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这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他还是建安七子中的一个。”
  “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跟十常侍作对。”
  “他担任北海相之时正是黄巾军在青州肆虐的时候,当时整个青州只有一个北海郡相安无事。”
  “他弘扬儒学,聚兵讲武,举荐贤良,惩恶扬善,在他的治理下北海国慢慢的安定下来。”
  孔子看着自己这个隔了二十代的后辈,不由的微微点头,“在乱世中,能保一方安宁就不错了。”
  “孔融自负才气,立志平定国家危难,但他本人却拿不出什么实际有效的办法,只能夸夸其谈,用空洞的语言彰显自己的名望。”
  “袁谭攻打北海郡,战事持续了数月,将士快要打光了,城里已经短兵相接,孔融趁夜逃跑,把妻儿都留给了敌人。”
  “不识时务,又不会理政。”
  始皇:“呵!儒生!”
  淳于越:……
  “他治理地方全凭自己的喜好,有一个人在坟头为父亲哭丧,孔融见他面上没有哀痛之色,就以‘哀而不实’为名杀了此人。”
  “有个盗贼偷了别人家的麦子,只因为要给他病重的母亲吃,孔融便宽容了他,因为他孝顺。”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都市魔幻爱情故事:我偷电瓶车养你……”
  扶苏皱紧了眉头:“身为一地主官,却轻视律法,带头犯禁。律法无处伸张,必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扶苏对儒家越来越失望了!
  第148章 群雄逐鹿
  评论区
  “孔融就是那个时代儒家的代表,仗着自己的出身招揽人心。”
  “马日磾死在袁术营中,刘协本想给他嘉奖,安抚有功之人。孔融却说马日磾明知袁术有不臣之心,还与他虚与委蛇,定然也有二心。”
  马日磾:“若不是为朝廷尽忠,老夫如何会客死异乡!”死后还不得安宁!
  “刘表不向朝廷进贡,还自行祭祀天地,礼仪规格直逼皇帝,有人提议将他的行为公之于众,孔融却说,要维护汉室的脸面,所以不能公开。”
  刘邦:“汉室还有脸面吗!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若是孔融在本朝,定然不得重用。”
  刘秀:“封赏马日磾就是为了争取天下士人之心,如此行径,岂不是将名士推向诸侯阵营。”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伐乌桓,孔融却上书劝谏,说中原天灾频发,粮草短缺,你却还要找借口讨伐异族。”
  刘彻:“讨伐异族还需要理由吗,真是比汲黯还要讨厌的死硬派。”
  “当时天灾频发,国内粮食短缺,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却多次上谏要求解禁,言辞特别无礼傲慢。”
  刘秀:“他是仗着曹操不会乱杀名士吧。”
  刘庄:“我觉得曹操快要忍耐到极限了。”
  “最终曹操还是忍无可忍,把他杀了,罪名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
  孔子叹了口气:“不看完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妄下评断,老夫也犯了这个错误啊。”
  “这样的人适合教化一方,却不适合主政理事。”
  “他的文章写的很好,纵横捭阖,俾睨天下,他也文如其人,刚直不阿,恃才傲物!”
  “孔融也没有那么表里如一吧。”
  “他给祢衡写的信里面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这都些都是大实话,但却与儒家推崇的孝道极其不符。”
  “曹操杀他最大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他只投汉室,不尊曹操!”
  “没有一兵一权,却用自己的名气带头嘲讽曹操,他以为自己是在维护汉室的威严,其实就是在找死!”
  “……”始皇:“又一个赵括,只知纸上谈兵,不堪大用!”
  黄景仁:“百无一用是书生。”
  孔融面色一阵青一阵白:“老夫再也无颜面对天下人……”
  他不知道的是,既然他的名声不再洁白无瑕,曹操也就不会再忌惮他的名望,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青州正式归属袁绍,幽州却还有公孙瓒盘踞其间,时刻威胁着袁绍的北方领土,这让他不能全身心投向南方与曹操争锋。】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再次攻打公孙瓒,公孙瓒手下却人心离散,无力再战,他只能寄希望于外援,黑山军与袁绍有仇,公孙瓒便想要借黑山军相助,内外夹击袁绍。】
  【公孙瓒给援军传信,约定以火把为信号,两军一起出击,结果这封信被袁绍截获。袁绍将计就计,设下埋伏袭击公孙瓒,公孙瓒溃败,自知无路可走的他在易京自焚而死!】
  评论区
  “公孙瓒一个副将被袁绍围攻,危在旦夕,但公孙瓒不肯派兵救援,他说没有援军才能激发将士的勇武,若是发兵救援了,以后将士就有退路,不会拼命死战了。”
  “可惜,他不懂人心,面对必死的局面,将士们为何要陪着你送死,不如早早投降。”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鼓角鸣于地中,柱火焚于楼下。”
  “他的死状可比袁术惨多了。”
  “袁绍还把公孙瓒的首级送给了曹操,真想知道曹操看到这一幕时的脸色。”
  “他可能觉得这也会是自己将来的下场吧。”
  “当时袁绍的实力太强大了,天下士人纷纷投奔冀州,袁氏即将取代刘氏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
  【此战后,袁绍统一黄河以北,拥有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四州之地,成为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
  蒙毅轻笑一声:“看来我押注的人占据优势了。”
  蒙恬看不得弟弟得意的样子:“不要得意忘形,过早的占据优势并不是好事,说不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诸侯针对。”
  【曹操与袁绍都在厉兵秣马,扫清周边威胁,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天下诸侯的目光也都看向了黄河沿岸,因为这一战将决定中原大地的归属,甚至可能决定整个天下的归属!】
  曹操:“袁本初还想将天子接到甄城,以为天下之人都是傻子吗!”
  袁绍:“阿瞒多次身陷死地,若不是吾伸出援手,他早就化为飞灰了,他居然胆敢以天子名义讨伐我!”
  哼!许都的小皇帝,本公不认!
  【建安四年,八月,公孙瓒之子公孙续与袁绍大军在太行山山谷进行了最后之战,公孙续战败被当场斩杀,袁绍扫清了背后的威胁,将所以力量对准曹操。】
  【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曹操派臧霸率精兵进攻青州,牵制袁绍,巩固右翼,做为许都的东边防线。】
  【他亲自出兵河北攻打冀州黎阳郡,令于禁在黄河南岸渡口延津屯兵,监视袁军,扼守白马,阻滞袁军渡河长驱南下。】
  蒙恬:“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防范,以逸待劳。”
  蒙毅:“只要守住几个主要的黄河渡口,这就是最好的防线。”
  卫青:“曹军兵少,袁军兵多,曹军不能分散。”
  霍去病:“且官渡靠近许都,这里后勤补给比较方便。”
  【曹操还派人出使凉州,拉拢关中军阀,稳定侧翼。】
  【等到袁绍大军东归,曹操也退回许都,双方都在官渡部署军队,将这里当做了最后的战场。】
  评论区
  “大战开始之前,曹操还东征刘备,消除了最后的威胁。”
  “所以刘备才会投靠袁绍。”
  “但关羽被曹操俘虏了。”
  曹操:“袁本初多谋无断,反应迟钝,定然不会马上出兵。”
  袁绍:“阿瞒!你未免太小觑我了。”
  曹操:“那你倒是出兵啊!”
  “直到曹操消灭了刘备的威胁,收复徐州,回师许都,袁绍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像是在等着曹操的进度一样。”
  袁绍:“本公与阿瞒战斗,还需要用阴谋诡计吗!当以堂皇之兵正面出击,让他输的心服口服!”
  【袁绍也做了自己的准备,他想要联合张绣刘表,两面夹击曹操,但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刘表也是出工不出力,坐等两方两败俱伤。】
  评论区
  “刘表配合袁绍游说豫州郡县,但没有出兵。”
  “关中军阀两不相帮。”
  “贾诩眼光独到,他早就看出袁绍不如曹操。”
  “张绣投靠的时机正合适,曹操势力尚弱,正需要招募更多的人才。”
  “曹操的长子、侄子都间接死在张绣手里,但曹操却并没有怨恨张绣,张绣死后还被追封为侯爵。”
  “这才是丞相肚里能撑船!”
  ……
  【当时袁曹双方的实力并不对等,曹操占据豫州、兖州,还有新得到的徐州,但这些地方经历多年大战,早已残破不堪,尚未恢复生产。袁绍则拥有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北方的精华之地都在他手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