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若非大秦出了个始皇帝,就惠文王对商鞅的手段,商鞅也得掂量一下要不要继续在大秦待着。
  始皇看了吴起一眼,沉吟片刻说道:
  “朕之太子自然与旁人不同,便是朕英年早逝,他也会好好对待李斯等一众功臣。”
  前世便是如此,李斯没有步商鞅的后尘,是荣耀加身地活到寿终正寝的。
  所以有个好儿子真的很给自己加分。
  ——虽然始皇帝哪怕没这个加分项也足够让人才们主动来投了。
  尤其如今大家都成了鬼魂,不用再担忧效力的君主没多久就死了,自己还得在人家儿子手里讨生活。
  吴起想的是,太子扶苏至少不像别的继任者一样会和君父的宠臣别苗头。这样在始皇帝手下待着也会舒心一些,职场上能少点麻烦总归是好的。
  始皇一朝的臣子们悄悄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们心说吴起还是太天真了,在太子周围待着可不是什么好事。以后他就知道了,太子可不是一般的难搞。
  不过这个时候当然是不能唱反调的,于是异口同声地为殿下说好话,极力欢迎他们加入大秦。
  始皇认识了这两位名臣之后,又和其余几位大才交流了一番。最后只剩一个中年人杵在那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始皇便问他:
  “阁下是?”
  那人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晚辈乃<a href=https:///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人士,王安石是也。我祖上为太原王氏,太原王氏起于秦将王离的次子。”
  王翦的孙子王离有两个儿子,长子在秦末迁居齐地避祸,成为了琅琊王氏的始祖。次子做了汉朝的扬州刺史,他的九世孙又迁居去了太原,成为太原王氏的始祖。
  也就是说,后世出名的两个王氏世家其实都是王翦的后人,能勉强和大秦攀上关系。
  王安石倒不是来投诚的,他纯粹就是好奇,各处看看。听闻此界的李斯等人劝得吴起乐毅转投秦国,就过来凑个热闹,顺便拜访一下先祖王翦祖孙。
  结果正巧遇见始皇帝召人,便被一起带了过来。
  王安石:当时我心里是拒绝的,但是他们五大三粗我打不过。
  先秦很多时候文武不分家,比如吴起既是大将也能搞改革。王安石哪怕君子六艺学得还行,也不是马上将军的对手,被强行裹挟着前来了。
  始皇闻言挑眉:
  “宋朝?”
  李斯便连忙上前为陛下解答,言说是一千多年后的朝代了。那宋朝积弱,打仗很不行,偶尔行一下的时候,皇帝又拖后腿。
  又科普了一下王安石的生平。
  始皇一听此人懂商道,立刻下定决心:
  “爱卿留在那弱宋实在可惜,不如随朕建设大秦吧!”
  他家爱子也爱用商道手段,一定和王卿很有共同话题。
  王安石:不是,这就喊上爱卿了吗?
  王安石推拒: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
  其实王安石是古代文人里少有不辱骂始皇帝的,他曾经点评道“秦政之优,千秋之功”。
  不过他对始皇的政策也不是完全推崇,比如始皇褒奖巴清这件事,他就觉得不太妥当。他认为民间个人不该拥有巨富,这种私人兼并的商贾对国家很不利。
  除此之外,王安石还写过一首叫《秦始皇》的诗。公正地阐述了对方的功绩和过错,论述了大秦的一些问题。
  不能说这首诗完全客观吧,毕竟里头有他自己理解的部分。但反正比起那些酸儒,他是好上不少的。
  王安石本人对别的始皇帝看法持保留态度,对面前这位好感还是比较高的。
  毕竟其他始皇帝犯过的错都被他规避了,乍一看基本没什么可谴责的地方。
  别的始皇帝求仙,这位没有(始皇表示朕前世求过了发现没用,不如不求)。
  别的始皇帝放任巴清坐拥巨富,这位却收拢巴清成为商务部女官,解决私人藏富的问题(始皇表示爱子没空经商需人代劳)。
  别的始皇帝用繁重的劳役压迫庶民,这位执政后期逐渐施行仁政,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始皇帝表示朕活得久,想干的事情都干完了,自然不用继续压榨庶民)。
  总之就是没什么讨厌他的理由。
  面对这位陛下的拉拢,王安石有些犹豫。答应的话,好像有点对不起赏识他的宋神宗,但这可是秦始皇唉!
  王安石某种程度上是个有点口嫌体正直的人。
  比如他对女子改嫁的态度就是嘴上不推崇也不反对,然后行动上很支持。还因为儿子对待儿媳态度恶劣,亲自劝过儿媳改嫁。
  王安石还没有看不起女人的酸儒毛病,很欣赏有才华的女子,鼓励女性读书。且坚持一夫一妻,绝不纳妾。
  这人唯一的毛病大概就是太邋遢了,不太爱干净。
  人精们都看出了他的犹豫。
  吴起直接一把将他按倒:
  “你还在那儿使不得什么?赶紧喊陛下啊!”
  王安石:……
  第17章 也未尝不是在帮忙打广告
  王安石就这么稀里糊涂被强行归入了大秦队伍之中,没给他拒绝的机会。
  王安石伸出了抗拒的手:
  “可晚辈并非你们这一位面的人——”
  始皇觉得没什么问题:
  “你现在是了。”
  王安石:……
  始皇还觉得这种招揽人才的方式很不错。
  他们大秦一向不拘一格,强行抢人的事情也干过好几回。
  譬如当初征辟韩非,就是到处宣扬秦王政欣赏韩非。然后等秦军兵临城下之时,韩王安果然把韩非打包送来了大秦。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太好就是了。
  再譬如当初征辟纵横家大才郦食其,就是太子派人强行把郦食其一家都“请”来咸阳的。没办法,郦食其只好躺平,选择打不过就加入。
  后来郦食其在大秦混得如鱼得水,还立下了协助灭齐之功。
  甚至就连韩信,都是大秦商队连哄带骗从韩信的表亲家里赎回来的。送来咸阳后就被太子带在身边教养,体验了一把养成系少年将军的快乐。
  韩信也不负所望,东灭东胡,西平高原,打得大秦周边的附属国嗷嗷叫。
  始皇期待地看向王安石:
  “爱卿也有大才,对吧?”
  王安石感觉压力山大。
  不是,这些好多都是灭国狠人,他一个柔弱的文臣,再怎么自负心里也有点虚。
  主要他也不知道始皇帝对他的期待具体是什么,心里就很没底。
  总不能是找他来变法的吧?
  始皇终于说起了他的目的:
  “地府各界的律法将有大改,本位面的改动朕可以参与其中。朕的要求不高,诸位爱卿结合地府的基本情况,给朕总结出一份对大秦最有利的律法即可。”
  原来是要做这个啊。
  一群变法强人立刻就来劲了。
  在场的不是自己主持过青史留名的变法改革,就是参与过始皇一朝的秦律修订。区区一个地府的律令而已,小菜一碟。
  大家当即表示没有难度,待他们取来纸笔,即可一一商讨起来。
  始皇便唤来侍者俑,替爱卿们去取他们所需之物。以后要什么直接告诉侍者俑,无需拘谨。
  臣子们便寻了处空桌,商议起来。
  始皇单独叫住了李斯:
  “韩非缘何没来?”
  李斯:……陛下,您想让臣怎么回答呢?
  当初他害死了韩非,世人都说他是嫉妒韩非才华才下此毒手,也不想想他李斯有没有那个胆子越过始皇帝戕害旁人。
  但李斯还是只能默默担下这个骂名,不然总不能逢人就说这是陛下授意的,陛下觉得韩非不愿真心事秦、留着他是个祸患?
  不管真相如何,反正韩非一向是不搭理李斯的。
  大秦的众人也尝试过拉拢韩非,可惜没什么效果。不仅是韩非,他们还拉拢过管仲、李悝、申不害……总之所有名臣都尝试了,成果陛下也看到了。
  始皇闻言颔首:
  “果然如此,能得吴起等几位大才已是难得,确实不该太过贪心。”
  主要大家现在也不必治理国家,招揽一大堆臣子好像没什么用武之地的样子。不过是他们大秦看别人家的人才眼红,老想多拐几个回来罢了。
  李斯忽地想起一事来:
  “今日来的都是文臣,有些武将还未曾过来拜见陛下。”
  始皇顿生兴致:
  “都有谁?”
  李斯就给他数了,孙武、伍子胥之类的。
  大秦深谙趁着人家伤心的时候挖墙脚之道,譬如孙武和伍子胥,都是被吴王背刺过的。那吴王夫差本来也不是什么明主,挖起来难度倒是不高。
  秦稷背着手进来,正好听见他们聊这个。
  秦稷一下子就来劲了:
  “政儿啊,你手底下文臣武将那么多,不如分给曾祖父一点吧?你看白起舍寡人而去了,眼看哄不回来,朕也不多要,你把王翦借寡人使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