里的清汤。
  好在柳州的牛杂够新鲜,哪怕涮清汤也不会吃出来奇怪的杂味,甚至牛肠吃起来还有股纯正的牛油奶香气。
  因为用了团购,价格也不贵,三人才158。
  走的时候,禾嫒尺还有些恋恋不舍:“我想吃凉拌牛杂来着,那也是辣的。”
  “下次吧,”嘉嘉倒是无所谓:“留些遗憾才好再来一遍。”
  ……
  回到酒店的禾嫒尺将这两日拍摄得来的素材分类,准备继续更新广西逛吃笔记。
  在柳州小吃吃得多,导致素材也多,加上全州的醋血鸭,能分出来三篇笔记。
  “全州醋血鸭跟哪篇合在一起好像都不是很好用,暂时不写笔记,单独出视频……”
  “在柳州只拍照没录像的小吃就整理成笔记,不做视频好了。”
  “糯米芋头馅的豆腐酿我要重点推荐一下……要不然出一期螺蛳粉配菜合集?”
  好像可以?
  毕竟说起柳州,大家还是容易联想起螺蛳粉,先用螺蛳粉笔记把网友骗进来,后面再放其他柳州美食也有人看。
  说干就干,禾嫒尺暂时将前一天吃的麻辣烫、蛋散、炒钉螺等各种食物抛到一边,把今天吃的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居然还放这种配菜?》笔记发布成功,76现金和流量券到手,老样子,把流量券用掉。
  笔记发布之后,禾嫒尺开始做其他事情打发时间,直到凌晨过后,查看完app推送数据,她才打开小紫书后台,想看看新笔记流量怎么样。
  打开后台之前她信心满满,打开后台之后——
  “我去,限流?”
  “逗音呢?”
  “……”
  她的账号早已被认定为美食账号。
  所以在她发表笔记后,平台也会按照算法自动推送给用户。
  因为她的账号已经有一定粉丝基础,一般情况下,如果不用流量券,她的笔记发出之后不管有没有人互动,总归浏览数量能在一天内最少到达500。
  要是用过流量券,浏览量只会更多不会少。
  如果平台不限流,通常刚发出来那几个小时就能看出流量走势,是涨是跌,是否能火,从浏览量和互动量的比例就能分析个大概。
  只是今天的流量显然不太青睐她,小紫书笔记已经发出两个小时,加上流量券赠送的100,也只有129的浏览量。
  逗音倒是更多些,能有157,只是逗音的浏览量比小紫书其实更水一些,估计大部分人没仔细看就划走了,新笔记又没打出水花。
  按照以前的习惯,禾嫒尺这个时候就该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笔记写得不好?哪里还能改进?排版是不是有问题,换个方式写怎么样呢?
  然后开始陷入内耗。
  但最近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在桂林风景看太多,心态开始产生少许转变。
  她不光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实在不行还会从别人身上找。
  关键时候别怪自己,都怪别人!
  禾嫒尺已经发现了,流量平台最初给的流量完全就是玄学。
  毕竟同一时间平台内的流量总共就那么多,要是出了几篇热度特别高的笔记或是视频,或是同事间发的笔记数量足够多,那么每篇笔记会分到的流量就会变少。
  据说一模一样的文章,换成不同时间不同账号发出,得到的数据很有可能完全不同,所以甚至行内有些美食博主在笔记刚发出时,流量不好的情况下,会选择删除笔记,换个标题重发。
  禾嫒尺的笔记绑定任务奖励,最多只能改改内容,不能删掉重发。
  看过小紫书和逗音的后台数据,她也仅是有些郁闷。
  “哎。”睡觉吧。
  把脑瓜闷在被子里打滚的禾嫒尺没注意到,她的笔记发出去并不是完全没有动静。
  毕竟她没看小众点评。
  小众点评算是禾嫒尺开启美食博主之路的引路app,她的第一个粉丝是从小众点评来的,最开始的笔记也在上面写。
  只是因为这个平台日活少,无法给她提供太多粉丝量,并且在这个平台上的笔记也不会有额外平台加成,所以渐渐地,禾嫒尺已经没把小众点评的数据放在眼里。
  日常还在用,主要是因为任务需求,以及到达一个新地点,想找些吃的,却又完全蒙圈的时候,小众点评确实好使。
  她是真的在用这个app。
  甚至偶尔还会用它打发时间。
  在桂林和阳朔遇龙河待的那段时间,禾嫒尺无聊时,偶尔会在小众点评上写评价。
  原本按照她的习惯,每天其实只会按照任务写一篇点评。就挑当天账单最贵的店写,写完好报销。
  像3元的糯米饭、5.5元的米粉、十几块的酸嘢之类,她全都不写店铺评价。要是碰着好吃的,拍照发笔记就行。
  然而人无聊起来真是啥事都会干,于是她在桂林下雨不好出门那几天,没事就开始补以前吃过那些店的评价,单价两元的店也写。
  美食网红打卡app智能得很,这些评价不会算进任务里,不至于占用她每日评价报销名额。
  禾嫒尺在小众点评上关注别人少,所以她没注意到这个app其实有个功能,会在店铺点评区域置顶关注者的评论。
  这对于某些喜欢使用小众点评找美食,并且对某些大v评价持信任态度的用户来说,很好用。
  认可小迟没吃饱的用户只要关注她,往后打开她曾点评过的店铺,上面就会出现她给这家店的评价。
  甚至能在日常搜索店铺评价时,不必点入她的个人空间,就能得知哪家店铺她曾去过。
  于是,禾嫒尺的小众点评粉丝数量在此期间,每天都在稳定上涨。
  在小众点评关注小迟的用户可不管照片拍得好不好看,笔记文字是否优美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
  对于他们来说,推荐的美食好吃才是王道。
  第111章
  路峰是小众点评的忠实用户。
  但他基本只看别人的评价,自己评论的次数屈指可数。
  偶尔看到别人的评论或笔记合自己心意,也会点个赞。
  他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有个习惯,不管去哪家店吃,在进去之前大多会看看点评里有没有这家店的资料,其他客人的评价如何。
  如果评价中规中矩,大概不会影响他进店消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