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扶苏很不客气地说:
  “我劝其他位面的司马炎还是早十年退位吧,他灭吴把脑子一起灭了,保不齐是吴国先王对他的诅咒。”
  他这跟唐玄宗也没什么区别。
  因为唐玄宗犯糊涂是明面上犯,他是背地里犯,看起来好像没那么严重。
  建议那些说“愍怀太子上位就没有五胡乱华和八王之乱”的人醒醒脑子,太子真继位了还是一个下场,毕竟太子也是个没脑子的傀儡。
  秦政纠正了儿子话语里的漏洞:
  “朕觉得,应该会更严重。”
  因为贾南风死后皇帝是司马衷在当,司马衷虽然人傻了一些,却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不会主动搞事情。
  但是换成司马遹就不好说了,他性格残暴好享受,保不齐就是胡亥第二。届时八王和司马遹一起搞事,晋朝完蛋得更快。
  晋朝完蛋不完蛋不要紧,关键是司马遹在位的时候很有可能折腾黎民百姓。想想和他同性格的昏君都干过什么吧,广纳美女、大兴土木,都是基操了。
  扶苏想了想:
  “阿父说的有道理,所以太子果然是不能留。”
  这位“有希望挽救晋朝的太子”还是别给他希望了,如今天灾人祸频发,百姓可遭不住他的折腾。
  扶苏之前还不懂为什么太子能被灌醉之后抄写要命的文章,现在他懂了。这太子平时估计就这德性,肆意酗酒,喝醉都是常有的事情,坑他根本不用费脑子。
  杜舍人忠君爱国,所以会规劝太子向善进学。可惜太子根本不领情,还要折腾他。
  这种太子没什么培养的必要,扶苏决定去会一会杜爱卿,希望他能早点转投明主。太子是可以被废的,所以忠君忠什么太子呢,不如去忠皇帝。
  秦政没去管儿子,继续处理公务。
  最近秦王司马柬病重,京中三王都盯着他手里的关中兵权。
  司马柬是肯定要死的,关中的兵权不能一直留在他手里。虽然这人比较仁讷,但他明显是司马氏里头相对有脑子的那个。
  秦王早就看出了皇后不好对付,外祖杨氏一倒他就想溜,可惜汝南王拉着不让走。但是也没什么用,他留下也不帮汝南王,就自己关起门来万事不插手。
  他以为自扫门前雪可以保住性命,实则不然。他的催命符是他手里的权利,除非主动上交,不然贾南风必要杀他。
  偏偏秦王是这种退让的性子,被欺负了也不会反抗。收拾他太简单了,所以他现在已经“病重”。
  没有人想救他,就连亲戚都在盯着他手里的兵权。
  这次和之前荆州豫州的兵权可不一样。
  汝南王与楚王自己犯了错,朝廷收回兵权很合理。秦王又没犯错,他死后兵权交接给其他宗室的可能性比较大。
  秦王如今没有儿子,死后估计还得过继一个孩子给他。
  九月十四日,秦王果然殁了。
  赵王等人顾不得给他发丧,先为了兵权争抢了起来。他们认为自己之前剿灭齐王劳苦功高,朝廷自然得给奖赏。
  其中赵王最是嚣张,认定自己功劳比其他人都大。毕竟是他第一个发现齐王那些猫腻的,要不是他检举揭发,齐王造反了朝廷恐怕都不知道呢!
  赵王一向没什么脑子,大家都习惯了。
  像现在这种在侄孙丧葬期间闹腾已经不算什么了,常规操作而已。
  有个词叫狗尾续貂,说的就是他杀了贾南风后自己执政。因为不懂朝政,也不知道该怎么拉拢朝廷官员,干脆粗暴地选择了大封文武百官。
  当时就连听差的奴役都有官职可当,而且一般来说数量有定额的一品高官都是寥寥几人,他一口气封了百多个。
  偏偏晋朝规定了官员的衣着制式,帽子上要插着貂尾做装饰。这么多新来的官员哪里有足够的貂尾呢?所以只能用狗尾来滥竽充数了。
  扶苏真诚地询问: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大封百官能拉拢人啊?”
  所有人都封,那不就不值钱了吗?
  这哪里是没有政治智慧,这是彻底没有智慧啊!
  上一次被别人拉拢贤才的操作搞得眼前一黑,还是燕太子丹送砍下来的美女双手给荆轲做礼物。
  但是燕丹好歹有可能是在威胁荆轲,你不去刺秦我就把你也给砍了。赵王这个真的没办法帮他开脱,只能感慨一声不愧是司马氏。
  扶苏还额外感慨了一句:
  “怪不得封号是赵王。”
  隔壁秦王虽然死了,但是秦王他好歹脑子聪明,早就看出了贾南风会干掉汝南王和楚王。
  所以说赵王就是不如秦王,哪朝哪代的都一样。
  但是扶苏不太高兴:
  “区区赵王竟敢在秦王治丧期间闹事,真是不知所谓。”
  秦政:……
  秦政选择附和儿子:
  “那就送他和秦王一起去地府好了。”
  不尊重别人葬礼的,不如下去陪一陪人家。
  次日早朝,新任尚书右丞出列告发:
  “臣有事起奏。”
  秦政已经在这两个月火速升任尚书令了,装都不装的。反正有秦氏父子辅助,朝中已经没什么人敢反驳贾南风的决策了。
  贾南风示意右丞直说。
  右丞便道:
  “前不久齐王叛乱一事终于平息,齐地官员将齐王私制的冕服送入洛阳,交由臣等处理。”
  毕竟是帝王冕服,其他臣属不能私下处置。所以在朝廷派人接手了齐国的后续事宜之后,这东西就转交给朝廷使者了。
  而后使者决定把这个烫手山芋送入京,到时候是毁掉还是怎么处理,皆有皇后陛下决断。
  右丞掌管器物,外头送进宫的重要物品都得过他的手。他仔细检查了一下那套冕服,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右丞表示,这衣服是修改过的。
  原本的身形应该和齐王身材不称,被人改成了适合齐王穿着的尺码。拆掉缝线后恢复原样,请了宫中裁缝来辨别,试图寻找原本的衣服主人。
  当时右丞怀疑是别的藩王私制冕服,给他自己做的。然后想要陷害齐王,就干脆拿出来改改,栽赃嫁祸。
  但裁缝却认出了这是先帝的旧衣。
  朝廷听到这里哗然:
  “先帝旧衣不是应该统一处理掉吗?”
  皇帝又不会穿前任的旧衣服,这东西不至于代代相传。毕竟大家身材不一样,而且帝王又不是做不起新衣服。
  贾南风立刻一推三六五:
  “此事我也不知,先帝丧仪都是由先太后主持。”
  先太后杨芷已经死了。
  死无对证,只能默认这是太后留下的烂账。
  约莫是先帝死时杨家势大嚣张,根本没有认真办他的身后事。丧礼明面上风光大办,背地里一些细节就糊弄了。
  但是贾南风可以推脱,负责这件事的内宫官却不能。招来询问之后,内宫官发誓他已经将衣物焚烧处理了,绝无可能有旧衣流落在外。
  迟疑了一下,内宫官又说:
  “焚烧前臣曾清点过衣物的数量,当时是对得上的。只是那时宫中在治丧,人多手杂,这……”
  言下之意可能有人在他清点完数量后,动手窃走了一套衣服。毕竟他清点完就放在那里没动了,继续去清点其他需要处理的旧物,忙得很。
  如果有人买通了侍者帮忙窃衣,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内宫官的一面之词。实际上当时压根没烧毁旧衣,不然贾南风从哪里弄来这套冕服搞事情?
  赵王嗤笑一声:
  “谁闲得没事干会偷这个?不要命了吗?偷了又不能穿!”
  已经迁为仆射的扶苏慢悠悠地说:
  “是啊,偷了又不能穿,顶多改一改拿去栽赃齐王嘛,有什么用?”
  赵王:……
  群臣好悬没忍住笑出声。
  不行,这是个地狱笑话,不能笑。
  事情说到这里,大家也差不多明白发生什么了。有人趁乱拿了一套衣服走,就等着找个好时机坑一把其他藩王呢。
  虽然能在内宫中偷拿冕服的人不多,最有可能的就是先天条件优越的皇后。但皇后和远在青州的齐王又无冤无仇,何况当时她还在和楚王、汝南王博弈,根本没空。
  要知道齐王是最东边的那个藩王了,封地远得不行。就算皇后要收拾藩王,也没有从齐王开始的道理。
  反倒是第一个爆出齐王私藏冕服的赵王,显得非常可疑。
  赵王还没意识到扶苏在阴阳怪气他。
  听完扶苏的话,他居然认同地点了点头,夸扶苏说的有道理。
  群臣:……
  不是,这个赵王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一般人表现得这么真诚,别人也就不怀疑他了。可是赵王不太行,毕竟赵王这个人不能用常理推断。
  而且能做出在先帝丧礼上偷衣服这种事情的,怎么看都感觉除了赵王也没别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