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孟家和贺家早在贺侯爷的父辈便是同窗故交,原定两家的儿女结亲,却没成想到在贺侯爷这一代,两家均只有男丁,婚事只能作罢,便聊起待到再下一辈续上亲事,也只是当时口头聊天,无文书一类的凭证。
  孟家发展本也不错,孟老爷子荣登三品,可到了下一代实在没什么拔尖的人物,等到老爷子过世,更是显出了颓势。
  孟云芍的养父孟东齐算是这一辈顶梁的人物,当年科举也是真才实学进了榜十。可他虽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人却不擅纵横谋划,心胸和眼界比他父亲都差些意思,在官场上始终没能攀上高位,最后还是靠着父亲在京多年经营的关系,调任回京,堪堪提到了从五品太常少卿的位置。
  贺家却全然不同。
  贺老爷子年轻时一表人才,摘得探花之后第一次入翰林院,便被因逃课去摘莲蓬而被太傅罚了在翰林院抄书的安平公主看上,成了驸马。
  公主生下了贺逍和贺遥两兄弟,贺逍就是贺知煜的父亲。贺逍是公主的第一个孩子,本就千宠万爱,他又实在争气,三十岁便靠着收复西南十四州的军功封侯。
  贺逍自己是世家弟子中的典范,他的妻子岳氏誓要让嫡子女不辱家门,管教极是严苛,每日只许做应当应分的正事,玩乐消遣一律不允,也确是被她调教出了两个人中龙凤。
  大女儿贺清娩是典型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温和大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嫁给了门当户对宁国公府的嫡子曹霖。
  三儿子贺知煜因从小聪慧被选入太子伴读,十六岁上又开始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弱冠之年被金兵围困墨于城七天,弹尽粮绝之时,他独自一人顶着刀林剑雨出城,一箭射死了敌首,导致敌人群龙无首节节败退,最终以四倍兵力悬殊以少胜多,自此纷乱了数年的北境安定。
  贺知煜惊才绝艳,名盛汴京,因他自小清贵甚少言语,却又生了一副玉面书生的长相,也得了一称号“冷玉公子”。但纵是冷如山巅雪,也成了无数汴京贵女的春闺梦里人。
  贺家平步青云,风光无两,和孟家的态势是全然不同了。
  两家老爷子也相继去世后,相互间的关系也越发稀薄,结亲的事情渐渐不被人提起。
  只是孟家如今的主母常氏是个能钻营的,不愿女儿放弃嫁入高门的机会,一直念着这档子事。
  苦于当年只是口头约定,没有文书怕贺家不认,或者随便指个不得宠小妾的庶子,反倒平白耽误了女儿的姻缘。
  于是常氏瞅准了机会在公主六十寿宴上携厚礼而来,还让女儿孟云姝弹琴一曲献寿,而后顺理成章当着满城名门的面介绍女儿同时提起结亲之事,并提出当场做定。
  公主高贵,自有傲骨,不愿否了老爷子当年约定之事。
  贺遥从小脾气乖觉,察觉出对方逼迫的意思,十分不屑拂袖而去。贺逍作为长子责任亦重,只得认下。他下有三子,而仍留正妻之位的,只剩因常年在外还未婚配的贺知煜。
  若只到此节,这场婚事虽有逼迫之嫌,但也不算太坏。
  且孟云姝本和贺知煜也是少年时在学堂相识的,孟云姝又弹得一手好琴,素有“京城乐仙”的美誉。门第虽有些悬殊,但也不算辱没了贺家。
  孟云姝还托人悄悄给贺知煜递信,诉说自己闺阁相思,实在是心意在君才出此下策,若是贺家指到了其他人是断然不肯的。贺知煜虽没回,倒也算是默认了这场婚事。
  可天有不测,谁料就在婚礼前两三月,贺知煜挟军功醉酒上朝,新皇大怒,降旨斥责。而后贺知煜心怀不满越发放肆,到处散播不敬之言,新皇再次斥责。直到婚礼前三日,贺知煜竟庭前失仪和新皇大吵,新皇当场判其削夺爵位,关入天牢候审。念其军功,可婚礼后再入狱。
  其实,一切不过是新皇和他演的一出君臣失和兔死狗烹的戏,贬斥期间,贺知煜借怨怼新皇之机和大将军萧穆搭上了线,暗暗收集了萧穆意图谋逆的证据,并假意答应其在贺知煜婚礼后当夜一同举兵造反。
  怕婚事有变影响大局,贺知煜特登孟家门深聊,虽个中情况涉及朝政无法言明,但亦说清若孟家不能接受他此时境遇也可即时作罢,贺家聘礼全做补偿;若能共渡此难关,凭着贺家已然打下的基业,也必不会有大事,日后定不相负。孟家父女二人皆指天誓地不负婚约,贺知煜才离去。
  谁知,婚礼当日贺知煜去孟家接人,那盖着喜帕的新娘一脚迈出孟家大门,贺知煜便看出帕子下换了人。
  而被换上的,就是孟家的养女,孟云芍。
  贺知煜素来稳重老练,早担忧孟家临时整出什么幺蛾子,这一看倒也是靴子落了地反倒心安了,可仍是被之前孟家人的嘴脸厌恶到。但为了和新皇谋划在婚礼上拿下萧穆的大事,也只能忍下。
  孟家于寿宴上挟旧情相逼,后又以相思之情为己开脱,再有指天誓地同进同退的保证,却最终背信弃义丢下贺家。
  孟云芍和贺知煜的这场婚事,从开头便都是错。
  第2章 温顺 她不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困在这方……
  孟云芍喝完汤,又继续对了一个时辰的账,把账目对应的事情也梳理清楚,直到天光大亮,才全部做完。
  她活动了一下僵硬的手指,瞧了一眼门外没有要停歇样子的飞雪,唤素月过来为她梳妆。
  素月给孟云芍寻了一身黎色襦袄和牙色罗裙,这颜色在京城贵妇装扮中常见,却略显庄重成熟,寻常人穿上都显老,就是孟云芍穿上也把她的明丽姿色压住了几分;又梳了规规矩矩的寻常单螺发髻,每一缕发丝全都妥帖梳起,无一丝凌乱飘逸;配了支样式简单的海棠攒珠金钗和小巧的葫芦型吉祥福禄金耳坠,既不失身份又不事张扬。
  孟云芍对着镜子左右端详了自己片刻,轻轻笑了笑:“素月,就是你最懂我。”
  素月道:“知道主子今儿要去给大夫人报账,要既体面端庄又不显铺张,只是外边雪还下着,咱们晚些再去吧。”
  孟云芍道:“那可不行,我在这侯府内院想要活得顺畅些,第一都不是伺候好世子,而是让我这位婆母满意。婆母素来严苛,我若是晚了,她面子上不说什么,心里也会计较的。”
  准备妥当,孟云芍抱上几本账,素月打上油纸伞,两个人就一齐去了大夫人的院子清黎院。
  进了门,岳氏已吃完早饭在用茶,她端坐在会客正厅,仿佛在等人的样子。岳氏的小女儿,家中排行亦是最小的贺清娴坐在旁边。
  孟云芍心里暗自庆幸没有仗着雪天晚来一时半刻,向着婆母和小姑子问礼。
  岳氏脸上现出些微不可察的满意表情,似是对孟云芍的准时到来颇为受用,嘴上却客气道:“大雪天路滑,你还巴巴地赶过来,反叫我担心了。我既把掌管中馈之事交给你,便是信任你,你回不回我都是一样的。”
  贺清娴整个人恹恹的,微不可闻地从鼻子中哼出一声“嫂子”。孟云芍知道这位小姑子素来逆反,虽然名字寓意娴静,但一直是个花样百出的顽劣性子,婆母最是头疼。定是一大早上被婆母叫起心有不忿,并非针对自己。
  孟云芍柔和一笑,敬上账目,回婆母道:“儿媳年轻愚笨,缺乏历练,如此大事若没有婆母指点着,我倒是寝食难安了。”
  岳氏嘴上说着回不回都一样,手上却收了账本细细地看了起来。
  孟云芍的这个婆母岳氏,其实不是贺知煜的亲生母亲,但这件事除了岳氏自己偶尔提起,在整个侯府都是讳莫如深的,没人敢主动说嘴。
  孟云芍开始也是不知情的,也是巧合才得知。
  当年她初到侯府,因这婚事实非良缘,贺知煜受了气想着和离,侯府上下均知底细,对她多有轻慢。
  只是孟云芍不愿和离。她本是孟家养女,无依无靠,孤身一人。
  本以为顶替了嫡姐,贺家能念她共渡难关之心意,以后不管富贵或者没落,都一起过安生日子罢了;孟家能念她替姐挡灾之情谊,虽往日对她多有薄待,往后也算是她的娘家。
  可她又怎么能料到,这婚礼的背后,有如此的大事发生。
  贺家没有灾殃,自然不必珍重她那份心意,反而只剩下了被戏耍的恨;孟家没得实惠,自然她的挡灾变成了享福,也只剩下了对她嫁入高门的妒。
  婚礼后三日回门,贺知煜和新皇一同唱戏的事情已全城皆知。贺知煜自然是没陪着她回去,可孟云芍没想到,一进孟家门,便被嫡姐揪住狠狠扇了巴掌。
  原来嫡姐是真的对贺知煜有情,那日,也真是铁了心要嫁。
  她被常氏关在屋子里,寻死觅活哭闹半晌,以为自己终于被从小看她长大的李嬷嬷不忍放出来,却没想到嬷嬷是母亲派来的,哄她喝下了安眠汤,再醒来已一切都晚了。
  孟云芍以为的两边得好,最终变成了两边做不得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