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可惜,早年的贫苦生活熬坏了她的身体,等到自己有权有势之时,爱妻也油尽灯枯了……
  评论区
  “刘裕的发妻叫藏爱亲,他们成亲时,刘裕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平民,夫妻二人相互扶持,感情深厚。他们只生了一个女儿,却完全不影响两人的情谊,直到刘裕四十多岁为了留个后代才纳妾。”
  “公元408年,就在刘裕手握东晋朝廷大权的时候,藏爱亲病逝了,刘裕非常痛心,称帝后只追封藏爱亲为皇后,至死都没有再立后。死后,依旧与藏爱亲合葬。”
  “刘裕死的时候,他的长子刘义符才17岁……”
  刘邦目瞪口呆,他不理解但大为震惊!
  他恨不得穿越时空摇醒刘裕,你可是有皇位要继承的!
  【刘裕致力于削弱世族权利,加强中央集权,宋朝皇帝的权利远非东晋司马氏可比。只有这样强有力的宋朝政权才能应对将来统一北方的北魏南侵,这是刘裕对汉族的贡献!】
  刘裕心神巨震:“北魏将成为南朝的心腹大患!”
  【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再次北伐北魏,但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了,终年六十岁!】
  营中诸将惊呼,“将军!”
  刘裕心中一阵慌乱后,很快便平静了下来,他对众将道:“某这一生从一介平民到手掌天下,想做的事都做到了,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北定中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某的遗志,不要忘记汉人的荣光!”
  檀道济:“将军,主少国疑,大公子他……”
  刘裕立刻明白了他的未尽之言,但寿命之事岂是人力所能改变!
  【刘裕出身贫寒,凭自己的军功结束了东晋朝廷与士族的统治,开创了江东六朝最广阔的疆域,保护了汉族文化,被称为“定乱代兴之君”!】
  评论区
  “刘裕是南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刘裕最终并没有平定中原,怎么能得到如此赞誉!”
  “自永嘉之乱后,能够鼓舞汉人志气的只有刘裕,总不能用晋朝丢失的国土,来责备刘裕没有收复吧。”
  “刘裕代晋的意义,不止是改朝换代而已,也标志着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局面结束了。”
  “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王夫之: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梁启超: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
  ……
  能得到如此评价,刘裕心下大定,他知道天幕的盖棺定论将给他无与伦比的正统性。只要民心在手,便不必再看世族的脸色!
  果然,这个时空的刘裕得到了无数人的支持,大军还没有渡过黄河,便有北方的乞活军前来投诚。
  一路上军队不断壮大,粮草也不必担心,自有北方的坞堡主暗中接济,北魏也被他压制的不敢南下……
  【刘裕去世了,但他的太子刘义符年仅17,刘裕担心后宫干政,外戚专权,便留下遗命: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人为辅政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
  刘裕暗自思量,檀道济虽有武略却无大志,徐傅二人也无异心,四人相互牵制,当万无一失。
  难道长子便是天幕提到的宋文帝?
  【刘义符生于公元406年,这一年刘裕已经是东晋朝堂的掌控者,他一出生便过上了他父亲奋斗一辈子才得到的生活。物质条件的充裕,养成了他无知无畏的性格,他臂力过人,善于骑射,通晓音律,但最有名的还是毫无节制的玩乐——】
  【刘义符被立为太子后,刘裕忙于军政无瑕管束,刘义符狎昵群小,带着手下在龙舟上不分昼夜的玩乐,笙歌曼舞,管弦悠扬,完全不顾重病的老父亲。】
  评论区
  “狎昵群小意为乱搞男女关系。”
  刘裕咬牙:这种事还需要特意解释吗!
  【刘裕死后,刘义符继位为帝,在刘裕孝期,他便故态复萌,只知道游玩,什么父丧、军国大事,都不放在心上,群臣谏言一概不听。北魏大军犯境,将士作战失利,国人惊慌失措,他还是无忧无虑的玩自己的。】
  刘裕战术后仰:这怕不是个傻子吧!
  【刘义符的所作所为让四位辅政大臣极为失望,这个皇帝并不傻,他熟读诗书,文武双全,却一心只想着玩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朝中皇帝不管事,外面还有北魏大军压境,内忧外患之下,局势危如累卵!】
  【公元424年,忍无可忍的辅政大臣发动政变,将刘义符废为营阳王,不久被杀,年仅19岁。】
  评论区
  “奇葩年年有,皇室特别多。”
  “刘义符因为贪玩玩掉了江山,玩掉了皇位,也玩掉了自己的生命。”
  徐羡之等人远在健康,檀道济和谢晦就在军营,他们立刻跪下请罪。
  刘裕神色复杂了一瞬,很快便将二人扶了起来,“某不会因为将来的事怪罪现在的人,更何况,孽子贪玩,不顾国事,你们做的没错。”
  他必须拿出一个态度,并将此事的处理决定传到健康。
  徐羡之、傅亮是他留在健康的心腹,若是他们心生猜忌,离心离德,北伐必会多生变故。
  【此后,徐羡之等人迎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
  评论区
  “刘裕的次子刘义真与徐羡之不和,被废为庶人,刘义符被杀后,刘义真也被徐羡之杀了,刘义隆成为顺位继承人。”
  刘裕心里咯噔了一下,废帝与杀子,这两件事对他的冲击是不一样的。
  长子被废,再次拥立的还是自己的儿子,但徐羡之杀了他两个儿子,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终究会变成他们君臣心中的疙瘩。
  远在健康的徐羡之等人也在担忧这件事,如今的他对刘裕忠心耿耿,怎么会在未来被权势所迷,做出如此不智之事!
  他该怎么办?
  若是反了刘裕投靠他人,刘裕手握南朝全部军政大权,还有何人能与他对抗?靠着宫里那个傻子皇帝吗!
  他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负荆请罪,赌刘裕能原谅他们的行径,要么……投靠北魏!
  芥蒂已经产生,他们在南朝怕是再也无法掌握大权。
  而北魏尚未汉化,他这个汉人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吗?
  【刘义隆自幼博览群书,精通经史,5岁时他的母亲因罪被处死,刘义隆也被过继给无子的三叔刘道规。后来刘道规以侄子刘义庆为嗣子,刘义隆还归本家。】
  评论区
  “这个刘义庆就是写《世说新语》的那个。”
  “喜欢八卦的皇室子弟……”
  “刘义隆的童年与他的兄弟都不一样,怪不得他也比其他兄弟靠谱呢。”
  “刘义隆四岁便被委以重任,镇守京口,当然是名义上的。”
  “刘裕北伐的时候,就让刘义隆镇守彭城,守护粮道。”
  ……
  【刘义隆历任前将军、司州刺史、荆州刺史等职。直到424年,被徐羡之等人迎立为帝,改元永嘉,时年十七岁!】
  汉文帝刘恒看着这个后辈,同样被权臣拥立,谥号也是文帝,不知这个文帝比自己如何?
  刘裕也满含期待,长子次子都不成器,希望这个儿子能对得起“文”这个谥号吧。
  文帝刘义隆唇角含笑,看着阶下的群臣,他已经顺利解决了三大权臣,整个国家正在按着自己的想法运转,正是意气风发大权在握之时!
  【刘义隆深谙前辈汉文帝刘恒的隐忍之道,登基称帝第一件事便是加封三大权臣,徐羡之被封为司徒,傅亮开府仪同三司,以荆州刺史之位换取了谢晦的兵权,将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刘义隆的一系列举动让徐、傅等人深感威胁,迫于舆论压力,他们只能将手中的部分权利还给皇帝,但尚书、中书二省依旧在他们手中。】
  【刘义隆带来的荆州派系与掌握大权的辅政大臣之间矛盾重重,针锋相对,刘义隆也有心解决权臣。当时四位辅政大臣中只有檀道济手握兵权,他争取到了檀道济的支持,立刻对徐羡之、傅亮、谢晦挥下屠刀!】
  评论区
  “胆敢废立皇帝的权臣与被权臣拥立的皇帝,对比汉文帝刘恒,宣帝刘询,就知道徐羡之等人为什么被杀了。”
  “最后徐羡之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晖出兵反抗,被檀道济擒拿处死。”
  “罪名就是废杀刘义符刘义真。”
  “他们杀了刘义隆的兄弟,又向人家投诚,刘义隆难道不会担心重蹈覆辙……”
  刘裕终于松了口气,这个儿子还行,能稳住局面。
  谢晦再次跪下请罪,无论如何,皇帝是不会有错的,是他行事僭越,超出了臣子的本分。
  刘裕推心置腹道:“征讨司马休之时,某欲亲上前线为女婿报仇,是卿拦住了某,还说天下可以没有卿,却不能没有某。此次北伐十条奇策,卿独占九条,卿才略明练,无人能及,某相信卿是忠义之士!天幕提及之事尚未发生,也永远不会发生,某想要北定中原还要靠着卿的谋划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