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连锁开到第三家的时候开始,盛口禾的味道就变了。
最开始,每家店里都会有一个专门用来蒸米粉的位置。
所有客人只要进店,就能透过玻璃橱窗,看见里边有一位员工在打米浆、蒸米粉。
每家店铺的粉,都当天现蒸现做现吃。
但连锁多开几家之后,这个设置被取消了。
变为所有店铺的米粉统一由总部每天早上制作,在开店之前再运送至每家门店。
粉确实是每日现做的鲜粉,算不上预制菜。
非要说的话,其实尝起来也没有那么大区别。
从百分制来算,也就让95分的米粉,变成90分吧。
好像没差。
到店里消费的客人数量接下来甚至有增无减,连锁店还能继续开。
但这种细微的转变,总归开始了,就不会停的。
盛连显然在更改做法的时候尝到了甜头。
于是,悄悄地,他又改了一个小细节。
原本所有外卖的米粉在出餐之前,都会用肉丝粉码的汤汁拌一下再出餐。
现在不了。
原因很简单。
“以前做团餐送的地方远啊,距离总部光车程就得得一个小时以上。而且团餐做起来费时间,第一份出餐到最后一份出餐中间需要隔很久,为了不让粉粘黏,肯定得想办法提前处理好。”
“现在不一样,外卖都由外卖骑手送,距离很近。做法和其他粉店一样就行,费那么多事干嘛?”
这个改动之后,贝雷特虽然还有到店吃粉,却几乎再也不点这家店的外卖了。
但到这个时候,其实她还没对这家店失望。
毕竟经过少许改动的盛口禾米粉在当时的鹏城,依旧是独一份,无代餐。
第240章
要承认的是,一碗没加什么昂贵材料的米粉,无论多么好吃,在哪里卖,均价20多接近30一碗,它就是贵的。
景区也就15~25一份啊。
贝雷特就是个在鹏城工作的租房一族,平时上班还带饭省钱呢,她对这些价格更是敏感。
按照往常消费习惯,其实她没那么适合来这家店。
但盛口禾的老板,在刚开业的时候,显然早就考虑过性价比的问题。
为了让米粉看起来更配得上它的售价,他没有选择将价格调低,而是为其添上了许多附加价值。
例如店里十几种无限添加的小料。
店里最受欢迎的小料辣炒油渣是店子开张之前做的,没有放久的油渣那股哈喇子味,如果客人来店时正好碰上它出锅,入嘴时还热着。
店里各种腌菜也是用坛子在店里存的好东西,每天开店、餐点前,分批从坛子里捞出来摆上。
虽说是小菜,吃着也有种精气神十足的新鲜感,能为米粉加不少分。
又例如无限添加的米粉。
店里其实提供两种米粉,一种是他专门研制的宽粉,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圆粉。
只要客人需要,甚至可以吃完宽粉后再添一份圆粉放汤里。
而且店内服务也非常好,所有进店点餐的客人,在点单的米粉上桌后,都会得到提醒:“我们店的米粉可以免费添,想添叫服务员就行。”
加的米粉在汤里烫软以后,会滤干水份,盛在一个小碗里呈上桌。
在这个时期,考虑到后添的米粉直接放到汤里可能会没味,所有免费添的粉在上桌之前都会浇一勺带猪油的浓稠肉汁。
哪怕不配汤,干拌也香。
最夸张的是,如果有人带几岁的小孩进店消费,店员会在还没点单之前便提醒客人,吃粉可以免费添,如果饭量不多,大人小孩只吃一份也行。
在当时的鹏城,像盛口禾这样极好的服务可以说是相当少见,提供免费现炒油渣的粉店更是仅此一家。
所以店子刚开,进店的客人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能成为回头客。
20~30一份的均价还能连锁开完一家又一家,也就合理了。
……
继米粉从现做变成总部配送之后,店里的小料也从每家店里必有的坛子菜,变成了统一配送的包装小料。
现炒油渣不再是每天开店前从锅里端出来,它的存放点变成了一个密封袋。
这个改动贝雷特其实不太清楚。她只微妙地感觉到小料好像吃起来没以前那么香,却不明白具体原因,甚至以为是自己在这家店吃粉吃多了,开始有些厌倦。
大多数客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个改变,其实也并未对盛口禾的营业状况形成太大影响。
因此盛连便觉得这些改动都是对的,没有问题。
而且这些改动都非常细,作为每天接触米粉的经营者,他甚至没尝出来改动前后的差别。
其实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改到这里已经差不多行了。
但造成餐饮寒冬的那一年来临,却让他不得不继续往降本增效的方向继续奔跑。
最先做的,就是将成本较高或是没那么受欢迎的小料砍掉。
辣炒油渣就被砍过一段时间,后来老客意见太大,甚至打电话到店里问油渣的问题,才开始恢复少量供应。
然后便是就是减少店员。
店员少了以后,店里的服务员就只会待在厨房,不会在店里给予初次进店的客人指引。
很多年纪大、玩不明白小程序的客人,便不会再成为这家店的客人。
而且连锁店开得多了以后,盛连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管得紧。
久了以后,店员不再主动告诉进店的客人米粉可以续加、各分店的自助茶水也没人打理,被去掉了。
甚至熟客们来店里吃粉时要求添粉,端上来的那碗粉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提前淋一勺肉汁让它入味。
打工人偷懒嘛。
反正老板也不管,还挺常见的。
这些问题在特殊时期都是可以理解的事,贝雷特最初也没因为这些问题抛弃盛口禾。
甚至在当地派发惠民消费餐饮券时,她还在盛口禾的评论区写过一篇如何用消费券在店里消费的攻略。
好让这家店能吃上一些红利,多坚持会儿。
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离这家店越来越远的呢?
发现店里的小料减了一半以上的时候?
或是发现小料从塑料袋里倒出来的时候?
还是发现添加的米粉不再像以前那样会提前浇一勺肉汁的时候?
贝雷特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她只大概记得,去年餐饮环境转好时,自己曾兴冲冲地去过一趟盛口禾。
当时她想的是,现在环境好起来,盛口禾应该会恢复以前的营业模式,把特殊时期删减的各种改变再一一加回来吧?
没有。
老板仿佛已经忘了刚开业时的盛口禾是什么样的。
好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
一碗没加什么昂贵材料的米粉,无论多么好吃,在哪里卖,均价20多接近30一碗,它就是贵的。
盛口禾湘潭米粉铺的汤、粉码、因为老板厨艺一般的原因,并没有多么出色。
那么在去掉盛连前期精心为店铺营业时,加上去的那些附加价值,甚至米粉品质还有下降后。
他店里的粉虽不至于难吃,在鹏城还能勉强够上不错的评价,却不值这个价钱。
而现在他重开的新店,水平大概处于比老店关闭之前好一点的区间,又不及第一次开业时的状态。
……
【谢谢。】
网友贝雷特说的内容和评论区大部分评价发出的时间都对得上号,参考价值非常大。
禾嫒尺将她发来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准备下次和盛老板沟通时使用。
“……价格、性价比。”
禾嫒尺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她怎么忘了这个问题?
和贝雷特聊天的时候,她慢慢回想起来,盛口禾前些年好像确实是有些名气。而且连锁开得不少,她以前和同学们出门逛街就见过几次。
没去店里消费的原因,就是因为店里米粉的价格对当时的她来说还是太高,舍不得吃。
她宁可多加些钱吃正餐去。
店里米粉价格高,目前店内出品配不上这个价格,她应该在第一次进店就直接意识到这个问题才对。
“哎,那时怎么没发现呢?”
她平时探店非常在意性价比问题,前期是因为她自己穷,对价格特别敏感。
后期虽然app提供的报销额度越来越高,可以不必担心吃饭开销。但她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价格依旧是消费时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一直在这方面非常注意。
“还好有网友帮我及时发现。”
禾嫒尺摇摇头,记下自己的这次失误。
半日后,禾嫒尺将商务合作合同,分析出来的盛口禾倒闭原因,以及需要盛老板改正的各种做法列成表格,给他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