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这么看来,对方除了拥有金丹修为外,跟个寻常皇帝基本没有区别。
  便有人开玩笑道:
  “该不是那人从小就想做成一统天下的伟业,苦于凡人势单力薄难以成功。所以靠着踏入修行一途曲线救国,突破金丹后也不管自己的成仙大道了,只顾跑去培养弟子,最终杀回凡界?”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很难说会不会真的存在这样不忘初心的修士。
  毕竟修真界这么多人,当真对成仙不感兴趣的也大有人在。器宗和丹宗能有弟子只想钻研炼器术和炼丹术,为何不能有个只想当皇帝的金丹?
  考虑到金丹期的修为在大宗门里也就比蝼蚁好那么一点,而且对方统帅的也不过是炼气期和凡人,人数再多也无法对修界造成冲击。
  各家评估后,最终还是决定放任不管。
  但该有的警惕还是要有的,如果那些人搞出什么针对修界的大动静,再出手不迟。
  别看秦国声势浩大,大宗门想打压它溃散它,也就是挥挥手的事。
  扶苏花了半年的时间整合手下地盘,觉得善后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继续往外吞并。
  支撑他嚣张行事的,自然是父亲。
  秦政已经迅速拉拢了来自各门各派的大量弟子,还多是门内高层。除此之外,那些更容易拉拢和收编的小宗门,也不曾放过。
  比起大宗门的人,小宗门会更能接受自己被旁人吞并,或者举宗依附,成为大宗门的附属。
  既然可以接受成为大宗附属,那么依附帝国成为大秦附属又有什么区别呢?
  至少,大宗还有可能把它们彻底吞了,仙国却是和宗门不同形式的两种势力,或许对方能够接受附属宗门一直存在。
  就像凡人帝国可以允许商人组建商会是一个道理对吧?
  秦政很快调遣了小宗门的长老等人前往国境内镇守,原本的格局是洲—国—府—城—村,如今则改为了大秦—洲—郡—府—城—村。
  一洲之地太大,以前能同时存在多个国家,现在自然还是划分出多个郡出来更方便层层管理一些。
  只是那些国家有大有小,郡却不能差别太大。要根据辖下人口重新划分,提升置郡的数量,不能单纯把原来的国更替为郡。
  这么一来,各洲就多出了好几个郡。
  倘若府类似于后世的省,郡就是几省联合。汉朝便是类似的设定,郡与县之上还有个州,几郡到十几郡合为一州,最终一共十三州作为地方上的最高行政单位。
  这个州是大陆内的州,和一洲就是一个大陆的“洲”不属于同一个概念。
  扶苏和父亲商量后,在每洲设置二十个左右的郡,地盘拆分得多一些。这样一来,十洲就空出了至少上百个郡守的位置,令外还有十个“洲牧”需要安排。
  被派来的小宗门长老就是担任郡守来的。
  秦政定下了最初的格局:
  “金丹为郡守,元婴为洲牧。待日后人手充足,要求再往上拔高。”
  在修真界不能光看治理能力任官,尤其是以后辖内百姓多为修士的情况。实力才是硬道理,身为长官要能镇得住那些人才好。
  就像如今的修士城池,能在其中担任城主的无一不是高阶修士。他们里头未必所有人都懂治理,但不懂的当了一段时间就会嫌麻烦直接卸任走人了,将位置让给同门。
  毕竟修士城池都归属宗门管辖,不是他们自己的私人地盘。无法在城池中舒舒坦坦的当土皇帝,那还不如回洞府去清修。
  秦政便打算参考修士城池的管理模式,对各洲郡长官做出实力上的硬性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干活能力合格,修为也不能太拉。
  扶苏深以为然:
  “当天下都是修士时,一洲之牧至少也要有渡劫修为才能镇住场子。而后的要求依次往下,合道期郡守,元婴期知府,金丹期城主,筑基期村长。”
  轻霞听得咂舌:
  “可修士专注修炼,如何会愿意为这些公务琐事缠身?”
  扶苏反问:
  “修士专注修炼,为何又有那么多人去当管事长老,不觉得琐事缠身吗?”
  轻霞被问住了。
  是啊,为什么在宗门里担任要职不算琐事缠身,去仙国里担任就算了?可见还是她们对国这个概念有偏见,觉得那都是凡人的东西,弄这些纯属浪费时间。
  秦政则道:
  “大道三千,有人能以丹入道,自然有人能以做官入道。”
  就像秦政自己,他坚信他是以国入道的。自从开始正式扩张仙国以后,他和扶苏都感觉到自己的修为开始飞速增长,速度竟比之前闭关苦修要快得多。
  可见走对了道路比什么都强,嫌弃琐事缠身的只能证明他们不适合走这条路。可以不去当官,自己清修去。
  秦政只说为官需要有什么修为基础,又没说这个修为的必须去当官,某些喜欢清修的修士倒也无需自作多情。
  轻霞哑口无言,决定以后还是好好干活,少发表意见为妙。
  秦政特意挑选派遣去各郡任职的,都是他观察过后认为适合走官途入道的修士。
  只是以前宗门模式的格局没有给他们发挥的余地,再加上资源和天分有限,这才导致修为境界停滞不前。
  如今被派去仙国,扶苏优先给各郡府衙配备上灵脉。诸位刚到地方就觉得浑身通畅,修行一日千里,顿时信了陛下所言,他们确实适合走这条道路。
  这一下子,工作热情就高涨起来。
  秦政对此十分满意:
  “若大秦所有官吏都有这等觉悟,朕也就不必烦忧了。”
  而后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在其他大秦推广一下修真。这些追求飞升大道的官员真的很好用,为了飞升他们可太努力了。
  随即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天道不会任由他把每个无神论位面都改造成修真位面的。
  真是可惜。
  扶苏轻笑了一声:
  “此界如今联通的仙界是大秦神帝那边,那里想来应该很需要这般积极工作的臣属飞升过去。”
  他们和人商量好要把飞升点定在神话大秦,自然也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所以送一堆热衷加班的勤恳臣子过去,想来神帝一定会龙心大悦。
  当初想见时神帝送了扶苏海量功德作为见面礼和谢礼,如今扶苏父子返送他这么多臣子,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秦政陷入沉思:
  “朕辛辛苦苦建造仙秦,倒是为他做嫁衣了。”
  算了,都是为了大秦。
  第203章 玄鸟:傻龙!被卖了还替人家数钱!
  凡界的动作太大,最初或许还能被众人一致忽略,随着父子二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难免露出一些端倪来。
  别的不提,众多金丹修士进入凡界担任郡守这件事,就不可能完全瞒住。
  金丹修士去当官已经足够叫人震惊了,然而更让人迷惑的还在于,哪里来的这么多金丹期?
  仔细探查,终于顺藤摸瓜发现了大量小宗门被收编整合的事情。
  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大秦仙国,明显野心不小。就是不知道背后有谁在给它撑腰,光一个金丹期的太子显然不够。
  各宗私下开会,商议是否去试探一二。
  秦政暂时没派筑基期弟子去府中担任知府职位,左右目前凡界的修士数量还相当有限。一郡之地拥有一个金丹,完全是绰绰有余的,不必再加派。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灵脉不足。
  金丹修士过去之后能兢兢业业干活,一方面是他们走对了路子。以官入道正适合他们修行,修炼的速度比往日要快。
  另一方面,则是郡府底下埋了灵脉。否则没有灵气,路线再合适也是白搭,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能有充足的灵气吸纳。
  倘若此时把筑基修士也加派去各地任职,目的地点没有充足的灵力,那就是耽误别人的修行了,会与人结怨。
  扶苏从不干这种事。
  一个高明的商人,要懂得合作共赢。
  面对敌人当然可以秋风扫落叶,一分利也不让。面对友方却最好选择互惠互利,生意才能长久。
  扶苏原本预计的是在各洲的大型山脉下面埋灵脉。
  因为灵脉一般就是诞生在山脉中,可能因为山脉本身可以给灵脉作为屏障,比之平地更安全一些。也可能山林环境好,有利于灵脉的生长。
  但扶苏与父亲详细研究过后,认为除非把城池挪到山上,不然灵脉还是留在城中人员聚集处最佳。
  他们埋灵脉本来就是为了造福臣民,离得远了反而不美。各大宗门为了修行方便,才在山中定居,若非拥有法术之便,日常生活将会非常困扰。
  父子俩都没打算把城池挪山上去。
  原生灵脉爱诞生在山底是它们自己的事情,既然现在是移植的,只要移植的位置不至于把灵脉养死,两人就决定跟随自己的心意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