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随后,她便亲眼目睹了这家店的客人是怎样多起来的。
  最开始,是有些站外店外排队等小吃的客人觉得外头热,想着来都来了,要不干脆进店吹空调吃饭算了。反正进店消费店家还会再送一份肉,大不了试着少点些菜,再坑也坑不到哪儿去。
  再后来,便陆续有领了小吃的客人,走在路上端着尝过几口的洋芋粑粑和冰浆,觉着味道意外不错,又倒回来走进店里问:“刚已经登记过领取冰浆和洋芋粑粑,现在进来还能再送一份肉吗?”
  再过一阵,之前进店想着少点些菜试试的客人,开始陆续加菜。
  小店内外逐渐被食物炙烤的香气与烟气侵占,这个时候,店内排风情况不太好的缺点也开始展现出来。
  只是因为小迟提前在笔记里提到过这个缺点,所以目前进店消费的客人,倒是为了愿意美食接受烟气大一些的问题,居然意见不大。
  林雪从大黑砂锅上夹起一片被煎出油来的五花肉,往已经煮开的活油蘸水里放。随后再贪心地用筷子将肉在蘸水碗中一卷,把里面调料碎卷在肉中,用生菜包起,一把塞进口中。
  中间凸起的大砂锅在加热过程中,早就把五花肉上多余的油份逼出,滑到锅边的凹槽处,让它焦香可口,却又不至于油腻。
  再配上酸汤煮开的活油蘸水,一口下去,复杂的香料与发酵过的果酸在口中与肉香汇合,嚼起来不光没有评论中说的油腻感,品着还愈发叫人觉着风味独特。
  和炒菜不同。
  与烤肉也不一样。
  是专属于烙锅的,不可被替代的味道。
  林雪美美嚼着嘴里香喷喷的肉,端着刚吃光的饭碗又跑电饭煲那儿添饭去。
  吃饱饭,回程路上她还和跟她一块吃烙锅的同事聊:“店里的干料和湿料你喜欢哪种?我比较喜欢湿料,蘸水真的绝了,贵州菜这么好吃吗?为什么感觉以前好像没这么出名?”
  “啊啊,我又搜到一家别的贵州菜,要不我们下次也一起去吧?”
  “其实贵州距离鹏城也没有很近嘛,我看当地有好多东西鹏城吃不到,要不……”
  第二天,吃高兴的林雪便开始给公司其他同事继续安利这家她新发现的烙锅店。
  “我告诉你们,这家店必火,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近,工作日去都不用排队!”
  随后她又琢磨上了。
  评论区怎么有人说这家店以前又油又没味,真的吗?
  是啥感觉呢?
  ……
  徐宓知道是啥感觉。
  徐宓也是小迟没吃饱账号的新粉,比林雪还新,从好吃蛙事件后才开始关注她。
  当时关注小迟,目的甚至都不是为了看她发的美食内容,就是纯看热闹吃瓜当个乐子人。
  原本这也没什么,毕竟博主和网友之间的感情要慢慢培养。
  要是打这之后徐宓再多看几次她更新的美食笔记,觉着有意思,或许不久之后便会慢慢对她拥有更深的印象,像其他粉丝一样对她本人有更多了解。
  可惜没这个机会了。
  这回小迟推荐的冯翠蓉烙锅店她上个月刚因为看完其他美食博主的推荐去过。
  不好吃。
  所以当徐宓看见新推文,认出内容指的是哪家店后,也没细看,便直接点了取关。
  这种店也推,没操守的美食博主,拜拜了您。
  只是哪怕她点了取关,这家店的信息,也依旧会进入她的眼中、耳中,根本逃不开。
  因为冯翠蓉烙锅店所在的小巷虽然不是大路,却是徐宓上下班必经之地。
  ——走这抄小道,能让上下班路程节省5分钟。
  取关小迟后没过几天,她下班时经过便都会发现,这家沉寂一段时间的店子莫名其妙又火起来了。
  没仔细看推文的徐宓不认为客人变多是因为这家店的味道发生了改变。
  她想的是:粉丝多确实推广起来更暴力。
  美食博主真好赚。
  但赚不到她的钱。
  踩过坑的女人心如磐石绝不动摇!
  本来是这么想的。
  可是没过几天,她的同事们便开始讨论这家店的事。
  “听说这家烙锅很好吃啊,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啊。”
  “上次住附近那谁晚上路过,说是哪怕晚上十点里头依旧几乎满座,是不是太夸张了点,到底什么味?”
  “隔壁部门有人去过,还给我安利来着,别的不说,门口小摊的洋芋粑粑看起来好像还真不错,据说鹏城目前就只有这家有这种做法,我光看图就馋,我在想我们要是工作日下班直接过去是不是不用排队?”
  这些话动摇不了徐宓,但她在公司最好的朋友听了却相当心动,非要拉着她一块去。
  徐宓:“你别听人家瞎说,我以前去过,不好吃。”
  她朋友:“你什么时候去的?最近改过版,据说味道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你改版之前去的?太好了,能用交易记录换赠品啊!”
  心如磐石的徐宓经不住好友的轰炸,于是带着消费记录稀里糊涂地坐进店里,嘴上还记着提醒朋友:“你少点几个菜,真的很腻,齁嗓子眼的腻,点多了吃不下的。”
  直到她不情不愿地吃下第一口泡上活油蘸水的烙肠。
  “我们要不再加份鸡脚筋?”
  当然,这天晚餐之后,小迟没吃饱便再次出现在她的关注列表之中。
  *
  作为一篇针对性比较强的广告,其实《重新开张,贵州小吃正餐一网打尽,东城区地铁口附近的贵州烙锅店!》的数据热度比不上禾嫒尺的大多数往期作品。
  毕竟这不是面向全国观众的内容。
  蓉姐的店确实是盘活了,禾嫒尺也收到不少广告费,粉丝倒是没涨多少。
  而且去过店里消费的粉丝,对她的印象,其实也仅是维持在,小迟推荐不塌房,哪怕接广也会比较负责任这个事上。
  绝大多数网友都没察觉到其实冯翠蓉烙锅店变好吃有她一份功劳。
  毕竟大家关注的点不在这个地方。
  只是网友们不在意,却有别人在意,例如在鹏城开饭馆的老板们。
  第205章
  上班也好,创业也好,只要出现社交,就有可能受到同行或是同事的关注。
  冯翠蓉烙锅店也不例外。
  这家店算是贵州火起来之后,在鹏城相对较早开的烙锅店。刚开业不久就开始做活动,买推广,能不能吸引顾客先不说,总归同行的目光肯定是吸得足足的。
  有些同行会好奇贵州菜在鹏城能不能开下去,有些开在附近的商家则担心会被抢生意,还有些是纯馋,看完推广想吃。
  距离冯翠蓉烙锅店仅50米,大哥烤肥牛的老板谢大哥就集合了以上三种想法。
  他既馋,又好奇,还有担心自家店会被抢生意。
  所以蓉姐店子开张后不管有啥动静,谢哥都在对面悄摸盯着看,刚开业那几天还凑热闹跑店里吃饭来着。
  尝过一次他便知道,蓉姐的店跟他的店构不成竞争关系。
  不出所料。
  附近的居民没尝过贵州烙锅,见到新奇玩意多是想着来凑个热闹,所以最开始店里还挺热闹。
  不过热闹没多久就歇菜了。
  没有回头客。
  随后谢哥便又瞧着蓉姐想法子自救,开始找各种美食账号买广告,做营销。
  营销好使,刚买那会儿店里确实热闹过好些天,每天店里都会来一批以前没见过的新客人。
  可惜啊,新客人没能成为老客人,热闹没持续太久,又歇菜了。
  甚至过去一个月以后,居然直接关了门。
  就在谢哥感叹鹏城生意不容易做,瞎开店容易倒闭时,他发现对面并未准备卷铺盖跑路,而是不死心,又开始一轮新折腾。
  先是不知从哪儿整了辆小推车摆在门口做一些贵州小吃,瞧着像是揽散客用。
  随后又拖了台立式空调回店里,弥补店内空调不够冷的毛病。
  最后给员工们进行一轮新的培训,又添了些新菜品才重新开张。
  看起来很努力,但效果——
  还真不好说。
  在鹏城餐饮业摸爬滚打多年,没少见同行倒闭的谢哥什么套路没见过?
  关门重开的同行当然也有。
  有些店甚至换个招牌就能重开一次,为的就是打个新店名头,好再吸引一次以前没能抓住的客人。
  按照谢哥的经验来看,通常这么做的店家会在重新开业时买一次营销。
  于是他在冯翠蓉烙锅店重新开张当天,便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最新美食推荐。
  果然叫他找着了。
  小迟没吃饱推的。
  还是公众号与小紫书双平台推荐。
  其实到这个时候,谢哥依旧不看好冯翠蓉烙锅店的发展。
  但凡买过营销的餐馆老板们大概都能知道,营销其实也就前面几次比较有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