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
  盛连的新店重开之后经营状况不太好,之前已经在准备把店子收拾收拾,再关一次。
  还没关,主要是因为最近湘潭火了一把,他觉着似乎有救,能再蹭个热度。
  给小迟发去合作申请只是想随便试试,毕竟湘潭就是因为她火起来的。
  小迟要是愿意给他的米粉铺打广告,让生意短时间回到以前那样也不是什么难事。
  盛连发出合作申请时,其实期望值没有很高。据说小迟不是随便哪家店的广子都愿意接,或许瞧不上他家米粉也说不定。
  没想到她似乎有些兴趣,还问他的创业经历,发展历程,以及后期的倒闭原因。
  这些事情一直在盛连心中堵着,见有人问,他便一口气像将过往像倒豆子一般全倒出来。
  不管最后合作成不成,总归他是把苦水都吐了一遍。
  没想到小迟听完后,一声不吭地便跑去翻找旧资料,帮他寻找店子倒闭的原因,还将他店里以前的老做法整理成表格给他发过来。
  “……店里以前是这样的?”
  “我以前开店还做过这么多准备?”
  盛连收到资料时还有些恍惚,毕竟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他自己都忘了很多细节。
  得知资料中大部分内容是自家店子老客提供的,盛连沉默了会儿。
  他以前好像也在评论区看过类似内容的评价,但没在意。
  确实,不得不承认的是,后期他确实已经没有在用心做米粉,反而满脑子都是发财。
  在米粉大受欢迎之后,脑子里会出现的逻辑并不是米粉好吃、服务好、精心筹备=开店成功。
  而是会出现一条赚钱的公式。
  我花二十万投资一家店,一年回本。
  两百万投资十家店,也是一年回本。
  第二年再用回本的钱投十家,以此类推,要不了十年就能财富自由变亿万富翁!
  太好赚啦,我冲。
  曾经的过往会被全部数字化,为了开店做过的努力被逐渐淡化。
  盛连捏了捏眉心的川字纹,开始慢慢地回忆起店子开业初期的事情来。
  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其实根本不清楚店里出品前后有什么区别。
  服务好不好给客人带来的感官差异,对他来说更是难以察觉。
  这种感觉就跟家里有个小孩天天在长高似的,每天长一点,哪怕家长知道她是长了,但心理上其实觉得区别没有太大。
  但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一见,就会说:“哇,长这么大啦!”
  就像贝雷特最后到他店里吃粉时感觉的一样,到后来,其实他早就把最初的做法忘了。
  就连现在由他自己一个人管理的新店子,还存着一些以前的坏习惯。
  比如把小料减半,而且为了方便取用,把各种小料提前分成密封袋小包装放在冰箱存起来,而不是在泡菜坛子里腌着随取随用。
  油渣也不现炒了,都是提前备好,做一次用好些天,前面几天尝着还行,放久了味道就怪怪的。
  做外卖时也不像以前那样,会用肉汁拌一下。
  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太多,命运起伏太大,闹得他现在日子都过得有些稀里糊涂。
  好在有人提醒他。
  第241章
  盛口禾湘潭米粉铺的地址距离禾嫒尺住所不算很近,得坐5个地铁站,再走一千多米才到。
  确定合作之后,她在去其他地方探店、或是去驾校之余,偶尔也会到店里去一趟,看看盛老板把事情处理得怎么样。
  而盛连则是有了方向和目标之后,精神头瞧着都比刚见面时好上不少,然后开始整活。
  盛连:“我看过你的湘潭美食系列,准备在店里上架湘式辣卤兰花干和臭豆干子,回头做一批送给新客人尝!”
  禾嫒尺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时高兴坏了:“真的吗?我能在鹏城买到湘式辣卤?!”
  尝过一次后:“……我觉得这个事情有点复杂,要不你再想想。”
  盛连:“有这么难吃吗?”
  禾嫒尺:“也没有很难吃,好像也算不上好吃就对了。”
  也是,这个老板连高汤和粉码都做得一般般,确实不好指望他弄出啥新东西来。
  不过其他方面倒还靠谱。
  “在这里再放个免费自助冷饮区,放一桶加了柠檬片的凉白开,再放一桶冰冻酸梅汤。”
  “店里辣椒比较辣,要是客人不小心加多了辣着,有冷水凉一下肯定舒服很多。”
  “对了,每两张桌子之间最好放一包随取随用的纸巾,粉热,吃的时候容易流鼻涕,可以擦鼻涕泡用。”
  “还好我以前定制的那批筷子、勺子、纸巾一体桶还没丢,可以派上用场。”
  以前曾当过大厂程序员的盛连脑子确实还不错,不然以前的店子也不会那么受欢迎。
  禾嫒尺见他记性好像不太好,还提醒他:“以前的公众号可以用起来呀,之前不是在上面做过小程序充值嘛,活动赠送的礼品可以直接绑定小程序会员号。”
  盛连:“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还有这事。”
  店里的小程序是他自己做的,重新启用倒是不难。
  于是他又琢磨活动期间应该充值多少送多少比较合理去。
  盛连这个人做事情还算有底线,虽说自家粉店被各种操作弄倒闭,还亏下不少钱。
  最后关门的时候,他依旧在公众号上发公告,让老顾客们找他退存在店里的充值款。
  所以店子虽然倒过一次,但这个品牌,以及盛连本人在市场上的名声还不错。
  就连贝雷特对禾嫒尺说她以前观察得知的事情时,也是盼着盛口禾在发现各种问题之后能重新好起来。
  毕竟店里的粉变得没以前好吃之后,她去的次数便大大减少,老板也没坑她什么。
  ……
  除了去盛口禾湘潭米粉铺以外,禾嫒尺还在鹏城寻找自己下一部作品的取材对象。
  她想试着拍一期,湘菜离开湖南来到鹏城的后续系列作品。
  想拍这个题材,主要是和盛连沟通的时候,她想起在湘潭的半坡酒店里,食客们对她说过的话。
  “以前的人离开家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能在老家靠手艺过得滋润,就没必要到外地去。”
  所以早些年在大城市里开的地方菜馆,味道才会远不及当地。
  当时她听到这句话时是觉得很有道理的,现在依旧这么想。
  但很快,她意识到,这句话说的是以前。而交通方便的现在,环境已经略微有些不同了。
  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原本身在全国各地的各省朋友们,可以乘坐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来到不同地方品尝当地美食。
  与此同时,食材的运送将不会再成为什么大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各地美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各个城市。
  就像前不久才开始在鹏城遍地开花的贵州菜,其中便不乏一些不错的店子。
  除了消费价格比当地贵一些以外,口味上倒也差不了太多。
  而这回在鹏城碰到的湘潭米粉,更是让她觉得有些奇妙。
  她敢肯定,如果盛连最开始没选择在鹏城创业,而是直接回老家发展,他绝不可能做出那样独一份的米粉。
  原因是钱。
  湘潭米粉在当地已经诞生很多年,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
  越成熟,有时也代表越难翻出新的花样来。
  当地人把它当作早餐,在湘潭,大家愿意为它支付的价格,大多定在6~10元左右。
  日常早餐来一份6元的经典肉丝粉已经很不错了,花再多就显得有些奢侈。
  盛连的米粉比湘潭市售米粉薄一倍不止,做米粉费的时间和需要的人工当然也要加倍。
  如果他在湘潭,还真没办法确定当地人是否会为这种做起来特别费功夫的米粉买单。
  毕竟他连汤头都熬得不是太好。
  但鹏城人会。
  卖20多一份都有人买。
  他店里的米粉与其说是湘潭米粉,还不如说是一个湘潭人带着对自己家乡的念想,在鹏城结出的果子。
  带着故乡的影子,又有新城的东西。
  因此,禾嫒尺是真的挺好奇,在鹏城的其他湘菜馆有没有可能也出现一些新的东西。
  这么想着,她便问自己的鹏城粉丝们,有没有厉害的湘菜馆子能给她推荐几家试试。
  ……
  她去的第一家店子,是在鹏城很有代表性的湘菜馆。
  开业至今最少二十年,不少鹏城人,或是来鹏城的湖南人或多或少都听过它。
  ——芙蓉馆。
  这家饭馆在鹏城开了好几家分店,每家分店占地都很大,从外边看着就觉得有些霸气,和火锅城有些相像。
  菜单价不算便宜,好多年都没变过,据十年前人均消费就要100多。早期不少来鹏城的湖南人在聚会、或是请朋友吃饭时都愿意到这吃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