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始皇配合地回答:
  “事情既然由齐国的城池而起,王上只需说服齐王从中挑拨即可。”
  两家都看重了同一块地盘,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让齐王故意把那地方送给其中一家,引起另一家的仇恨。
  这招和当初秦国问韩国讨要上党郡,结果韩国不甘心把上党送给秦国,干脆转送赵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当时赵国本来是个作壁上观的看客,没料想到会突然天降惊喜。所以秦国大怒之后进攻上党,赵国其实有点猝然迎战的意味。
  现在让齐国献城则不同,楚魏本来就打出了火气,军队都是列阵齐全的。齐国这么一献,就是纯粹的火上浇油,本就在开战的双方立刻就能打得更凶。
  太子政跟着走了过来,同情地看了一眼不在状态的李斯。
  这是阿苏在和仲父闹着玩呢,旁人不会懂的。他们经常玩这种扮演游戏,太子政早就习惯了。
  扶苏还在那里装模作样:
  “相邦果然有大才,只是要让那齐王主动献城,恐怕他不会答应。”
  说着他还叹了口气,一副很是苦恼的模样。
  始皇忍住了伸手捏他脸的冲动。
  还得配合这个调皮的家伙继续演下去:
  “楚魏将齐地当做囊中之物,齐王必然不满已久。不需他当真将城池献出,只要对外宣称准备向某一国献城,能够挑起两方矛盾即可。”
  扶苏一脸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那相邦,万一魏楚不上当又该如何?长平之战的教训还摆在眼前,楚王和魏王又非蠢货,或许会意识到是有人故意挑拨。”
  始皇干脆看向一边的李斯:
  “卿可有妙计?”
  李斯:啊?
  换成经验丰富的李丞相,这会儿就应该一边在心里吐槽“臣也是你们游戏中的一环吗”,一边老老实实地配合表演。
  可惜在场的是不明所以的李客卿,因而他呆了片刻,一时没有跟上节奏。
  扶苏就嫌弃地说:
  “相邦推荐的此人实在木讷,果然还是韩非先生——”
  李斯立刻飞快转动大脑,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他赶紧截住话头:
  “臣有一计。”
  扶苏面露不悦,告状道:
  “相邦你看,他怎么打断寡人说话?”
  李斯:……
  始皇给了儿子一个“差不多就行了”的眼神,示意不要可着李斯一个人欺负。
  而后他冲李斯颔首:
  “客卿但说无妨。”
  李斯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方才多有冒犯,还请大王见谅。臣突然想到了对策,一时情急,才忘了分寸。”
  扶苏勉强点头:
  “也罢,那你就说说看吧,让寡人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李斯深吸一口气:
  “臣以为,此番之事与长平一战并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长平之战祸水东引过于明显,而楚魏相争却能依靠略施小计,掩盖住挑拨的意图。”
  李斯提议可以协助齐王造势,做出齐国安于太平,不愿蹚浑水的模样。然后让齐王对外宣称为了平息事态,要把几座城一分为二,同时安抚两国。
  接着再派人在两国内部挑唆,引导双方不接受只得一半的结果。于是齐王只好“勉为其难”地选择全部交给其中一国,彻底引爆事态。
  “最后须得交给魏国,因楚国比魏国国力更强,楚国不会因此怯战,不敢开打。”
  把齐王的目的伪装成是要居中调和,而非故意拱火。这样能大大降低楚魏的防备,最后引得他们成功入套。
  扶苏满意点头:
  “这招倒是不错,你还算有点能耐。”
  而后对始皇笑道:
  “可见李客卿颇有急智,只不过寻常总是引而不发。李卿有此才能,怎么好一直偷懒呢?不如多给他派一些政务吧。”
  李斯先是欣喜于王上的看重,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不对了。
  ——王上方才那番对他不满的作态,不会都是装的吧?
  然后现在说什么“李卿一直在偷懒”,要给他加工作量。可他分明已经很忙了,王上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李斯呆了呆。
  太子政同情地看向他:
  “李卿,虽然需要你处理的事务是多了一些,但事情总有处理完的一天。”
  等我继位了,肯定会对你好一点的,不会给你加那么多班。
  谁让我是阿苏的阿父呢?
  就得替调皮的儿子多安抚一下重臣。
  太子政想着,可不能让李斯对阿苏生出不满来。不然等以后他的阿苏出生,那么小一个孩子,如何应付得了李斯这种成年人的针对。
  不过转念一想,李斯不一定能猜到阿苏就是王上。
  只是这家伙太聪明了,有一定的概率发现端倪。所以太子政不得不防,他得提前帮未来的儿子消除隐患。
  李斯谢过了太子殿下的关心。
  虽然他总觉得,殿下似乎话里有话。
  扶苏却已经继续和阿父玩起来了:
  “幸好有相邦在,否则寡人真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寡人愚钝,全赖相邦相助。来人,将寡人新得的宝剑赠与相邦。”
  侍者于是捧出了泰阿剑。
  始皇原本只是和儿子闹着玩,没想到爱子突然送出了一柄名剑。
  泰阿曾是始皇帝最爱的配剑,直到后来灭楚后,从楚国宝库又缴获了龙渊和工布。扶苏特意将龙渊取来,讨父亲欢心,后来始皇帝心爱的剑就多了一把龙渊。
  如今还未灭楚,自然拿不到龙渊,但泰阿却是早就在秦国宝库之中了。约莫是当年白起率军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时,从其中斩获的。
  扶苏最近自秦王宝库里翻出了这把剑,立刻就拿来哄爹了。
  始皇看着那剑,微微愣了一下。
  他伸手接过爱剑,欣赏了一会儿。然后扭头看向笑吟吟的儿子,心下感动。
  始皇眉目柔和下来:
  “就你花样多,送个剑还玩这些。”
  扶苏替阿父把剑佩戴上:
  “还得是这样的名剑,才能配得上阿父的身份。”
  太子政眼馋地看了一眼泰阿:
  “我也喜欢那个。”
  扶苏便说:
  “先给阿父玩,回头再送给你。”
  他和阿父不会一直在这里待着,迟早是要离开的。应该要不了多久,大概在太子政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准备退位让贤了。
  等到那会儿,这些好东西不都是他的?
  太子政也只是随口一说,和仲父吃个小醋而已。阿苏整日想着他的大阿父,也不见他给小阿父送东西。
  扶苏夹在两位阿父中间,不得不努力端水。当即命人去取来昆山美玉,也给太子政亲手佩戴在腰侧。
  太子政满意了:
  “阿苏,你真好。”
  扶苏冲他眨眨眼:
  “那是,全家就数我最孝顺了。”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李斯:?我是不是有点多余?
  王上、相邦和太子到底什么时候能注意一下,这里还有个外人,不要那么旁若无人啊!
  李斯回去之后越琢磨越不对劲。
  太子说“阿苏你真好”,阿苏是个什么称呼?怎么不喊父亲,却喊这个?
  更奇怪的是王上回了一句“全家就数我最孝顺”,哪有当爹的对儿子说“我对你好是因为我孝顺”?到底谁是爹谁是儿子?
  李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认为是他听岔了,太子喊的是阿父。至于后头王上那句,其实是在回答之前王上给相邦送剑的事。
  此时的李斯觉得自己的逻辑十分完美。
  直到十年后,他进宫来,撞见秦王政和年幼的太子相处。
  长得越发像他“祖父”秦正的秦王政宠溺地冲长子招手:
  “阿苏,来阿父这里。”
  小太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阿父!阿父这个漂亮珠珠送给你!”
  秦王政摸摸他脑袋:
  “寡人的阿苏真是孝顺。”
  李斯一瞬间如遭雷击。
  这都是后话了。
  扶苏用泰阿剑哄了大爹、又用昆山玉哄了小爹之后,该干的正事还是要干的。
  他专门派了人去指点齐王该怎么拱火。
  就按照李斯给出的流程,稍微细化一番。先让齐王装出息事宁人的模样,尽量装得像一些。
  接下来,就是秦国的事情了。
  这些年吕不韦手底下的商队按照扶苏和始皇的意思,贿赂了不少六国高官。现在,正是该他们出工出力的时候。
  先是官员劝说魏王:
  “能得一半的城池已经是意外之喜,大王不如直接答应下来。若非如此,我魏国还得先和楚国交战,再和齐国交战。两场战役下来才能有所斩获,不太划算。”
  魏王闻言,略有意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