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虽然这三位将领,在现阶段的大秦都还属于新生代小年轻。最大的不到三十岁,最小的也就二十五六。
  不过问题不大,项羽和韩信也是还没出名的小年轻呢。
  蒙恬和王贲两个年轻人在商量要怎么把韩信拐走,不能叫楚人发现这个惊世大才。
  章邯好奇地旁听,追问韩信又是什么人?为何两位大将军如此重视他?
  王贲同情地看了一眼章邯:
  “是你的一生之敌。”
  章邯:?
  蒙恬拍拍他肩膀:
  “别难过,我们帮你打爆他。”
  当然只是嘴上说说的,人家据说是兵仙呢,万一打不过那就很尴尬了。所以蒙恬说完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假装没有说过。
  害,客套话嘛。
  王贲和蒙恬嘀嘀咕咕:
  “你怎么说得那么笃定?”
  蒙恬小声回答:
  “估计不等我们有机会打起来,他就被大秦收编了。”
  所以他和韩信根本不需要正面对上,也就分不出胜负。至于打爆,实在不行拼个拳脚功夫,不是说韩信“一力士可擒”吗?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王贲点了点头:
  “有道理。”
  然后两人就收到了一个噩耗:
  “将军!项梁部队里有人跑了!”
  不能说是有人跑了,而是项羽这个战争天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和项梁商量后选择了分兵。
  项羽带走了一半人马,本来是想绕后突袭的。但是阴差阳错碰到了晃悠到附近的太子殿下,刚刚掌握打仗精髓的太子一下子对上千古名将。
  扶苏叹了口气:
  “这都是什么运气?”
  扶苏掏出了一本《论持久战》:
  “没关系,有人能打得过他。”
  秦政:……
  扶苏一本正经地翻完:
  “我们和他打游击好了。”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敌明我暗,我方还会伪装演戏,这不就是打游击战的大好时机吗?
  十六字真言是什么来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就这么干!
  秦政:………………
  王翦虚心求教:
  “不知这本著作是谁所写?”
  扶苏随口回答:
  “一位伟人。”
  王翦:???
  虽然扶苏是封建皇帝,但他还是很欣赏那一位的。立场相悖是一回事,佩服对方的本事和思想是另一回事。
  何况,对方还帮他阿父说过好话。
  多难得啊,从古至今不骂他爹的人屈指可数!
  扶苏把书塞给王将军:
  “将军也看看。”
  而后和阿父嘀嘀咕咕商量怎么打。
  项羽根本不知道附近还藏了一支秦国的精锐队伍,还是为了保证陛下和太子的安全,挑选的精锐中的精锐。
  扶苏虽然没有毛先生的本事,却拥有客观条件上的优势。比如,他的兵平均素质远超项羽的兵,他的军备粮饷也不是项羽能比的。
  这就够了。
  古代虽然有游击战,但其实运用得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阵地战和遭遇战,游击骚扰就显得更难缠了。
  扶苏手里还多是骑兵,在这一马平川的东部平原,来去都十分迅捷。
  项羽很快被弄得一个头两个大:
  “秦军的将领是哪个?”
  他以前也没听说过谁打仗是这个风格啊!
  突然冒出来个章邯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个不知名的将领。而且带的兵还比章邯的更精良,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副将皱眉:
  “那人的军队高举的旗帜里有个‘桑’字。”
  可是没听说大秦有个叫桑,或者以桑为氏的将领。
  项羽问道:
  “我们损失了多少人?”
  副将报了一个数字。
  项羽的表情不太好看,骑兵杀了人就跑,根本追不上。但是每次冲杀都能杀不少人,一次两次不明显,次数多了累积起来却很可观。
  他带的队伍只跟了他们叔侄几个月,里头还有大量后头陆续来投的起义军。精锐都留在大营协助他叔父抵御秦人进攻了,带出来的人战斗力自然也就只能说是凑合。
  所以面对秦军毫无反抗之力,一点都不叫人意外。
  项羽开始琢磨要怎么遏制秦人的嚣张气焰。
  可是战马不如别人的快,还不熟悉附近地形,实在是很难扭转局面。扶苏拿着系统地图,连哪里有什么羊肠小道都一清二楚。
  项羽只能布置陷阱,在容易被骚扰的侧翼位置安排精兵藏匿在队伍中间。如果秦人前来,就先砍马腿。
  马的腿受了伤之后就废了。
  因为马这种生物的腿部构造就是那样,骨折之类的基本上没办法痊愈,受伤位置还特别容易发生感染。
  而且长时间的卧倒还会影响马的血液循环,压迫它与地面接触那一侧的血管,导致供血不畅。最终会出现脏器衰竭、血栓和肌肉神经坏死,马就也只能在极度的痛苦下死亡了。
  项羽有点舍不得那些好马,但一个好东西到不了自己手里,就是鸡肋。与其为了它们而留手,不如一起砍了。
  他没马,别人也休想有。
  扶苏看了一眼地图:
  “这里有埋伏,换个位置突围。”
  战争系统这样的作弊器实在好用,扶苏才不和项羽打公平的战争呢。他很快缺德地锁定了一个位置,然后指挥士兵从这儿走。
  于是没过多久,项羽就看见秦国铁骑从他不远处大摇大摆地穿军而过。几乎是当着他的面,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而后扬长而去。
  项羽:欺人太甚!
  项羽当即上马就要去追,被副将拦了下来。将军可不能去,先说追不追得上,便是追上了,莫非将军还要以一敌千吗?
  这头项羽被扶苏弄得焦头烂额,那边王贲急急忙忙带人来驰援。
  结果等他大军抵达时,哪有什么意气风发的项羽大军和狼狈逃窜的可怜太子?分明是焦头烂额的项羽大军,和嚣张跋扈的缺德太子。
  项羽的军队已经折损不少了。
  虽然比之总量还不算特别多,但关键在于,秦国军队的折损率实在是太低了。至今为止也没能杀掉几个,大多都是受重伤的。
  可是秦人有药,只要还有一口气,救回来就不是难事。
  王贲惊讶地问父亲:
  “这次也是太子殿下领兵吗?”
  不是他爹主持大局?
  王翦摸了摸胡须:
  “老夫可不敢抢殿下的功劳。”
  说话间,骑兵绑了一个小年轻过来。大家下意识看地图,资料显示他叫韩信。
  父子俩:……
  扶苏快乐地说:
  “没想到韩信这条大鱼居然在项羽军中,真是意外之喜。”
  扶苏看地图上有个颜色特殊的小点,就点了点,发现是韩信。战争系统说,这是未来的潜在大敌,所以值得拥有一个特殊的标识。
  不过现在已经成为未来的大秦名将了,没机会再跟着反贼作乱。
  扶苏就让骑兵下一轮冲杀的时候从韩信附近路过,找机会把人绑来。精兵就是精兵,当真成功把人弄来了。
  柔弱不能打的韩小将军毫无反抗之力,他悲愤地盯着这群可恶的秦人,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
  扶苏上前一步拉住他的手:
  “将军!项氏叔侄有眼无珠!看不出你的本事!你不如效忠于我如何?”
  韩信:……?
  韩信很快惊讶地问道:
  “你还在项羽军中安插了细作?”
  最近因为扶苏的游击战,项羽被弄得十分烦躁。他一直没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几次尝试都失败了,仿佛被敌人精准预判。
  这导致底下人都对他有了些微词,尤其是半路来投的起义军。人家本身就是自己拉起的队伍,冲着项燕的名头来的,没想到项燕大将军的孙子这么没用。
  指望所有人都能看清局势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就是唯结果论。结果是项羽被动挨打,他们就觉得这是项羽能力不行。
  毕竟对面的将领又没有名气。
  他甚至都不是王氏蒙氏这些家族的子弟,不然还能说一句“虎父无犬子”,他作为王翦、蒙恬的子侄,果然没有堕了长辈的威名。
  军中士气低迷,已经开始闹分歧了。对战秦军时更成了一团散沙,这才伤亡激增,叫王贲过来看到了现在的凄惨模样。
  其实这几日里,军中也有不少人想过各种法子应对。
  项羽怀疑有内鬼,花了大力气纠察。可惜什么都没查到,哪怕把身边知道战争布局的全部换成项氏的部曲,该泄密的还是会泄密。
  韩信都快不信有奸细这回事了,他认定就是敌方队伍里有个眼光厉害的大将,能够预判项羽的反应。
  没想到,对面居然真的对项军中的情况了若指掌,还知道他被项羽拒绝过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