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秦国就像一个正在升级的小号,今天扩张一点、明天扩张一点,不升到满级不肯罢休。
  始皇深以为然:
  “楚国贵族不会放弃继续阻挠变法,只会想尽办法捣乱。”
  吴起留在那里,将陷入无止尽地内耗。哪怕秦国不添乱,楚国的局势说不得也会弄得吴起焦头烂额,变法被迫无限期停驻。
  吴起皱眉:
  “若只是如此,我倒不怕。”
  僵持下去,总有破局的办法。他也无惧生死,让贵族放马过来就是。
  扶苏微微挑眉:
  “可若楚国的问题不止这些呢?”
  吴起请太子细说。
  扶苏又问他:
  “当今哪几国最为繁荣?”
  吴起答:
  “赵、齐、魏、楚。”
  燕国苦寒,商业也就那样。秦国之前一直抑商,也就巴蜀之地稍微好点。
  所以军事榜和经济榜这么一对照,赵国和楚国就凸显出来了。这俩独占鳌头,不怪别人重点针对。
  吴起恍然惊愕:
  “竟是因为这个!”
  扶苏意味深长:
  “不止如此,将军应当知道,繁荣之地自然会吸引许多人前去。比如,神使们。”
  哪怕没有秦国推波助澜,玩家的店铺也迟早在楚国和赵国城中遍地开花。只不过速度会慢一些,物价也会由玩家群体内部自己调控。
  但无论是谁调控物价,你都别指望玩家会考虑npc之间的物件。玩家永远按自己的来,接着理所当然地对本地形成冲击。
  在玩家的概念里,他们自己的物价和npc没有关系。
  多少网游中物价通货膨胀到离谱的程度,npc不都依旧各过各的?没见过哪个npc因此被弄得活不下去的,他们是假人又不用真的吃喝拉撒。
  吴起倒抽一口凉气:
  “我明白了!”
  玩家扰乱了市场,对于秦国这种本来就纯靠自给自足的列国来讲无所谓。
  秦国庶民除却偶尔买点盐和布之外,别的他们都不需要购买。这两件物品问官府开的铺子买就行了,剩下的生活必需品不是自家就产了,便是可以和其他人以物易物。
  可在经济繁荣的国度,庶民已经习惯了上街买卖。一旦街上物价崩盘,生活自然大受影响。
  庶民都乱了,你还想着变法呢?
  吴起忧心忡忡地辞别了秦王和太子,去秦国给他安排的宅邸思考对策去了。
  父子俩也没挽留,任由他离开。
  吴起还尝试请玩家替他向楚王带话,防备这个困局。秦国玩家倒是好说话,是任务就接,也没有刻意为难。
  吴起越发认定这件事里没有秦国插手,秦王只怕是看出问题之后袖手旁观。如今不阻拦,约莫也是认定楚王知道了也没办法解决。
  ……还别说,楚王确实没办法解决。
  吴起的信送来时,楚王正在大发雷霆。
  一则他的大将吴起丢了,楚国境内都在流传是因为贵族刺杀吴起,才导致对方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二则玩家的动作初见奇效,楚国物价开始接连大跌。玩家靠着自己的惊人效率,拉低了楚国的市场价,逼迫本地商户和他们打起价格战来。
  在楚国,有资本经商的自然都不可能是庶民,全是大小贵族。
  玩家自己能生产的垃圾道具,就便宜卖卖。他们发现这里的npc和系统商店似的,来者不拒,只要玩家卖,就有人买。
  那还等什么?趁机把背包里占格子、丢了又可惜的东西都拿出来卖了。
  不少练习过副职业的玩家都掺了一脚,正好将之前刚刚开始学习制药锻造缝纫时做出的劣等道具清一波,好歹回点血。
  扶苏给他们的定价很低,不过玩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种白板道具本来就不值钱,能卖出去就算不错的了。好多人甚至都嫌麻烦,懒得卖,直接原地丢弃。
  可这里不是真的游戏,丢掉的东西不会被刷新掉。于是扶苏就派人去拾取回来,现在一起交给玩家去赵楚低价倾销。
  再垃圾的白板装,那也是好东西。
  比如防御+1的外衣,玩家看不上眼,却是庶民眼中质量上乘的新衣服。这么好的东西就卖一铜刀,傻子才不买。
  而且因为是白板装,制衣时的原材料正是庶民能用的麻布。如果玩家跑来卖的是高级装备,用料都是绫罗绸缎,庶民反而买不起也不敢买了。
  绫罗绸缎可是贵族才能穿的!
  楚地原本的纺织业市场是这样的——
  庶民辛辛苦苦织布,家庭小作坊,可能一个月才得一尺布,卖给贵族开的铺子只能换来几枚铜刀。
  贵族用这些布制衣,价格就能翻十几二十倍,再卖给稍微富庶一些的城中庶民。这些庶民不一定有空自己做衣服,或者不会做衣服。
  不过更多的情况是贵族直接拿布转卖,提高一点价格,卖给会做衣服的庶民。那些庶民勤俭持家,认为直接买成衣太贵了,不如买布自己回家做。
  哪怕是转卖布匹,贵族也能翻几倍地卖。因为那些庶民没有渠道去找会织布的低价买布,只能来铺子里购买高价货。
  现在玩家插手后,市场变成这样了——
  玩家不辞辛苦地跑到各大村落去收购布匹,和贵族抢生意。贵族不敢和神秘的天外人争抢,自然会选择退让。
  于是玩家低价买到了布,回来做成白板装刷技能熟练度。之后拿着白板装亏本大甩卖,只为了稍微能回点本,让他们可以继续买更高级的布料、刷高级装备的熟练度。
  一尺布,玩家只能做一件装备。收购价都不止一铜刀,但他就卖一铜。
  而且正常情况下,一尺布其实做不了一件大人的衣服,顶多给孩子做一件。
  玩家这哪里是拉低物价,这是把物价打骨折。
  偏偏玩家也并没有因为售价低,就压低进货价。庶民往外卖布还是那个价格,哪怕贵族想压价,玩家也不会讲价,继续用之前的价格进货。
  玩网游的谁没经历过这种事?
  自己花1铜币买布,1铜币买线,做出一件垃圾成品,卖给商店赚回1铜。净亏损1铜币和些许精力,但是换来了熟练度。
  之后玩家继续找npc花2铜买原材料,并不会尝试讲价。更不可能跟npc说这东西成品才卖1铜,你好歹让我赚点,要不布和线加起来给你0.5铜币吧?
  因为玩家默认npc是死板的,无法讲价。
  虽然现在是全息网游了,但全息网游才刚上线,玩家思维还维持在键盘网游时代。
  而且讲价也太麻烦了,不是谁都会讲价的。不少玩家一想到还要讲价,立刻就社恐发作,觉得几铜刀一尺的布又不贵,没必要为难自己。
  楚国市场于是变成如今这副奇怪模样。
  原材料进价不变,成品售价跳水降低。贵族搞不明白玩家为什么要亏本卖东西,使劲浑身解数也没办法破局。
  之前进货到手的原材料都砸手里了,再没有人跑来问他们买布或者成衣。
  如果想回本,布料还好说,可以以进价卖给玩家。玩家不挑的,只要价格一样,庶民卖的他们收,商店卖的他们也收。
  可已经做成衣服的,玩家就不要了。除非很好看可以拿来当时装的那些,又或者属性不错的装备。
  偏偏做成衣服的还投入了人工和时间成本,低价卖本身就很亏了,没人买更是亏到血本无归。
  楚国境内大量商铺面临倒闭。
  聪明点的贵族就选择及时止损了,原价转让原材料,成品则想办法自己消化。要么作为福利赏赐给仆从,要么看看能不能送去其他诸侯国售卖。
  亏掉的那笔钱就当交好天外人,不然还能怎么办?
  也有人觉得天外人迟早会消失的,就干脆关闭店铺。东西先不卖了,也不处理,等以后行情好了再说。
  可有些东西是放不住的,有保质期。不仅是食物,布料放久了也会腐朽。
  所以能打拖延战的人不多。
  在玩家的倒逼下,很快街上就看不到什么普通商铺在售卖东西了。不是关门歇业,就是卖奢侈品的,本来也不指望庶民来买。
  有些贵族想了个法子,找到其他贵族以物易物。
  自家同类商品太多消耗不掉,运到别国去卖还有可能亏运费,何况谁知道别国会不会也有天外人在搞低价倾销?
  不如找到其他同样倒霉的商户,互通有无。我家成衣多了,拿出来跟你换你家处理不完的成品鞋。
  就这样,互相报团取暖。多换一换,到底还是解决了问题。
  这么一来,各家剩下的物品数量不多、种类丰富,内部可以消化掉了,就是怎么想怎么亏得慌。要是这些商品当初卖出去了,拿着钱现在去找玩家,不知道能买多少倍的成品。
  正所谓没赚就是亏。
  何况商铺关门之后接下来没有进项,只能坐吃山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