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只是在书中,为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不得不那样编排罢了。
  “周瑜年纪虽轻,却心胸开阔,谦虚宽厚,善于团结身边的人。赤壁之战的时候,副都督程普倚老卖老,不服周瑜,多次在公共场合顶撞长官。周瑜却能降低身份,不计较言语得失。最终,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程普,让他发出感慨——与周瑜交往,就像喝了美酒一样,不自觉的就醉了。”
  “周瑜二十一岁跟随孙策起兵,十五年间从未败绩,堪称三国罕见的常胜将军!”
  “他的功业昭然世间,人品堪称完美!”
  “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
  孙权:“天以君授孤,君破孟德,开拓荆州,孤不敢或忘!”
  步骘:“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
  诸葛瑾:“便是周朝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也不及将军!”
  刘备:“公瑾文武韬略,气量广大,堪称万人之英!”
  曹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也不得不承认,周瑜一死,是断了江东一臂!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赞美周瑜为“奇才”,后世对其也颇多赞誉之词,唐朝设置的武庙中,追封古代六十四名将,其中便有周瑜,宋朝的七十二名将中也有周瑜,宋徽宗时还追尊周瑜为平虏伯!】
  周瑜:“后人谬赞了,瑜较古之名将,差之远矣!”
  对于这些评价,周瑜面上不显,心里也不免有些愉悦。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古人的最高追求,周瑜也不例外。
  只是他说完谦虚的话却见好友面色涨红,神色不渝,似乎被人踩了尾巴,周瑜立刻看向天幕评论区。
  “为什么是宋徽宗?”
  “我的美周郎被玷污了!”
  “宋徽宗追封了很多名将,吴起、孙膑、田单、廉颇、王翦、李广,都被他追封为伯。”
  “若是这些名将地下有灵,知道宋徽宗的事迹,一定恨不得撕了他!”
  ……
  王翦等人心中起疑,这个皇帝到底做了什么,这么不得后世待见,被他追封居然是一件耻辱的事?
  宋太祖赵匡胤更加着急上火,迄今为止,天幕多次带到宋朝,就没有哪一次给过好话,唯一一个受到天幕赞誉的王安石变法还失败了。
  朕的大宋到底怎么了!
  【在周瑜攻略南郡之时,孙权本人则亲率大军包围合肥。】
  【合肥正处于中原大地与江东交界,曹操在这里驻扎大军,屯田养民,使其一跃成为曹操在江淮一带的战略要地,是他向南攻伐的军事基地。】
  【与之相对的便是孙权在江北修建的军事据点濡须口,这是东吴的北门锁钥。曹操与孙权之间多番大战,都是围绕这两地进行的。】
  【孙权得到合肥,便能向西,向北进攻徐州,与曹操争霸中原。曹操占据合肥,则可以掐住江东的咽喉,使孙权如芒在背。】
  【孙权想要北伐中原,必须先拿下合肥!】
  评论区
  “合肥之战开始了。”
  “孙权的碰壁之旅。”
  “受苦之旅。”
  孙权:“……”
  第164章 三分天下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亲率大军进攻合肥,同时命张昭进攻九江当涂,分散曹军的注意力,结果张昭无功而返。孙权围攻合肥月余后,曹操终于从赤壁之战的失败中缓过来,派张喜率大军救援,但援军却迟迟未到。】
  【孙权围攻合肥长达百日之久,当时天降连绵大雨,合肥城墙都要撑不住了。守军心急如焚,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张喜的援军却还没有到达。】
  曹操恨恨道:“张喜!”
  贻误战机,百死莫赎!
  【扬州别驾蒋济想了个办法,他派人假扮援军入城送信,送信之人又“恰巧”被孙权擒获,于是,孙权便得到了曹军四万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对此孙权深信不疑,直接下令退兵。】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合肥之战,曹操援军久久未到,合肥城防即将崩溃,孙权原本占据优势,却因错信蒋济的假情报退兵。】
  评论区
  “这是孙权离胜利最近的一次!”
  ……
  孙权咬牙切齿道:“一时不察被人所骗,下次孤定会更加谨慎,合肥,等着孤来拿!”
  少年孙权则被两位兄长教育。
  孙策:“既然已经包围上百日,也不差多用几天时间探查消息的真伪,你怎么就直接退了呢?”
  周瑜:“若援军真的到了,必会隐藏消息,骤然发动袭击,从后方偷袭我军。”
  孙策:“凡是能轻易得到的消息就有可能是敌人希望你知道的。”
  孙权:“权受教!”
  曹操赞道:“子通乃扶危济世之才,人主之所依仗!”
  已经成为曹操心腹谋士的蒋济则回道:“是主公知人善任,济才有机会一展长才。”
  曹操自嘲道:“当年孤本想将江淮百姓迁往北地避难,反倒将他们赶跑了,先生的判断真是真知灼见啊!”
  第一次合肥之战后,曹操想要打造一个稳固的前方基地,坚壁清野,将合肥附近的百姓迁往北方安居,却引起百姓恐慌,致使数十万人逃亡江东。
  蒋济曾劝谏曹操,但曹操没有听。
  曹操心胸宽大,对人才极为重视,将自己曾经的失误当做笑谈,更让属下幕僚心悦诚服。
  蒋济情真意切道:“当年,臣远离主公,在扬州做别驾,有人诬告臣谋反,若不是主公明察秋毫,就没有臣的今天了!”
  曹操哈哈大笑:“孤从不信小人饶舌,子通可是孤留给后继者的栋梁之才!”
  ……
  【合肥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孙权自然不甘心失败,七年后,建安二十年,趁着曹操率军西进攻打汉中,东部防线空虚之时,孙权再次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
  【当时合肥守军仅有七千,曹军主力远在汉中,无暇支援合肥,东吴占据巨大优势,孙权定是抱着十万分的自信出兵的。】
  评论区
  “十万对七千,优势在我!”
  “不知道要怎么输(^·^)~”
  少年孙权面色微红:天幕这样嘲讽的语气真是少见,我不会又输了吧!
  【此时合肥的守城大将是张辽,孙权尚未将其放在眼里,但就在几日后,他会将这个名字牢牢刻在心里!】
  【曹操给合肥留下了一道锦囊妙计,若是孙权进攻,便派张辽李典出击,乐进防守。】
  评论区
  “张辽李典有私仇,曹操担心他们互相掣肘。”
  “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心怀大义的人,不会因私废公的。”
  ……
  【见到孙权大军压境,张辽瞬间领会了曹操的用意,曹军大部队都在汉中,合肥短时间内是等不到援军了,必须趁着孙权还没有集结军队之前抢先一步,击败孙权,打乱敌人阵势,挫败敌人锐气!】
  【张辽身先士卒,带着八百精锐一路冲到孙权的帅旗下,如同一柄利刃刺穿血肉。孙权匆忙之下只能逃到山顶,不敢与张辽交战,激战中,东吴猛将陈武战死,宋谦徐盛负伤,东吴军队猝不及防之下开始溃散。】
  【这场仗从日出战到日中,东吴大军一度包围张辽,张辽带着数十人突围而走,见许多曹军仍在包围圈中,张辽再次冲入吴军,救援曹军。最终,吴军披靡败走,不敢抵挡张辽的威势!】
  评论区
  “十万人包围八百人都让人跑了。”
  “孙十万与张八百!”
  ……
  曹操击掌欢呼道:“以致命之兵,击贪墯之卒,其势必胜!”
  孙权强自争辩道:“孤率领的军队并没有十万这么多,这只是用来威吓敌军的数字。”
  “夸大其词若是能够镇住敌人最好,若是不能,反倒让自己名声蒙羞。”
  孙权:可恶!踩着孤树立你的威名!
  少年孙权面红耳赤,不敢面对兄长的目光。
  孙策恨铁不成钢道:“此战你败就败在被张辽的威势吓住了,若是你孤注一掷,身先士卒,指挥大军包围张辽,他仅率八百人怎么可能从你的大军中突围出去。”
  孙权对自己的定位是主公,怎么能像大将一样冲锋陷阵,那多危险!
  于是孙权辩解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孙策怼了回去:“那你就不该亲自出征,但凡派个大将出兵都有转圜余地。”
  ……
  【此后,孙权在合肥城下僵持数十日,军中又爆发瘟疫,只能无功而返。】
  蒙恬:“他们已经丧失胆气了。”
  【吴军从逍遥津渡河南撤,孙权带着一千多将士殿后,行到逍遥津北,恰逢张辽追击部队,吴军顿时一片混乱,孙权也被大军包围,若不是凌统、甘宁、吕蒙等人拼死力战,孙权怕是要横死当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