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视频播放完,评论区也消停了,小希接着讲自己的课程。
  【这就是详细版的朝代歌,历史上重大事件都在其中,喜欢历史的同学定能将每句话对应的历史典故一一道来。不过这些故事不在本课的讲解范围内,我们接着讲甲骨文与青铜器。】
  平行时空历朝历代:别呀,甲骨文和青铜器都是已过时的东西,谁能不知道,还是讲朝代歌吧。
  可惜,他们已经用完了这一次的评论机会,天幕也不会因他们的意志而转移。
  【三皇五帝,尧舜禹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只有口口相传的传说流传了下来,上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怀疑夏商两代存在的真实性。直到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才证明了夏朝的存在。而甲骨文的横空出世,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商代,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
  成汤:终于讲到我商朝了。
  朝代歌虽好看,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还是近在眼前的事更加重要。
  司马迁:找到遗址才能证明一个朝代的存在,不如前往河南一探究竟。
  【“天生玄鸟,降而生商!”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成汤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成汤:“吾不如直接定都于殷。”
  感谢后世子孙的试错。
  盘庚:“……”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字体变化。】
  同时天幕上的画面也变成了不同字体的代表作,有甲骨,有司母戊鼎,有李斯《谏逐客书》,司马相如《子虚赋》……
  平行时空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也在认领自己的作品。
  王羲之:“这是《兰亭集序》。”错觉吗?怎么感觉跟自己刚写的不太一样。
  李二凤:偶像的《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谁敢反驳。
  李白:“《上阳台帖》。”
  颜真卿:“《祭侄文稿》。”
  安史之乱前的颜真卿:这是何时写作,怎么如此悲戚……
  柳公权:“《玄秘塔碑》。”
  苏轼:“《寒食帖》。”
  ……
  最后,画面又回到了最开始的甲骨文,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辩。
  【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用来占卜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结构和使用的规律,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有5000多个,能辨认出来的有1000多个。】
  正在编撰《说文解字》的许慎:原来在铭文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文字!
  一些大夫拿着刚从农人手里收到的龙骨:没想到这居然是一种文字,天幕一说,这些甲骨定会千金难求。想到自己往日开的草药里不乏龙骨磨成的粉末,真是暴殄天物啊!
  【那么古文字是怎么产生的呢?】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我们都听说过‘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四目灵光”。再加上甲骨文上文字大部分都是用来占卜吉凶的,有此可以推测,远古时代巫、史是合一的,巫进行占卜时,记录卜辞便是他们的工作。仓颉造字之时,定是带着巫师的面具,正在祭祀上天,才会留下这样的传说。】
  第5章 文字起源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龟甲,其上文字为,“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妇好,姓好(zi),“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姓写在最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传奇女子,伟大的王后。】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现代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
  【她东征西讨,平鬼方、定土方,打败了二十多个方国。“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此一战乃甲骨文中记载的出兵最多的一次战争,妇好正是此战的最高统领。】
  武丁率领群臣出城迎接远征归来的妇好,两人一见面便将所有臣民士兵丢下,骑着马,相偕而去。
  正在这时,他们看到了天幕。
  朝代歌如同天书,他们自然看不明白,直到看到甲骨,才明白了天幕的意思。
  武丁:“好,天幕在讲你的事。”
  妇好静静地看着天幕,这比任何祭祀都更能让人信服。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商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非常盛行祭祀占卜,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反复占卜、祈问鬼神,祭祀是最重要的国事活动之一。而掌握这项最高神职权力的祭司,要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是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稷下学宫祭酒荀子正与诸生同观天幕,当即吩咐学生去寻找前朝典籍。
  秦始皇:“诸卿可曾听闻妇好之事?”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无奈摇头,“闻所未闻。”
  李斯道,“陛下,“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傅说便是武丁朝之人,却未曾听闻妇好之事。”
  李斯提到的傅说有个更加有名的典故,“傅说举于版筑之间”1。
  傅说,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武丁安邦治国,造就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被尊称为“圣人”。
  【然而妇好的传奇终止于三十多岁——她去世了,根据已出土的甲骨文推测,她或许死于难产,或许死于旧伤复发。在当时那个年代,妇好的寿命并不算短,但相比起她那在位58年的丈夫,就实在是太短暂了。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武丁立刻扭头看向自己的妻子,“好!”
  妇好:“王,我很喜欢“辛”这个封号。”
  武丁:“吾的疆域比任何一个先王的领地都大,剩下的那些蛮夷不值一提。日后,你可在王都修养,不要亲自上阵了。”
  妇好微微一笑:“谨遵王命。”
  妇好不只是大将军,还是商朝诸侯,是大祭司,留在王都也能尽情挥洒其才能!
  【武丁还把他珍爱的妻子许配给去世已久的贤王,为妇好举行盛大的冥婚,将妇好幽魂托付给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三位先人照料。大概他认为,这些死去的祖先会在阴世保护他的妻子,或者,他也认为,妇好的杰出完全可以与伟大的帝王相提并论。】
  祖乙、太甲、成汤:……
  好吧,既有如此功绩,祖宗定会庇佑。
  【武丁在位期间将商朝版图扩大了数倍,史称“武丁中兴”,论及其中贡献,妇好功不可没!】
  【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妇好的独立精神,她虽为王后却从不依附于自己的夫君。她有着自己的封地和财产,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
  商代之人不解,有能力便要有与能力相匹配的地位,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后世不知有多少心有丘壑的女子心中震荡,比起《烈女传》,妇好才是她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这可是文人最推崇的“三代之治”。
  所谓“三代之治”是西汉儒家提出的理想社会,典范朝代,即“夏、商、周”三代。“夏禹、商汤、周文王”被称为三王,道德高尚,是后世帝王的楷模。
  当然,这些都是古人想象中的乌托邦,夏商并没有足够的信史留下,三代真正的影响是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国家政治文明。
  夏朝开创了家天下的政治模式,商代君王称帝,扩大了君权,周代确立了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这才是“三代”对后世真正的意义。
  【先秦典籍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我们不知其中有没有妇好存在过得痕迹,但汉朝恢复的文献中却没有任何记载,有关妇好存在的证据都是在妇好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的。我们无法想象商周时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变革,才会将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存在过的痕迹磨灭干净。以至于后来的历史中,女子地位越来越低,到明清时期,女子彻底沦落为男子的附庸,甚至有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奇谈怪论!】
  明清腐儒:“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女子当以贞静为先。”
  “女子无才便是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