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刘庄即位后整顿吏治,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倡导节俭,他即位时全国人口为两千一百万,统治末年,人口增加到三千四百万。】
刘秀高呼出声:“善!”
【刘庄不同于父亲的“柔道”治国,他的施政极其“刚猛”。】
【他严防外戚,严禁后妃家族封侯参政,他的姐姐想给儿子求个郎官,刘庄宁可赏赐他千万钱,也不同意。】
【他亲舅舅的儿子是当朝驸马,却杀了公主,刘庄秉公执法,处死了驸马。】
【他的皇后是开国功臣马援之女,但因为外戚的身份,马援失去了云台二十八将的地位,马家子弟官位最高不过九卿。】
马援已年过半百,但他征战一生,从不服老,对于云台二十八将他也很期待,开国功臣中功劳超过他的五个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自认自己定能榜上有名。
没想到,因为这样的原因错失荣耀,不知该不该可惜!
评论区
“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在唐宋以后配享武庙,可见他的能力与功劳。”
“平定陇西,抚平羌乱,北击乌桓,二平岭南,直到六十多岁还在领兵出征,堪称老当益壮!”
“马援喜欢吃薏苡,从南方带了一车薏苡回去,结果被人打小报告说他带了一车珍珠。”
“可惜最后被奸人陷害,蒙冤受屈,死后也只能草草安葬。”
【刘庄对官员非常严厉,他甚至自己拿着大棒子亲自杖责犯错的官吏,正因为此,朝廷行政效率极高,尸位素餐人浮于事之事几乎没有,吏治清明为两汉之最!】
始皇强忍着笑意赞叹到:“这皇帝当真是真性情!”
刘邦拍着大腿哈哈哈大笑,“皇帝自己拿着大棒子打人,这是什么奇怪的癖好。”
萧何提醒道:“光武帝以柔道治国,在朝堂后宫中寻求平衡,施恩颇多,定然不会实行严厉的规章制度,长此以往定会人浮于事,亲亲相护,明帝能改变作风,也是为了吏治清明。”
刘秀陷入沉思,他打天下多依靠豪强功臣,定天下之后,及时改变朝廷格局,打压豪强,荣养功臣,以文官治国,是为了平衡君臣之间的权利。
庄儿资历浅,无法驾驭功臣贵戚,也只能用严格的制度来管控了。
刘庄见天幕曝光了自己的小爱好,并不觉得冒犯,若能因此震慑群臣,也省的自己挥舞大棒。
【明帝开疆拓土,经营西域,西汉末年,中原大乱,匈奴乘机回到西域,刘秀与南匈奴和亲,防御被匈奴。刘庄则派兵出击,重新对匈奴开战,恢复大汉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基本消除了王莽乱政对边疆的影响。】
【他派耿秉窦固攻打北匈奴,汉军势如破竹,进抵天山,击败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
耿弇想到自家那个喜欢骑马射箭的侄儿,没想到他当真上了战场,还在与匈奴的大战中建功立业,不辱家族威名!
【大败匈奴后,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着三十六人纵横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带着西域诸国的的军队教训不听话的国家。】
评论区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班超双目发亮:“岂让儒冠误此生!”
【班超,史学家班彪之子,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原本是为官府抄写文书的校书郎,后投笔从戎,跟着窦固出击北匈奴。】
【战胜匈奴后,窦固派他与郭恂出使西域,他们的第一站到达鄯善国,鄯善国王以最高礼节迎接大汉使节,但很快便突然改变态度,开始疏远他们。班超敏锐的察觉到其中蹊跷,他猜测是因为北匈奴的使者也到了这里,鄯善王畏惧大汉和匈奴两方的强势,谁都不敢得罪。】
【为了帮鄯善王“坚定内心”,班超打探到匈奴使者的住所后,召集跟随自己出使的三十六人,趁着夜色,偷袭北匈奴使者,一把火将匈奴人都送去了西天。班超带着匈奴使者的首级再见鄯善王,鄯善王被吓的肝胆欲裂魂不附体,他立刻归附大汉,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往洛阳做人质。】
【班超处理外交事件的果断与智慧被明帝所知,明帝封其为正式的大汉使节,出使西域。】
【班超第二次出使西域,到了于阗国,于阗王刚刚大败莎车国,在当地称王称霸。而且,于阗国的大权掌握在匈奴使者手中,自然不肯归附大汉。】
【于阗国上下信奉巫师,巫师对于阗王说,汉使有一匹宝马,要把它祭祀给天神,便能得到天神庇佑,于阗王对巫师的话深信不疑。班超知道后,欣然应允,只要求巫师自己前来牵马。】
【等到巫师到来,班超直接杀了他,把他的首级交给了于阗王,于阗王想起前不久听说过的故事——汉使在鄯善国杀了匈奴的使者,担心旧事重演,于是下令杀了匈奴使者,归附大汉。】
【龟兹国仗着匈奴的势力在西域肆无忌惮,随意攻略他国,龟兹攻打疏勒,杀了疏勒王,又任命龟兹国人兜题为国王,将疏勒掌握在自己手中。】
评论区
“超级打野班超带着小弟即将到达战场。”
【班超知道兜题与疏勒人存在很深的矛盾,只要将两者分化,突破其一即可招揽疏勒。于是,班超派人招降兜题,若是兜题投降大汉,疏勒自然就是大汉的势力范围,若是兜题不肯投降,他这个国王就不用当了。】
【兜题果然自视甚高,根本不想搭理使者,汉使果断的抓住兜题,将他挟持到城外,兜题的手下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班超将兜题与疏勒国对立起来,立原疏勒国王的侄子为王,成功收复疏勒人心。】
第108章 明章之治
始皇对别人家的人才有着深切的渴望,自从萧何等人入朝,满朝文武都有了危机感,经过考核的民间人杰如同鲶鱼进入鱼缸,激起了老臣的斗志,朝廷的行政效率直线提升。
他觉得大秦还缺一个如张骞、班超这样的外交人才,一言不合就能打服敌人的外交人才。
武帝不羡慕班超,因为他也有张骞,下次出使前给张骞安排一些能领兵打仗的副手。西域小国常驻兵力都不足万余,与周边的邻国多有矛盾,利用好其中的关系,兵不血刃便能解决西域的麻烦,可以为大汉节省不少财物。
明帝刘庄宣召班超的哥哥班固前来觐见。
两年前,班固继承父亲遗志,专心修书,但他修的书与一般人的不同,他修的是史书——《汉书》,《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到王莽年间的历史事件,是《史记》的后续。
当时,只有朝廷有权利编撰史书,私修国史是大罪,班固被人告发,收押入狱,书稿也被查抄。
弟弟班超担心兄长,骑快马赶赴洛阳,向明帝申冤,这一举动引起了明帝的重视,亲自下令核实此案。
明帝读了《汉书》的原稿,对班固的才华赞叹不已,不仅放了班固,还将其任命为校书郎,可随意修史,《汉书》从一个私人编纂的史料,变成了有官方背书的书籍。
刘庄对孤身上告的班超印象深刻,见他将来有如此作为,更想将其收入麾下。
不过班超还没有官职,只能先召班固以示恩典。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驾崩,焉耆国趁着大汉统治者交接,无暇顾及边关的时候,悍然出兵,围杀了西域都护陈睦。龟兹、姑墨等国也多次发兵,攻打依附大汉的疏勒。诺大的西域只剩下班超与疏勒国王互为犄角,坚守阵地。】
刘庄掐指一算,自己死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太子年岁也不大,也不知太子做的如何,能不能继承大汉天下。
【班超在西域坚守一年以后,新即位的章帝召其回国,疏勒、于阗举国上下一片惊恐,只要汉使离开,他们就会面临匈奴势力的攻击,国破家亡近在眼前,当地百姓抱着班超的马腿苦苦哀求,班超于心不忍,而且他还有平定西域的志向,不想中道崩卒,于是班超选择留在西域。】
【班超先平定疏勒的叛乱,安定疏勒国。随即开始了自己的反攻,次年,征召西域各国兵马一万人,攻打姑墨,姑墨很快便被攻破,只剩下一个龟兹、焉耆负隅顽抗。】
【龟兹国是匈奴在西域的代言人,只要能打败龟兹国,整个西域都会望风而降。】
【于是,班超上书汉章帝,提出“以夷制夷”的策略,用西域兵马攻打不服从大汉的国家,在西域屯垦,自给自足。章帝见此事可行,同意了班超的策略,还为他增兵一千。】
【班超想要进攻龟兹国,但手中兵马不足,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乌孙国,想要借兵乌孙。当时的乌孙国拥兵十万,实力在西域算是最强大的国家,武帝时期便曾与乌孙和亲,招揽乌孙,共击匈奴,两国本就有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