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卫青对匈奴作战中已经将战车与步兵的结合体用于战场,大汉与匈奴的战争最重要的还是寻找目标,只要能找到匈奴人,大汉的精铁大刀会教那些拿着简陋兵器的匈奴人做人的!
不过他还是给了却月阵极高的评价:“以水军、步兵战胜骑兵,堪称战术史上的奇迹!”
对于诸葛亮曹操这样的军事大家来说,却月阵给了他们更多的启发,来完善自己的战阵。
刘裕心中欢喜,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天幕有些夸张了,仅仅一个阵法并没有这么大的威力,本将临战前便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战场,掌握制高点,才能安然排兵布阵啊。”
【刘裕正要一鼓作气,经略关中,不料后方镇守朝堂的刘穆之突然病死,健康局势可能生出新的变故。刘裕只能留下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与王镇恶、沈田之、王修等大将留守长安,他则率军南归。】
刘裕大吃一惊,“道和(刘穆之字)!”
他在外征战,全靠着刘穆之在后方稳定朝堂,督运粮草,若是刘穆之去世,他在朝廷最大的依靠就没有了。若有野心之辈在后方作乱,刘裕的北征军就变成了一支孤军。
这太危险了!
刘裕立刻命人追上刚刚的传信兵,带上了自己新写的信件。
【刘裕一走,夏国赫连勃勃抓住时机,兵围长安,留守长安的文臣武将却爆发内讧,军队大乱,关中再次被赫连勃勃夺取。】
评论区
“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杀王修,完美ヽ(`⌒′)ノ”
“刘义真撤退前还带着部下大掠财宝美女,车载而还,结果带的东西太多被夏军追上,刘义真只能单骑逃逸。”
刘裕涨红了脸:这个儿子真是不堪重用,幸好他也不是某寄予厚望的继承人。
刘义真正好随军在营中,刘裕立刻命人将其叫来。
“刘裕的儿子似乎都不怎么靠谱。”
“刘裕早年吃了太多苦,就想着给儿子一个物资充裕的生活,结果养成了他们骄奢淫逸,无法无天的性格。”
“惯子如杀子,刘义真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居然都没有受到惩罚,刘裕对儿子的滤镜太厚了……”
刘裕:“(#`o′)那些孽子到底做了什么,天幕说的仔细点啊!”
刘裕倒也不必着急,他早晚会了解那些奇葩的后代的……
【长安城虽然得而复失,但此次北伐意义重大,潼关以东直到青州都被刘裕掌控,后来建立的刘宋王朝成为东晋到南朝疆域最大的王朝,将南北朝对峙的战线推到了黄河两岸,南方的长江淮河流域得到了长期的安宁,为后来的元嘉之治提供了安全保障!】
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破防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居然没有北伐成功,这么多人都比不过刘裕一人!
刘裕也不高兴,他的目标可不是在南方称王称霸,他要的是一统天下,“难道某将来也没有打败北魏?”
【刘裕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达成称帝基础!】
王莽、曹操、司马昭……为刘裕点了个赞!
【对外征战的同时,刘裕也开始为建立自己的政权做准备,他废除东晋初年设置的侨郡县,废黜对北方士族的优待政策,将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拉回同等待遇。】
【刘裕颁布法令实行土断,禁止兼并,严明法纪,将违法乱纪的士族子弟和官吏依法严惩。一时间士族豪强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一个个谨慎规矩,遵纪守法。】
评论区
“东晋王朝只保护士族的权利,对于他们兼并土地听之任之,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流民。”
“刘裕剥夺了士族和皇室的私产接济百姓,禁止门阀豪强侵占山泽。”
刘备颔首赞道:“此举可减轻百姓负担,缓和社会矛盾,重建朝廷的权威!”
【刘裕废除东晋以士族子弟为镇守大将的政策,将他的儿子派往各地镇守军事重镇,从此健康朝廷摆脱了世家大族的胁迫。】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军事重镇都给了世家大族,怪不得东晋朝廷形同虚设呢……”
没兵没权居然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靠着出卖天下百姓的利益养活了无数的朝廷蛀虫,身处晋朝的百姓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曹丕也一阵后怕,“还是父亲英明!”他对士族的优待政策都值得商榷。
【世族的政治、军事特权都被废除,东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公元420年,刘裕废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刘宋、南朝宋,东晋至此灭亡!这一年,刘裕58岁。】
从司马懿到司马炎、司马绍等人都没有任何反应,在他们心中,晋朝国祚早就亡了!
被曹操抓住的司马家子弟也迎来了自己最后的结局,在走上刑场的路上,他们看到了后世对刘裕的赞美。在满城百姓的瞩目下,他们带着满心懊悔,走向了死亡……
两汉的皇帝却很高兴,虽然刘裕没有继承汉朝的国号,但也是汉朝的延续啊!
刘邦高兴的将弟弟刘交抱起来,哈哈大笑:“天命在汉!天佑刘氏!”
始皇恨不得将胡亥鞭尸,他有十几个儿子,若是都能活下去,说不定就有哪个的后代能在乱世中崛起,重建大秦呢!
评论区
“魏晋以来只有刘裕的皇位是当之无愧的,桓玄之乱时,晋朝就已经灭亡了,后来这二十年都是刘裕让给司马家的。”
“在刘裕之前禅位的皇帝都能得到优待,保全性命,如刘协、曹奂,但刘裕却将废帝司马德文杀了,此后,禅让的皇帝极少能够保全自身。”
这个时空的刘裕还没有做这些事,但他想,只要了解了慕容氏的上位史,这样的决定并不难做。
“开国皇帝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刘裕的后代子孙传了八个皇帝,就有六个非正常死亡。”
刘裕目眦欲裂,他不知道应该先担心宋朝只传了八帝,还是担心后代子孙的生命安全。
这难道就是报应吗!
可是我杀司马氏是因为司马氏本就弑君自立,我这是在为曹魏报仇啊!
宋朝的皇帝如刘义隆刘骏等人,则认为那个正常死亡的皇帝是自己,对子孙后代进行了一番爱的教育。
【刘裕所建立的宋朝,吸取晋朝士族专权的教训,由皇帝独掌大权,抑制兼并,整顿吏治,大量启用寒门子弟,奠定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评论区
“刘裕对人才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将九品中正制按着曹丕最初设置时的初衷选拔人才,大量启用寒门子弟,唯才是举!”
“对将领的选拔不重名气,只看才能,让很多如他一样的寒门子弟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阻断了门阀士族的上升渠道,将官吏任命权收归中央!”
【刘裕整顿吏治,裁撤大量冗余官职,精简机构,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崇尚节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生产,还山于民,还地于民!】
评论区
“刘裕出身孤寒,深知普通百姓的艰苦,即便成为皇帝,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
“灭秦后,刘裕将缴获的财宝都分给了北征将士。”
“他听说琥珀可以治疗创伤,就将地方进贡的琥珀枕捣碎分给将士。”
“平定关中后,刘裕看中了姚兴的侄女,纳入后宫,谢晦劝谏他不要因为女色耽误朝政,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出了宫。”
“刘裕将自己早年耕种的农具保存在皇宫,寝宫也装修成普通百姓的样子,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但他的后代却没有继承这份俭朴节约的作风。”
“他的儿子宋文帝见到刘裕保存在皇宫中的农具,深感惭愧——这还是好的。”
“他的孙子武帝刘骏拆了刘裕生前的宫殿,将其装修的金碧辉煌,他见到刘裕留下的土帐只说了句:老农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好的东西。”
刘裕气急,就这还能得个“文”、“武”的谥号,某当年没读过多少书都知道要怎么做,你们得到那么多大儒教导,就教出来这样的德行!
他手痒的不行,急需寻个儿子出气。
长子刘义符留守健康,三子刘义隆在彭城驻守,其他儿子尚且年幼,次子刘义真终于来到了暴怒的老父亲面前。
于是,刘义真得到了老父亲的重点关照,承受了几个兄弟应受的责罚。
营中大将纷纷避过脸去,这血肉模糊的样子,啧,太可怜了~
冷静下来后,刘裕做了一个决定,将几个儿子都丢到乡下过过苦日子,好好体验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
刘义符、刘义隆突然脊背一凉……
第229章 南北对峙
刘裕不由得想起了爱妻,若是她能生个儿子,定然不会像这几个逆子一样,若是她还在,也定能将这几个孩子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