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云嫔,也就是那天万寿节被献给夏帝的帝师之女。她翻年已经二十六岁了,在古代妥妥是“老姑娘”。
其实这个年纪是最佳的生育年龄,还不到高龄产妇的阶段。可在古代,但凡生孩子就没有不危险的。
秦政记得,云嫔入宫是为了权势。
如果大夏能长久延续,对她来说自然是生个自己的儿子最佳。养子登基如何能比得上亲子,到底隔着一层。
可父子俩知道大夏要完蛋,所以她要是给夏帝生了孩子,她就彻底逃不掉了,得跟着夏国一起沉沦。
回到秦国之后,扶苏调侃道:
“阿父当初灭六国后,不是还收用了那些国君的美妾?”
有没有生过孩子都不影响什么,秦人并不介意娶寡妇。或者说,寡妇还更受欢迎呢,毕竟好生养又有经验。
秦政瞥他一眼:
“朕是无所谓这些,不过夏人恐怕接受不了。”
夏国的儒学已经发展起来了,虽不至于到后头鼎盛阶段的禁和离再嫁等,逼着女子守节,却也对女性的要求提高了不少。
限制是先从贵族女性身上出现的,因为这个阶段限制庶民根本就不现实。
人们总会对有道德的人,要求更高的道德。而不会愚蠢到去和饭都吃不饱的人讲究道德,他们知道没用。
所以最先吃亏的反而是宫妃。
在夏朝,如无意外,宫妃是不能和离二嫁的,帝王死了也不行。当然,这个规定可能和道德要求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皇家不乐意放人。
但当这个风气向下蔓延到贵族女眷,那些守寡的贵夫人也不被看好二嫁,就已经上升到道德层面了。
他们认为二嫁女品行不好。
现在只是还没明文禁止,大风气也没有彻底压下来,可小圈层的倾向已经出现了。
还有一些女子被洗脑后自己束缚住了自己,觉得一女侍二夫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这样的女人怎么有脸活下去的。
秦政怀疑秦王灭夏后,这群妃嫔要是听说自己得入秦王后宫,能当场撞柱,死也要留个清白身。
扶苏想了想,诚恳地说:
“她们要是真想陪着之前的夫君也不是不行,我们又不一定会杀了夏国新王,说不定封个安乐侯呢。”
当初就是这个操作流程,有些君王的姬妾自愿留在大王身边,剩下那些才入了秦王后宫。
甚至还有哪儿都没去的,吕雉曾经安排过一些苦命的女子改头换姓去其他地方生活。
她们有钱可以雇佣仆从护院,大秦治安还不错,又能立女户,孤身在外的日子也不至于提心吊胆怕被人欺负。
毕竟是贵族女子,庶民不敢来犯,其他贵族拉不下脸去欺辱独身一人的贵女。至于地痞流氓,开玩笑,大秦连街溜子都少,不事生产要被抓去徭役的。
大秦不养闲人。
秦政把话题拉回来:
“到底无子更好脱身,只是不知云嫔作何想法。”
部分女性比较心软,容易割舍不下自己生的孩子。但夏帝的血脉是肯定不能放任的,有了这种牵挂,夏国被灭后,宫妃干什么都不方便。
父子俩其实并不是必须和云嫔合作,只是最近最受宠的高位妃嫔只有她,找其他人会相对麻烦一些。
扶苏想了想:
“我去劝劝她。”
他们也不要云嫔立刻就收养十皇子,那样太明显了。
他们要的是云嫔承诺,稍微照顾十皇子一些,别让人夭折了。等日后秦国想推十皇子上位时,她以高位妃嫔的身份收养十皇子,给十皇子增加皇位竞争力。
有个高位妃嫔当养母,到底是更占便宜一些。
扶苏很快和云嫔搭上了线。
双方私下里见了一面,聊了聊未来的事情。
云嫔是乔装出来的,她很警惕:
“你说可以让我入朝为官,可你并非秦国公子,凭什么许诺?你们秦国又是依仗着什么,敢说覆灭夏国?”
云嫔的父亲虽是帝师,却不是土生土长的夏国人。她们家祖上其实是海国人,但是早几代就迁居夏国任官了。
乱世中不讲究祖籍,就像大秦多的是祖籍六国的功臣帮着他们灭六国。
是以云嫔的父亲能有机会在海国灭亡后成为太子太师,而不是被先帝提防他是否会偷偷洗脑太子、为海国复国努力。
不是因为先帝相信帝师对夏国的忠心,是他单纯的觉得这些来外头发展的人才就没什么对国家的忠诚可言。
他们或许会忠君,对自己的伯乐君主掏心掏肺。但是故国就免了,没有帮自己和帮自己钦佩的国君实现理想抱负重要。
要不怎么一到汉朝就开始疯狂宣扬爱国思想,不就是怕再出现这种事情吗?效果还挺显著的,不少人见不得大汉灭亡。
先帝不信帝师忠于海国。
扶苏也不信帝师忠于夏国。
这不就巧了吗?
人才都是可以挖墙脚的,能挖一个是一个。没必要计较那么多,挖到就是赚到。
跟随帝师长大的云嫔也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她不觉得转投他国有什么问题。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秦国到底有没有那个本事说到做到,还是他们单纯在说大话。
扶苏笑吟吟地反问:
“就算我们做不到这些,你云家又有什么损失呢?”
云嫔微愣,继而笑了:
“是啊,我只是云家的女儿,并非男子,又能有什么损失呢?”
贵族女眷从来不被当做继承人培养,但需要的时候,又得靠出卖身体撑起整个家族。
扶苏给了云嫔一个准话:
“大秦有九成的把握覆灭夏国,我与公子正入夏,正是为了探寻夏国的积弊和夏帝的软肋。”
云嫔眼中精光一闪:
“你是秦人?你为何会是秦人?”
扶苏编了个瞎话:
“我生母并非渊国人。”
云嫔恍然大悟:
“秦王布得一手好局!”
她现在彻底明白了。
秦王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应该不是为了给夏国送质子——往渊国王宫里安插了美貌的宫女,勾引夏帝生下四公子。
当时的打算或许是想扶四公子上位,借此掌控渊国内政。没想到夏国横插一脚,要求三国交出质子。
秦王干脆将计就计,让四公子入夏。因为他意识到,借夏国的手更容易达成四公子继位的目标,还能顺便探寻一下夏国机密。
夏帝这是被彻底算计进去了!
秦王手段如此了得,显然是一代英主,而且心怀天下。
说真的,云嫔是不看好夏国一统天下的。真能一统,至于拖这几十年一直空喊口号不动手?
而且之前夏国灭个海国,治理吸纳就费劲得不行。别不是有命灭三国,没命坐稳皇位治理好三国之地,最后反被死灰复燃的三国余孽覆灭吧?
和除了口嗨什么功绩都没拿出来的夏帝比起来,秦王至少积极布局了。
秦国的质子都敢在夏国皇宫里拉拢人了,这你敢信?也不知道是艺高人胆大,还是真有什么依仗,不怕她说出去。
纠结片刻,云嫔说道:
“别的我不能保证,但稍稍照顾一下十皇子等和夏帝死后帮你们收养十皇子,这个我可以答应。”
对她没有损失,要她做的事情也不多,她是可以接受这个合作的。
扶苏颔首:
“这样就足够了。”
他们的合作脆弱且隐晦,彼此都不需要对方做太多的事,准确来说只是在给对方留一条后路。
拉拢云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云嫔的父亲是帝师。
别看现在帝师人已经人走茶凉了,那是因为他们家里没出一个当官的。一旦重新冒出能顶门立户的官员,之前那些门生就会立刻附庸回来,重新结成一个关系网络。
大秦灭夏之后,需要借帝师的名望来安抚这些夏国的旧臣。有这批人带头,来自旧贵族的反抗就会减弱很多。
而且在这种前提下,拉拢这个集团中官员的女儿,许诺她们入朝,其实是比拉拢家中男儿对大秦更有利的。
扶苏以前就玩过类似的套路。
他借吕雉的手拉拢了齐国贵女们,借口秦王不会任由齐国贵族随意入朝插手秦国政务,说服那些贵族之家放女儿入秦为官。
各族以为这是权宜之计,先放女性出来掌权。女性当官比男性更安全一些,对秦王来说没有威胁。
等以后隔阂消弭了,自然有家中男性上位的机会。这个时候女性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借用手中权势给家族中的男性继承人铺路。
殊不知大秦是在分化他们。
已经掌权的女子怎么可能舍得放权,拱手相让?她们尝到了甜头,当然会死死握住属于自己的权柄。
所以她们会主动出手打压家族里那些人,保证自己的利益。如此一来,就不需要大秦动手压制贵族了,人家内讧便能替他们解决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