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牛肉被咬下那瞬间,她的双眼不由自主地睁了睁。
!
好吃!
第123章
这块在肉铺里现挑现做的牛排肉,成功满足禾嫒尺对牛排所有想象。
她挑的这块牛小排在严格意义上虽不算厚切,却也有一定厚度,至少比她前些天在外头吃的所有牛排都更厚。
厚牛排做得好,口感会比薄切牛排更丰富,肉味更浓,却比薄切更容易翻车。
煎牛排温度要高,最好煎出焦壳才好吃。
禾嫒尺还要求吃全熟,要是煎的时间长了,表皮会焦得过头。要是时间不够,里面又可能会夹生。
好在小铭处理牛排已经有一定经验。
牛肉外层被煎制出完美焦壳,里头却刚好熟透。将肉切开时,能看出肉汁被锁在每丝肉纹里,吃起来带点儿嚼劲却又不塞牙。
焦化的牛肉带着类似烤肉一样的牛肉香,细品却又觉着奶香味十足。
刚磨碎的黑椒和海盐粒配着牛肉一块咀嚼,细碎的黑椒味配着煎牛排时放的迷迭香和蒜香,随着每一次咬合,逐渐渗入肉丝之间,让牛肉吃起来风味更浓。
怎么形容呢?
禾嫒尺将嘴里这块牛小排吞下,又叉起一块放嘴里想。
很有牛味的牛排。
0.23kg一块的牛排,算重量也接近半斤,吃之前光看时觉得量还挺多,真啃起来,居然一会儿就被干掉一半。
禾嫒尺转而叉起几块配菜吃。
“……”配菜看着好看,吃起来一般,没啥味,还是吃牛排吧。
一整块牛小排没多会儿就全部下肚,这时禾嫒尺还有点意犹未尽。
再来一块好像又吃不完。
“早知道刚才挑块更大的。”
觉得口中有些寂寞的禾嫒尺把配菜碟上的小番茄一粒粒丢进嘴里,开始琢磨要不要再吃些什么。
一旁留意到客人已经吃完牛排的小铭则自然地走上前来,问:“怎么样,煎牛小排是你喜欢的类型吗?”
“嗯。”禾嫒尺点点头,又说:“就是没吃饱。”
小铭倒是没劝她再点一份别的牛排尝味:“牛小排油脂比较多,其实热量不小,刚吃下去可能没那么快有饱的感觉,再吃就腻了,我们在烤吐司,你要来一片试试吗?”
“烤吐司?你们店里还卖面包吗?”
“没有,是员工餐,配肉吃的。”
禾嫒尺下意识就想摆手说不用,乱蹭别人的员工餐算怎么个事。
“不用客气呀,吐司片就是小区外面面包店买的吐司,十几块钱一大包,早餐没吃完才拿来烤的,再不吃也坏了,你就当帮我们吃点。”
“真的吗?”那我帮你们吃点儿?
“真的。”
小铭不骗人,没多久,用小碟子给禾嫒尺分出来一片厚切烤吐司。
吐司看起来简简单单,上面啥都没放,切面被烤得略微焦黄,一副员工餐的样子。
要是在家,禾嫒尺肯定直接把手洗干净,用手抓着吃。
在人家店里嘛,她不太好意思,只好用叉子叉来吃。
在炉子里烤过的吐司外皮发硬,用叉子一戳,就能轻易把它牢牢固定住。
将吐司叉凑到嘴边咬一口,吐司外层香脆,内里松软暖和带着奶香,和平时在面包店里直接买着吃的吐司尝起来完全不一样。
禾嫒尺其实没怎么吃过烤吐司。
她家是传统的中式家庭,妈妈做中餐都不太能做明白,更别提西餐,家里根本就没有烤箱这种东西。在这之前,禾嫒尺吃到和烤吐司最类似的东西,就是蒜香法棍面包,以及某餐厅里的冰激凌吐司。
不便宜呢,冰激凌吐司。
28一份。
厚切吐司块头不小,一片吐司配上之前的牛排,禾嫒尺正好吃饱。
吃完吐司的禾嫒尺向还在吃员工餐的店员们道别,临走前还顺便打听刚才吃的那块吐司在哪儿买。
刚才她已经搜过,空气炸锅也可以烤吐司吃,这不巧了嘛,之前在app抽奖得的炸锅还没怎么用过,现在总算派上用场啦!
*
那头,刚吃下让她满意的牛排,又尝过烤土司的禾嫒尺在面包店带走一包吐司,想准备回家拿空气炸锅烤着玩。
这头,屿田鲜肉铺的合伙人则是聚在一起吃着员工餐,讨论最近店里的营业情况。
其中一名合伙人徐旭送完外卖刚回来,嘴里啃着吐司配牛肉做出来的新鲜三明治,心思却完全不在晚餐上。
愁。
开业之前三人有多么雄心壮志,现在就有多愁。
作为一家中高端鲜肉铺,这家店主营方向其实是零售。
现在零售没做起来,店内暂时账面还没出现亏损,其实全靠以前的人脉支撑。
毕竟他们店里冰柜多场地大,肉的种类也多,除零售以外还能给某些餐饮店供货,总归是能勉强支撑下来。
可再这么下去真吃不消,毕竟就算账面不亏损,三人还有其他开支。
“上次那个回老家开店的吕哥两夫妻那事你们还记得吗?”徐旭烦得食不知味:“他俩都后悔辞职出来开店了,毕竟两个人一起在一线城市工作时,据说年薪也有几十万。”
“嗯,”小铭回忆着自己最近得知的消息:“年前在鹏城东城区开业的那家牛排专门店去的人也很少,据说花了不少钱投资。”
“鹏城人不是没有钱消费,但是好像大多对牛排接受度不高,不那么愿意花大价钱吃。”
“哎,别提了。”接受度不高这事就是双刃剑。
当初三人想得美,全国各地对牛排接受度都不算高,开中高端肉铺的人更是少,这不正好是蓝海市场嘛!
趁着资本还没入驻这个行业,赶紧多占点份额,客人多拉一个算一个,总归这时候会到店消费的基本都是忠实客人,也没几家别的店能跟他们抢客。
没想到的是,客人不去别的店买肉,也不来他们店。
“吃饭呢,说点好的吧。”另一位名为许维的合伙人说:“刚有一家开新烤肉店的老板联系我,正开始跟他们谈供货的问题,要是能谈下来,估计又能有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
“烤肉店啊?”徐旭想了想:“但愿能开久一点吧,别又三个月就倒了。”餐饮业不好混,前不久他们店才失去一个长期供货客户,也是烤肉店,刚开业没多久就倒闭了。
转头,徐旭又将话题带跑:“对了,自媒体那边做得怎么样,我刚进来时好像刚出去一位堂食客人,是在网上预约之后才来体验的吗?”
“嗯。”吃饱的小铭用纸巾擦嘴:“她还挺准时,好像是看了我们小紫书账号才来的。”
“怎么样,她看起来满意吗?”
小铭:“应该还行,牛排煎好装盘的时候她还拍了照片,不知道她玩不玩社交平台,最好能在网上发两句评论什么的,给我们带点新客户。”
“走的时候没再买些别的走吗?”
“没有。”
“看起来像是会下次再来的样子吗?”
“不知道,她好像住得有点远。”
“哎。”
屿田鲜肉铺的堂食体验部分其实严格来说不怎么赚钱。
如果想专门做堂食牛排,那就直接开堂食店好了,定价也会完全不一样。毕竟堂食需要场地,烹饪,还有各种附加服务,需要的成本比零售高出一截。
做零售主要还是得走量。
让客人在店里体验吃肉,还教客人如何选肉、烹饪,其实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大家能试过之后,直接将肉买回家自己烹饪。
到店体验过的客人没能选择再带点什么走,或是愿意当回头客。不管对方再怎么满意,其实也算失败。
没赚到钱,三人心情都不是很好,以上对话结束过后,店内又恢复一片沉寂。
负责自媒体的小铭只要无聊,就会下意识拿出手机刷后台数据,没刷多会儿,他便打破沉默。
“刚才堂食的客人在联系我。”
徐旭也在刷手机,随便回:“哦,她说什么?”
“她问我熟成牛排的事,好像有些兴趣。”
“那挺好啊。”
这句话过后,店内又只剩几人戳屏幕的声音。
再过会儿,小铭才又说:“她说她是做自媒体的,想到我们店取材,问我什么时候方便。”
*
屿田鲜肉铺店里,小铭被另外两个合伙人挤着非要看聊天记录,挤得手机都掉地上时,禾嫒尺在家里快乐地啃烤吐司。
用空气炸锅刚烤的,新鲜出炉!
她一边啃吐司,一边用手慢慢在屏幕上戳:我大部分时间都有空,工作日人少的时候拍视频比较好,不影响你们开店。
过会儿,对面才回:还有三天我们店里的红油牛排就能熟成好,要不要这时候来试试?
正当禾嫒尺想回好时,对面又快速发过来一行字:免费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