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厂的能干后妈[七零] 第13节
还别说,这么一放,整个屋子都变得有生活气息了起来。
“王念,你家真好看。”
半小时前,刘春花藐视一切不已感情为前提的婚姻,半小时后……艳羡地眼睛都不知道该看哪。
“我也觉得好看。”
王念叉着腰,非常满意地环顾了一圈房子,看完似乎还觉得不够,又突然跑到了走廊上。
从家属楼门口的院坝走起。
四十三号家属楼,共有四层,每层六户。
上楼的楼梯正好处于左右三户中间,王念家住的是一楼六号房,需要走两级台阶才能到一楼。
而后顺着右边走廊往前走,看到靠墙的灶台对面就是六号房子。
灶台一大一小,大的是柴火灶,旁边是蜂窝煤灶,柴火灶边还有个水泥打的橱柜。
推开红色木门,走进客厅。
屋子整体是个规则长方形,两间卧室都在正北面,推开屋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小卧室同款红色木门。
客厅采光靠东墙的大窗子,窗子连接着扇小门,外边就是院子。
至于靠近走廊边的窗子,只能起到通风作用。
西墙跟隔壁邻居公用,所以王念全部都安排了各种高高矮矮的柜子。
左下角是个双人座弹簧沙发,跟两个单人沙发正好形成l型。
沙发中间正好空出个地方来摆了个五斗柜。
右边靠院子的窗前是施向从宿舍里搬来的书架和竹编书桌,缝纫机规规矩矩放在门边。
中间空着的地方就是张方桌子,不吃饭时椅子折叠放在墙边。
王念就站在门口,伸手抚摸着左手边的碗柜,门板上还能摸到打磨后留下的粗糙手感。
大爷大娘给王念准备的家具让屋子和人衔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家的框架。
只需要再多些过日子的零碎,这个家立刻变得具象化了。
第一步还算成功……
“要是我以后也能住上这种房子就好了。”
刘春花在几间屋子里转来转去,越看这房子越是喜欢。
就连书桌上那盏绿色台灯在她眼里都变得相当时髦,一屁股坐在竹椅上左摸右摸。
“婶子最近不是在帮你相看?”
王念毛巾不离手,跟过去看到台灯罩上有层薄灰,立刻拿出毛巾又仔细擦拭一遍。
自从王念要准备结婚,大队里眼下就剩下刘春花一个二十来岁还没结婚的女同志,刘父刘母哪能不着急。
刘春花有些不好意思地曲起食指扣弄卫生墙上没刷匀的绿色油漆。
“要是有合适的,你帮我留意着些。”
志同道合的年轻男同志固然好,要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年纪再大点也不是不可以。
王念可不知道如此短时间里刘春花心境就产生了翻天覆地改变。
“成!我帮你留意。”
两人关系这么好,王念哪有不帮忙的道理,当然立刻就记到了心上。
第12章 结婚(1)
两人又说了些互相打趣的话,刘春花被王念臊得脸通红,没好气地捶打了几拳好友泄愤。
如此忙碌到下午,肖河他们来往几趟终于把东西搬完。
最后一趟,车斗里还拉来了王和平和吴英两人。
“你还不去换件像样的衣裳,晚上就准备这么去见人?”
王念穿着旧衣服,布鞋大脚趾部分还打了个补吧,哪像是今天要结婚的新娘子。
“那我去换件衣服。”
“动作麻溜着些,一会儿咱们还得去黄主任家送媒人礼。”
按照文西这边的习俗,结婚当天还有件头等大事,那就是给先送媒人礼,之后媒人才会领着接亲队伍去接新娘子。
不过破四旧口号开展以来,婚礼流程简化,条件差的送两尺布意思意思就成。
由于施向明下午才能从县城赶回来,接新娘子都不得不省略,晚上直接在厂子饭店摆上六桌热闹热闹就算完成了。
随着王念走进卧室,吴英和王和平才环顾起这个还挺像样的小家。
“我家二妹会过日子,房子弄得还挺像样。”
王和平原本是个旱烟杆子不离手的人,出发前想着不能让娃娃新家里全是烟味,硬生生把烟杆子放在了家里。
吴英笑着拍了下王和平不自觉摸向后腰的手:“你瞧瞧柜子上那些盖布,样式多好看。”
屋子里就差点人气儿,等把日子过上就好了。
“就是这院子小了点,种什么都不成。”
唯一让王和平不满意的只有院子,细细长长两条瞧着就抠搜,一堵墙围着半点都看不到外边。
哪像是村里,站自家门口就能瞧见一眼无际的稻田。
吴英接话:“就算有地也不是说种就能种,二妹家有个院子,以后好歹还能种些葱蒜,楼上的就是想吃还得花钱买。”
“婶子说得太对了!”刘春花赞同不已,点头如捣蒜:“现在王念算是半个城里人,有公粮吃谁还种地。”
要种地那么好,咋还那么多人拼命往城里走。
“你们说得在理。”王和平摇头苦笑:“没有地种是好事,我还真是种地种傻了。”
几句感慨间,卧室的门从里拉开,王念走了出来。
一件红色衬衫,下身黑色裤子,鞋子还是那双带扣的皮鞋。
头发随便盘起,依旧素面朝天,利索把手里的红色塑料头花递给刘春花:“帮我戴一下。”
吴英有些不满,几步走上去扯了下王念的衣服:“我记得施同志不是买了套红裙子,怎么不穿那套?”
裙子还是施向明专门托人从省城带回来的新款式,放文西乡那可是头一份。
“晚上吃饭再换。”王念笑笑,头发一别好就整理了起衣服:“一会儿我和施同志还要去礼堂,要是穿得太过怕惹人闲话。”
工厂职工结婚,会先在厂区职工礼堂举办一场联欢会,瓜子和糖由厂子里出,也算是让大家都乐呵乐呵。
越是人多的时刻,王念越是要低调。
“二妹想得对。”王和平欣慰地连点头:“咱们过日子就是得脚踏实地,对邻里也应该和和气气……”
听了大半辈子丈夫的人生哲学,下一句是什么吴英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只把王和平的唠叨当成耳旁风,有些担心地往桌上时钟看了眼。
“怎么施同志还没回来?”
一墙之隔的走廊上,施向明其实已经站了好一会儿,从王念那句施同志起就已经走到了门前。
有即将进入新生活的激动,也有些忐忑。
直到吴英又提起他,这才深吸口气,跨步走了进去。
“新郎来了。”刘春花一见到人就立刻大声调侃:“让我们欢迎新郎步入他们的新家。”说着,领头开始啪啪拍掌。
“礼堂那边人差不多已经到齐了……”
面对这么多人,施向明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走到王念身边那么几步红就已经从脖颈蔓延到了脸颊。
“那你们快去,我们也回大队去了,回门那天你们早点回。”吴英笑着摆手。
施向明一个二婚,瞧着比未婚的王念还要容易害羞,逗趣几句头都抬不起来了。
而原本该害羞的王念,看到施向明衣服还算整齐,就是胸口缺了点什么,又忙不迭转回卧室去拿大红花。
结婚必不可少的……大红花。
两人一人一朵佩戴在胸前,由施向明骑自行车带王念往一区的小礼堂。
厂子里的礼堂分为大礼堂和每个厂区各自一个的小礼堂。
一区小礼堂在厂子里,骑t自行车都得十多分钟才能到。
此时正值牵牛花盛开的季节,路两边爬满了蓝粉色牵牛花,密密麻麻犹如一片花湖。
“辛苦你了,下半年我就不会经常外出公干了。”
施向明的声音顺着风飘进王念耳中,伴随着上坡路时有些吃力的呼吸声回荡开来。
王念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摇了摇头:“一点儿都不辛苦,我高兴着呢!”
“你高兴就好。要是家里还缺什么跟我说,县城买不到的我托人从省城弄。”
“小屋里还差两张床,咱们找木匠打张高低床吧。”
能住上楼房,家里还有个在省城都属稀罕货的冰箱,王念已经很满足。
前世打的第一份工因为没有身份证,工资只有别人一半,集体宿舍连洗澡都得抢。
比起那间仓库改造的屋子,现在起步已算高。
“好。”施向明迎着着风翘起唇角,脚下放缓力度,自行车速度慢了下来:“以后不要再叫我施同志了。”
哗啦——
一阵风卷过,牵牛花的藤蔓被吹得沙沙作响,恰巧掩盖了施向明的后半句话。
王念没听清,又高声问了遍:“你说什么?”
“我——说——你以后就叫我——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