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墨家子弟:“原来如此!”
  【我国东南部临海,西北部则是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会形成西伯利亚高压和北太平洋低压,大气压力不同,使得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形成了西北风。】
  【但这是整体的风向,而在部分地区,受到当地地形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气候。】
  【赤壁在长江沿岸,西边是洞庭湖,北边是云梦泽,当时的云梦泽水源丰富,水网密布,远不是现在可比。云梦泽周围的地区受其影响,形成独立的气压系统。白天水面升温慢,陆地升温快,风从水面吹向陆地。晚上水面降温慢,与陆地相比又变成了热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水面,这就形成了东南风。】
  墨家子弟用自己的话为同僚们解释:“风总是从冷的地方吹向热的地方,水面降温升温都比地面慢,所以冷热不同,风向便会不同。”
  唐之前的朝廷重臣无不是涉猎颇广的学识渊博之辈,互相探讨后,便理解了天幕之言。
  但宋之后,科举制占据绝对地位,朝中大臣只需要学习儒家经典,便能登堂入室,将其他学说都贬为小道。面对天幕提出的新知识,他们都抓瞎了……
  沈括不得不将天幕的语言掰碎了给陛下和同僚们解释。
  朱元璋朱棣却只能与自己的文臣们展开探讨,勉强理解天幕的意思。
  太子朱标提议:“或许可将算术等学科加入科考,寻找精通各种学识的人才。”前次天幕讲天文之时,他便想到了此事。
  朱元璋满心顾虑,想也知道这个提议会受到多少人的抨击,他只能将此事推后:“再等等……”
  这也是平行时空所有统治者的想法。
  过去总觉得后世的这些知识对自己影响不大,不论天上的月亮长什么样子,都不影响他们的统治。
  但现在不一样了,气象居然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而这是可以提前预测的,这就给了他们莫大的震撼!
  除此之外,若是能预测天气,对农业耕种意义重大,所以,必须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
  第161章 群雄逐鹿
  【前文还有个细节,两军第一次交战,曹操不敌联军,被迫退回北岸,屯兵乌林。说明此时,联军已经在南岸驻扎,因此,两军交战之地,是周瑜早已选定的!他虽然不知道风的成因,却自幼生长在江南地区,了解什么样的地形,会刮什么样的风!】
  评论区
  “周瑜早就知道赤壁地区在冬天会有东南风!”
  “即便不用火攻,合适的风向也能帮助战船提高速度。”
  “原来这才是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古代的统帅都是全才啊!”
  郭嘉拍案而起:“原来如此!”
  曹操也恍然大悟:“所以,孤早就中了周瑜的圈套,从屯兵乌林便决定了失败的结局!”
  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此子恐怖如斯!”
  周瑜:……常年生活在这里,自然会有所观察,我还以为你们都知道呢。
  不只是他们,平行时空所有对军事有所了解的人都惊诧莫名!
  他们也会根据一些特殊的气象,谋划自己的军事行动,但都是经验的累积,从不知其中成因。
  他们暗暗决定,下朝后便去太史台(司天监),找专业人士探讨。
  太史令也是惊奇不已,他们从不知天象还能被这样解读,若是在天下设置更多的观测点,是不是就能顺利解读九州天象!
  这个猜测让他们激动不已,恨不得立刻行动,他们觉得自己即将揭开天地的神秘面纱!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我们人尽皆知的一个歇后语,周瑜定下火攻之计,有东南风的天象相助,还需要一个能够将船靠近曹军的人。老将黄盖与周瑜定下计策,诈降曹操,为了取信曹操,黄盖倚老卖老当众与周瑜唱反调,周瑜下令杖责黄盖,将老将军打的奄奄一息,也让曹操相信了他投降的诚意。】
  评论区
  “老将军忠义无双。”
  “江东上下齐心。”
  【这件事也是假的!】
  ……
  【史书记载,黄盖与周瑜定下诈降之计,他派人将自己的投降书送给曹操,曹操携大胜之势,又新得荆州,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虽有所怀疑,但还是很快便接受了黄盖的投降。】
  【于是,东南风刮起来的那个晚上,黄盖带着数十艘快船,装满柴草和油料,前进到距离曹军二里之处,一起点火。风助火势,直冲向曹军大船!】
  【曹军大船已经被铁索链了起来,无法自由转向,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无数士卒只能跳江躲避,被火烧死的,被水淹死的士兵不计其数,曹军大败!】
  曹操双目赤红,仿佛又见到了赤壁的那场大火:“都是孤的错!”
  若是他能准备的更加充分,若是他没有急于求成,若是……
  【曹操见势不可回,只能命士兵烧毁剩下的船只,带着残兵败将撤回南郡。】
  【从乌林到南郡画一条直线,华容县正在这条路线的中点,正好华容县附近还有曹军储备的粮草,这就是撤退的最佳选择。】
  【但乌林到华容县却没有道路可走,曹军只能先沿江向西进入华容县区域,再踏过沼泽向西北前进,这条路沼泽遍地,泥泞不堪,无法行走,外加大风肆虐,曹军处境十分艰难。】
  【于是,曹操命令老弱病残用自己的身躯和稻草铺在地上做大军的道路,大军通过后,残兵死伤无数……】
  评论区
  “所以,关云长义释曹操也是虚构的。”
  关羽:此话何意?
  “小说中,曹操狼狈败退,诸葛亮派关羽在华容道埋伏,但关羽为了还曹操的恩情,放了曹操。”
  关羽皱眉道:“这岂不是视军令为儿戏!”
  诸葛亮:“若是有余力设置伏兵,也是主公亲自带兵吧?”
  “都是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无双。”
  “还有曹操的三次大笑,轻敌自负。”
  “历史上,曹操虽败了,但孙刘联军也已经竭尽全力,根本没有余力在北方设置伏兵。”
  “曹操确实大笑了一次,笑刘备行动迟缓,结果却引来了敌军,但此时曹军已经顺利过了华容道,敌军来晚了……”
  比起真实的历史事件,观众还是对传奇故事更感兴趣,无论是现代的观众,还是平行时空的观众。
  刘邦:“乃公真好奇《三国演义》写了什么,不知有没有机会看到。”
  萧何:“这是后世之事,如今怎么可能看到。”
  刘邦:“不如我们自己编一本,就以天幕透露的信息与真实的历史结合,定然十分精彩!”
  苏洵:“勾栏瓦舍的故事还是不够完整,若有幸目睹此书,当浮一大白!”
  苏轼:“此书对于战争与谋略的描述确实引人向往。”
  朱元璋:“不知那罗贯中是哪朝哪代之人?”
  朱标:“从未听闻此书,应是后世之人吧。”
  朱棣:“此书与外面传唱的各种话本曲子极其相似,只是比那些更加完整。”
  罗贯中也很激动,这本传奇是他收集整理市面上的戏曲、话本等民间传说编撰而成的,没想到居然盖过了真实的历史!
  但他更想为自己正名,他在书中分明加了很多赞扬曹操的诗词与评论,天幕为何没有提及?
  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这件事却不能广而告之,真是心痒难耐啊!
  【其实这次战争中,真正死在孙刘联军手下的曹军并不多,更多的士兵死于落水,死于疫病,死于战后的饥饿!】
  评论区
  “血吸虫病,疟疾,伤寒,这些疾病都有可能。”
  “血吸虫生活在多水的地方,南方的血吸虫病直到我们建国后才彻底消灭。”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在古代叫做瘴气、瘟疫,得过这种病后会有一定免疫力,显然北方士兵免疫力不如南方。”
  “伤寒是在东汉末年流行极其广泛的传染病,当时生病的人十个有八个是伤寒。”
  “在加上水土不服,天气寒冷,加重了疾病的爆发。”
  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请主播讲讲如何治疗这些疾病。”
  无数平行时空的观众都在刷屏这句话,终于引起了主播的注意。
  【疫病确实是影响汉末格局的重要原因,下次直播我会从这方面入手,为大家讲解。】
  汉末的疫病是个大课题,小希也需要查找资料。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是汉末三大战役之二,改变了天下的格局。】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诸葛瑾:“扬国威德,华夏是震。”
  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