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就是说,情话说多了就不值钱了。
李世民:头秃.jpg
最后李世民灵光一闪:
“朕自然是最喜欢朕自己了。”
群臣:???
李世民理直气壮地表示:
“朕也是将军,属于将相之一。”
群臣:…………
只有魏征慢悠悠地说:
“若是陛下上去答题填这个答案,只怕拿不到分。”
阅卷的老师才不管你的这些借口呢,问你将相的意思就是不要回答帝王。
李世民厚着脸皮当没听见。
争宠这么无聊的行为,大部分正经朝堂是不会进行的。比如刘邦一朝,没有一个人关心刘邦最欣赏谁。
刘邦还故意问呢:
“你们不想知道朕会答哪个?”
臣子们脸上都写着“不想”。
唯有萧何配合了一下:
“那请问陛下最欣赏哪位?”
刘邦:啧,没意思。
反倒是刘秀的臣子们都眼巴巴看着陛下,希望陛下选一个出来。
刘秀试图糊弄:
“卫霍!卫霍吧!”
群臣:这也太作弊了!
刘备这里就没人问他了,他疑惑地看向群臣,微笑着询问他们难道对这道题不好奇吗。
马超耿直地说:
“反正不是丞相,就是关将军或者张将军。”
又没他们的份,争什么?
要是张将军在此地,还会争执一二。但去年张将军被部下所杀,关将军前年也死于东吴之手,仅剩的丞相并不会争执这个。
刘备也想到死去的两位心腹爱将,伤感地叹了口气。
他与关张二人虽未像演绎中写的那般结义为了兄弟,却也感情甚笃。如今只剩他一人,幸而其他位面的二人还在世,可以看看天幕聊表慰藉。
只盼望其他位面的他们能够吸取教训,不要步上本界的后尘。
扶苏已经做到了最后一道题。
这道题问的对古人来说比较超纲:
【如果要了解更多的古代经济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3分)】
正确答案是:上网查询;去图书馆;去遗址实地考察等。
然而,古人不知道网络,古代也没有图书馆。去遗址考察就更扯了,毕竟古人也不发掘和保护遗址。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询问先贤”,或者“查阅藏书”。
第一次做大题的人,并不知道这类题目有一个原则——几分就是要回答几个途径。
这道题值3分,所以无论你回答的内容有多扯,你都得编出三个途径来。不然老师想给你送分,都送不了。
扶苏飞快写完卷子,检查完就交卷了。这次他要先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一个人复习语文。
有了上次的经验,而且这次语文很有可能加考别的题型。扶苏这次不拿书复习了,而是用试卷复习。
考虑到会有信号屏蔽,秦政提前通过聊天框给儿子发了一些试卷的照片。已经发送下载的照片,离线没网也能查看。
稳妥起见,秦政用红包群、帝王群和班级群三个群的群聊,都给儿子私发了一遍。
扶苏点开一看,班级群根本打不开。考试系统可能也担心考生利用群聊当打小抄的工具,就给他屏蔽了。
但红包群和帝王群还是能打开的,只是没有信号而已。
扶苏立刻get到,这是个作弊工具。
然而学霸崽崽根本用不着作弊,所以也只能拿来当复习资料的载体了。
扶苏躲在树丛后头,坐在草地上安安静静地看自己的,后续提前交卷出来的人根本找不到他在哪里。
不过大部分人也不会特意来找扶苏,唯一想找到扶苏盯着他的长公子则没有提前交卷。
不少性格沉稳踏实的学霸是不会提前交卷的,他们可以耐得下性子反复检查试卷。也有的人嫌弃出去没事干,干脆留在考场里睡觉。
王华无语地看着天幕上的儿子。
他没忍住问身边的妻子:
“咱家这个臭小子,真的是未来的圣人?不会是误传吧?后人对他的误解也太多了。”
郑氏掩嘴一笑:
“如他这般活泼岂不是更好?”
总比历史记载中,因为十三岁母亲去世幼年失恃,大受挫折要好。
如今孩子才十二岁,刚上书塾,还是个天真的小孩。前不久还对她说自己会学诸葛丞相,努力赚积分给娘亲治病,实在是太懂事了。
虽然他亲娘现在还健康得很,没有生病的迹象,也不知道一年后是怎么突然去世的。
郑氏决定好好休养身体,也免得儿子花那冤枉钱了。
王华听罢微微点头:
“云儿有心了。”
本名王云、以后会改名王守仁、未来还要号乐山居士的王阳明,这会儿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题目都写完了,昨夜看书看到很晚,他真的困了。考场是个睡觉的好地方,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催眠。
对了,他打算干什么来着?
王阳明一边睡一边迷迷糊糊地回忆,终于在打铃之后猛地惊醒,想起来了。
王阳明唰地站起来:
“秦梓桑!”
监考老师被吓了一跳:
“王阳明同学,虽然现在已经考完了,但是老师还在收卷,请不要喧哗。”
王阳明赶紧把卷子塞给老师:
“我交完了,可以出去吗?”
老师:“……可以。”
王阳明跑出去,找了一圈没找到秦梓桑。只好随便逮住一个头顶秦人名字的,问他们太子在哪儿。
他运气好,抓住的正好是知道的。
但是之前长公子问他太子在哪儿,他没回答,说了自己也不太清楚。既然之前选择了两边不得罪,现在也不好改口说自己知道。
所以对方只是暗示:
“别的地方都找过了,没找到,你可以去树丛那边看看。”
王阳明谢过他,果真跑去了树丛。
然后他就盯着树丛上的叶子不动了,开始习惯性观察这株没见过的树。
直到扶苏复习完毕,从树丛后站起来。看到有个人站在旁边盯着树发呆,奇怪地多看了他一眼。
王阳明被他惊动:
“你……秦梓桑!”
扶苏后退一步,警惕地问道:
“做什么?”
王阳明一把抓住他:
“借我点积分,利息好商量。”
虽然他娘还有一年才出事,但也说不准的。记录里只说他十三岁丧母,可他这会儿距离十三岁也没几个月了。
万一是刚到十三岁,母亲就去世了呢?
哪怕他娘现在看起来身体健康,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反而更担心了,毕竟像是暴毙这种,有的时候从发病到离世也就一两天。
天幕五天才开一次,王阳明也担心母亲就卡在这个期间出事了。哪怕到时候他也能远程通过班级群借钱,其他人又不一定肯。
还是当面借要好些,当着全天下人的面借钱。这么一来,除了脸皮特别厚的,其他人肯定都不敢赖账。
王阳明觉得,当面借到钱的概率比较大。
扶苏看着他头顶“王阳明”三个字,想起来他是谁了。最后一位圣人,心学的集大成者。
虽然现在的历史只考七年级内容,扶苏偶尔也会翻一翻八年级九年级和高中的书籍。高中历史必修3里有他,还是个很要紧的考点。
其他人倒是不认得王阳明此人。
毕竟七年级里又不学这个。
要不是他头顶的名字明显和他现在用的本名不一致,王家父母觉得奇怪,特意让儿子找了后世人询问缘由。就连王家人自己,恐怕都不知道王云日后的成就。
王阳明心想,自己以后是个名人,有名声拖累,那肯定更不敢赖账了。
所以大秦太子应该会借他钱吧?
扶苏确实借了:
“你要多少?”
王阳明松了口气:
“不用太多,够买丹药就行。”
后世推崇王圣人的儒家学子看得捶胸顿足。
圣人去找谁借钱不好?怎么找暴君之子?那么多明朝末年和清朝的儒生,随便找谁肯定都舍得借啊!
虽然大家钱不多,但是可以凑嘛。多好的机会可以和圣人攀上交情,这都没把握住,真是气人。
——这群儒生完全忘了天幕上的都是小孩子,他们这些钻研心学多年的成年人当然肯借,上了天幕的孩子却不一定。
就不说他们学习儒学是否到了研究理学和心学这一步了,就算到了,没有家长的允许,谁敢随便支配积分?
皇帝都下令不许乱花了。
扶苏送走了王阳明,眨了眨眼。
他悄悄给阿父发消息:
“大秦银行开业了,阿父,我决定干一件大事。”
秦政:“……朕劝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