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没多会儿,一个炭盘便被拎了上来。这时禾嫒尺才注意到,店里每张桌子中间都有一个专门用来放炭盆的小洞。
  铜瓢牛肉又叫火瓢牛肉,得用炭火热着吃。
  炭火上桌,周围的温度便马上升了几度,刚才在苍山上冻够呛的禾嫒尺赶紧伸出手来烤。
  没等她将手完全烤热,铜瓢牛肉也来了。她俩点的是鸳鸯锅,半边清汤半边红锅。
  铜瓢牛肉吃的主要是熟牛肉,不管是牛杂,还是牛肉,基本都是熟的。
  牛杂切成块、牛肉则切成片,早在锅子上桌之前便同原汤一并煮进锅底里,浇上一勺特制卤汁。
  锅底里本来就垫有蔬菜、萝卜、南瓜等各种食材,乍一看,便容易让人觉着格外丰盛。
  铜锅锅子薄,导热快,再加上里边的食材都是熟的,汤也热。锅子才被放到炭火上烧没多久便热起来。
  铜瓢牛肉不管是清汤、红汤,汤里的油都不算很多,尤其是清汤。
  汤上的油份基本来自炖牛肉时熬出来的牛油,不厚,汤锅开始沸腾,便会自动往锅边散去。
  卢贝敏见禾嫒尺还在吸鼻子,便给她拆了包纸巾,又给她打上一碗牛肉汤。
  “喏,冷就喝汤。”
  透过腾起的烟气,能看见盛在碗里的牛肉汤清澈见底,色泽与清茶相似。
  把碗捧在手里暖手,又吹上几下,汤面上飘的零星几粒葱花在碗里打旋。
  等汤上的烟气略少一些,顺着碗沿一点点把汤往嘴里吸。暖呼呼的牛肉汤顺着嗓子往肚里淌,能明显感觉到一股暖意在胃里腾起。
  冬天,还是得吃锅子。
  第257章
  铜瓢牛肉得配蘸水。
  用胡辣椒、鲜辣椒、当地特制辣酱、豆腐乳、芝麻油、折耳根、葱姜蒜末以及香菜打底,再浇上一勺锅里的牛肉原汤搅匀。
  夹上一片提前煮透,再切得薄薄的牛肉往调制好的蘸水里淌过,蘸水里的碎料和酱汁便会挂在牛肉片上。
  把牛肉片往嘴里夹,再嚼几下,没有腥气和杂味的纯粹牛肉香便会在口中漫延开来。
  随后,蘸水的味道又会随着咀嚼,从牛肉的纹理之间渗出。
  特制辣酱和腐乳经过发酵的酱香,带着微妙的鲜香,与新鲜的各式配料混在一起,更是将牛肉特有口感趁得复杂多变,哪怕是纯吃肉也不容易腻味。
  先来些牛肉片,配些牛肚牛肠,再夹上几块煮在锅里的南瓜和萝卜。
  爬过山的两人累够呛,埋头吃得不吭声,没多会儿便直接干掉小半锅牛肉牛杂。
  这个时候,之前另外点的蔬菜、半斤鲜牛肉才被端上桌来。
  鲜牛肉和煮在锅里的牛肉不同,是薄切牛肉卷。据店家说,用的肉是黄牛肉,颜色鲜亮的很。跟平时在其他地方吃的牛肉卷不太一样的是,每片都又宽又大,往热锅里一烫便熟。
  鲜牛肉烫过后,比之前的熟牛肉更嫩,更有嚼头。与铜锅一并上桌的熟肉片则风味更足更香,各有千秋。
  前不久喊着要吃肉的禾嫒尺吃得满足,只是很快,她又移情别恋,爱上了涮在锅里的豌豆尖。
  秋冬恰好是吃豌豆尖的季节。
  喜爱把豌豆做成稀豆粉、豌豆粉吃的云南人,在寻找食材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食材的苗苗。
  这个时节的豌豆尖品质好,往锅里随便涮涮便嫩得很,要是吃肉吃得稍微有些腻味,来上几撮豌豆尖,便会觉得整个口腔都变得清爽不少,又能和肉多战几个回合。
  不过最后,还是得用主食收尾。
  感觉吃肉已经吃得差不多的禾嫒尺,又配着挂上蘸水的牛肉牛杂下了小半碗米饭,喝上一碗清汤收尾。
  最后放下碗,长叹一口气。
  “我高反好了。”
  ……
  从苍山下来,禾嫒尺在清真美食一条街吃得满足,关注她行程的王琼岚却没找着好东西吃。
  她朋友还问:“你关注的小迟昨天没有推荐新东西吃吗?”
  王琼岚:“没啊,就推荐了一个集市里的稀豆粉。她昨天去的两家饭馆都不怎么样,说是服务装修不错,菜好看但是味道一般。”
  她朋友还挺好奇:“哪两家店,我看看?”
  王琼岚把手机递给朋友看:“喏,这两家,网络评分还挺高。”
  她其中一位朋友见了,思索着说:“今天在古城逛的时候是不是见过这家店的门面?装修挺好看的,当时还想进去试试来着,还好没去。”
  王琼岚:“也不好说,说不定能比我们现在吃的这家强一些。”
  她们现在正在一家看起来很热闹的石板烧烤店里吃烤肉。来之前很兴奋,吃的时候却觉得很普通,就是普通城市里的一般融合烤肉味。
  不来大理也能吃,而且说不定更好吃的那种味。
  “我们要不晚上还是到华振饭店去吃好了。”朋友提议道。
  王琼岚却不是很甘心:“不要,好不容易来一趟,肯定得多试几家。”
  说着,她打开小紫书,尝试通过网络搜索寻找其他美食博主的大理美食介绍,刷着刷着,却看到了小迟的最新笔记。
  《凌晨十二点的大理古城,有意思,要小心》
  点进去之前她还以为这是篇美食笔记,小迟在里面记录了一些平时没在点评上写的内容,打开才发现居然是一篇防坑笔记。
  里面大概记录了大理古城凌晨的景象,有意思的事情,和有可能会被坑的内容,建议网友们出门玩耍时记得带上警惕心游玩。
  大理果然是个热门地,好些人都关注过、来过、或是未来想去这里。笔记发出时间也就过去小半天,评论区便已经热闹得不行。
  【拉你谈天说地,未来理想说个不停,走前50一瓶。】
  【那条街的酒摊子就没有40以下的,你们逛的时候自己小心啊。】
  【本地人路过,那条街晚上是真的很吵,有些人很没素质,喝多了还会打起来,我家就在附近,大晚上的把我吓一跳。】
  【勾起了我前年的回忆,当时路边有人拉我去喝,我心想应该不会比酒吧里贵,就喝了半箱多,结账的时候要我900,吓死我了!还不如去酒吧喝!】
  【去年我来过,也不知道卖我画的小姐姐还在不在,那个带孩子的道士还在卖诗吗?】
  【你们太弱了,上次我跟我哥被坑80,转头就去买了一箱啤酒摆上,怒赚800。】
  【朋友们来我的摊子啊,免费喝,一个故事换一瓶酒,今晚相约xxx旁大树下!】
  和凌晨古城相关的评论一条接一条,占据评论区的大半江山。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网友欢迎小迟来云南玩,问她是不是接下来要出云南美食作品。
  前一天来到古城,仅在白天、傍晚逛过古城的王琼岚还真不知道凌晨的古城这么热闹。
  她将笔记仔细读过,觉得凌晨的古城有些危险,又有些刺激。
  便干脆将笔记转发给朋友们,问:“我们凌晨要不要试着到古城逛逛,稍微注意点应该就不会被坑吧?”
  趁着朋友们看笔记的功夫,她又给笔记点个赞,留言:有没有大理的朋友可以告诉我,这里有什么好东西吃呀?
  ……
  从苍山下来又吃过铜瓢牛肉,禾嫒尺身上早就暖和起来,不如说,暖得有些过了头。
  “我们先回民宿把外套换一下再继续玩吧,热死我了。”回古城路上,禾嫒尺已经把身上的羽绒和围巾脱了。身上仅剩一件打底衣和套在外边的毛衣。
  站在树荫底下会略有凉意,太阳一晒便暖,久了甚至还有些热。
  才刚走到民宿门口,便看见住在隔壁的民宿老板拎着好些东西回来,还跟她们打招呼。
  禾嫒尺顺嘴客套两句:“从哪儿回来呀,买了些啥好东西?”
  “我从南门市场回来。”说着,民宿老板还走上前来向她展示自己的战利品,还问:“我买了橘子、要不要来点橘子和鸡脚?”
  禾嫒尺和卢贝敏嘴上说着不用,眼睛却不自觉地往民宿老板手上那些环保袋里瞧。
  人就是这样的,有人在面前直接把兜打开给你看,很难不看。
  环保袋里东西很多,除了一些生食材、蔬菜水果以外,还有看起来很不错的凉拌菜。
  于是禾嫒尺便又顺嘴问了句:“好吃吗?”
  民宿老板说:“不错,我们经常买,要试试不?”
  禾嫒尺还在犹豫要不要试,卢贝敏便已经接过人家递过来的鸡爪和橘子说:“谢谢。”
  谢得真诚。
  回屋洗过手,卢贝敏便直接抓着啃。
  半分钟后,她说:“比昨天那个舂鸡脚好吃。”
  一分钟后,她说:“要不我们去买点吧?”
  ……
  在微信上问过民宿老板,她俩弄明白了。
  古城附近有两个菜市场,一个是北门菜市场,一个是南门菜市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