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厚的?您刚才看的这种是菲力,一般会先煎后烤,不然里面不熟,一般厚牛排都是比较嫩的部位,不然嚼不动。”
  “全熟牛排吗?当然有,例如说牛小排、牛仔骨之类都适合做全熟。最近比较受欢迎的部位是板腱,做牛排或是薄切用来烤也很合适,有些地方甚至会用板腱冒充牛仔骨。我教你分辨,煎出来之后中间有一条筋,也很好吃,性价比比较高……”
  两人围着店内展示柜慢慢说慢慢聊,小铭最开始还有些紧张,但讲到牛排时,便逐渐放松下来侃侃而谈,说到不一样的牛肉部位时,还会直接领禾嫒尺到冰柜前看。
  每块肉的长相、肉质分布都相当直观、当然了,价格和重量也很直观。
  禾嫒尺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为什么同样的部位有些价格高,有些价格低呢?”店内牛排均价最低不到40一片,最高300~400一片,跨度很大。
  “规格不同,饲养的时间、喂养时使用的饲料、地点不同,价格也会不一样。”
  小铭倒也没抓着新客人就可劲给她推荐最贵的,而是领着她从一般居民比较好接受的低价位区说起:“我们店里主打家庭日常款就来自阿根廷的1920厂,口碑和性价比都比较好。”
  禾嫒尺透过玻璃展柜往里看,250g一块的阿根廷原切眼肉牛排60元左右一片,看起来肉量比她之前去的那几家店里都要大。
  更贵一些的还有澳洲、美国厂的牛排,据说不同厂的肉出厂规格都不一样。
  比如澳洲牛排出厂前大多会修边,所以到手时基本都是精修肉,没什么耗损。某些美国厂肉不错,但是出厂时不修边,损耗比较多,所以均价算下来也不便宜。
  禾嫒尺略过几个大冰柜,来到店内最大的一个展示柜前:“这些是什么,也是店里卖的牛排肉吗?”
  大展示柜里的肉和其他柜的不一样,全是整块没切过的大牛肉。
  每块瞧着都有篮球大,其中一块外面还包裹着红彤彤的不知名物体,看起来像一整块巨大的火锅牛油,肉旁边还放着纸,上面写标着入库日期,品类,以及重量。
  “这个是熟成柜,里面的肉是熟成牛肉。”
  “啊?”熟成这个词对禾嫒尺来说比较陌生,她偶尔会在美食节目里听过关于熟成的知识,却从未仔细了解过。
  小铭找出一个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可以理解为低温短期无盐腊肉?”
  “在恒温恒湿,一定风速的环境中存放肉类,让肉类内部的天然酶发酵。熟成过程中,牛肉的筋膜部分会软化。让肉更嫩,风味更足。熟成好以后哪怕做全熟,牛排也不会出现咬不动,难嚼的情况。”
  “这也是熟成牛肉?外面红色的东西是菌吗?”禾嫒尺指着熟成柜里最显眼那块类似火锅红油的红色物体问道。
  “不是,这是红油。”
  “啊?”
  “哈哈,就是你想的那个火锅红油,不过现在时间不到,没熟成好,暂时还不能吃。”
  “吃起来会辣吗?”
  “其实我们店也是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熟成,感兴趣的话熟成好之后可以过来试试。”
  考虑到价格和接受度,禾嫒尺在小铭的推荐下选择一块安格斯牛小排。
  重量0.23kg98元,现场体验会需要支付额外10元一份的蔬菜钱,除了牛排以外还会有口蘑,芦笋,小番茄等配菜。
  做全熟。
  最近七分熟的牛排她吃得倒是多,想试试全熟什么感觉。
  由于禾嫒尺挑的肉需要回温,所以真正烹饪还得再继续等等。趁着小铭把肉拿去处理,禾嫒尺开始一个人在店里闲逛。
  店内只有一个包间,和一张堂食桌。平时会进生肉铺堂食的客人不多,倒是也够用。
  店里除了各种肉以外,还有专门的饮料红酒柜甚至醒酒器,也不知道是给客人准备的,还是店老板自己想偶尔在店内小酌一杯才备的家伙。
  醒酒器旁边的茶几上还放着好几本专门的牛肉食用指南书,里头全是关于吃肉的知识,禾嫒尺随手翻了翻,内容和刚才小铭解说得差不多。
  看来他没少看书。
  诺大的店没人聊天,又开始显得有些冷清,期间虽也零零碎碎进来几波客人。只是客人大多对牛排兴趣没那么大,主要买的基本都是火锅或烤肉专用牛肉卷,买了就走,停留不了多久。
  禾嫒尺无聊,又把店里的肉价和网上搜的价格对比,发现同品类规格的价格其实和网购差不多。
  屿田鲜肉铺的肉并未因为开在鹏城,所以价格就高许多。反而品种齐全,实体店又能保证品质不好掺假,还能少量购买,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比网购更合适。
  半小时过后,小铭才来问禾嫒尺,要不要来厨房看他怎么烹饪。
  “好呀!”
  *
  店里的厨房是开放式厨房,靠近店门口。只要在店里烹饪,从外回家的居民就很容易透过玻璃窗看见里面的情形。
  只是开业到现在为止,厨房使用的次数不算多,也就几个合伙人想拿店里的肉当员工餐吃时会用用。
  不过厨房用得少,不代表煎肉的人手上功夫差。
  小铭喜欢吃牛排。
  这辈子死在他手上的牛排数量没一千也有八百。
  而且他不会像某些餐厅的服务员一样,听见禾嫒尺询问全熟牛排时,会露出那种看乡巴佬一样的表情,反而会耐心解释:“其实很多人都不喜欢吃五分熟七分熟,这些都是视个人情况而定的。”
  “就连味道也不一定是价格越贵越好吃,比如说年轻的小男孩,比较喜欢吃那种味重的肉,店里相对便宜一些的肉其实会更合他们口味。”
  “像和牛吃起来脂肪多,价格也很贵,但是吃多了其实也会比较腻。”店里也有卖,不同规格价格也不一样,做成牛排用来煎着吃得两三百一片。
  说着,他开始向禾嫒尺示范牛小排的做法。
  “有些牛排要修边,或是切断筋才好煎,牛小排就不用怎么修。解冻回温之后不要洗,用纸吸了血水就能直接煎,这么好的肉不用腌渍,而且全熟也不会老,想吃几分熟都行。”
  “一般煎牛排还是得用铁锅或是不锈钢锅,烧得够热就不会粘。油脂多的肉可以直接将油边切下来放锅上先把油煸出来,再用牛肉本身的油煎牛排。”
  “牛小排本身油脂不少,不用加太多油,稍微润润锅就行,我个人喜欢加例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烟点比较高的油。黄油虽然很香,但是容易焦,花生油是花生味太浓,会抢走牛肉的风味。”
  滋啦一声。
  牛小排被小铭放进铸铁锅里,肌理分明的牛肉被油温激得瞬间蜷缩起来,但是这个时候还不能马上翻面。
  “要让牛肉形成美拉德反应,煎出焦壳才好吃。”
  两面各煎一分多钟,牛小排被小铭拿出来,说这个步骤叫醒肉。
  “一般煎5或者7分熟的牛排,要是煎出来马上吃,肉的温度其实还不够高,要是这个时候切开,里面的肌红蛋白就会流出来。”
  “肌红蛋白?”禾嫒尺产生疑问。
  小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听起来很高大上是不是,哈哈,就是俗称的血水。”
  “稍微放置一下,外层温度慢慢渗入内部,里面的肉温度上升,就会更熟一些,吃起来肉汁会更多。其实全熟牛小排可以不用醒,直接煎熟就行,不过现在其实还没煎熟,我接下来要先把青菜处理一下。”
  他将口蘑、芦笋、放进刚才煎牛排的锅里煎熟摆盘,又在剩下的油里放入整块的蒜和迷迭香,将油调味,最后再次将牛小排放进锅内回温,好让牛小排吸走锅内的蒜和迷迭香味。
  这是小铭煎牛排时的习惯。
  煎五分熟、七分熟的牛排时,他也喜欢这样。
  不醒肉的牛排吃起来肉汁容易流失,煎好之后放置会儿再吃又容易凉,吃起来没那么香。
  所以他会煎到一半先醒肉,趁着这个时间烹饪蔬菜,最后上桌之前再将肉回锅里再略煎一遍回温。
  煎某些油脂相对少的牛排时,他还会趁着给油调味时往里面加一小块黄油增添风味,让牛排吃起来富有浓厚的油脂香。
  煎好的牛小排被小铭从锅里盛出,却并未马上端上桌,而是放到砧板上。
  他将牛排细心切成适合入口的长条,再进行摆盘,最后撒上黑椒盐等香料。
  在店里体验的客人不必担心自己刀叉用得不好,或是牛肉有筋自己切不断。
  直接叉上牛排大口吃肉就行。
  见禾嫒尺掏出相机像是想给牛排拍照的样子,小铭还特意找到店内灯光好的位置让她拍。
  “这个角度好,可以了,谢谢。”
  到目前为止,禾嫒尺在屿田鲜肉铺的体验都很好,然而接下来要接受考验的却不是店员认真,或是服务好能填补的内容。
  脑子被刚出锅的牛小排占满,禾嫒尺根本舍不得将时间花在拍照上,她拿起刀叉,将牛排肉叉进嘴里啊呜一口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