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周瑜叹气:
  “之前江东只有我一人,他们全都防备着我。孔明倒是想拉拢我结盟,但他们大汉人太多了。”
  孙策就问他:
  “那你和谁结盟了吗?”
  周瑜摇了摇头。
  其实要是能和诸葛亮混在一起,打入大汉内部也不错。但诸葛孔明这人太精明了,周瑜担心和他待久了露馅,只能遗憾地选择了婉拒。
  而且,汉人内部也互相防备,据说到现在连各自的技能都没有公开过。哪怕他混进去了,也打听不到什么,还不如省点功夫。
  孙策思索了一下:
  “蜀汉是指望不上了,还是和曹魏联手吧。”
  有老刘家皇帝在,哪怕他们家里人各怀鬼胎,也好歹是一家人。不像孙吴和曹魏,是在单打独斗。
  正好,他们还拉拢了赵俨。
  这样一来如果曹丕在联手的时候暗中坑害盟友,赵俨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盟友这种东西,还是得防一手,毕竟盟友的背刺可比敌人的进攻更惨痛。
  另一头。
  赵俨回去找了曹丕,严肃地说:
  “公子得防备一下东吴。”
  曹丕审视地看着他。
  其实在起初相认之后,曹丕就怀疑过会不会这是另一个位面来的sp赵俨,正准备找机会试探一番。
  但他没想到赵俨自己先承认了。
  赵俨深知他很难伪装太久,毕竟他压根不知道这个位面的自己和曹丕有过什么来往。一旦曹丕询问过往经历,他就得露馅。
  既然如此,不如主动自曝。
  赵俨说:
  “在我那个位面,最后夺得天下的不是魏蜀吴任何一家。”
  曹丕立刻听出了话外之音:
  “第三个位面?你们那里也是汉末?”
  赵俨点头:
  “不错,正是汉末。有人汉天子刘协平定了四方叛乱,所以明公自始至终一直是汉臣。那人手段了得,后来取代刘汉成为新的皇帝,明公也选择了辅佐他。”
  赵俨挑挑拣拣说了一些。
  比如他收到了荀彧的招揽,后来就去了兖州。在兖州时为兖州牧曹操办事,还曾跟随他南征徐州。
  后来曹操向新天子俯首称臣,他就和曹操一起在朝中为天子做事。
  他说的都是实话,不怕曹丕诘问。
  正所谓,上行下效。
  有个“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的太子殿下在,底下人自然有样学样,个个深得太子梓桑亲传。
  不过曹丕没那么好骗。
  他虽然猜测可能是别家取代了大汉,却依旧仔细盘问了一下,到底是哪家取代了汉朝,又建立了什么王朝。
  赵俨心知最严峻的考验来了,接下来他不得不说谎了。
  赵俨努力绷住表情:
  “是个叫秦御的男子,公子可听过兖州秦氏?”
  曹丕眯眼:“秦?”
  赵俨摇头:“秦!”
  曹丕懂了:“覃?”
  赵俨点头:“对!是这个秦!”
  同音字就是这么作弊。
  曹丕思索起来,覃御,也不知是谁,没听说过。
  兖州覃氏,兖州这个前缀很值得在意,难道父亲是在昔年和兖州士族的争锋中一败涂地,才丧失了问鼎天下的资格?
  赵俨还在引导他:
  “这秦御手段十分厉害,他暗中收服了吕布。兖州士族以为自己是迎吕布上位做了兖州牧,实则都是为秦御做嫁衣。”
  曹丕明白了:
  “原来他竟笼络了吕布,难怪能夺得天下。”
  连吕布这等莽夫都能收服,其他大才更不在话下。毕竟那些人,总不会比吕布还难哄。
  而且有吕布在,确实难逢一败。只要谋略跟上,给吕布把这个脑子补起来,其他的都好说。
  曹丕认定了赵俨是追随他爹曹操的旧部下,一直遗憾于曹公未能成事,这才会听闻他是魏文帝便来投诚。
  哪怕心里还有一点疑影,到底因为身边无人可用,对赵俨多信赖了几分。
  二人又聊起东吴来。
  赵俨说孙策看出他的身份了,跑来威胁他说要跟曹丕告状。
  曹丕心里最后一块大石落地,明白了为何赵俨急匆匆寻他自曝。
  在多疑的曹丕看来,赵俨如果是没来由地跑来自曝的,肯定得打个问号。现在是被逼无奈,反而更符合常理。
  赵俨选择了袒护同阵营的伙伴周瑜,脏一手孙策。
  他言之凿凿:
  “孙策定然和我来自同一个位面!”
  吴魏这边碟中谍玩得起兴。
  大唐这里李世民在头疼:
  “耶耶你歇着吧,这里没你什么事。”
  李渊不太高兴:
  “你是不是嫌弃吾?”
  李世民:……你说呢?
  李世民选择把大舅子长孙无忌推出去:
  “辅机,朕还有前线战事要忙,高祖这里就交给你看顾了。”
  来谁不好来他爹,只会给他拖后腿。好不容易有个辅机协助他,结果现在被他爹绊住了。
  大唐不高兴,大汉也不高兴。
  刘彻不可置信:
  “十抽就来了一个没用的刘禅?!”
  搞什么,上次抽卡可是来了一小半的汉朝人呢!
  被嫌弃的刘禅往诸葛亮身后躲了躲,心虚不已。身为底层n卡,他没有话语权。
  诸葛亮不太高兴地蹙了蹙眉。
  刘禅再怎么样也是他尽心辅佐了十数年的帝王,武帝这么毫不客气,打了他们蜀汉的脸,他很难高兴起来。
  刘邦觉得来谁都无所谓:
  “反正其他人迟早也会来的,着什么急呢?”
  就算现在来了,也做不了太多事。之前他们是想着左右宿主的国号定夺,如今刘邦看着,觉得没戏。
  估计哪家都得落空,而且宿主和他们又没有血缘关系,用他们的国号也只是自欺欺人。
  既然现在有机会去外头建立真正的大汉,那宿主这边叫什么也不重要了。何况无论宿主的国号叫什么,民族也是汉,天下皆为汉人,他们大汉可太占便宜了。
  刘邦想起这个就高兴。
  刘彻还是不太满意:
  “朕这一朝那么多臣子,怎么一个都没出?要是能把刘禅退回去,换成卫霍就好了。哪怕不能换成卫霍,来个李广朕也不嫌弃。”
  地府里的李广:?
  阳世里的刘禅:……
  诸葛亮听不下去了,起身告辞,带着刘禅离开。即便是为着刘备的脸面,他也不能继续任由刘禅在这里遭受羞辱。
  汉人可不知道刘彻有个拉仇恨的技能,所以无所谓给不给别人面子,自己得到实惠就行了。
  诸葛亮只觉得这个汉武帝怪怪的,不清楚为什么最近越发嘴欠了。
  也不知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诸葛亮走的时候没把门关好。刘彻和刘邦的商谈声就传出去了,路过的人隐约能听见一些。
  扶苏走过便听见了他们说国号的事。
  扶苏往门边一靠,冷不丁开口:
  “你们还在打国号的主意呢?”
  二人一顿,回头看他:
  “你怎么随便开别人房门?”
  因为聊的也不是什么机密,他们就没在意这些,否则肯定会随时关注周围的动静。
  扶苏不背这锅:
  “是你们自己没关门。”
  而后扶苏又接着挑拨离间:
  “说起来,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昭烈帝你们几个,都想重建属于自己的大汉对吧?”
  刘邦、刘彻、刘秀和刘备,互相之间八成不会相让的。
  两人意识到了扶苏想说什么。
  扶苏恶劣地笑了一下:
  “所以大汉这个国号,你们四个到底要让给谁用呢?剩下三人,又得退而求其次,选用什么当国号?总不能天下一堆叫一个名字的王朝吧?”
  二人:……
  扶苏挑拨完就走了。
  留下的刘邦和刘彻对视一眼。
  刘邦说:
  “虽然秦梓桑是来挑拨的,但他说的也有道理。大汉是朕建立的,自然该朕用,你叫个别的什么汉吧。刘秀那个就叫东汉,刘备那个就叫蜀汉。”
  这都是现成的,后世都这么分。
  刘彻不接受:
  “那高祖不如建立西汉,把大汉留给孙儿好了。”
  正好去和刘秀凑一对,你俩都是开国皇帝。至于听起来最霸气的大汉,自然归他。
  塑料亲戚就此宣布分崩离析。
  挑拨离间这种操作,根本不需要多高明的手段。只要切中要害,别人就会顺着往下说,哪怕明知道你是在挑拨。
  刘邦和刘彻迟早会为这个撕一场的,现在只是提前撕了而已。
  刘彻回头就去找秦人。
  大汉会为此撕逼,没道理大秦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些秦人休想置身事外。
  尤其是大秦这里还有两个始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