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把米线拿走,先喝一口汤试试。
  禾嫒尺:……
  感觉还是不太对。
  把沉在汤底的料捞起来吃吧,98一份料挺多的。
  ……
  “嗝。”吃撑了。
  摸摸肚皮,回到酒店的禾嫒尺没想通。
  是她的打开方式不对吗?还是她的口味和云南人不太一样。
  她的舌头显然和当地老字号八字不合。
  她不喜欢刚才那家店的米线、也不喜欢那家店的汤、还不喜欢那家店的料。
  虽然都吃完了,但是不喜欢。
  汤头胡椒味很重,但是除此之外不太能喝出鲜味来,很淡,而且似乎还有一丝腥味。
  米线像是煮过了似的,有点囊,又跟汤头不太搭。
  配菜往汤里下的时候觉着挺好玩,都丢进去以后就是很单纯的配菜味。
  思考片刻,禾嫒尺拿出她的手机,开始在网上搜索这家店的网络评价,琢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网络上对这家老字号米线的评价算是褒贬不一。
  有些人说是店子做久了以后飘了,味道和以前不太一样,也有人觉得汤鲜味美,还是很棒。
  游客们给的评价大多都还不错,主要是仪式感足,玩起来有意思,对于味道方面倒是评价较少。
  至于禾嫒尺在汤底里尝到的那丝腥味,她倒是没在评论区找到原因。
  折腾小半天,最后小美在全网信息中搜索后给出结论。
  ——海鸭油。
  这家店封在汤上的油,估计有相当一部分油来自海鸭。这种食材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吃不惯的人会觉得腥气很。估计汤底里加的大量胡椒除了让人在冬日里暖和起来以外,也有去腥的作用。
  “嗯……”
  这就很难评了。
  哪怕她是美食博主,也没办法对自己不耐受的食物做出准确评价。
  对于喜欢海鸭味的人来说,也许会觉得汤头很鲜?
  不是很懂。
  没想明白的禾嫒尺找不到合适的角度给这家店写评价。
  最后只好把自己在网上搜出来的科普信息写到点评评论区里。
  98的报销她还是要拿的,嗯。
  写完评价就洗洗睡吧。
  ……
  一晚上没睡好。
  云南虽然也是南方,但地处高原,天气干燥,冬天尤其干。
  从潮湿地区过来的禾嫒尺稍微有些不太适应,一晚上过去,她觉得自己鼻孔里好像怪怪的,正捧着保温瓶狂吸里面冒出来的蒸汽。
  “加湿器在云南是不是挺好卖的?”
  只是她没睡好的原因,和天气干燥的关系又没那么大。主要是昨晚怎么想都想不通,过桥米线这么出名的美食她怎么能尝不明白呢?
  云南米线不是很出名吗?
  然后跟米线杠上了。
  昨晚在各大媒体平台搜了一晚上的米线。
  网络发达就是好,网友们对过桥米线的看法很精彩。
  有些网友说昆明不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得到蒙自建水去才能吃上最棒的。
  也有网友说过桥米线本来就不是啥好吃东西,出名只是因为以前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有故事的美食总会更容易传播,跟味道没啥关系。
  现在的过桥米线完全就是为了配合当初那个故事,厨师硬做出来的配方,折腾起来费劲得很,又贵,还没煮米线好吃。
  还有人会说本地人都不爱吃过桥米线,昆明还是小锅米线好吃。
  这些内容严格说来都不是特别和谐,所以底下吵架吵挺凶,看得禾嫒尺一愣一愣的。
  作为一个美食博主,如果她的职业病发作,可能会真的因为好奇,直接跑到蒙自去试试那边的米线。
  但是——
  不行,那碗98一份的米线不太好吃,量却很多,真给她吃撑了,最近一个月她都不想再碰一次这玩意。
  她现在是正经的游客禾嫒尺,嗯,先玩再说。
  因为前一天晚上吃得实在太饱,禾嫒尺早上完全不饿。
  醒来后,她就在酒店的早餐自助区随便啃了两节玉米,便出发玩耍,第一站便是到花卉市场看花去。
  全亚洲最大的花卉市场排场很足。
  不光能地铁直达,连地铁站都四处全是花卉布景。
  和菜市场总能闻见的杂味不太一样,鲜花市场光是从外边路过都飘着香。
  才到市场门口,便看见市场门口停着一辆辆拖车,车上全是各式各样的鲜花。市场门外还有专门的快递点,正在一把一把地将鲜花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十二月底的昆明游客不算很多,但只要到达景点,总能碰上扎堆出现的。
  禾嫒尺站在市场门口正想给市场拍张照,后边便出来一串爷爷奶奶,说着不知哪里的方言快步往市场里走。
  身体健康得很,步伐比现在的年轻人还快。
  他们从前边走时,禾嫒尺还隐约听见斜后方不知谁幽幽说了一句:“退休真好啊……”
  确实。
  退休真的很快乐。
  禾嫒尺没来过花卉市场,也没提前做太多攻略,见前边有游客,便干脆跟着大部队往里边走。
  那种平时在鲜花店里卖198~298一捧,包得漂漂亮亮的花在这里卖30~50一束,看情况还能砍价。
  而平时在外头按支卖的鲜花在这里则都是打包按束卖,5~15元就能买一把,摞在摊位上跟菜似的。
  据说别处不好养活的多肉在云南扔地上就能自己长,到处都是的鲜花开得跟假的似的,禾嫒尺路过时还悄悄摸了几把。
  没有假花,全是真的,看得禾嫒尺蠢蠢欲动,很想买,不过一个人买的价格总归是没有一堆人买的划算。
  恰好她跟在一队游客后边,前面的爷爷奶奶看花看得多,不免也也有些动心,正好在砍价。
  人家在前面砍,她在后边捡漏,享受当地物价给她带来的冲击。
  然后便开始打开自己的通讯录,看看里边有谁是喜欢花的,给亲戚朋友们都邮一些。
  ……
  花上一上午在花卉市场里逛个够本的禾嫒尺,离开时手里还捧着一把买给自己的鲜花。
  哼着小曲,心情倍棒。
  玩够以后她要找饭吃去,吃正经的饭。
  花卉市场很大,平日里游客多,花贩子也多,周边自然会形成商圈,在这边,当然也有好些东西吃。
  禾嫒尺抱着刚买的花在路上溜达,路过当地的快餐店、早餐店、连锁小餐馆,试图通过进入店铺的居民表情,以及食客的态度判断这儿那家铺子味道最好。
  本来她是想尝尝本地炒菜啥的,结果才没市场外走多久,便被鲜花饼铺吸住了眼光。
  云南鲜花饼好像挺出名,要不试试?
  看起来好像很正规,都是包装好的,应该是手信店什么的吧。
  都到当地了,她还是想留肚子吃些在本地才能吃到的东西。
  保质期久的可以买回去再尝。
  这么想着,禾嫒尺在鲜花饼铺外头往里瞧,恰好看见店里的员工将刚烤好的鲜花饼,连着饼子带烤盘从烤箱里取出来。
  咦,有现烤的对吗?
  第247章
  云南花是真多。
  就跟广西水果吃不完会被腌起来做成酸嘢一样,云南的鲜花多得看不完也会被做成各种食物吃掉。
  鲜花饼只算其中一种。
  刚烤好的鲜花饼被店员从烤箱里取出来,放在一旁晾凉。等没那么烫,便会被放到箱鲜花饼铺的展示橱窗中温着,等待客人上门购买。
  客人禾嫒尺来了。
  她刚进店,本想问店员鲜花饼最少能几个起卖,便看见橱窗前写着鲜花饼的价格。
  鲜花饼种类很多,招牌鲜花饼、茉莉花饼、优格玫瑰鲜花饼等基本都是一个5~6.5元一个。
  除了招牌鲜花饼形状比较特殊,是胖圆形以外,其他饼子都是扁的,巴掌大小。
  除此之外店里还卖云腿小饼,一个2.5。
  看价格牌的时候,禾嫒尺还发现店内收银台旁有块木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店内所有产品均可快递。
  这种类似手信类型的饼子,游客们买起来都是几盒几盒的买,一盒少说十个,就是五六十。
  能发快递更好啦,碰上亲戚朋友多的客人,一口气就能从他们兜里掏走几百上千。
  不错,很会做生意,直接把游客的钱包拿捏。
  游客禾嫒尺在店里溜达一圈,看完店内所有产品之后,也心痒痒,然后对在店里忙碌的店员问:“你好,那个刚出炉的是什么饼呀?”
  “我要一个,就要那个刚出炉的!”
  付款成功,5元。
  ……
  “小心烫手。”
  禾嫒尺从店员手里接过刚从烤箱出来没多久的鲜花饼。
  饼子被装进了饼铺专门放饼的小纸袋里,小小一个,拿手上还发烫。
  她把纸袋的口子撑开,往里闻了闻,没闻着鲜花味,又用手将饼一点点从小纸袋底部推上来,给它拍美照,再咬一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