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每次吃点什么都会标上价格,还会执着地告诉网友们,什么样的菜适合几个人吃。
  哪些菜适合打包,哪些菜应该当餐吃完,她都记得很清楚,有时候还会在网上发自己的隔夜菜日常。
  厨艺虽然很一般,但吃东西总喜欢评上几句,就跟身边常见的朋友似的,看她的视频代入感很足。
  “湘西系列的凤凰篇更新了!”
  好耶!
  正好今天带的饭是上次看完张家界篇后做的外婆菜炒肉沫,配凤凰篇享用堪称尊贵体验,完美!
  贝雷特把视频最大化,再给自己戴上耳机,打开刚用微波炉热好的饭盒盖子,进入自己的沉浸午餐小世界。
  《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凤凰》开篇与上一部的张家界篇一样,是无人机拍摄的航拍古城。
  和上回不一样的是,航拍之后,用的是淡入淡出的方式,将视角拉至一只躺在背篓里的可爱小狗上。
  这个时候,弹幕上飘过一排???
  [?你人呢?]
  [啊,这是换主播了吗?]
  [好可爱,跟我回家]
  从视频画面里,贝雷特能大概感觉到小狗在镜头感很好,似乎在紧盯着镜头看。
  只是等镜头平滑着退后,她才发现,狗子看的其实是拿在小迟手上的蘸糖粽子。
  显然,她在拿吃的逗狗。
  与此同时,小迟标志性的开头语和她不急不慢的声音从耳机里缓缓传出。
  “大家好,我是小迟没吃饱,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是不是很疑惑不知道我在干嘛?”
  “要不要猜猜我现在哪,准备干什么?”
  “三秒后揭晓答案,3、2、1……”
  贝雷特赶紧放下吃饭的勺子,在屏幕上输入[买狗]两字。
  结果画面从狗子身上一转,周围马上变得热闹起来。
  “我在赶集。”
  集市上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路上的各式美食,也被小迟用镜头全数记录下来,让坐在办公室吃午饭的贝雷特感觉自己似乎正在与她一同出游。
  她在小迟展示酱香饼的时候给自己扒一口饭,在看见牛干巴的时候也扒饭,看见湘西牛肉米粉的时候继续猛扒。
  贝雷特看得还有些意犹未尽,视频内容便从赶集,转为正式探店。
  她紧跟视频画面,来到一家石头屋里,看屋里的苗族女子将各式各样从土里、山里获得的食材做成美食。
  连带着似乎午饭的滋味都变得更多样些。
  其实赶集、以及探店的视频内容都不算短,画面很多、细、节奏还有些慢。
  但是因为小迟不光拍,还会后期进行解说,以及各种小故事的配音,让画面看起来很有故事感,而且不枯燥。
  “凤凰社饭一般用糯米、粘米、野香蒿、腊肉做成,在集市、市场、古城里都有卖,一般是5~10元一份。”
  “最好吃的其实是底下这层锅巴,但是古城里一份份卖的基本都没有锅巴。这家店的社饭不一样,用最传统的柴火灶做,每一块底下都有厚厚锅巴……”
  “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这种吃法稍微有些油,凤凰灶饭的锅巴得油多才好烧出来,跟鼎锅饭那种干锅巴不太一样……”
  “这边山多,以前的人要是从家里去别的地方,需要长时间走山路,可能吃完这顿,下顿就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出门之前得吃饱才行。”
  “油水多的饭菜会更适合以前当地人的饮食,耐饿,基础调味会倾向重油重盐……”
  小迟不仅会进行普通的美食来源解说,说着说着还会开始描绘一些幻想画面。
  “以前的人粮食得来不易,别说下水内脏了,连血都是好东西。在肠衣里面灌上糯米和血,就是一道能长肉暖身体的荤菜。”
  “你们想啊,要是住在山里,一年到头忙活到过年时,屋里囤上这么一墙的腊肉、腊鱼、腊肠、还有堆满院子的坛子菜、晒干的粮食。”
  “等天气冷时,屋里围上一圈人,烧着火塘,将之前囤的食材洗切了做来吃……”
  说这些话时,她还会在视频上特意配上食材处理、烹饪过程,或是周边的景色图片,让人瞧着愈发觉得视频里的各式菜肴得来不易。
  更馋了。
  这次小迟的湘西系列都很长,凤凰篇虽然比张家界篇略短一些,却也长达29分钟。
  上半部分主要内容,基本都是当地土家族或是苗族本地做法的美食。
  下半部分,则是一些比较新的内容。
  说的是凤凰这座古城火起来之后才慢慢出现的,游客们、尤其是不吃辣的游客也有可能会喜欢的新店子。
  “以前我比较喜欢记录一些老店,总觉得本地老做法最有当地味道。但是这回我到凤凰之后病了,有一段时间胃不太好,所以到处找清淡的东西吃。”
  “发现这座城市好像也有另一面……”
  ……
  一部视频看完,贝雷特满足地吃饱了,拿着饭盒到茶水间洗碗去。
  她还挺喜欢小迟这次的新系列。
  如果说她的老作品,尤其是短一些的视频作品,更容易在搭乘公交地铁、或在碎片时间休息时偶然刷到看进去。
  那么她的新作品,就相当适合收藏起来慢慢看。
  而且是看完之后会让人牢牢记住这个人,并且想要将这个人的同类专栏作品一条不差全部看完的类型。
  很少见。
  不少美食博主的作品她都会跳着看,小迟以前的作品也一样。
  看封面感兴趣就看了,不感兴趣就不点进去。
  但如果小迟接下来的所有作品都保持这种质量。她会在每天的午餐时间一条不落地全部看完,哪怕封面完全空白。
  看完还要投币,点赞,再转发。
  “感觉去赶集好像也不错,那家石头屋子听说距离古城有一段距离,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
  这么想着,贝雷特放下洗好的碗,拿出手机准备将视频转发给好友,问问有没有人对湖南感兴趣。
  说起来小迟的湘潭-长沙-张家界-凤凰古城路线还挺经典的,回头去玩还能顺着她的路线去。
  贝雷特打开手机锁屏,还没点进p站客户端,便发现小众点评跳出提示,说是有人给她发来消息。
  “难道是我之前申请的霸王餐中奖了?”
  她带着心中的微小期盼打开点评,发现来的信息和霸王餐无关,而是来自一位id看起来有些熟悉的网友。
  【你好,我是小迟没吃饱,希望可以跟你沟通一下关于盛口禾湘潭米粉铺的事。】
  “唔……”好熟悉的名字。
  等等。
  等等?
  难道是?
  不是吧!
  ……
  贝雷特这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接到小迟私信的原因,居然是她曾给盛口禾湘潭米粉铺写过的多篇点评。
  这让她有些恍惚。
  贝雷特开始用点评的契机,是前些年点评霸王餐称霸市场那时开始的。
  霸王餐的参加条件很简单,只要成为平台用户就行。
  如果每个月在点评写上4篇百字图文评价,还能升级成vip用户,增加抽奖几率,并获得vip用户的专属抽奖券,可以抽普通用户抽不到的高级霸王餐。
  那时平台刚推出活动,不少商家为了快速获得大量点评评分,纷纷参加报名,所以中奖几率非常高。
  想着只要在平台随便写写点评,就很有可能获得一次新店免费试的机会,贝雷特反正是报名了。
  免费吃饭哎,多香啊。
  这活动办得最好的时,她整个办公室所有员工几乎都在玩点评。
  人均一个月能最少中一次奖,然后大家结伴去蹭霸王餐。
  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起吧,她养下了在点评写评价的习惯,好评差评都写。
  有时还会逛商家评论区,看看别人都说些什么。
  知道盛口禾湘潭米粉铺是个偶然,她跟盛连是在另一家连锁米粉铺的点评评论区认识的。
  那家米粉做得好难吃,难吃得她写下百字小作文吐槽。
  没过多会儿,她的吐槽评论底下便多出一条赞同她的评论来,顺便给她安利湘潭米粉。
  她在评论区跟盛连聊得有来有回,说米粉怎样才好吃,结果点进盛连的个人主页,才发现这个人居然在鹏城开了家湘潭米粉铺。
  不讲武德,在别的米粉铺底下给自家店子打软广。
  但因为盛连真是把湘潭米粉吹到天上去了,好奇之下,贝雷特便抽空到他店里吃了一次。
  然后给他写下长达五百字的五分好评,图文并茂。
  并成为盛口禾米粉铺的第一批忠实老粉。
  她那时经常给朋友、同事们推荐这家店,科技园的外卖团购活动她也经常参加。
  甚至后来盛连把科技园店开在她公司附近,也是她带动团购粉丝们要求的结果。
  可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