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分桃断袖!”
  “一次董贤枕着刘欣的衣袖睡觉,刘欣不想打扰董贤安眠,就用刀子割断了衣袖,这就是断袖之癖的由来。”
  “为了和董贤在一起,刘欣把董贤的妻子接到宫中,把董贤的妹妹封为昭仪。”
  “这四个人的关系好复杂啊……”
  “刘欣还让董贤担任大司马,位列三公之首,但董贤只会逢迎顺从,根本不懂治国理政,刘欣死后,很快就被杀了。”
  武帝:“朕设立的大司马是这样用的吗!”
  那可是三公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居然给一个男宠!
  “西汉的皇帝都有男宠,刘邦的籍孺,文帝的邓通,武帝的韩嫣、李延年,成帝的张放……”
  “宣帝就没有男宠。”
  “所以说刘询是特例。”
  ……
  刘邦:“男宠就是个逗趣的玩意,怎么能将国家大事交给他!”
  刘恒:“恃宠而骄不分男女。”朕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再将邓通推到风口浪尖。
  刘彻:李延年是谁,朕很宠爱他吗?
  【刘欣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中山王刘衎(刘箕子)继位,年仅九岁,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杀董贤,逐丁氏傅氏,任命王莽为大司马,朝政大权重归王氏。】
  评论区
  “王政君问大司马董贤如何处理皇帝后事,董贤一问三不知,直接被免官贬职。”
  “德不配位,必遭灾殃!”
  【平帝在位仅五年就死了,死因不明,随着他的死亡,西汉也走向了末路。】
  评论区
  “平帝是被王莽毒杀的。”
  “这只是一种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汉书》中记载平帝是病死的。”
  “后来有人反对王莽称帝,才宣称平帝被王莽毒死。凡是反抗王莽之人,都采用了这样的说辞。”
  “平帝的皇后是王莽的女儿,而且他还年幼,无法亲政,王莽没有必要急着毒死平帝吧。”
  “古代男子成亲之后便能加冠,加冠就算成年了。”
  “班固: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至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
  “刘渊: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
  西汉前期有作为的帝王都明白,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刘彻:“一个九岁继位,十四岁病死的小皇帝能有什么用!”
  刘恒:“国无贤臣,权臣当道,非雄才大略之主无法扭转局面。”
  刘邦:“朕的大汉……”
  【西汉的衰亡有很多因素,我们讲到了皇帝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外戚专权,这些因素引发了朝政混乱,官吏腐败,土地兼并,流民盈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皇帝作为最大的地主,既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也要保证普通百姓的生存,只要能做好平衡,就能成为明君,开创治世。】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是很脆弱的,任何一点水旱灾害都会造成农民破产,沦为流民。豪强地主则会趁机低价购买土地,逼迫农民放弃生产资料,最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就是土地兼并。】
  【而那些掌握了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利用手中的财富获得政治地位,逃避赋税徭役,将更多的负担加注在小农身上。于是更多的农民破产成为流民,朝廷征收的税收减少,无力维持国家统治。只有中间的地主阶级越来越富,昏君贪官便是其中代表,社会矛盾越发尖锐。】
  【这样的问题不断积攒,随着朝代的延续越发严重,最后积重难返,改朝换代!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个名词专门解释这个问题——马尔萨斯陷阱。】
  始皇:“难道要将土地收归国有,禁止买卖?”
  李斯:“周朝的井田制就是这样的。”
  是啊,井田制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刘彻:“贪官污吏,豪强地主!”这可是朕的钱袋子,聚宝盆。
  桑弘羊:还是要想一些一劳永逸的办法,将这些韭菜连根拔起,收归国库!
  【简单地说,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有限,土地也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总有一天会超过土地承受的极限,当然这是在理想状态下。】
  【王朝初期地多人少,大量抛荒的土地无人耕种,百姓只要辛勤劳作就能吃一口饱饭,容易出现盛世。王朝末年地少人多,土地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社会矛盾尖锐。】
  【所以当王朝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爆发一场动乱,以此来重新洗牌,更换腐败的统治者,消耗多余的人口。当新的王朝建立,人口减少土地增多,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这就是王朝周期律。】
  评论区
  “三百年就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极限。”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年封建社会都在这个循环中。”
  这个观点让古人悚然而惊!
  始皇:“没有朝代能超过三百年!”朕想要大秦千秋万达是不是不可能实现了……
  李斯记性很好,他将天幕提供的信息都牢牢记在脑子里,以备陛下问询,“陛下,天幕曾讲过朝代歌,其中出现的朝代没有超过三百年的。”
  李世民:“大唐也只延续了将近三百年。”
  长孙皇后:“如今有了天幕,必会有不一样的未来,二郎莫要杞人忧天。”
  李世民叹了口气,“观音婢,天幕已经将改朝换代的规律总结了出来,除非我们能摆脱封建王朝的限制,否则便无法脱离这个循环。”
  长孙皇后:“如何才能做到呢?”
  评论区
  “只有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力的发展远远超过人口的增长,才能规避这种风险。”
  “这也是工业革命的伟大意义!”
  朱元璋:“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
  朱标:“难道是士农工商中的工匠,他们又能做什么?”
  朱棣:“西方因为工业革命赶超华夏,又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入侵中原。”
  雍正:“我们与后人相距仅百年,便已经无法理解他们的思想了。”
  两千年不变的华夏终究要迎来一场大变革了!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汉朝的君臣也想要缓解矛盾,延续统治。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巨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限制田地及奴仆数量。】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了具体的限制,明文规定什么样的身份能拥有多少土地奴仆,但当时的官僚贵族早已超过了这个限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这个政策自然无法推行下去,成为一纸空文。】
  评论区
  “改革必会得罪既得利益者。”
  “最先反对的就是傅家丁家这些外戚。”
  “哀帝一边颁布新政,限制权贵的土地奴仆,一边赏赐董贤千顷土地,这是限田令的七十倍。皇帝带头违反政策,还有谁会当真。”
  【这样具体详尽,切中时弊的政策没有得到实施,反倒是荒诞迷信的论调风靡天下。】
  【汉成帝在位的时候便有人宣扬“汉德将终”——汉朝将要灭亡了,成帝没有相信这一套,并将其下狱。但成帝没有子嗣,这就给了他们一个绝好的理由。】
  【哀帝时,天灾人祸不断,又有人提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理论,因为成帝不相信,所以他没有子嗣,你要是不相信,你也好不了。】
  【为了规避天命,汉哀帝病急乱投医,他更改年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甚至想将皇位禅让给男宠董贤。】
  刘邦:“你就算把皇位禅让给皇后也行啊,事后再让皇后把皇位还回来。”
  满朝文武都震惊的看着刘邦,陛下的底线也太灵活了吧。
  【皇帝都这样想,士民百姓更是对这一套深信不疑,刘氏皇族的统治已经失去了天命所归的威望。所以当如同古之圣贤一般的王莽出现后,朝野臣民、地主官僚都拥立在他的周围,为他制造舆论,由“安汉公”到“假皇帝”,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评论区
  “王莽是被所有人抬上皇位的,这样的篡位方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利用天命论否定刘氏皇位的正统性。”
  “武帝提出天人感应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他的后代这么无能。”
  隔了这么久的回旋镖再次扎在自己身上,刘彻痛彻心扉,“一群蠢货!”
  天人感应也是用来忽悠天下臣民的,谁让你自己信了!
  “其实,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不算错,只不过能力挽狂澜之人不是刘欣,而是刘秀。”
  第100章 西汉衰亡1
  “刘秀!”
  王莽坐在龙椅上,却感觉不到唯我独尊的喜悦。自从登基之后,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离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