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诸葛瞻是他老年得子,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除了一本《戒子书》,几乎不曾接受过他的教导。
  刘备倒是接受良好,诸葛瞻父子已经以身殉国,他还能要求什么?
  一切罪过都在刘禅身上,若是他重视姜维的上书,早做准备,大汉作为防守方定能更加从容。
  【公元263年11月,后主刘禅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刘备挥动手中的马鞭,将刘禅打了个皮开肉绽,这不是做给群臣看的,他才是最痛心的那个!
  刘禅倒也明白事理,强忍着疼痛,不敢出声。
  汉朝那些昏聩的皇帝能逃过一劫,多亏他们见不到开国之君。
  评论区
  “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不肯投降,数次上谏,刘禅却听信谯周的建议举城投降。刘谌满腔悲愤无处发泄,来到昭烈庙哭祭后自杀殉国!”
  “成都昭烈庙刘备的身侧供奉着北地王刘谌和一根朽木,朽木就是刘禅。”
  “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罗贯中。”
  “姜维、刘谌是蜀汉最后的精神传承。”
  “刘谌的死为大汉的灭亡加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诸葛亮看着尚在襁褓中的五皇子刘谌,目光柔和,他找到了接下来的奋斗目标:“有此忠义之子,汉室就还有希望!”
  蒋琬费祎董允等人都惊奇的看着这个孩子,仿佛能看到蜀汉的光辉未来。
  刘禅也松了一口气,他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皇帝,希望相父能放过他,将所有心力都放在这个孩子身上吧。
  球球了(-﹏-)!
  【而此时,姜维还在剑门关抵挡魏将钟会的大军,却突然得到自己效力的陛下已经屈膝投降的消息,姜维在给刘禅的上书中字字泣血:“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即便皇帝已经投降,蜀汉已经灭亡,姜维却依旧不肯放弃,魏国封他的高官厚禄都不要,一心复兴蜀汉,“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陛下等待片刻,我们还有机会!】
  评论区
  “姜维太可惜了。”
  “刘禅不值得!”
  “剑门关还没有被攻破,他就已经做了亡国之臣。”
  诸葛亮惊道:“他要做什么?”
  刘备目露精光:“他要搅乱曹魏的内政,一旦大将争功,祸起萧墙,司马昭就无暇顾及大汉了。”
  诸葛亮:“这太惊险了,伯约已经不顾一切。”
  【灭蜀的大功似乎洗刷了司马昭弑君的污点,让世人暂时忘记了这一节。曹奂将摄政之权都给了司马昭,司马昭论功行赏,封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
  【钟会自认为自己功高盖世,能力足以战胜司马昭,他手握大军,进可争夺天下,退可占据蜀汉,不愿再为人下。姜维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想要诱使钟会作乱,削弱魏军,然后杀了钟会,夺取军权,重建蜀汉!】
  【姜维不遗余力地吹捧钟会,将钟会比做汉之韩信,既吹嘘了钟会的战绩,也给他敲响了警钟,韩信是怎么死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评论区
  “钟会本就自视甚高,想尽办法彰显自己的权威。”
  “钟会命牙门将许仪在前修路,自己率领大军跟在其后。过桥的时侯,战马蹄不慎陷入坑中,钟会完全不顾及许仪父亲许褚立下的汗马功劳,直接将许仪斩首。手下诸将听说这件事后,无不惊恐畏惧。”
  “钟会想独揽军权,就密报说诸葛绪畏缩不进,将他押进囚车运回京城。这样一来,大军都由钟会统领了。”
  “……”钟繇气急:“这个看不清自己位置的蠢货,老夫没有这样的儿子!”
  司马氏都是玩阴谋的行家,你这点小计俩能瞒得过谁!
  第200章 三家归晋
  【钟会与卫瓘密谋诬陷邓艾有谋反之意,钟会是大书法家钟繇之子,本人也精擅书法,他截下了邓艾的奏章,模仿邓艾的字迹,改了一封更加骄横自满不可一世的奏章,又仿造了一封司马昭的回信还给邓艾。】
  钟繇:书法家的名声都被你抹黑了!(╬◣д◢)!!
  【钟会用的不止是离间计,还有一石二鸟之计,他命卫瓘先进成都,捉拿邓艾,想借邓艾之手杀了卫瓘,再用此事定邓艾的罪。】
  【可惜,卫瓘进成都后先声夺人,没有给邓艾反抗的机会,顺利抓住邓艾,最后灭蜀大功臣邓艾是坐着囚车离开成都的。】
  曹操:“哼!钟会的一石二鸟之计只打下了一只鸟,还给自己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曹叡不解,问祖父何意?
  曹操瞥了曹丕一眼,意思是你儿子的问题,自己解释。
  曹丕无奈道:“卫瓘与钟会本是同谋,钟会却过河拆桥,你说卫瓘会不会记恨?”
  曹叡明白了,钟会自视甚高,以为自己能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却不知,他已经落入了卫瓘的彀中!
  【邓艾被抓后,钟会率领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成都,再没有人与他争夺灭蜀的头功,钟会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就在这时,他却听说司马昭屯兵长安,派贾充进军斜谷——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钟会的所有兴致。】
  【益州已经平定,司马昭却率大军西进,显然就是在防备钟会。】
  诸葛亮:“钟会西征可是暗地里做了不少事,兼并诸葛绪的大军,厚待姜维,诬陷邓艾谋反,抢夺功劳……司马昭怎么可能不防着他。”
  刘备失落道:“看来,姜维的谋划要失败了。”
  【钟会长期担任司马昭的心腹,了解司马昭的为人,他知道只要司马昭起了疑心,就不会放过自己,与其回到长安接受吉凶难料的未来,不如奋力一搏,做第二个刘备!】
  【钟会打着曹魏太后的名号在成都起事,将所有不服的将领都关押了起来,姜维鼓动钟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魏国将领,但关键时刻钟会却迟疑了。】
  评论区
  “卫瓘装病躲了过去,钟会居然都没有起疑心。”
  “钟会打心眼里认为卫瓘是他的同党。”
  曹操嗤笑一声:“他可做不了第二个刘备,他没有刘备的气度与决断。”
  你已经将部下都抓起来了,怎么就不能斩草除根!既然已经撕破脸了,便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钟会的迟疑给了魏军互相串联的机会,在监军卫瓘的指挥下,魏将胡烈带领魏军举兵反抗,两方在成都大战一场,姜维战死,钟会被杀。】
  评论区
  “钟会的叛乱因为他部下的叛乱而失败了。”
  “套娃是吧。( °-° )Σ”
  “蜀汉灭亡时,成都没有发生战争,蜀汉灭亡后,反倒爆发了战事。”
  “姜维的妻儿及原蜀汉太子刘璿、张翼、蒋斌、蒋显、卫继等蜀汉文武都被魏兵杀害,关羽全家被庞德之子庞会灭门,魏兵放纵抢掠,成都成为人间炼狱……”
  刘备怒道:“成都百姓何辜,要成为他们争权夺势的牺牲品!”
  【在这一连串阴谋中,姜维功败垂成,钟会自食恶果,邓艾的囚车还没有回到京城,就被卫瓘派人杀了。唯一的胜利者只有卫瓘,他成为了平定蜀汉的第一功臣!】
  评论区
  “二十七年后,贾南风借刀杀人,利用清河王杀了卫瓘和他的九个子孙。”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
  【同为谋反之罪,邓艾是被诬陷的,钟会证据确凿,但事后司马昭的处理却完全相反。邓艾的儿子都被司马昭杀了,其余家人流放西域。钟会的子嗣得到司马昭亲自求情,只象征性的杀了一个结案,钟家更是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只因为钟家是颍川名门,司马昭的基本盘就是世家大族,他以此向名门望族让步,只为换取他们将来的支持。】
  评论区
  “钟会的目的不会是为了复兴魏朝吧!”
  “这个角度好清奇……”
  曹操断言道:“可见人心向魏!”
  不论钟会是怎么想的,孤就要这样盖棺定论!
  【蜀汉后主刘禅在离乱之中生于新野,幼年多次遭遇兵祸,十七岁继位为帝。他前期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发展农业,与民休息,选贤任能。后期却宠信宦官,安于享乐,致使蜀汉国力日衰,民生凋敝。蜀汉在他的统治下走向了灭亡,刘备诸葛亮所期待的“汉室之隆”终成泡影……】
  【投降后的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迁往洛阳,面对司马昭的试探,刘禅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招致千古骂名。八年后,刘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五岁。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其盖棺定论:“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
  刘备一口血喷了出来,面色都有些灰败了,“逆子怎么敢说这样的话,他怎么敢……那么多忠臣良将为国而死,你居然乐不思蜀,你对得起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