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曹操精神一振。
他听出了秦先生的言下之意,如果曹操能把这件事漂漂亮亮地解决好,让他秦正看到曹操的本事,对方就愿意出山辅佐。
曹操连忙承诺一定办好此事。
若是空口白牙诓骗手底下的士兵,他也没脸三番五次来请先生出山了。
扶苏起身相送。
在院门口时,扶苏压低了声音:
“方才州牧请教时,在下只给出了一个方案,州牧因此为难。实则我还有另一个法子,只是不知道曹州牧可敢用。”
曹操看了陈宫一眼,意识到他想说的是什么了。
见陈宫毫无所觉,应是不曾听见扶苏方才的这番话,曹操便也没和扶苏多聊。他对扶苏示意自己已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回去之后会仔细考虑的。
不走利益交换的路子,自然就是来硬的了。在世家里挑选作奸犯科很多的那种,按律处置,没收他们的田产,一切就能解决。
但这么干的话,很容易一不小心彻底得罪兖州士族。他得在士族里挑出不受待见的那些,这样拉来的仇恨才会小。
要是对名声好、人缘也好的世家动手,其他世家才不会管你是不是依法办事、合理正当,他们只知道是你曹操不给世家面子。
这件事很难办,可曹操别无选择。
而且他还不能把事情拖得太久,不然士兵会心生不满,也容易显得他曹操无能。
回到州府后,曹操叫来荀彧和戏志才。
曹操先说了吕布讨要东郡一事。
荀彧倒不意外,只是提醒他:
“吕布胃口很大,只怕不会满足仅仅当个太守。”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
“可若能收服这员猛将,对我等也是大有裨益。”
荀彧皱起眉,表示自己会想办法的。
确实,吕布这个人摆在那里,谁会不心动呢?有机会收服,肯定要试试才能甘心。
戏志才倒是提起要派往东郡的人:
“不能让陈宫去钳制吕布。”
陈宫一定会和吕布联手,到时候东郡就真的成为别人的了。
正史上因为东郡太守是夏侯惇,曹操才让陈宫去东郡协助对方。夏侯惇忠心不二,陈宫不可能策反他。
只是没料到陈宫从外面引了个吕布进来,直接偷了家。夏侯惇不敌吕布,对此也无可奈何。
——主要还是吕布这家伙行踪太飘忽了。
他从袁术那边离开之后跑去找了袁绍,然后和袁绍又产生了摩擦。一路乱跑,前后去了洛阳、陈留等地,最后又当上了颍川太守。
曹操千防万防,也没防住吕布会丢掉颍川不要,在陈宫的怂恿下跑来抢兖州。
曹操揉了揉眉心:
“若不让陈公台去东郡,他又要心生不满了。而且不派他,又该派谁呢?”
荀彧走不开,戏志才一个病弱文士,过去容易被吕布挟持。最终几人商讨后,决定让程昱前去。
这一个多月以来程昱表现不错,曹操一征辟,他就应招了,不像面对前一位兖州刺史时那么推三阻四。
荀彧和戏志才都认为他可靠:
“仲德擅长审时度势,他是因看不上刘岱才不愿出仕,也是因佩服明公而应招。吕布无法收服他,兖州士族也没那个本事。”
言下之意哪怕程昱暂且忠心不足,他也是个不会自断前程的聪明人。
曹操深以为然:
“那便让仲德去盯着吕布。”
第65章 袁绍既然如此大方,就多找他借点粮
曹操最终还是选择了拿一部分恶贯满盈的世家开刀。
这是最快捷的办法了,而且可以顺便以其家财充盈府库。曹操手中可不止是缺地,粮草钱财实则也不怎么充足。
荀彧提醒他既然已经得罪了这部分世家,那以后就要格外小心一些。其他世家有可能会替他们复仇,毕竟这年头世家之间互相联姻,基本都有亲戚关系。
曹操神色凝重地点头:
“文若放心。”
接下来把青州兵的家眷尽数安顿好后,他的重心就得放在治理兖州和安抚兖州士族上了。破裂的关系得想办法修复一二,总不能任由关系越变越差。
陈宫满以为这次终于该轮到自己去东郡一展拳脚了,结果去的却是程昱。
曹操拉着他推心置腹,扯了一堆借口,还给他封了个州府内的高官。品级上似乎不比太守差什么,可能还略高一头,陈宫也只能认了。
荀彧百忙之中同样抽出时间和陈宫聊了聊,陈宫表面上笑吟吟地应付了过去,私底下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隔了一段时间,曹操自认为自己这个兖州牧当得不错,便让人备上马车,随他前去请先生出山。
这次曹操再上门,就发现涉间已经整理好了行李。他微微一愣,心想莫非是自己今日不来的话,先生就会主动去昌邑寻他?
但曹操还是谨慎地询问道:
“先生可是要远行?”
始皇答道:
“我猜你这两日便会再来,于是命人提前整理好了行囊。”
曹操大喜过望:
“先生肯出山了?”
他赶紧招呼在院外等待的兵丁仆从进来帮先生搬行李,又说自己在昌邑给先生准备了极好的居所,保证不让先生受委屈。
扶苏听着这番话,略感满意,觉得这个曹孟德还算识相。
父子二人这才头一回下山,离开了隐居数月的地方。
荀彧和戏志才听闻曹操念叨秦正多时了,一直不曾得见。今日对方前来,他们干脆放下公务在府衙门口相迎。
曹操为了叫手下人多干点活、少浪费点时间,给谋臣们选的住处都离府衙很近。这样大家出门走两步就能直接进来办公了,不用在路上耽误工夫。
秦家父子的宅院自然也是如此,几乎就在府衙斜对门。
扶苏不由感慨:
“州牧身边竟然还是如此缺人吗?”
颍川郡不是就在兖州隔壁?荀彧从颍川摇人,都几个月了,应该来了不少才对。
曹操答:
“已经不那么缺人了,不过这处宅邸是操早先便为先生备下的,一直空着等二位入住。”
实际上荀彧摇来的肯定不可能全是惊世大才,大部分还是中上等的人才。这些人自然比不上曹操心心念念的秦正,在府衙里担任的也不是最为要紧的职务。
说话间荀彧二人已经上前来见礼了。
不愧是传闻中留香的荀令君,刚走过来扶苏就闻见一股清雅的香气。贵族之家喜好熏香,扶苏以前也是如此,可惜住在山中没那个条件。
曹操连忙为彼此介绍。
始皇历经沧桑,早已做到气势收放自如。而且老秦人在他们太子殿下的污染下,基本上都有点表演水平在身上。
是以今日甫一照面,荀彧和戏志才竟没能从他身上看出什么端倪来。只觉得这位秦正秦先生深不可测,但野心之类的,一概瞧不分明。
这是个难缠的角色。
本身始皇身上就自带一股子高冷气质,使用的玄鸟身躯加深了这种感觉。所以两位青史留名的大才左看右看,愣是没看出这人其实走的不是臣子路线而是君王争霸。
——若今日用的是黑龙之躯,或许会泄露出一丝端倪。
荀彧由于之前看过始皇的策论,曾经怀疑过这人志向高远。毕竟始皇帝陛下写的东西,那肯定是站在君王角度写的。
然而今日荀彧努力试图从他身上分辨他是否真心辅佐曹操,却什么都分析不出。
荀彧心想自己可能是过分多疑了,秦正此人应该只是单纯的眼光毒辣,才能以不同的角度分析事情。
对方看起来性子比较冷,这样的人一般都目下无尘,对权势不屑一顾。
几人友好和气地打过招呼之后,便没有继续留下叨扰。曹操表示府内仆役都是在乡中就近招的,若先生用着不习惯,可以重新招人。
出去之后,曹操三人回到府衙。
曹操忙问如何,文若和志才觉得那秦先生是否可信。
荀彧想想这对父子对黎庶的态度,微微颔首说了句好话:
“秦正心怀万民,令人倾佩。”
戏志才则指出另一个点:
“秦正之子应当已经及冠了,可见其年近四十。天下也不是这两年才乱起来的,若他有野心,不至于拖到今日才出山。”
曹操醍醐灌顶:
“志才所言极是!”
三人因为掌握的信息有误,不知道始皇没提前出山完全是因为没赶上趟,成功达成了错误的结论。
曹操彻底放下戒心:
“如此,便能安心任用秦正了。”
之前曹操也看出了那封策论的问题,然大才放过太可惜,他才勉力一试。
何况曹操自己如今又没生出当皇帝的心思,他的态度只不过是从当一个单纯的大汉忠臣,变成了当个权臣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