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其实一般情况下,写一篇图文笔记,耗时也就十分钟~半小时左右。
3小时的编辑时间已经比较长,她也确实写得很用心。
可那也就是3个小时的用心。
是有数的。
这3小时获得的收入,比之前花费一个月时间慢慢积累素材,再费心剪辑做出来的视频收入还要多得多。
突如其来的高收入冲击了禾嫒尺的价值观。
导致她一整晚都在算自己的收入,并开始思考,是不是为一些高消费的、或是有全国连锁的店铺写笔记会比较好?
*
在赚钱这个事情上,曾经穷过的禾嫒尺多少也算是行动派。
前一天睡不着时想着要不要给高消费店铺,或是连锁店写几篇笔记,次日便开始寻找目标。
“客单价高的、连锁数量多的。”禾嫒尺打开点评,搜索附近店铺,并按照人均单价从高往下排着看。
“人均一千的日料?估计利润率不低,要是按照最高的13%来算,经过我的影响进店消费一个客人,就能给我带来130的影响力收入,要是读者结伴跟朋友一块去,那就更多,哇……”
想想就快乐。
不过想想就算了,毕竟她之前对日料接触很少,找不准定位,万一作品没人看她还得亏钱,app又不能报销这么多。
店子这么多,换一个别的看看。
“人均480的海鲜?”
海鲜倒是好像还可以,毕竟她是海边人,海鲜属于她的熟悉范围,正常写稿估计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家店不是连锁,赚起来没那么畅快吧?而且评论区的评价好像很一般,要是不好吃,她还真不敢乱推,掉粉就完了。
480一人,app又不会完全报销,不能当素材用那就是白花钱。
不行,下一个。
能看得出来,目前被金钱迷了眼的禾嫒尺其实还保有一定理智,她还晓得干啥会掉粉。
胖熊猫小美倒是有点担心她的状态,还提醒她:“之前订的贵州调料已经到了,要不先把那个作品做了?”
“对哦!”禾嫒尺这才把埋在手机前的脑袋抬起来。
绵绵大王前些天在她家拍了不少贵州烹饪美食的翻车素材,估计要不了多久,成品视频就会发出来。
到时她把贵州调料的测评以及广告发出来,正好能再蹭一波热度。
想明白的禾嫒尺低下头继续搜索附近美食,嘴里还说:“没事,素材不冲突,反正我每天都要吃饭……比起高消费店铺,还是优先选择人均在100以内的连锁店好了。”
“就吃这家吧!”下一秒,禾嫒尺已经选好自己今天的目标!
……
接下来的日子,禾嫒尺便每天游走在各种连锁餐饮店里吃饭,拍素材,编辑笔记。
并抽出时间制作她的贵州调料测评系列。
结果直到她的《贵州菜的复杂的味道秘密来自哪里?当地调料大测评!》发出,系列作品因为和绵绵大王的联动数据持续上升时。
连锁店系列依旧没憋出什么好东西来。
“推不了,根本推不了。”禾嫒尺对着趴在手机里朝她瞅的小美说。
“虽然我想赚钱哦,但我也知道什么可以推什么不能推。”刚从某家连锁店回来的禾嫒尺在家里走来走去。
“有些店是吃着太平淡了,我找不到角度写,但总体来说不算差。”这种她最多也就拍个照片编辑成图文笔记,当作日常饮食笔记发在网上。
因为没什么情绪输出,所以网友们一般看了就看了,不太会产生消费冲动,当然也无法为禾嫒尺提供太多影响力收入。
“某店就真是很离谱,尽管它在全国有数百家分店,每家店都很大,利润率估计也不错,写推荐笔记应该能赚不少钱,但是——”
禾嫒尺深吸一口气。
“好难吃啊啊啊!!!”
说着,她走进厨房,开始折腾因为过于难吃,而被她打包回家的紫苏牛蛙。
第195章
“真是见鬼,169一份的干锅牛蛙居然没味道,连调味都调不明白吗?”
禾嫒尺在厨房找出之前接广时得到的样品砂锅,琢磨着添减些调料,用砂锅将打包的牛蛙再次加工一遍。
“我就不信,我还治不了一份牛蛙?干锅应该怎么做来着,先弄些洋葱和大蒜垫底是吗……”
“要不要再买点新鲜辣椒什么的,总感觉没以前辣,紫苏要不要也多买点?”
她玩上了。
说好吃蛙难吃确实是夸张,牛蛙专门店里卖的牛蛙,再怎么折腾也不至于担上难吃的名头。
不过禾嫒尺会这么说也有一定原因。
紫苏牛蛙是在连锁店好吃蛙买的。
实际上,好吃蛙是禾嫒尺的吃蛙启蒙店,她第一次接触牛蛙就是刚上大学那会儿,跟舍友们一起在某家学校附近的好吃蛙里。
倒不是她老家没牛蛙店。
主要是她妈妈特别嫌弃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不让她尝试。
离开老家成为自由人之后,第一次尝试牛蛙的禾嫒尺发现它比想象中味道更好,在那之后,牛蛙便正式进入禾嫒尺的食谱,而好吃蛙也迅速成为她和朋友们的聚餐点之一。
反正上学那几年,没去十次也有八次。
想到要给连锁店写笔记,禾嫒尺便自然在脑海中浮现出这家店的名字来。
结果久违地到店再去一次好吃蛙,却发现已经不是那么回事。
“变难吃好多,肉烂还不入味……”
“我保证绝对不是因为近半年在外面吃东西次数越来越多,所以嘴巴变刁了。”
“绝对是改了配方,味道和以前根本不一样!”
这么想着,她才开始折腾。
她觉得好吃蛙的配方应该只是在原有基础上作了调整,稍作配方加减应该能复原出大半好吃蛙以前的味道。
于是把家里各种调料全拿出来摆了一排,开始尝着味往牛蛙锅里加减。
禾嫒尺本身不是大厨,也就对各种调味料和原材料的特性熟悉一些而已。
“不入味是为什么,没加盐吗?底下的汤料好油,而且怎么烧这么久都不干?”
“加点酱油吧,我记得以前吃着还觉得有点甜,有种类似糖醋排骨冰糖被炒焦的焦甜味,现在怎么没有了?半路加糖不好加啊。”
“把汤底勺一点出来配着调料试试,万一不合适也不至于把整锅牛蛙毁掉……”
禾嫒尺在自家厨房里围着牛蛙折腾小半天,几乎把家里各种调料都用上了。
虽然成功把原来那锅不入味的牛蛙味道变得更好了些,却也并未能成功将好吃蛙原配方完全还原出来。
不过她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了好吃蛙的配方大概在哪些地方和以前有区别。
“……太离谱了,为了减少经营成本不惜让味道变差是什么神操作,真当客人吃不出来吗?”
如果禾嫒尺这回只是随便去了一家牛蛙店,觉得店里牛蛙不好吃,或许随便在点评评论区吐槽几句也就算了。
但好吃蛙是她的牛蛙启蒙店,以前曾给她和朋友们带来过不少美好的回忆。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想到一家好好的牛蛙店忽然改配方,导致自己再也吃不到以前的味道,禾嫒尺总觉着心中有一股憋闷气无处抒发。
憋着?
那不行。
她决定剪一小段吐槽视频试试。
名字她都想好了。
就叫《好吃蛙,还我初版干锅紫苏牛蛙!》
写稿、录音、剪辑、配字幕。
发送!
对了,把任务完成的流量券用上,多找几个有共鸣感的网友陪着一块吐槽两句,完美!
……
“啧,总感觉今年吃的牛蛙味道和以前不太一样,但具体哪里不同还真说不上来,毕竟看起来区别不大。”
刚在好吃蛙吃过饭的付敏和朋友们发着语音说。
“是我味觉有问题还是今天品控不好呢?没有那种以前吃完意犹未尽的感觉,我的会员牛蛙锅次卡还剩三次,下回可别再这样了。”
跟禾嫒尺一样,觉得好吃蛙味道发生改变的人其实也有不少,只是它的改变非常微妙,从外观上看不出来。
好些顾客甚至还以为是自己的味觉或是记忆发生问题,倒是没怀疑好吃蛙的配方变了。
刚吃完牛蛙回家的付敏没把这事琢磨明白,倒也没再细想,往小沙发上一瘫就开始刷短视频玩。
结果没刷多久,一篇名为《好吃蛙,还我初版干锅紫苏牛蛙!》竖屏视频进入视野。
富有节奏感的字幕出现方式,以及那种会出现在悬疑剧里的bgm,抓住了付敏的视觉和听觉。
“你们有没有觉得最近好吃蛙变难吃了?”
“品牌升级,改版,都改了些什么?”
“为什么好端端在全国开了数百家连锁店的连锁品牌会更改拳头产品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