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娴熟得仿佛已被刻入dna里。
顺带,把两个一小时前刚吃完涮羊肉的人看馋了。
原本只想拍些素材的两人把视线从某位端着小龙虾路过的服务员身上挪开,随后对视一眼。
“你是不是想吃?”绵绵咽下口中津液。
“有点。”禾嫒尺回道。
“味好香啊。”
“是好香,毕竟叫十三香嘛。”
“要不……我们来一份小的十三香?”
“刚才端着盘子过去那档好像不错。”
说这话时,她俩已经站到大排档的档口,准备点餐。
盱眙小龙虾排档的点餐方式和平时到店里吃好像还不太一样。
先选虾。
每家排档的店门口都摆着一个个大水槽,里头放满各种个头大小不一,刚洗好的小龙虾,看上哪种吃哪种,现捞现做。
有点意思,所以两人把摄像头都打开了,好录点素材。
“老板,龙虾怎么卖呀?”禾嫒尺主动问。
“小的100元五斤,中的100元三斤,这种大的7~9钱虾,45一斤,三斤起卖,都是青虾,你看,皮薄肉厚。”老板见两人在录像,还主动把虾抓起来让她俩拍。
很厉害,能不带手套徒手抓。
本来只想来份小的虾子过过嘴瘾,听说一份最少也得三斤,两人犹豫三秒后——
“来一份十三香。”
“要那个大的。”
吃饱饭又怎么样,小龙虾这种东西肉少,不占肚子。
零食,都是零食。
转头,两人去找座,老板则把称好的虾拿去锅里炒。
*
禾嫒尺发现自己身边这位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绵绵人脉很广。
两人刚选好座坐下不久,绵绵就说要去洗手间。
出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手上多了一盆快见底的小龙虾。
“虾哪儿来的?”
“嘿嘿,人家送的。”绵绵往身后一指:“喏,就那边,有我认识的博主也在拍视频,点太多吃不完非要送我。我见他那有100元5斤的小虾,所以搞了点儿蒜蓉和麻辣味的回来尝,顺便看看大的和小的区别在哪儿。”
说完,她把小龙虾往桌上一放,坐塑料凳上用湿纸巾擦擦手,开始扒虾吃。
禾嫒尺则顺着绵绵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一位她曾在美食频道见过的up主。
这位up主属于带团队出行的类型,身边还带着摄像师和助理。
目前似乎已经把素材拍得差不多,准备收尾,摄像师早已把摄像机搁一旁放下,加入吃虾战场。
看样子是个熟手,扒虾的速度比up主本人还快,就禾嫒尺看过去的那会儿功夫,已经剥了三只虾。
恰好这时,她们桌的十三香小龙虾也来了。
趁热,禾嫒尺将三种口味的虾都分别尝过一遍,然后发现了一个问题。
“绵绵,你觉不觉得好像小虾更好吃?”
主要是小虾入味。
比起虾黄,盱眙人吃虾似乎更注重虾肉,偏爱壳薄肉厚的青虾。
对于喜欢吃虾肉,非常讲究口感的人来说,不抽虾线的小龙虾口感,确实会比抽虾线略好一些。
来盱眙之前,禾嫒尺也做过攻略,大概知道江苏烧小龙虾好像大多没有提前去虾线,剪头,开背的习惯。
所以问题来了。
大虾的壳子再软,还是会比小虾厚一些,加上不开背去虾线,难免就会相对没那么入味。
再算上价格差。
似乎小虾吃起来划算很多?
难怪坐在附近的本地居民都点小虾吃。
大虾和小虾的最大区别,除价格以外,其实就是肉的大小。
大虾剥壳相对轻松,肉更多,一顿吃下来费的功夫少,耗时短,吃得快。
小虾则完全相反。
经过禾嫒尺观察,当地人似乎不讨厌剥虾。
要说吃肉肥膏多的大虾,是吃一种虾肉带来的满足感,那么喜欢吃小虾的人,或许除了吃虾以外,还在吃一种气氛。
对于他们来说,剥虾壳不是一件麻烦事,反而很有意思。
就像嗑瓜子,吃有骨头的鸡爪。
人的胃就那么大,其实吃不了太多东西。
一边吃一边处理虾壳的过程,可以将进食的过程拉长,同时也能将品尝美味的愉悦感挽留更久。
宵夜时间,拉上三五好友相聚,再点上几盆虾,边吃边聊,嘬指头上的酱汁也是乐趣。
烧好的小龙虾不似主角,更像生活中的点缀。
扒虾聊天的过程,就像看电视剧时来上一桌小零食那般拥有仪式感。
100一斤的小龙虾说实话有些贵,天天吃肯定吃不消,而且确实吃不了几口。
100五斤就不一样。
它能很顺滑地融入生活,时不时和朋友来上一顿也不必心疼。
不过——
扒虾扒多了手指头还是有点吃不消哈,隔壁桌的姐在吃虾时就把自己的穿戴甲吃得少了一片。
“早知道不做穿戴甲了,美甲店里在本甲上做的结实,吃虾不掉!”
*
回到酒店的禾嫒尺捡着中午吃过的食味美龙虾馆先给花雕冰醉小龙虾写了份评价。
随后将今天吃虾时的体会记录在记事本里,洗漱休息去。
次日,睡饱觉的禾嫒尺精神抖擞,她接下来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上网红店排队拿号去。
第145章
出发前往网红店之前,禾嫒尺在和绵绵核对信息。
“明天中午吃完午饭我们就去长沙,对吧?”
“嗯,票都买好了吗?”
和之前去广西时的节奏不一样的是,这回行程瞧着有些紧,不能算特种兵旅行,也差不了太多。
主要原因还是和大家接下来准备做的作品有关。
禾嫒尺和绵绵都在准备小龙虾相关视频。
小龙虾从5月开始进入旺季,最好吃的时候是6月,从7月开始,天气越来越热,小龙虾的壳就会越长越厚,里头的肉则越来越小。
再往后,虾就会越来越贵,肉越来越小,空壳不说,还没那么好吃。
为了让作品应季,她俩得尽快将作品做出来。
禾嫒尺的手机备忘录上,密密麻麻地写满接下来几天的行程。
上头大多都是接下来要去探的店,以及备选店铺名称。
这次选店,禾嫒尺试着用了app更新的虚假评价功能。
新功能还挺好用。
例如在南京遇见的食味美龙虾馆。
绵绵的粉丝推荐之后,禾嫒尺在点评上查过分。这家社区店评分高达4.5,哪怕用app过滤虚假评价之后,依旧有4.5,估计没刷过分,就是评价数量不高,才122条。
果然,到店消费完全没踩雷。
昨天晚上吃的排档是随机选的,回来之后她在小众点评查过评分是4.1,过滤虚假评价之后是3.8,算一般。
吃着味道确实不算特别突出,好在虾新鲜,调味倒是次要。
总体来说,评分已经跟禾嫒尺给出的分值相当接近。
这次选的网红店也是用app过滤完虚假评价之后,在粉丝推荐里挑的。
过滤评价前后,店铺评分都是4.1。
据说排队排太久,大家不耐烦,所以服务分给得都很低,不然分值还能更高些。
“来之前就听说很火爆,居然12点就开始取号啦!?”
“今天周六啊,网红店就是这样的,还好我们来得早,前面才排一桌。”
正在网红店排队的禾嫒尺还没意识到自己其实也已经小有名气,算个小网红。
当她进店点餐的时候,昨天发出去的评价内容已经引起关注者们的注意。
*
冯琪是个爱好比较奇特的人。
她和现在大部分网友不同,不怎么看逗音,不发小紫书,不逛朋友圈,却爱刷小众点评。
在点评薅到羊毛,或是发现什么新的美食店,都会让她拥有很强的满足感。
开始关注小迟没吃饱这个账号,是四月时的事。
那会儿她正准备和朋友一起去广西玩,朋友做攻略的时候在p站刷到小迟的视频,非要转发给她看。
后来也不知道是大数据抓取还是怎么回事,没多久,冯琪便开始在点评上刷到小迟的笔记。
见笔记写得不错,图文内容比视频更简练清晰,便顺手关注了她。
后来去广西玩时,冯琪和朋友只要照着小迟推荐的店铺去吃,基本都不踩雷,时不时地还会有小惊喜。
不过一起照着小迟攻略吃的游客好像不少,导致某些原本据说不排队的店客人也变得多起来,和笔记里的内容稍微有些不符。
从广西回来之后,冯琪的朋友便时不时地会看一下小迟的新视频,偶尔还会转发给她看,说是适合下饭吃。
前不久小迟的合作视频播放量暴涨,朋友还挺高兴,眼看已经成为小迟的的事业粉,导致冯琪对她的印象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