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碧星从一开始就知道很多秘密。
  她看似是个没经验的新来的,反倒更懂宫中的生存法则。不该问的她从来不问,也不会因为和公子相处久了,就模糊了主仆界限,觉得自己可以做公子的主。
  王宫不是轻松安全的现代职场,它残酷又冰冷。在这里绝不能把上级当朋友,不然肯定第一个被弄死。
  碧星就说:
  “碧月姐姐还是出宫去吧,她那样温柔却有主见的人,恢复自由后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扶苏笑眯眯地点头:
  “是呀,我也这么觉得。”
  等秦灭夏,自己可以立女户。有钱还有田产,背后有靠山,怎么过不好?她又不是懦弱的性格,没人能欺负她的。
  等夏帝处理好刺客的事情,都入秋好些天了。
  期间夏帝时常会想起当初的比试。
  那天他不知道为什么,说了一些很奇怪的话。当时他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事后才发现自己和中邪了一样。
  夏帝就想去祭拜天地先祖,寻求神灵庇佑了。
  找大巫来驱邪根本没用。
  夏帝找过很多次,可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来他就不信任大巫了,认为还是得祭祀神灵。
  奈何之前太忙,抽不出空来。而且为着这点事搞一场祭祀,朝中肯定要吵吵嚷嚷一番。
  夏帝自己觉得这很重要。
  臣子不这么觉得。
  治粟内史嚷嚷着没钱,让陛下再等一等。不如等过年的时候,再去祭祀。
  反正过年也要举办祭祀。
  每次祭祀都要花不少钱,打仗在即,治粟内史只想给国库省钱。他还怀疑夏帝在危言耸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邪祟作乱。
  秦政觉得匪夷所思:
  “君王身体有恙,他们不劝着夏帝早些祭祀神灵,反而找借口拖延?”
  这操作放在大秦是下一秒能被拖下去治罪的程度。
  秦政前世射鲛后病倒,蒙毅二话不说就去祭祀山川了。谁敢劝这个?生怕君王能痊愈是吗?
  扶苏倒是理解:
  “他们可能没见识过夏帝中邪,觉得夏帝在胡扯。”
  上回夏帝虽然张口就是“朕觉得很妥”,可群臣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只以为陛下是口误了。
  何况哪有邪祟只搞这些小动作捉弄人的?夏帝别不是巧立名目从国库抠钱吧?
  不怪臣子应激。
  隔壁渊国的渊王就经常这么干。
  随便找个借口让国库出钱干这干那,然后派自己的心腹去督办此事。这样就可以在其中中饱私囊,把抠出来的钱填入渊王私库了。
  国库毕竟和私库是两码事,当君主的也不能随便从国库拿钱填补自己,国库那边是要走公账的。
  秦政:……还有这回事?
  秦政根本不知道渊王还干这么丢人的事情,他揉了揉额角,问儿子是怎么知道的,为何他没听说。
  扶苏解释了两句:
  “父亲只关心国家大事,渊王兴建宫室那些细枝末节,应是没怎么关注。这些不都丢给我看了吗?”
  嬴家送来的消息里有写渊王每次都花了多少银钱,扶苏估算了一下正常造价,基本就确认这里头有差额了。
  查账这件事上扶苏是专业的。
  秦政来了点兴致:
  “你怎么知道那是给渊王捞钱,而不是承办的官员中饱私囊?”
  扶苏无奈地说:
  “因为每次都是同一个官员承办的,那人还不是将作少府。”
  秦政:……
  渊王这是连装都不装了是吧?难怪连夏国臣子都知道这件事,还这么警惕。
  正常修建宫室,就算一直是一个人承办,至少也得找将作少府。因为将作少府是管宫室修建这些的,回回都让他安排是合理的。
  结果渊王找别人,而那人次次都贪墨款项。你要说渊王不知道,那不可能。但渊王就是不处置他,这就很明显了。
  就像清朝的和珅,乾隆一直放任他贪污,不就是因为和珅同时也是在给乾隆敛财吗?
  秦政感觉自己又见识到了新的君王品种,不错,好歹开阔了眼界。
  没能成功举行祭祀的夏帝不太高兴。
  好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收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好消息——秦王病重。
  夏帝一下子站了起来:
  “当真?可曾查验过?病得如何了?”
  探子信誓旦旦:
  “命不久矣,宫中都在悄悄准备后事了。秦王一共只有三子,那三子的年岁都相当,如今另两子正为争储拉拢群臣。”
  夏帝来回踱步走了两圈:
  “不行,不能叫他们截了朕的胡!”
  虽然公子正还没培养起来,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秦王留下的公子尽是些十三四岁的少年人,根本不足为虑。只要夏国找借口派遣人手跟随公子正回国,也能继续掌控公子正。
  夏帝思索片刻:
  “跟他回去的侍从,要好好挑。”
  夏帝准备派点人跟着秦政回国,继续留在秦政身边给他洗脑,叫他知道念着夏国对他的恩情。
  不过夏国肯定是不会直接就帮秦政登基的,毕竟秦王只是重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死。而夏国的战事不能再拖,秋收之后就必须得动兵了。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于夏帝来说,秦国新王上位比不上秦国继续陷入夺位内乱要好。
  夏帝也要防备公子正翻脸不认人。
  他思来想去,认为把公子正送回去搅浑池水是最好的选择。
  先让秦国的局势就这么乱着,这样秦国便没空插手夏渊之间的战争了。等夏国腾出手,再帮公子正继位。
  到那时,夏国定然已经将渊国打得节节败退,展露出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秦国会畏惧夏国,不敢拒绝夏国对秦国内政的插手。
  很完美的安排。
  夏帝派了太监总管去找秦政。
  秦政听着太监总管各种明示暗示,告诉他他能回国夺位都是夏帝开恩。表面耐心谦逊,实则心不在焉,压根没听进去。
  夏渊开战前,秦王会找机会把他弄回国去,这一点秦政早有预料。
  倘若战争开启或者战事结束,夏帝可就不一定会轻易放人了。
  秦政和秦王都怀疑夏国这次的大战要滑铁卢,到时候质子在手就会被夏帝当成筹码,以此令秦国投鼠忌器,不好趁夏国战败跑来进犯。
  秦王对公子正寄予厚望,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秦政有些忧虑地看向儿子。
  他倒是脱身了,阿苏怎么办?阿苏是渊国质子,和夏国打仗的就是渊国,夏帝一定会盯紧公子桑的。
  应付完了太监总管,秦政叫上儿子去书房议事。
  扶苏肯定不能去渊国,得回秦国去。
  但秦王不认识扶苏,是不可能为了扶苏想办法,帮他一起脱身的。
  父子俩商议的对策是借助他们自己培植出的势力达成此事,只不过不能现在行动。必须等秦政回到秦国境内后,扶苏才能跑路。
  秦政主要担忧儿子独自在外:
  “归秦的队伍里会有夏帝的人,只怕不是朕想加快速度就可以的。”
  要是他拖太久,扶苏就得在夏宫中多待一段时间。待的时间越长,可能发生的意外就越多。
  万一夏帝突然发疯要诛杀渊国质子呢?
  若非为大局计,秦政绝不可能答应自己先走。要走也是儿子走,他留下来断后。
  扶苏示意父亲不必担忧:
  “我还有修改器呢。”
  秦政却说:
  “也就是你有修改器,否则朕怎么都不可能答应你留下的。”
  扶苏知道父亲说的是真的。
  要是没有修改器,他阿父一定会绞尽脑汁,想到别的方法叫他能够先走。那样的法子对后走的秦政隐患很大,不过秦政自己并不在乎。
  扶苏拉了拉父亲的衣袖:
  “阿父去了秦国,记得替我在秦王面前多多美言。”
  他可是渊国公子,秦王说不得对他有意见,就不许他和公子正来往了。
  扶苏这么说只是为了撒娇,叫父亲把注意力从离别这件事上挪开。
  秦政安抚地摸了摸他的脑袋:
  “放心,他会喜欢你的。”
  他国公子怎么就不能在秦国任官了?又不是他国君主。
  楚国公子昌平君还当过秦国相邦呢,虽然后来为了楚国造反了。扶苏不是昌平君,他不会这么做的。
  数日后,秦政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离开了夏都,前往秦国都城咸阳。
  扶苏站在宫门处送他离开。
  秦政带走了一部分人手,剩下的继续留在夏宫中潜伏。
  带走的基本都是秦阁中侍奉的,里头有一些是秦政父子的心腹,另一些则是夏帝安插的眼线。
  夏帝借口公子正习惯了这些人的服侍,硬是将他们都送去秦国。秦王大约也不好把所有侍从都打发掉,至少得留下几个,这样夏帝的目的就达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