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项梁趁机劝说道:“你也看到了,天幕说的很中肯,你若是不学习兵法谋略,诸子百家,如何判断谁的话是对的,谁的话是错的。便是我们自家人也有可能中了敌人奸计,反过来做些不好的事。”
  项羽点点头,对叔父的话很是认可,对书本上的东西也没那么抵触了。
  身处居鄛的范增也在看着天幕,他已年近六十,依旧一事无成。他的满腔壮志只为反秦,原以为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幸以七十高龄参与其中。只是,他眼光不好,选错了主君。
  这一次,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韩信见在项羽帐下没有出头的机会,便趁着刘邦入蜀之时,投靠刘邦。但他年纪尚轻,无人举荐,也没有战绩,并不起眼,刘邦随手给他安排了一个看库房的小官。后来,韩信犯了法,按律当斩,同案的人都被斩了,轮到韩信的时候,他对监斩的夏侯婴道:“汉王不打算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见他谈吐不凡,相貌威武,就放过了他,两人相谈甚欢。夏侯婴发现这是个人才,管理库房是屈才了。于是,夏侯婴便向刘邦举荐,刘邦就给韩信提了几级,升为治粟都尉,一个管理粮草的官吏。官职虽然有所提升,但韩信依旧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重视。】
  【刘邦被困在蜀地,似乎失去了征战天下的机会,很多汉军都悄悄逃走另谋出路。韩信因不得重用也想逃走,很欣赏他的萧何得知此事立刻骑马去追,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大建拜将台。】
  【韩信一跃成为了大将军,直接压在所有将领头上。他没有任何实际的战功,自然有很多人看不上他。韩信却完全不在意,或者说,他在这方面根本不开窍。】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后,刘邦就问他:“萧丞相多次推荐你,你有什么计策能解我的困局呢?”是真才实学还是纸上谈兵,老板总要探探你的底。】
  【韩信倒是直接,他说:“汉王你扪心自问,论兵力的强悍,你与项王孰高孰下?”刘邦沉默很久,最后还是承认自己不如项羽。项羽是天下诸侯公认的西楚霸王,一声令下,诸侯莫敢不从,放在五百年前,就是周天子一样的人物。自己却被困在荒僻狭小的汉中,不得伸展,如何能比。】
  【韩信对刘邦的话十分赞同,他可不是会委婉的人,直接对着刘邦道,“我也认为您不如项王。”】
  扶苏有些不认直视,没想到还有如此“正直”的人。他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委婉的,最起码,他不会直接对父皇说,你做的不对。
  始皇不知自家好大儿在想什么,他想的是,若是此人当真有才,一些言语上的冒失朕还是能容的。
  而且,这样一个不知变通的人,用起来更放心了呢。
  汉高祖刘邦也想到了当日的情形,当时的自己只是一个弱小的诸侯王,能听进去韩信冒犯的言语。如今,已经成为大汉皇帝的刘邦却容不得任何不敬。
  天子之威,不容冒犯,韩信若是不低头,便只有死路一条。
  淮阴侯韩信自从听到天幕提起自己便抱着一坛酒独饮,一会功夫,一坛酒已经见底,可惜他迟迟没有醉倒,只能被动地接受着天幕的声音。
  【韩信也不是信口开河之人,他贬低刘邦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重点:“我曾侍奉在项王身边,了解他的为人,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却不想放权给手下的将领,这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见到生病的人还会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但他却吝啬于分封部下,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了也舍不得给人家,有功不能赏,这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独霸天下,诸侯称臣,但却没有留在关中这个天下政治经济的中心,而是定都彭城,还违背了和楚王的约定,只给自己偏爱的人封王,诸侯敢怒而不敢言。他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天下百姓都怨恨他。项羽名为天下霸主,实则已经民心尽失,早晚会衰弱的。”】
  评论区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项羽很同情弱势群体,但见不得有人比自己强。”
  “韩信分析的很对,他能看透项羽,却看不透自己。”
  始皇对“诸侯敢怒而不敢言”这句话有些似曾相识,这不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形容自己的的吗。
  他看出来项羽走的还是战国诸侯的老路,将天下分封给各诸侯,间接掌管天下。明明自己已经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制度,项羽却闭目塞听,难道做一个独掌天下的皇帝还不上有名无实的周天子!
  郭嘉: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汉末三国,谋臣武将如过江之鲫,郭嘉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自身的谋略很是自傲。
  【打击了刘邦,贬低了项羽,接下来就要找到自身长处,树立自信了,“汉王与项羽不同,只要您知人善任,何愁敌人不灭。分封有功之人,何愁无人追随。再说,三秦之地的三个诸侯王都是秦朝降将,他们带着秦国子弟出战,却只有自己孤身归来,用所有秦军的性命换了一个诸侯王之位,秦人对他们恨之入骨。您入关的时候与秦人约法三章,废除苛刻的律法,百姓无不拥护……”】
  【指出了敌人的弱点,还要能发现自家的优点,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则攻守之势异也。】
  【这就是韩信的汉中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他判断之精准,眼光之独到。】
  始皇赞叹道:“此人乃谋国之才!”
  蒙恬王贲有些汗颜,“他不是个将军吗,怎么能提出如此面面俱到的对策。”
  韩信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武将的文化水平,怪不得人家能成为兵仙军神呢。
  【刘邦入汉中之时,为了示敌以弱,烧毁了出关的栈道,以示不再回关中,项羽果然被迷惑。此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欺骗了章邯等人的目光,直到刘邦攻下陈仓,在关中站住脚跟,章邯等人才反应过来,他们立刻派兵围堵,但为时已晚,汉军很快便平定三秦,入主咸阳!】
  【此时的刘邦拥有五十多万兵马,东出讨伐项羽,趁着项羽与齐国大战之际,一度攻入西楚都城彭城。可惜,项羽太强了,仅仅带着三万兵马回师,便将汉军打的抱头鼠窜,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妻儿家小都被项羽俘虏。】
  【刘邦收拢散兵,在荥阳与项羽对峙,为打开局面,他派韩信北上开辟第二战场,韩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仙”之路。】
  第50章 汉初人杰
  “成仙!”秦始皇脑子一热,差点脱口而出,这两个字眼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了。
  待头脑冷静下来,他才听到群臣议论之声。
  “马上要说到何为‘兵仙’了。”
  “我倒要看看,这个韩信有什么本事,能与武安君并列!”
  “就是,本朝的王翦将军也不差啊。”
  “不敢不敢,老夫不过是仗着大秦国力雄厚,才能以大军压境,稳中求胜。”
  “你们说,陛下会不会将韩信也召来咸阳?”
  “这就要看韩信的能力了,若能入陛下的眼,说不定会是下一个李斯。”
  “到时候定要与其切磋切磋。”
  天幕提起的人才都不一般,萧何已经被陛下记在心里,说不定就是将来的大秦丞相了。这个韩信若是也有萧何那样的才能,必会成为武将集团的后起之秀。
  很多朝臣都有了危机感,想着回去便督促自家子侄,朝堂之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再不努力,就要被新人挤的没有立足之地了。
  【汉二年八月,安邑之战,韩信声东击西,故布疑兵,袭击魏都安邑,此战,韩信俘虏魏王豹,平定魏国。】
  【此战后,韩信上书,请增兵三万人北上攻打赵国、代国,刘邦给了他三万人马,韩信再次北上,目标直指北方的赵、代二国。】
  评论区
  “请记住这三万人马。”
  “这是关键信息,后面要考的。”
  汉之后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秦汉之前的人则有些疑惑。
  【汉二年九月韩信攻灭代国,擒获代国丞相夏说,至于被分封到这里的代王陈馀,则一直留在赵国国都辅助赵王歇。】
  【此时,刘邦的骚操作来了,刘邦直接派人将韩信训练好的精兵尽数收归自己麾下,派到荥阳前线抵御项羽,韩信成了光杆司令。所以接下来,韩信攻打赵国的军队绝大多数都是他临时征召的。】
  ……
  天幕下的人有些无语,韩信是在为你汉王攻城略地啊,居然连军队都不给,这未免也太小气了吧。
  怪不得天幕提醒记住那三万兵马,原来这些人马在韩信手里转一圈,又回到了刘邦手里。刘邦这买卖做的不亏,瞬间从三万新兵,变成了三万精兵……
  扶苏有些疑惑:“这个刘邦不是知人善任之人吗,他将韩信抬到了大将军的位置,却吝啬于给他军队,就不怕韩信心生反意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