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皇后殿下召入京城的诸侯,竟都是想要剪除的。”
  剪除之前还要谋算着榨干他们的利用价值,真是好歹毒的计策。难怪先帝敢让傻儿子继位,约莫就是打着叫皇后代替丈夫执政的主意。
  只是先帝算计得太好了,活像是在做白日梦。
  他光想着叫皇后帮着理政,等太子长成后,皇后就可以退下去了。聪慧的太子可以接手朝政,大晋也不会出现问题。
  为了防备皇后对不是自己所生的太子不利,还安排了三个儿子制衡她,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没想到皇后上位先收拾三王,三王一死,估计太子也得上路。
  做什么春秋大梦呢,还想让贾南风给他们司马家当牛做马。
  楚王妃气得脸都白了:
  “真是!真是!”
  她不能说辱骂先帝的话,但她真的很想让司马炎倒一倒脑子里的水。
  是什么给了他自信,觉得自己的三个儿子一定能压住一个贾南风的?现在看样子三人被玩得团团转,根本没有一点抵抗能力!
  一个昏招害了三个儿子,他可真行,儿子的命不是命?
  楚王妃深吸一口气:
  “大王短时间内不会出事,皇后还用得上他。你们去做好准备,我要请秦先生随我一起前往都城。”
  她了解楚王,就算在京中大权在握,也不会主动把家眷接过去。因为楚王的志向就不是当个摄政王,他还打着忙完了就回楚国的主意呢。
  历史上下属劝他扩张势力,用的借口甚至都是“大王不如增强自己手上的势力,如此也好帮扶帝室,安定天下,光靠手上的人马还是不太够”。
  但司马玮不想让妻儿离开安稳的楚国,贾南风却不见得这么想。她肯定愿意手握人质的,这样收拾楚王时就能更加轻松了。
  而且这样等楚王一死,还能立刻安排好继承事宜。孤儿寡母在她手里,还不是她怎么说就怎么办。
  最终楚王长子没能继承楚国,被打发去襄阳了。
  楚国好歹有司马玮打下的基础,可能还会乖乖听从母子俩的号令。襄阳却不同,离得远,谁还认你楚王亲眷的名号?
  楚王妃道:
  “大王不会叫我入京,我也只能主动前往都城了。倘若先生独自前去,我怕他不信先生的话。”
  有她帮着劝一劝也好。
  年轻人一腔热忱,不是外人跑来跟他说你哥哥嫂子要害你,他就会信的。
  次日楚王妃前来拜见先生。
  进屋后她急切地询问道:
  “不知先生何时可以动身前往都城?”
  她还想问问要怎么不惊动皇后就进入洛阳城中,和丈夫接上头。她还挺害怕自己一进去就羊入虎口,直接被皇后秘密派人关押起来的。
  秦政示意她不要着急:
  “暗中前往,才更容易出事。”
  楚王妃立刻明白了:
  “要大张旗鼓地前去?”
  秦政颔首。
  偷偷跑过去,别人都不知道你来了,那才是一绑一个准呢。贾南风如今还不愿意和楚王撕破脸皮,私下里把人绑了才稳妥。
  可是如果楚王妃声势浩大地入京,她就不能轻举妄动了,不然人不见了肯定会引起骚乱。
  楚王妃有些迟疑:
  “皇后不好随意出手,那其他人?”
  她丈夫在京中眼看着敌人不少,敌人可不怕撕破脸皮。比如汝南王,说不准就会直接派兵伏击她的车架。
  扶苏倒是笑了笑:
  “王妃多虑了。”
  不到水深火热的时候,汝南王不会出此下策的。何况两人的争端还没那么快爆发,他们抓紧时间出发,就不会有事。
  楚王妃于是去准备行囊了。
  她没带孩子一起去,而是托付给了母族照看。京中太危险了,刚断奶的娃娃过去了很容易出事。
  隔了几日,等杨氏伏诛的消息传来,她便上路了。特意带了不少士兵护送,出发时才给丈夫送了信去。
  楚王司马玮接到信件时已经过去两日了,两地离得不远,就算车马走不快,王妃应该也要不了几天就能抵达。
  楚王非常不解:
  “王妃为何突然前来?”
  前来也便罢了,书信里还写自己收到了叫她入京的消息,已经出发了。他何时给王妃传信,让王妃入京的?
  楚王察觉到了不妙。
  他立刻招来舍人岐盛:
  “先生你看,这可是杨氏余党的计谋?”
  他怀疑是杨氏想要报复他,所以给他的家眷传假消息。就为了在路上伏击,杀了他的家眷泄愤。
  岐盛皱眉:
  “应当不是,杨氏手中可没有兵权。倒是汝南王,不太安分。”
  杨氏伏诛的消息是两天前传到楚王封地的,却不代表杨氏一族刚被处决两天。消息又不是快马加鞭传出去的,慢悠悠地传,事情早过去十来天了。
  这十来天里汝南王自恃功高,有些事情做得比之前的杨氏还嚣张。又在私下里谋夺楚王兵权,因此和楚王渐渐交恶。
  汝南王夺不走兵权,便想着把人远远打发了。所以他提议叫楚王回封地去,楚王却不肯。他回去了汝南王只会更加过分,那他这一趟不是白来了?
  因而楚王坚持留在京城挟制汝南王。
  现在听门客一说,楚王也觉得有道理:
  “叔祖父许是借此警告我,让我乖觉一些离开。这次只是哄骗王妃出门,下一回可能就是直接动手了。”
  岐盛趁机劝说:
  “所以大王要早作打算才是!”
  赶紧把汝南王干掉,这样就能在京城一家独大了,也不用担心妻儿再受牵连。
  楚王却说:
  “我进宫去问一问皇后殿下。”
  这给岐盛气得,暗骂楚王胸无大志。
  这么下去不行,岐盛匆忙去找了另一个楚王心腹公孙宏。这人是楚王身边的长史,和他狼狈为奸。
  两人都不是什么遵纪守法的好官,时常因为行为不法遭人诟病。楚王却非要护着他们,引起了卫瓘等人的不满。
  卫瓘是三国时期的老人了,作风清正,功劳甚大。他这样的人看不惯蝇营狗苟,总会不知不觉中得罪人。
  岐盛不仅讨厌汝南王,还讨厌他。
  岐盛和公孙宏说:
  “先前汝南王提议叫大王回封地去,满朝的臣子都不敢附和,唯有卫瓘出声赞同。那卫瓘总想将你我绳之以法,不若借此机会将他和汝南王打为同党,一并收拾掉。”
  公孙宏担忧事情难成:
  “大王恐怕不会因为他们势大威胁到陛下,就出手对付他们。”
  岐盛却道他有法子:
  “你我可以假借皇后殿下的手。”
  卫瓘这段时间越发不满他们二人的行为了,一旦抓住机会,恐怕必会出手。他们必须得先下手为强,否则死的就是自己。
  楚王从宫中回来,听了一耳朵的劝说。
  贾南风没想到还有人自投罗网的,心下大喜。她巴不得楚王妃带着儿子进京呢,心里暗道这楚王妃不聪明,是个好拿捏的。
  于是她便劝楚王既来之则安之。
  贾南风说:
  “人都在路上了,也没办法。不如派点兵力去护送她,也免得出现什么意外。”
  楚王想的却是派兵送王妃返程。
  贾南风赶紧劝他:
  “你这一回把人劝回去了,下一回怎么办?人不在身边,总是容易被小人钻空子,倒不如留在京城亲自保护。”
  楚王承认她说的有道理。
  随后提起汝南王:
  “也不知假消息是否为汝南王所传。”
  贾南风掩下了眼底的冷意,这汝南王不把她放在眼里,她迟早要将人收拾掉的。只是不能现在就动手,他们刚刚立功,由她牵头只会落下骂名。
  于是贾南风帮忙粉饰太平:
  “汝南王如何会做这种事情?定是杨氏余党在报复你。”
  楚王摇头:
  “杨氏手里没有兵卒。”
  贾南风做出哑口无言的模样,仿佛还想为叔祖辩解,却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楚王就让她不用说了:
  “皇后还是别太相信那老贼为妙,这些事情我心中有数。”
  说罢便告辞离开了。
  贾南风微笑着目送楚王走远,心道真是好骗。略施小计就能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想来要不了多久,楚王就会主动和汝南王对上了。
  楚王点了一批人马出京,很快便和楚王妃的车架汇合。
  听闻王妃没带孩子一起,有些惊讶。
  王妃解释道:
  “孩子太小,怕路上生病。”
  这下领头的将军就搞不懂了。
  既然孩子太小不能带出来,王妃为何非要来京城?哪怕收到了大王的传讯,也可以来一封信说说此事,商量下到底还要不要过来。
  毕竟大王就算把妻儿接入京中,也是为了叫她们过上好日子的。没道理让娇妻幼子分开,那么小的孩子没有母亲在身边可如何是好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