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溶洞漂流。
  在龙宫景区里,有两段进入溶洞的道路,属于水道,得坐船进去。
  景美是美了,但坐船要上船,下船,折腾起来总归没有步行方便。
  所以只要一到旺季,龙宫景区乘坐漂流船的地方就会非常拥挤。
  据说光是排队坐船,每一段都得排2小时,龙宫得进两次,加起来就是4小时。
  大圈圈边拉着禾嫒尺边说:“我好些粉丝想让我来试试攻略路线的真假,回头好告诉她们……”
  ……
  一阵带着湿意的微风吹过,站在龙字梯田观景台上的禾嫒尺,醒了。
  昨天晚上,安顺刚下过一场小雨。
  三伏天的安顺,雨来得快去得快,仅将地上的石板路打湿便罢,只是云层迟迟不愿离开,总飘在半空遮住小半日光。
  低矮的云层丝丝散开,环绕在群山之间,如梦如幻。
  中央低处,便是龙字田。
  龙字田大约是人工造景。
  说起人工造景,大家心里想的,总归是不如天然景色。
  而禾嫒尺在看到龙字田时,却不知怎的忽然有些感动。
  开在山峦中间的田地上种着颜色不一的稻子,带着一种介于人工与自然界之间和谐的韵律感。
  似乎在向世人诉说农耕文明的智慧。
  而田地中间颜色最深的部位,则恰好组成一笔肆意龙字,绿得叫人心颤。
  嗯。
  拍一张再说。
  ……
  离开龙字梯田,两人顺着攻略继续往前走,跑到一个名为旋塘乘船点的地方坐了一段地上河游船。
  “这是进溶洞的地方吗?”大圈圈快乐地将摄像头打开,开始录像。
  结果很快便被告知,不是。
  旋塘就是旋塘,不过就是一段地上河游船,两边景色美是美,但河流平缓,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特色。
  正当禾嫒尺盯着平缓得几乎不起一丝波澜的水面看时,河边有一片落叶跌入水中,并开始在水下不停旋转着下沉。
  她赶紧拉了坐在旁边的大圈圈一把:“快看,水流在转!”
  ……
  坐完船,两人又跑到观音洞和地藏殿溶洞里参观。
  总归是见神就拜,平时信不信神佛那肯定是不知道的。
  路过看见嘛,先求保佑求发财再说啦!
  大圈圈:“信女愿一生荤素搭配,吃香的喝辣的,祈求接下来能大红大紫早日买车买房发大财,谢谢了!”
  随后,好不容易拜拜完的两人,终于成功到达二进龙宫码头,准备开始坐船。
  第177章
  坐船进出溶洞的感觉非常神奇,至少对禾嫒尺来说,属于完全的全新体验。
  穿上救生衣,坐在船上,大家也顾不上聊天说话,只一味的用眼睛看,或是用相机拍。
  汛期的龙宫景区水流大得惊人。
  溶洞连着地下河,进入溶洞时,虽然里头没下雨,却总能听见水流的声音在里头震得像站在瀑布底下一样响。
  ……
  “逆行攻略打卡成功!”大圈圈对着镜头说完这句,便收起自己的拍摄道具。
  转头仍心有余悸地对禾嫒尺说:“还好我们来得早,又是逆行,你看到刚才的队伍了吗?”
  “嗯,”禾嫒尺后怕地点头,“从一进龙宫下船的位置排到二进龙宫的上船点……太夸张了。”
  两人来得早,玩个够本离开景区时,才正午十二点过几分。
  其实这个时间对于某些宅在家里放假的人来说才刚好是一天的开始,但她俩已经想直接结束今天的游玩行程,回去吃饭补觉算了。
  “给我累够呛,”大圈圈开启打车软件叫车,嘴里念着,“我们昨天走了一万五千步左右吧,今天我觉得两万得有了。”
  禾嫒尺深有同感,赶紧打开手机查看,“才一万二不到……”
  “啊?”
  也是,龙宫景区里上下阶梯实在太多,走起来比平地累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人累起来,肯定还得补充能量,也就是吃饭。
  想着早餐吃得随便,中午她俩就想整顿大的。
  “吃啥?”
  大圈圈想了想:“火锅吧,上次在小罗家吃的酸汤鱼好好吃,我还想再来一顿。”
  “嗯——,也好,要不等会儿让滴滴司机直接载我们去店里吃?”
  ……
  司机确实是将她俩载到安顺市区吃火锅的地方去了。
  不过不是酸汤火锅,是豆米火锅。
  原因来自于以下对话:
  “你们要去吃火锅?什么火锅,酸汤火锅?”
  “去哪家店?哦,这家啊,这家酸汤还行,就是价格贵了点,都是给你们游客吃的。”
  “让我推荐?那去这家酸汤火锅对面那条街吃,有家开了二十几年的豆米火锅,我从小吃到大……”
  “什么!?你们居然来贵州没吃过豆米火锅?我跟你们讲,这个火锅,直接拿底料拌饭都好吃……”
  司机大哥话很多,大圈圈话也不少,再加上禾嫒尺时不时混在其中加插几句,下车地点便莫名其妙从酸汤火锅门口,变成豆米火锅店。
  ……
  来贵州期间,其实禾嫒尺不止一次见过豆米火锅,或是路过豆米火锅店。
  但因为名字看起来不太吸引人,而且每次路过这种店时,看见别人吃的豆米火锅都不太好,导致禾嫒尺居然每回都没升起想进店吃饭的心。
  再加上贵州吃的东西本来就多,她没见过没尝过的也多,每天总有些感兴趣的东西想试。
  吃豆米火锅这件事就被无限延后,要不是这次司机强烈推荐,加上大圈圈也好奇,估计她可能每次路过都略过,最后回鹏城也想不起要尝一顿豆米火锅这事来。
  司机大哥带她俩来的这家店开在居民区旁的街道里。
  是一条长得很随便的街。
  豆米火锅店的店铺看起来也不太正经,大中午客人不多,只有本地人。
  大家都在露天吃饭,环境比起饭店,更像是居民楼底下的院子,大家全坐在院内吃。
  最搞笑的是做火锅的厨房居然也算是名厨亮灶,烹饪区和就餐区的界限相当暧昧。
  火锅底料就敞在外头炒。
  有些地方,例如鹏城的明厨亮灶,大多是为了让客人能从外头看见厨房干净,吃着卫生放心。
  这家店的明厨目的明显不一样,看起来就是店家根本懒得再花钱用砖砌个厨房,客人能在外头直接看见老板一家备菜、炒火锅底料、搓肉丸子,相当随便。
  不过店里的客人也很随便。
  例如刚才载两人进店吃饭的司机大哥。
  是的,大哥给两人说豆米火锅时给自己说馋了,见现在正好也是午饭时间,把她俩送店里时,顺带把自也送来了。
  他刚进店便给老板打招呼:“给我来个酸汤腊肉锅底。”随后便抄起冰柜旁的篮子开始给自己夹蔬菜。
  啥都来一点,没多会儿就夹了满满一大框。
  除此之外大哥就没再点别的东西,看起来是像他在车上说的那样,真准备用火锅底料拌饭吃。
  禾嫒尺和大圈圈两个第一次来的游客则对各种烫菜都很好奇,进店也没直接点餐,反而对着点菜单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发现店里好像除了火锅底料以外,能点的东西不太多。
  火锅底料按照就餐人数收钱,一个人26,包括自助蔬菜和米饭。
  所以餐单上没有蔬菜。
  26元的火锅底料里,不仅有豆米,还有排骨、腊肉、肉丸子、猪蹄,四选一。
  她们是两个人,所以还能选两样。
  “刚才那个司机大哥在车上时说腊肉锅底好吃,我们也点一份试试?”
  “好啊,剩下的点什么呢?”禾嫒尺往店内的‘明厨’位置瞄了眼,见里头有人在现搓丸子,“肉丸子怎么样,我看是现搓的。”
  52块钱,不额外点菜就荤素碳水全部齐全,好像直接就这么吃也行?
  难怪大哥不点菜。
  不过她俩是游客,游客心态和本地人不一样,总想着离开了就吃不到,想再多弄几种吃的。
  于是她们便额外再点了一份28的软哨和20的猪板筋,加起来正好100。
  下单时,店里负责点菜的小哥问她俩:“锅底要什么味?”
  恰好这会儿店里大厨正在里头炒锅底,看起来很香。
  “就现在里边炒的那个吧,是什么味啊?”
  小哥看了眼被大厨颠得飞起来的火锅底料:“糟辣椒。”
  禾嫒尺和大圈圈想起昨晚的糟辣椒炒肉片,一致认同:“好,就这个。”
  ……
  火锅底料炒起来不算费事,司机大哥那份炒完,便到她俩的份。
  不过短短五六分钟,一个看着就沉的黑色砂锅便被端上桌来,里头便乘着她俩的豆米火锅底料。
  火锅面上飘着一层用糟辣椒炒出来的红油和一把蒜苗,拨开红油,底下的火锅汤浑浊得瞧不见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