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没想到他们的感情还挺好的。”
  “拓跋濬死的太早了,还没有到感情降温的时候吧。”
  “这个拓跋濬就是《锦绣未央》里面男主饰演的角色,里面的人物都能找到历史原型。”
  ……
  拓跋濬:《锦绣未央》是什么?
  【拓跋弘少年登基,他的处境并不比他的父亲好多少。朝中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擅权柄国,矫诏诛锄异己,自封为丞相,位在诸王之上,“事无大小,皆决于浑”,他甚至想要弑君自立!】
  【不过,拓跋弘比他的父亲幸运的多,因为他有一个精明强干的母后。冯太后冷眼旁观事态的发展,暗中与朝臣密谋,诛杀乙浑,临朝听政,将北魏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拓跋濬将皇后拉到自己身边,欣慰道:“朕没想到自己的寿命这么短暂,以后卿就跟着朕一起处理政务吧,将来弘儿还要靠着你这个母后呢。”
  冯皇后自然满心欢喜!
  【两年后,拓跋弘喜得长子拓跋宏,冯太后将朝政还给拓跋弘,自己退居后宫抚养长孙。】
  【这段时间,年轻的掌权太后与急于夺权的皇帝之间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斗争。自拓跋濬死后,冯太后宠爱官宦子弟李奕,经常召其入宫。拓跋弘对此极为不喜,恰在此时,李奕兄长的好友李欣被告发,李欣为了脱罪就将李奕的兄长出卖了,拓跋弘趁机将李奕兄弟诛杀。】
  冯皇后的身体有些僵硬,这种事情怎么能让皇帝知道!
  拓跋濬心里很是介意,但他也知道人死如灯灭,他不能让这些小儿女情感影响到北魏朝堂的安稳。
  想明白这一节,拓跋濬伸手拍了拍皇后的柔夷,安抚她的紧张情绪。
  【后来,拓跋弘又提拔李欣为尚书,参与国是,想到无辜惨死的宠臣,冯太后对此极为不满。她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势力逼迫拓跋弘交出皇位,拓跋弘无奈之下,只能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不满五岁的儿子拓跋宏……】
  这一番操作惊呆了天幕下的观众,秦朝的君臣震惊于冯太后的强势,汉朝的皇后们对冯太后暗暗赞赏。
  吕雉也不由得感叹一句:“本宫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呢!”
  她就应该在刘盈生下长子后,就让他变成太上皇!
  那些被强势的母后压制的小皇帝们则是胆战心惊。
  大概也只有武周之后的人视若平常吧,武则天还有闲情与上官婉儿感慨,“凭冯太后的威望,直接称帝也无不可。”
  上官婉儿笑着恭维道:“冯太后到底没有陛下的气魄!”
  评论区
  “十二岁的皇帝,十八岁的太上皇,少走了几十年弯路啊。”
  “拓跋弘本来就有出世之心,想把皇位让给叔叔,若不是满朝文武都不答应,他早就禅位了。”
  拓跋濬有些无奈,“你们母子本该是一个阵营的盟友,怎么就互相拆台呢。”
  若是朕当年有这样的母后,怎会压制不住谋反的宗室。
  【拓跋弘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并没有失去权力,朝堂之事不分大小都由他一手裁决,甚至多次亲帅大军南征北战,长驱直入逼迫柔然退至漠北,夺得南朝宋的青、徐、冀、兖及淮西之地。在此期间,母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公元476年,拓跋弘突然驾崩,年仅二十三岁。】
  评论区
  “因为拓跋弘死的太过突然,便有传言说他是被冯太后毒死的。”
  “公元475年,拓跋弘在北郊举行大阅兵,惊动朝野,第二年就死了,要说没有猫腻你信吗?”
  “拓跋弘杀了冯太后的男宠,冯太后毒杀他也不奇怪吧。”
  “但正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正史说献文帝早怀厌世之心,终致宫闱之变,将天意哉!”
  第236章 南北对峙
  【冯太后升职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太和。自拓跋弘死后,北魏朝堂动荡不安,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冯太后恩威并施,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才干!】
  【她将贪赃枉法者处以极刑,对清正廉洁者进行表彰,为了清除隐患,她不惜大开杀戒,诛杀了数百人。对于明显没有政治野心的,她施以怀柔安抚,化解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冯太后还培养忠于自己的亲信,形成了以她为中心的核心领导集团,在这个集团中,有拓跋氏贵族,有汉族名士,也有宦官,朝廷大臣。】
  评论区
  “其中那些汉族名士不少人都成了她的入幕之宾。”
  “评价一位政治人物,不要死盯着她的私事,因为冯太后从不会因私废公,只有有才干的人才能得到提拔,其他的只是一些钱财赏赐。”
  “比如李冲,他因为器能优长得到重用,但他本人才能也极为出众,冯太后的诸多改革政策都有他的出谋划策。冯太后死后,他对拓跋宏也是尽心竭力,深受拓跋宏的信赖。”
  “冯太后虽然用宦官,却没有发生宦官专权的局面,她将其中的分寸把握的极好。”
  “冯太后精明严厉,对身边之人并不放纵,却也生性豁达,不计前嫌,对犯错误的人待之如初,深得部下的忠心。”
  刘邦感叹:“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
  吕雉想着自己能用的人,除了刘邦留下的开国功臣,就只有几个不成器的侄子,对冯太后的谋划表示叹服。
  她也可以发掘一些有才能却不得志的朝臣,笼络到自己身边。
  【史称: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稳定朝堂,将所有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冯太后,开启了一场全面汉化的改革,史称太和改制,也叫北魏孝文帝改革!】
  【自拓跋焘统一北方后,鲜卑贵族与汉族平民之间的矛盾就愈演愈烈,由于北魏的官员没有俸禄,贪赃枉法,剥削百姓就成了他们的惯例。鲜卑贵族肆无忌惮的侵占百姓土地,将其变成自己的牧场。再加上天灾不断,以农耕为生的汉族平民再也忍不下去了。】
  【拓跋濬、拓跋弘在位期间虽致力于休养生息,将鲜卑的游牧民族逐渐转变为农耕民族,但农民起义却有增无减。仅公元471年到480年十年间,有据可考的起义暴动就发生了二十多起。】
  【朝廷的残酷镇压反而激起了百姓的怒火,北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拓跋焘看的触目惊心,他在位时还要应付时不时的暴动、叛乱,更何况连着三个小皇帝上位,天下人心浮动,冯氏面临的处境可想而知……
  惟一的好处大概就是不必担心外部敌人,柔然已经被拓跋弘赶到漠北,南朝宋正在进行改朝换代,472年刘彧病逝,479年,萧道成代宋自立,建立齐国!
  评论区
  “北魏前期的民族政策极为残暴,打仗的时候就驱赶各族百姓在前面当肉盾,拓跋骑兵在后督战,尤其以汉族百姓为最。”
  “也该让异族的统治者见识见识汉人不屈的灵魂了!”
  【冯太后的改革从吏治开始,北魏早期的统治以掠夺为主,官员参与掠夺,接受赏赐,没有俸禄,导致官吏贪污成风,吏治败坏。】
  【冯太后颁布了俸禄制,朝廷给百官俸禄,除俸禄外贪赃满一匹绢布者处死。又给各级官吏提供了合法的上升渠道,满一年升迁一级,做的好升官,做不好革职。】
  【北魏首创官员品级制,分为正、从九品,十八个等级,我们在电视剧小说中看到的几品官,都是从北魏开始的。】
  明朝官吏:“北魏给的俸禄还是挺高的,地方官可以按照官职高低得到一定数量的俸田,离任后交给下一任官员。”
  朱元璋:“你们羡慕?”
  明朝官吏:“不敢……”
  太子朱标为他们解围道:“北魏俸禄制本是为了解决官吏的收入问题,打击贪腐,但却并未实现这两个目标。清廉的官吏依旧生活清苦,而那些镇守边疆的将领反而因远离中央变成了巨贪,让北魏的边疆变得不再安宁。”
  朱元璋冷哼道:“当年,冯太后亲断汝阴王、南安王贪污案,北魏朝议:为存亲以毁令,为欲灭亲以明法。朕也想知道你们如何看待国朝律令与亲亲相护,明日早朝就议此事!”
  众大臣想到不久前发生的胡惟庸案,那叫个人头滚滚,他们明天还能竖着离开皇宫吗!┭┮﹏┭┮
  【改革田制,颁布均田令。因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土地抛荒,被豪强权贵抢占。冯太后下令州郡太守平均分配天下土地,按照人口分给天下无地少地的百姓,虽有很多官僚权贵不赞成,但这些人的意见并不能动摇冯太后的决心。】
  评论区
  “授予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又授予男子桑田二十亩,或麻田十亩。受田者身死或年过六十,露田归还国家,桑田或麻田不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