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最终,郭嘉把目光放到了蒙英身上。
蒙英是凭空出现的,然而不少人都以为这个小将可能不怎么擅长打仗。以前约莫只是吕布身边的亲兵,所以才没什么人对他有印象。实则多年来他一直跟随吕布,并非半路杀出来的。
这个流言能让不少人信服,自然有其中的道理。实在是蒙英看着比高顺等人都要和吕布熟悉,而且全军上下只有蒙英能把吕大将军哄得服服帖帖。
可郭嘉还是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再往下打探,他就顺藤摸瓜查出了秦氏父子。
郭嘉怀疑这对父子不简单,如果吕布蒙英这些人都归附于他们的话,那张辽就很有可能是对方派来盯着他的。
郭嘉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为什么会知道他的存在?难道是文若说漏嘴了?
想着秦氏父子整日和荀彧打交道,这应该是最有可能的情况了。
好在问题不大,这对父子是讲理的人,应该不至于做出什么太过分的——
“嘭!”
张辽带人破门而入,一挥手:
“快些,把人请去昌邑。”
并州大兵们手脚麻利地鱼贯而入,三两下就把郭嘉早就命人打包好的行李装车,连他带他的家仆一起,准备尽数送去昌邑。
郭嘉:……
郭嘉突然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难道张辽身后其实并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势力,他就单纯是吕布的部下?
但等他的马车行驶上官道之后,就连郭嘉都目瞪口呆了。
只见官道上不仅有他郭氏的车马,好几个同样能力不俗的好友也被打包装车了,也不知是不是受到了他的牵连。
也怪他们这群人爱玩什么隐居,不仅远离家族所在之地,身边也没带太多仆从。现在好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一抓一个准。
那边张辽正和身边的小将说话:
“虽然先生只说让我们请郭奉孝过去,可我瞧着郭先生的好友也都不是寻常人,放过实在可惜,不如一并带去。”
小将深以为然:
“我们立了如此大功,先生一定会十分高兴的。”
一瞬间,所有遭受无妄之灾的友人们,视线都齐齐盯向郭嘉。
虽然他们不知道后世人的梗,但眼神里表达的意思基本就是——原来是你小子把鬼子引进村的!
郭嘉:…………
郭嘉坚强地伸出手:
“诸君听嘉解释!”
好友们并不想听他狡辩。
一直到即将抵达昌邑之时,郭嘉才勉强取得了友人们的原谅。发现远处高大的城墙叫做“昌邑”时,好友们还十分惊讶。
“怎么是来的昌邑?我记得文若是不是在昌邑?”
“文若在此地,又怎会容许旁人将我等绑来?”
“不错,文若要招揽我等,只需写一封信即可。虽说他上次写信,我不曾应招。但他若是坚持多写几封,我还是会来的。”
“啊这,不会是我们拒绝了曹州牧的征辟,于是曹州牧恼羞成怒,干脆将我等绑了过来?”
“不会吧?文若就这么任由他胡闹?”
“我知道了!曹孟德此人果真阴险!定是他限制了文若的自由!文若如今身不由己,根本管不住他!”
“如此说来,上回文若给我等写那招揽的信件,莫非本意不是为相助曹孟德,而是隐晦地向我等求救?”
“那我拒绝了文若的征辟,岂非错过了解救文若的机会?文若如今可还好?我真是深悔矣!”
郭嘉听着他们越说越离谱,无语地以袖掩面。
他压低声音提醒:
“文若倘若要向我等求救,定会在信中暗示的,不可能一点端倪都看不出来。”
他这群好友是不是路途颠簸颠坏了脑子?
这倒也正常,谁让这一路过来张辽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都在加速赶路,根本没怎么让大家好好休息呢。
经过郭嘉提醒,众人也反应过来。
“对,文若应该不是在求救。那就是曹孟德见我等不肯应招,怀恨在心,这才偷偷瞒着文若,将我们绑来。”
“也有可能一开始文若的举荐信就是曹孟德逼他写的。”
“但我仿佛记得这群兵匪起初只想绑奉孝一人?”
全场寂静。
是了,他们确实被车颠坏了脑子,忘了这一茬。
众人迅速假装无事发生:
“曹州牧怎么可能是这么心胸狭隘的人呢?大家不要说笑了,此事我等都是遭受无妄之灾的,一切与我们无关。”
“是极是极,看来只是奉孝一人不知为何竟然得罪了曹州牧。哎,奉孝,你自求多福吧。”
“居然连文若都救不下奉孝,莫非奉孝最近嘴越发毒了,写的信将文若气坏了,所以文若不肯施以援手?”
“若是当真将文若气出了个好歹,那我可以理解为何曹州牧要将他绑来了,可能是为了给文若出气。”
郭嘉:……
郭嘉麻木地缩回车里。
算了,这群人就是故意找借口埋汰他,借此发泄被他牵连的怨气。
张辽喜气洋洋地带着车队进城,远远看见涉间带人迎接他们,赶紧下马过去寒暄。
始皇和扶苏早就提前收到了张辽传来的消息,得知他一口气绑了五六个大才回来。在对张辽的办事能力表达赞许的同时,也不由得头疼他的闯祸能力。
果然,吕布身边就没什么正经人。
这几个月始皇在昌邑也没闲着,并非只是不求回报地在帮曹操干活。实际上始皇已经暗中结交了一批官吏,如今手底下总算有些能用的人了。
这会儿他们中好些个就主动上前,亲热地将郭嘉等人扶下马车,安慰这些受惊的大才们。
还不忘帮自家主公说好话:
“此事先生也是才知道,文远将军自作主张,惊扰了各位,还请各位见谅。”
大才们就试探着询问:
“那能将我等放归回家吗?”
官吏立刻打哈哈:
“这个……在下可做不了主,不如先问问君郎吧?”
正说着,扶苏走出来了。
官吏帮忙转达了诸位先生的诉求,说是不习惯在昌邑待着,想回家去。
扶苏微笑着拒绝了:
“既然来了,我们父子当然得先尽一尽地主之谊。先生们不忙走,先在昌邑玩个几日,再聊其他不迟。”
到嘴的肥肉怎么可能让人跑掉?别开玩笑了!
大才们:……
他们就知道没那么容易!
事已至此,也只能先留下。就算要跑,也得慢慢找机会。
看样子文若跟着曹操去前线的消息是真的,若是文若此时还在城中,对方哪里能如此放肆?
分辨清楚主谋的到底是少数,仍旧有人心中怀疑事情是曹操干的。不然你说曹操手下的谋士趁他不在自己招揽势力,听着怎么那么魔幻呢?
曹操身为兖州牧,总不可能城中一点他的人手都没有吧?他能被人架空成这样?
曹操自然是留了人手在城中的。
但,他留的人再多,兖州也是兖州士族一手遮天的地方。始皇和扶苏私底下拉拢了陈宫,陈宫再联合其他士族,自然可以蒙蔽曹操的眼线。
昌邑城中绝大多数的官吏,都是出身兖州世家。
曹操来兖州之前,这里的人员配置就很齐全了。他接替兖州牧一职后,顶多是撤换一些高官要职,不可能去动大部分官吏。
而这年头,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真要蒙蔽某个人的视听,只需要下头的小吏联手发难就行了。
有他们打配合糊弄上官,曹操留在兖州的几个心腹自己都收不到某些消息,更遑论再往外传达给曹操?
何况,曹操留下的真的是他的心腹吗?确定没有被旁人拉拢策反吗?
始皇这头拉拢了几个,兖州士族拉拢了几个。还剩几个,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他们倒是隐隐察觉到了不对,但怎么都找不到不对的源头在哪里。
扶苏向众人自我介绍之后,就引着他们去拜见了父亲。
这次见人时,始皇没有再刻意压制气势,几乎是一照面就让所有人意识到这个叫秦正的人不简单。
始皇扫过众人一眼:
“若有想走的人,现在就可以走了。”
他和扶苏说的是截然不同的话,好似父子俩的想法产生了分歧。但在场的聪明人都听出来了,他们父子根本就是一国的。
秦正看似在说去留随意,却是在威胁他们。要走可以,你们以后不要后悔。
这个威胁不是说“等我日后发达了肯定会报复你现在的离开”,而是自傲地认定以后天下间只会剩下他一个人独断朝纲。
所以你们现在弃我而去,回头跑去为旁人效力。待那些人被击败,你们的一切努力便会付之东流。
就算你们一直不择主而侍,等我一手遮天的时候,你们还不是得来给我办事?难道你们就甘心一直闲云野鹤下去,永远不入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