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秦甲是不错,可惜太少了。”
各地驻军用的甲胄多是次一等的,最好的全送去边郡了。他这个还是杀了某个郡尉后拿到的,但是对比一下,感觉远不如那批骑兵穿的好。
可恶!
将领晃晃脑子:
“把乃公的马牵来!”
他昨天酒喝得还不算特别多,应该可以上阵杀敌。秦人休想冲杀一波就跑,他非得追在后头杀几个不可。
反军的骑兵队伍很快集结,试图追上来。然后发现自己的马速度太慢更不上,像个被溜的风筝似的。
蒙恬回身射箭,一箭射死了一个小头领。
这一下子,就惊得后头那些人放慢了速度,不敢轻易靠近了。
将领惊疑不定:
“他骑着这么快的马,居然还能精准射死人?”
他们离得挺远的,秦人的马跑得还很快。蒙恬甚至是在转身射箭,身体还随着马往前跑呢。
有些技术还是要充足的训练。
起义军将领里不少是从小没条件学骑射的,天赋异禀的能在几个月内熟练骑马。然而熟练和精通是两码事,何况还要把骑射两个技能都点满,再合二为一,不知道要下多少苦工。
“将军!”
身后有人骑马来报:
“大军压境!”
他们光顾着去追骑兵,忘了秦军可不止有骑兵。步兵跟在后头小跑着出城,这会儿已经逼近大营了。
已经被骑兵冲击得一团糟的大营哪里打得过数倍于自己的对手,对面还都是大秦老兵,短短一刻钟的功夫,又伤亡了一大批。
有人选择主动出击,协助被进攻的军营抵抗秦军。不论怎么说,大秦军队都是他们的第一敌对目标。
然而最后一波藏在山林里的秦军也出动了,后方受敌。起义军颇有一种十面埋伏的惊惶感,怎么哪儿哪儿都有秦军?!
函谷关外敌军被覆灭的消息不多时就传回了都城,秦军斩杀了其中的将领,只留下了投降不再反抗的庶民。
很多庶民都是被忽悠来的,还有抓壮丁之类的情况。
真的彻底活不下去的人是少数,而且这类庶民也不是个个都宁死不屈的。有些人当时头脑一热加入了起义军,打仗的时候不怕死,战败了反而想活命了。
这是因为成为俘虏后,失去了战场自带的厮杀气氛。肾上腺素消退,对死亡的恐惧重新浮了出来。
这些俘虏要如何处理,还得陛下定夺。
秦政想了想:
“先吓唬一下,再收编。许之以利,叫他们知道可以用军功抵罪,换取田产粮食。”
这个位面的很多田产还在贵族手里,正好趁机收缴了。到时候也不怕发不出田地来,不过田还是不能多发。
扶苏提出的食邑可以考虑,具体细节还得商量。
扶苏小声说:
“让阿兄烦恼去。”
本来就是该他当皇帝的,怎么什么都让他和阿父操心?谁才是这个位面的秦二世?
秦政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操心性子又冒出来了。恨不得替儿子们把所有事情都弄好,然后交给扶胥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大秦,让他平平稳稳地治理就行。
秦政认为:
“朕这是被你折腾出来的习惯。”
梓桑太叫他操心了,其他扶苏也没好到哪里去。他看哪个都是小孩,需要父亲的照拂。
扶苏不服气了:
“我自己也能干得很好,分明只有他们不争气。”
秦政便想起儿子第一次当皇帝那会儿。
还是算了,他多操心一点没什么。总比扶苏被折腾得精力憔悴要好,本来身体也不康健。
反而是扶胥自己劝了秦政两句:
“陛下总有要离开的一天,我是该学着独当一面了。当年我父亲出去巡游,我也不是没有监过国。”
扶苏在旁边帮腔:
“就是,他要是实在有搞不定的,给他爹发消息问呀!”
秦政:……
秦政瞪了一眼起哄的儿子。
到底还是放了手,只在关键时候指点一二,其他就放任扶胥自己操作去了。
扶苏想出关去玩:
“换了个位面怎么还是闷在咸阳?”
秦政就知道他是想出去玩,不然不会怂恿父亲把权力交给扶胥,这家伙每次干什么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太子殿下很快带着兵马出去撒欢了。
经过这么多世的历练,太子殿下早不是当初的太子殿下了。胆子都是越练越大的,经验也是越攒越丰富的。
所以扶苏兴冲冲地领了一队兵马出去打仗,也很合理。他可是早在靖康那个位面就当过主将,虽然当得很一般就是了。
秦政任由他折腾。
他跟王翦一起护佑太子,若是太子下的哪条军令过于奇葩,也有王翦这个专业人士阻拦。
这位王将军大概是所有王翦里头最幸运的一个了,其他位面的王翦都跟李信一起打过仗,领略过对方那种让人头疼的作战风格。
但是这位将军没有,因为六国灭得太快了,还是爷爷辈甚至太爷爷辈的将军们在顶门立户。前者的代表是王翦、蒙武、李瑶,后者的代表是老将蒙骜、李崇。
然后像蒙恬、王贲这样的,就沦为了新生代。只能跟在长辈们后头打打下手,这次出征都算是难得打的正经仗了。
李信自然也不例外。
他没机会作为主要将领和王翦一起作战,王翦于是没有受过难管下属的毒打。结果好运到此为止,一上来遇到进阶版的太子殿下。
李信跳脱,可他好歹是天赋型大将。扶苏就不是了,扶苏是个半桶水。
半桶水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半桶水突然灵机一动——
扶苏问道:
“我为什么不能绕开这座城先去打下一座呢?”
王翦:“因为军粮补给会断。”
人家可以随时切断你的粮道。
扶苏表示学会了:
“但是我们军粮是随身带着的,而且补给也是陛下开时空隧道获取的。我们不需要走这边运粮,那我是不是可以绕开这座城了?”
王翦:“可以是可以。”
但是他怕太子殿下养成这个坏习惯,以后需要军粮补给的时候也不管这个,爱怎么绕怎么绕。
就是说有些坏毛病还是要纠正的。
扶苏一拍手:
“对了,将军您刚刚说什么来着?敌人会出城切断我的补给?太好了,我安排一些人假装运粮,勾引他们出来,您看如何?”
王翦:“……你运粮运得太快,很难骗到人的。”
大军才刚绕过去没多久,就有运粮队伍路过了。要说不是故意勾引,傻子都不信。
扶苏真诚发问:
“将军怎么知道城里的将领不是个傻子呢?”
王翦陷入了沉默。
太子殿下颇具探索精神:
“我先试试,万一他真是个傻子,我不就赚大发了?”
趁着他们开城,或许有机会冲进去。
正常运粮肯定要偷偷摸摸地来,避开城内的耳目。只是这样一来,运粮车就会距离城池比较远。
城内要偷袭的话,顶多开一会儿城门放人出去,很快就把门关上。这样不方便充进去,时间太短了。
城池周围没什么能藏人的地方。
扶苏就问:
“要不然让人藏在粮车里,这样粮车被送进城,我们不就有奸细混进去了?多藏几个人,到时候猝不及防发难,杀了城门口的守卫,就没人关城门了。”
王翦无奈叹气:
“太子殿下,劫粮之后都是要检查的,以防有人藏在粮车中是常识。”
而且有些人还会把粮车设计得不太适合躲藏人,比如独轮的那种,就很难藏。
扶苏再次真诚发问:
“你确定城内的将领一定掌握了这个常识吗?”
王翦心道有脑子的都能想到吧?
扶苏不听:
“我先试试。”
他特意让人去寻了那种适合躲人的车,然后安排了一堆细节。
出来抢夺粮食的队伍人数不会太多,如果他们发现了粮车的问题,周围藏匿接应的其他士兵也能跳出来帮忙。小队人马很快就能歼灭,肯定不会出问题。
扶苏信心满满:
“城里那个是个没学过打仗的,肯定常识缺失。”
关键是对方势单力薄,不然也不至于抢了一座城就关起门来不打了。外头的人他都打不过,他就是个重在参与的。
扶苏之所以不直接攻城,是因为这座城修得好,很难攻破。城里那个是带人杀了太守才夺到的城,全程就没出去过,不是从外面打进来的。
王翦不太看好太子的异想天开。
尤其是太子运粮居然不藏藏掖掖的,而是大摇大摆地从城楼上能看见的区域路过,走的虽然不是大路却也不算小路。
更离谱的是,他还摆了几副精良的铠甲在最上头。也就是说,补给里不仅有粮食,还有甲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