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他找到的就是之前打听过的有门路的厂子,直接点名要见厂长。
门卫本来不乐意通报的,毕竟扶苏也没什么身份,凭什么随随便便就说见厂长?
结果扶苏掏出了一张精美的名片:
“这是我的名片。”
门卫识字,接过去一看,首先感慨了一下这个做工很精致。然后仔细看上头的文字,“市场营销顾问秦扶苏教授”。
门卫:不明觉厉.jpg
门卫肃然起敬:
“原来您是一位教授,居然这么年轻就当上教授了。”
扶苏毫不心虚地颔首:
“不值一提。”
扶苏无师自通了后世电视广告里那种随便拉个人上去就能挂上专家头衔的操作,反正这年头网络不发达,你到底是不是教授这谁知道呢?
偏偏扶苏气质唬人,看上去也细皮嫩肉的,一瞅就是文化人,说是教授也不怎么让人怀疑。
厂长听说有个教授上门了,有些意外。
虽然奇怪为什么教授会找过来,但是看到名片之后,心里有了点数。
现在国家弄了经济特区,研究这个方向的教授当然不会干看着。有些教授是实干派,可能会下来找场子做调研什么的,深入一线研究经济发展。
但最后还是为自己做学问服务,研究完了估计就回去写论文去了。
厂长有些受宠若惊。
他可猜不到有人会冒充教授出来行骗,这年头的人啊,还是太淳朴了。
以前市场被压制,骗子们没机会出来做大做强,顶多在周边搞点小骗术,甚至沦落到去搞仙人跳了。
现在市场开放了,骗子能干的就多了。
当然,扶苏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和他们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他有本事不代表别人有。
84年曾经出现过轰动全国的“水变油”骗局,一个草根“科学家”拿着自己折腾出来的“技术”到处表演,说用水就可以制作出石油来。
关键是这个骗术骗到了很多国营厂子,许多官方人员都把他奉为座上宾,欢迎他来自己的城市演讲。
招摇撞骗了好几个月,才有人拆穿他假专家的身份。还是通过别人揭穿他在实验器具瓶子上造假,而不是查到了他这个人的真实履历。
可见这年头想冒充个专家教授的,一点难度都没有。
扶苏的教授身份当然也没被拆穿。
厂长和他聊了几句,立刻信了这是一位对经济很有研究的专家大拿。
而后厂长问起了他的来历:
“教授是想在我们厂子里做学问?”
扶苏摇头:
“我是来实践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实际操作才能验证我的本事。”
厂长倒没觉得有什么。
和后世经常觉得专家只会纸上谈兵、实操不行不同,这年头专家的含金量很高的。各大场子多的是教授莅临指导,并不会每天关在家里写论文。
虽然市场营销的专家头一次见,但厂长觉得应该也差不多。
事实上市场营销这门学问也确实如此。
很多在这个领域混到专家的人,实操能力也非常惊人。
哪怕在二十一世纪,也多的是大佬放假了去找个大公司干两个月,赚个百万提成。然后公司给他发个带薪长假,放他回学校继续上课当教授。
大佬的世界就是如此精彩。
扶苏给厂长讲了讲市场营销是干什么的,厂长点头在心里总结,就是帮他研究买家偏好和销售商品的。
前者就不用说了,一听就厉害。能完全摸清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样的人去哪个民营厂子都得是座上宾。
后者听起来和售货员差不多,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营销搞的是大范围销售,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扩张销售渠道和大量提升销售量。
厂长已经被扶苏忽悠到坑底了。
他真诚求教:
“那教授您觉得,我们厂子要怎么做大做强呢?”
扶苏矜持地微笑:
“我认为,首先,不能放过百货商场这个销售渠道。”
厂长慎重起来:
“您是觉得,光靠供销社不行?”
他们厂子和供销社有合作,这一点很容易就能猜到。他是做服装的,虽然服装价格昂贵,可其实并不愁卖。
这些年以来,供销社的衣服就没有卖不出去卖不完的。只有想买买不到,因为供远小于求。
厂长就觉得,现在经济开放也就四个特区,很长时间里市场应该都不至于会饱和。那他和供销社合作就很合适,可以长久地合作下去。
扶苏便把之前的理论给厂长说了一遍。
厂长皱眉沉思:
“您是觉得,长此以往,供销社也会开不下去?没人买国营厂子的产品,供销社里也会积压货物,供销社迟早要关闭?”
厂长想说现在只开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他地方的供销社不会受到冲击。
但他很快明白扶苏的言下之意,经济既然开放了,就不会只开放这么一点地方。以后别的地方也会陆续开放,到时候供销社就会大批量关门。
没了供销社,他们厂子的货往哪儿卖呢?
当然是百货商场了。
厂长缓缓说道:
“这件事也不急,各地的供销社关门也要等上好几年。”
扶苏顿时笑了:
“你现在觉得不用急着和百货商场联络,等以后你想联络的时候,可就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
到那会儿,百货商场的柜台已经被其他厂子的服装占满了,你凭什么挤进去呢?
何况到那时,供销社有的商品在百货商场可没那么受欢迎,人家商场本来就不乐意进货,你就更难入驻了。
哪怕你是民营的。
扶苏喝了口茶:
“几年之后,民营厂子越来越多,大家也不会再管是不是应该避开别人生产其他产品了。届时你想入驻,就得把价格压得更低,而其他人因为和百货商场长期合作,可以继续沿用之前的高价。”
厂长不得不承认,扶苏说的有道理。
厂长脸色凝重:
“教授,我还有一件事有些困扰。”
扶苏示意他说。
厂长便说了:
“以后民营厂子越来越多,我们厂子不再占尽先机,要怎么才能保证一直盈利,不像国营厂子一样被拍死在沙滩上呢?”
连国营厂子都有可能倒闭,他这个自负盈亏的民营厂子只会更容易出事,他可没那么大的自信心。
厂长其实之前没想过供销社也会倒,他想着只要有供销社在,他就能靠着关系一直卖出货去。
现在他发现,他有关系归有关系。这些关系是政界的,不是商界的,能给他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扶苏却压低声音告诉他:
“错了,正是政界的关系才更有用。”
提前了解到即将施行的政策,不知道是多少生意人梦寐以求的优势,趁着风口赚钱才是最容易的。
大不了每次都只赚一笔就把厂子转手跑路,以后是赔是赚都和自己没关系。金融圈多是这种操作,不贪心,就赚那一笔,赚完抛售,这样跳水杀价就永远追不上自己。
厂长一愣:
“可是未来能有什么政策和我的厂子有关系?”
扶苏便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国家要举办什么国际活动,你能提前得到消息,是不是可以提前制作一批相关的文化衫?”
文化衫就是在短袖t恤上印图案和文字。
国际活动会吸引人大批量前往举办地,就可以把相关的商品销售到那边去。过去的游客会很乐意买一个譬如印了“某某欢迎您”又或者印了活动logo的文化衫,作为纪念品。
纪念品还能拿回去和亲友吹嘘呢,销量肯定非常。
扶苏就觉得,厦门现在来了这么多人,去火车站卖“厦门欢迎你”的文化衫还能卖不出去?
别说来厦门的人了,坐火车路过经停厦门的,都得临时下车,趁着停靠时间买一件,带回去也好跟家里人说说自己曾经路过厦门过。
这可是传说中的经济特区唉!
厂长茅塞顿开:
“原来这样的消息也能成为商机。”
他彻底信了扶苏能帮他捏准消费者偏好了。
厂长越听越兴奋:
“但是去火车站卖东西的话,就和百货商场没什么关系了。是不是还要派人去那边摆摊?或者租赁一个附近的铺子?”
扶苏说没必要:
“我们现阶段为了走量,最好还是专注生产。销售只进行大宗销售,至少五十件起卖,不然占用的精力就太多了。”
这又不是互联网时代,大家受够了中间商赚差价,追求厂家直销。
扶苏的意思是,厂长可以找家里闲着的亲戚去卖。等别人看到有人卖这个卖得特别好,就会心动,到时候就介绍他们过来厂子里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