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

  扶苏掂了掂手里的东西:
  “当皇子的男主就是麻烦。”
  父子俩都并不慌乱。
  没当过皇帝的才把玉玺看得极重,当过的谁在乎这个?当初第一代传国玉玺还是始皇帝自己让人做的呢。
  扶苏幽幽叹气:
  “四皇子有点傻了。”
  秦政深以为然。
  过了没多久,四皇子被人狼狈地绑来了皇宫中。
  他抬头看着端坐在上首的两人。
  秦政在思考怎么处理四皇子。
  扶苏则好奇地问道:
  “是什么给了你自信,拿出一个玉玺和遗诏,就能让禁军不敢动你的?”
  四皇子到底懂不懂,他和他爹现在手握重兵。如果不是他爹就是皇帝,他们这个行为叫做逼宫。
  逼宫是什么意思?逼宫就是对皇帝动手,那先帝和皇帝的诏书还有个屁用?
  何况秦政自己现在就是皇帝,先帝的遗诏和当今皇帝的诏书,听谁的不是很明显吗?你四皇子一没人手二没军权,来抓你的又不是先帝的保皇党,谁在乎先帝是什么想法。
  别的不说,先帝当初停灵还没下葬的时候,朝野上下就没人搭理他的遗体,更何况如今都已经下葬了。
  四皇子脸色难看。
  他总不能说,他以为今天突然冒出来斩杀朝臣的是太后的人吧。
  太后的人手不就是先帝的人手,所以他决定伪造先帝遗诏。假装是先帝防了一手太后,赌一把。
  毕竟不赌这一把,他也没有别的选择。眼看着朝臣要被一网打尽了,他再不动手以后更没有可能上位了。
  结果搞错了起兵对象,闹个大乌龙。
  秦政搁下茶盏:
  “四皇子伪造圣旨,先压下去,听候发落。”
  直接处理男主会比较麻烦,他们还没有摸索出怎么对付男女主更稳的法子。秦政决定关起来看看,说不定过段时间女主就放弃四皇子,换一个对象当男主了。
  第355章 你这是在为难起名废
  关大牢不知道能不能打消女主的想法,万一女主坚持要救男主,估计还会搞出别的事情来。
  不过父子俩也不是很担心。
  毕竟他们手里也是有主角光环的,之前的事情已经证明了,四皇子身上的男主光环敌不过扶苏身上的主角光环,最后博弈还是父子俩获胜。
  倒是扶苏一觉醒来突然想起:
  “当初先帝身边不是还有个女主吗?”
  就是那个女扮男装的太监。
  阿父让人把不对劲的宫人都清理掉,也不知道那女主去了哪里,是否被一并遣散出宫了。
  扶苏叫来信任的大总管询问。
  大总管回答:
  “以前在先帝身边侍奉的宫人,陛下说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必再留在宫中操劳。正好太宗当初在城郊建过一处用于清修的别宫,就让他们去那里为先帝和太后祈福了。”
  本朝比较信道,虽然没有给道家什么特别的优待,但是历代皇帝都喜欢送人去清修。
  ——被送去的一般都是失宠的妃嫔。
  宫中宫女还能放归,太监却是不好放归的。若是强行驱逐,他们在外面也没有糊口的本事。所以不如留在别宫里,就做做日常洒扫的事情。
  所以最后,太监都被送了过去,宫女则看她们自己的选择。是去为先帝太后祈福,还是出宫去,自己选。
  先帝的妃嫔倒是都放归回家了。
  先帝又不是秦政的父亲,秦政才懒得管他的妃嫔会不会改嫁。亦或者太妃们归家是不是不太合适,会不会打先帝的脸。
  实在不肯走的他也不强求,别宫里有人侍奉,也住得下。反正皇宫里是不会留下这些人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秦政一直在让人筛查宫中侍从。
  扶苏打听到那位女主因为是“太监”的缘故,被留了下来没有放出宫。女主自己似乎也不在乎能不能出宫,估计是在宫外确实没什么生存能力。
  一般来讲,这种被打发到行宫的女主,一定会触发“皇帝去行宫小住偶遇真爱”的剧情。
  好在那个别宫里住了不少太妃。
  所以就算父子俩不知道那是女主,也不可能往那边去。外头的行宫那么多,便是在皇宫里待腻了,他们也有的是其他行宫可以度假。
  至于教坊司里的舞姬女主,这个是被朝臣收买的。教坊司里的女子可以随意遣散,多的是达官显贵愿意花钱请他们上门成为府中舞姬,倒是没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权贵之家都会养些伶人,逢年过节举办宴会的时候叫他们表演。有些耽于享乐的,还会天天欣赏歌舞。
  扶苏都担心宫里还有隐藏的女主。
  好在禁卫查过一遍之后,并没有奇奇怪怪的人出现。
  扶苏安下心来,陪着阿父处理朝政。之前起兵干掉了不少朝臣,现在得提拔人出来填补空缺。
  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有些职位虽然本人被处决了,副手还在呢。副手没站队,或者站队没那么死,迅速就投诚了,可以顺势提上来顶替上官之前的位置。
  还有一些倒霉到正副手都没了的,那就从其他地方提拔。实在不行让有本事的人身兼多职,先顶一顶。
  反正加班的是臣子,又不是太子。
  秦政只在乎自己儿子会不会累,完全不关心臣子会不会累。如果臣子做不到身兼数职,只能证明臣子本事不行。
  太子殿下都把丞相的活揽过去了,不知道帮忙分担了多少工作量。要是这样他们都干不好活,那也太没用了点。
  何况如今相位空悬,就是吊在前头的胡萝卜。有野心往上爬的人,自然得加倍努力,让陛下看见自己的优秀。
  朝政的忙乱也就这几个月了。
  地方上多是有能力的大才,之前却因为朝纲失衡晋升无门。如今空出这么多职位,正是分蛋糕的好时候。
  所以不过短短半年时间,朝堂就重新充盈了起来。卡着地方官年底回京述职的机会,不少人都成功高升了。
  这个年,大家过得喜气洋洋。
  秦政在新年时宣布了改元。
  国号是不用改的,因为这个位面的王朝就叫秦。
  但是年号得改,大家都用年号,他也不好突然就不用这个制度了。而且他还不能称始皇帝,毕竟这里早就有皇帝了,他不是第一个。
  想年号是个大难题。
  起名废太子殿下撑着下巴想了一下午,觉得哪个年号都配不上父亲。
  秦政让他慢慢想,不着急。
  其实没什么好想的,陛下没有用年号抒发志向的习惯。他的志向他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了,陛下一向是多做少说的性格。
  最后小太子也没想到好的:
  “汉武帝是怎么做到起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年号的?我一个都想不出来。”
  什么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都是怎么来的。
  扶苏去问了问本人。
  刘彻告诉他,建元是代表这是第一个年号,元光是因为当年有彗星划过他觉得是祥瑞。
  元朔是因为那年朔旦与冬至重逢在同一天内,还回归了同一时刻,他觉得是祥瑞。
  元狩是那年有人献上了一头白麒麟,祥瑞x3。元鼎??是他在汾河上得到了一尊宝鼎,祥瑞x4。
  扶苏:……
  扶苏的表情渐渐麻木。
  你家祥瑞有点多啊,你怎么什么都当成祥瑞?你是来批发祥瑞的吗?
  好在后头就没有祥瑞了,元封是因为那年泰山封禅。太初是因为那年改了岁首为元月,以此作为纪念。
  天汉是因为连年干旱。为了祈雨。太始是因为打匈奴惨败,想回归最初连年大胜的时候。征和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社会动荡起义频发匈奴也不安分,就是希望能镇压下这些动乱、天下能太平。
  扶苏把这些转给阿父看。
  秦政扫了一眼:
  “朕若是照着他这个起,当年怕是统一度量衡的时候得起一个,统一文字的时候得起一个,建长城的时候得起一个,修驰道的时候还得起一个。”
  扶苏乐不可支:
  “那就不是年号了,是月号了。”
  扶苏把这话转给刘彻看。
  汉武帝十分愤怒:
  「胡扯!朕可没有什么功绩都起一个年号!」
  他也就改岁首那次换了个年号,剩下的改革都没换好不好?他连匈奴大胜那会儿都没改年号,足足矜持到了泰山封禅才改的!
  扶苏回复:
  「我觉得按照功绩改,比按照祥瑞改要靠谱一点。」
  重度迷信患者刘彻:……
  最后秦政还是拍板决定:
  “就用乾元吧。”
  扶苏觉得不行:
  “唐肃宗用过这个。”
  虽然乾元是个很好的词,但是他阿父怎么能和别人用一样的年号?唐肃宗李亨是个没比他爹李隆基好多少的家伙,这个年号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