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其实村子里都没多少青壮了,这年头青壮基本都被募兵的募走了,或者干脆遭遇了抓壮丁。还有一些则是自己主动加入“起义军”,跟着一群山贼土匪四处作乱。
老者也担心青壮离开之后,万一有落单的黄巾军小股队伍跑到他们村这里来,村子会难以抵挡。
蒙英体贴地表示不需要派青壮带路,直接指个路就行了。村子里还是要留足够的人手,保护村中的老弱。
作为经历过征战东胡、大漠、草原和高原的大秦战将,认路都是最基础的本事了。蒙英实则只需要一个方向,剩下的他自己能推测出该往哪儿走。
蒙英还询问父老乡亲可要他帮忙从城里带点东西回来,他看这群村民估计很久没敢离开村庄了,应该有不少缺的东西。
老者犹豫了一下,还是请壮士帮忙带点盐回来。
以前朝廷不许他们私下制盐,所以很多人都不会这个本事。否则在如今这种买不到盐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自制粪盐。
蒙英记下了。
几十里路靠双腿走不知要走多久,好在他们可以避开人自己弄匹马出来。
蒙英也不怎么缺功德,虽然记得太子叮嘱他们不要太依赖功德商城,但想了想觉得这是生活必需品,还是挥手买了三匹。
作为蒙恬的儿子,蒙英的性格和父亲像也不太像。他继承了蒙恬的行事妥帖、稳重忠心,不过很多时候他会更跳脱变通一些。
可能也有早年给韩信当副将时受到了影响,每日绞尽脑汁给长官善后,什么法子都用上了。
蒙英还记得当年韩信认为最近打的仗都是些小战役,战报没必要拿去叨扰陛下。于是愣是把战报都写给了太子,说太子殿下看看就行了。
蒙英惊得连夜给叔父蒙毅写家信,劝他帮忙拦下韩将军的战报。一定先给太子殿下查阅,让殿下帮着描补一二。
免得直接送到陛下眼前,陛下展开一看——怎么军政大事的奏报开头都是“太子殿下亲启”?到底谁是皇帝谁是太子?
想到这些往事,蒙英揉了揉眉心。
还好这次他们韩大将军没来,不然还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涉间就很好,涉间将军是他父亲的副将,多年跟随父亲征战匈奴,是个非常可靠的长辈。
两位大师傅骑马的本事一般,好在不至于不会骑。
蒙英特意买了两匹性格标签是温驯的好马给他们,惹得二人受宠若惊,连说不敢要将军这么贵的马。
蒙英说只是借他们用用:
“此马日后自然是陛下和殿下使用。”
所以他才选择温驯的良马,怕把两位君上给摔着。
结果两人一听更惊恐了:
“陛下和殿下的马,那我等小人更不敢骑了!”
蒙英:……
蒙英冷下脸:
“上马!不许耽搁本将军的行程!”
两位大师傅吓了一跳,下意识爬上马背,一刻都不敢犹豫。
蒙英满意地点点头:
“这样才对,走吧,尽早把东西都采购回去,不要让陛下与殿下久等。”
两位大师傅这才发现自己被诓了。
由于蒙英买的马都是千里马那个水平,所以跑几十里甚至都用不到半个时辰。
以赤兔马为例,半个时辰能跑70里。按照汉朝一里416米算,则是85里左右。不过这样的速度不一定能时时保持,可能只是最大速度,跑太久就吃不消了。
但蒙英他们本来也不用长途奔袭。
所以来回一趟才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中途额外花了一个时辰在城中采购物资。
蒙英看着盐铺里售卖的那些盐,眉头皱得死紧。这种带着杂色的盐,如何能给君上食用?
他们大秦早就占领了仙湖盐池(茶卡盐湖),自那之后别说王公贵族了,就连庶民吃的都是直接从盐湖采的雪白细盐。
蒙英叹气:
“未曾料到汉朝黎庶如此辛苦,还要吃这毒盐度日。”
两位大师傅深有同感:
“何止呢?我等见市集中连酱料调味都少得可怜,胡椒也只有香料铺子有卖,价比黄金。”
想来这里的贵族应该料不到,胡椒这东西以前在他们大秦都是拿来当调料使的。
太子殿下眼看产量多了用不完,才派人带去各方。忽悠地方上的贵族说这是名贵香料,借此坑了他们一大笔钱,为国库增收。
去了一趟城中之后,回来蒙英就告诉始皇和扶苏,大汉要啥啥没有,东西卖得还特别贵。
蒙英真诚建议太子:
“真不是末将太依赖商城,实在是没有商城不行。”
总不能让陛下去吃毒盐吧?!
就连汉末贵族吃的都不是白盐,而是五颜六色的,自欺欺人说毒素已经很微弱了。确实,比起庶民吃的已经提纯了很多,但蒙英实在看不上。
扶苏表情郑重起来:
“当真如此?”
汉朝都过去四百年了,怎么生活质量还不如他的大秦?
始皇倒是并不意外:
“可见朕此前的猜测是对的。”
他和扶苏所在的位面确实有问题,和正史区别极大。非常像是被开过金手指的,保不齐原身就是一本同人文。
两位大师傅说什么也不肯用彩盐给君上烹饪食物,扶苏也不愿意父亲吃那等东西。所以很快该买的还是买了,反正寻常也没人会去厨房里乱转,发现不对劲。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位将军都在琢磨各地的军备力量、分析各地官僚的将领,扶苏则和父亲商讨“诸侯”分布。
汉末号称十八路诸侯,但这里的诸侯和先秦的诸侯不是一个概念。
先秦都是有封国领土,自主权很大的。这边的基本就一个侯位,然后给点食邑,但不代表你可以去食邑的地方当土皇帝。
扶苏撑着下巴:
“得至少先弄到一郡之地,以此作为根基,再图州府。”
始皇目光扫过舆图:
“我等在朝中没有根基,无法直接担任太守。不过如今四处战乱频发,许多地区都是将军起兵平乱后,恰好此地太守先前战死了,便被州牧和刺史暂且表为太守。”
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先募兵,然后挑个被打得凄惨的郡,过去救火。只要州府长官焦头烂额管不到这边,就会图省事干脆把这一郡丢给你管理。
之前没有官身不要紧,只要大家都是世家后人,那就是自己人。世家子想要入朝很简单,官员举荐就行。
反正皇帝现在也没什么话语权,州府这边上表天子之后,别管当皇帝的同不同意,这边都可以直接走马上任。
——我都通知你了,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小皇帝你不要不识好歹!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要去哪里募兵呢?
昌邑的府衙内。
曹操看着面前一团乱麻的政务,头都要大了。
虽然他是个文武全才,但他曹孟德更想出去打仗,而不是被关在府衙里处理政务。
何况兖州这个政务,实在是让他无从下手。要尽数理顺,显然是个不小的工程。
年初,因黑山贼攻打兖州东郡来势汹汹的缘故,东郡太守不得已向曹操求助。等曹操帮忙击退黑山贼后,兖州的其他地方又出事了。
青州(山东)的黄巾贼跑来兖州撒野,一路打到兖州治所,把前一任兖州刺史给宰了。
兖州没了刺史怎么办呢?
兖州剩下的官吏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曹操弄过来,直接接任兖州刺史之职。
不,准确来说是“兖州牧”。
自从汉光武帝刘秀下令废除州牧、改置刺史之后,东汉直到末年汉灵帝才重新废史立牧。但州牧权力太大,这个口子一开,问题就大发了。
在朝廷管不了地方的时候,州牧堪称土皇帝。
虽然曹操尚无篡汉之心,还是忠君热血的好青年……好中年一枚,可兖州的州吏都用州牧来挽留他了,他也不好拒绝。
毕竟他要是丢下不管,兖州肯定要被青州黄巾贼狠狠刮掉一层地皮。
黎庶何辜呢?
曹操长叹一口气。
有州府作为立身之地固然不错,可他要是无法治理好兖州的话,拿了只会烫手。
偏偏他现在身边将领不缺,却很缺能处理内政的人才。能叫得上号的谋士人才,满打满算也就几个。
幸而身边已经有荀彧这个大才相助了,否则曹操只会更头秃。但光有荀彧没用,对方只是一个人,忙不过来那么多事。
于是这日曹操把荀彧、陈宫几人都叫了过来,询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陈宫提议可以在兖州当地征辟名士。
荀彧则道他有几个好友,已经给他们发去了邀请。只是山高路远,战乱频发,也不知何时能够抵达。
曹操知道荀彧的好友肯定都很不凡,奈何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为解这燃眉之急,他又叫来了之前迎他入兖州的州吏万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