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改拔拔氏为长孙氏……大力提倡胡汉通婚,皇室带头聘娶汉人女子为妻。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评论区
“当时的洛阳聚集了全国的文化精英,就连南朝人都在感慨: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到元恪在位时,洛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拓跋宏:“矫枉必须过正!”
冯太后却看到了随之而来的反抗浪潮,不得不说,拓跋宏的魄力真大,她都不敢实行这么激烈的政策。
【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利益受损的鲜卑贵族开始了自己的反击,孝文帝的太子元恂不喜欢汉学,不说汉话,顽固的保持着鲜卑习俗。因为自身体格肥大,对洛阳的炎热气候也不适应,他经常想要偷偷回到平城。趁着孝文帝出巡之际,元恂带着三千骑兵逃亡平城。】
【元恂的出逃被元俨及时阻止,孝文帝却怒不可遏,亲自对太子施以杖责,直打的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孝文帝不能容忍太子的忤逆行为,更担心将来太子继位后开历史的倒车,将汉化成果统统抛弃。于是,元恂被废黜太子之位,被逼自尽,时年十五岁。】
扶苏对元恂的行为极为不解,你若是不赞同皇帝的做法,应当光明正大的提出来,说服皇帝,怎么能私自出逃!
刘彻教导年幼的太子:“看到了吗,这个元恂就是个笨蛋,他被鲜卑旧贵族忽悠傻了,当了这个出头鸟。”
孝文帝元宏:太子这么愚蠢,朕怎么敢将皇位交给你!
【元恂之死并没有打消那些鲜卑旧贵族的野心,以恒州刺史穆泰为首的旧贵族反对一切汉化举措,不满孝文帝对汉人的重用,屡次掀起反抗的浪潮,阴谋推举阳平王元颐为首领,起兵叛乱。元颐是个聪明人,他一边稳住旧贵族,一边将此事密报朝廷。】
元颐:自汉化后,天下百姓归心,君权高度集中,百万大军都在皇帝手中。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蠢货,自己想死不要连累本王!
反正,不论有没有汉化,他这个皇室子弟的权利都没有受到波及。
【孝文帝任命元澄为帅,秘密赶往平城,出其不意瓦解了叛军斗志,叛军束手就擒。】
评论区
“孝文帝还是给他们留了点面子,以鲜卑旧贵族和少数民族酋长不喜欢炎热的环境为由,允许他们秋天到洛阳,春天回草原,时称:雁臣。”
第238章 南北对峙
【孝文帝迁都洛阳本就是以南征为借口,完成国内的改制后,他开始了对外征伐之路。】
【自拓跋焘统一北方,南朝便不断遭受到北方的军事威胁。洛阳正是南朝与北魏交战的前线,孝文帝立足洛阳,时刻寻找时机,兴兵淮北!】
【此时的南朝统治者已经变成了南齐!】
【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生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多次参与元嘉年间的对外作战,宋明帝刘彧在位时担任右军将军,刘彧去世后,萧道成成为辅政大臣。公元479年,萧道成自立为帝,建国南齐。】
评论区
“萧道成是萧何的二十四世孙。”
刘邦嘿嘿一笑,意味深长的看着萧何。
萧氏子弟取代刘氏,我们的子孙后代还有这样的渊源……
萧何嘴角有些抽搐,几百年都过去了能不能不要q我!
“刘裕的子孙留在南朝的都被斩草除根,就像曾经刘裕对东晋做的一样。”
“刘宋享国五十九年,已经是南朝国祚最长的朝代了。”
刘裕:“哎……”
他看明白了,开国是建立一个朝代最简单的事!
【萧道成借鉴了南朝宋灭亡的教训,施政宽和,提倡节俭,他以身作则,将皇宫中的金铜器具都换成铁质。继续推行刘宋的检籍法,整顿户籍,与北魏交好,维护边境安定。】
萧道成:“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萧道成继位之时已经五十三岁,在位仅四年便因病逝世。太子萧赜继承父亲的遗志,厉行节俭,不喜宴游,与北朝交好,减少军事开支。他在位的十一年,社会较为安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萧道成:……
好吧,太子做的还不错。
【当时南朝的富人为了免除赋税,纷纷向官吏行贿,在官府的籍贯上伪造父祖爵位,伪装成不需要服役的士族。这种事情,在宋朝时便比比皆是。仅在公元467年到476年,伪造户籍的就有七万多户,就连军功都有三分之二是假冒的。】
【免役免税的户口多了,平摊到贫苦百姓身上,需要交的赋税也就更多了。】
萧道成:南迁的北人,遭受战乱波及的南人到处都是,他们的户籍无法查找,伪造者居多。
【为了提高赋税收入,减轻百姓负担,萧道成即位之初便下令扩大检籍之法,设立校籍官,萧赜上位后,继续推行这项政策。】
【但清理户籍的过程中弊病百出,无数贫苦百姓被诬陷,户籍被剔除出去成为黑户,还要被罚充军。这种惩罚也侵犯了那些地主的利益,一些人便以此为借口,煽动暴乱。公元485年,唐寓之利用却籍之人的不满情绪举兵暴动,参与其中的都是想要躲避清查户口的富户。】
评论区
“因清查户口带来的暴动。(⊙o⊙)…”
“若是没有充军的惩罚,他们可能也就忍了。”
【唐寓之的部下都是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朝廷平定,但富户反对检籍的斗争没有停止,萧赜被迫停止检籍政策,被发配的人纷纷回到故乡。相当于朝廷承认他们之前伪造的户籍是合法的,无数人得以合法逃避赋役。】
评论区
“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么多人合法避税,所有的赋税都会平摊到贫苦百姓头上。”
【公元493年,萧赜的太子去世,他越过富有政治经验的次子萧子良,立皇长孙萧昭业为嗣,同年,萧赜去世,萧昭业继位。】
评论区
“这是一个能与刘子业比肩的皇帝。”
“萧赜用十一年开创的盛世,他的孙子用一年败光。”
“越过儿子立孙子的哪个有好下场。”
朱元璋:……
萧赜:“朕的长孙眉目如画,容止美雅,写的一手好隶书,怎能与刘子业相提并论。”
再者,萧昭业自小由萧子良抚养长大,他继位后,萧子良定会尽心辅助,怎会生乱!
太子萧长懋有些不安:“小儿自幼长于深宫,不知祖宗创业之艰难,不谙军国大事,如何能担当重任。”
萧赜:“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扰乱了皇位继承顺序才会生乱!”
就在这一年,北方的拓跋宏正忙于迁都洛阳……
【萧赜死后,萧昭业立刻在皇宫宴乐歌舞,没有一点悲伤之态。一年时间,他便将国库中八亿万之巨的财富挥霍大半,整日里走鸡斗狗,不亦乐乎。】
评论区
“萧昭业自幼被二叔萧子良娇惯长大,与左右随从同食同住嬉戏无度。”
“他还没有登基就敢给人封官许愿,登基后把国库的金银财宝扔着玩。”
“太子病重的时候,萧昭业演技一流,哀声哭泣,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大孝子。只有他自己独处的时候却大吃大喝,欢笑嬉戏,没有一点哀容。”
“皇帝萧赜病重的时候,他找巫婆诅咒爷爷早死好让自己登基,等他入宫侍疾的时候,又是一片哀泣,泪如雨下,让萧赜非常感动。”
“萧昭业在孝期宴饮,有的大臣看不过去,就跟同事说这么早就欢歌艳舞,是不是太早了。他的同事回道:这正是宫里的哭声啊。”
“萧家列祖列宗都在爆哭……”
萧赜、萧长懋瞠目结舌:朕(本宫)居然被一个小儿骗了!
萧赜终于体会到了偶像刘裕的感觉。
“萧昭业的皇后何氏与他臭味相投,两人共享宫中的美少年,可谓夫唱妇随。”
“这位何皇后是刘楚玉的驸马何戢的小妾生的女儿。”
“也不知道遗传了谁……”
【萧昭业虽是皇帝,但朝政大权都在萧鸾手中。公元494年,萧鸾弑君自立。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自幼由萧道成抚育长大,视如己出。但萧道成一定没有想过,皇位会归属于这个侄子。】
【萧鸾生性阴险狡诈,言行不一,多疑暴虐,他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对萧道成、萧赜的子孙极为忌惮,继位不久便将他们的子孙全部诛杀,就连六七岁的孩童都没有放过。】
萧道成打了个寒颤:难道这就是朕屠杀刘宋皇室的报应吗!
萧鸾眼神阴冷,对此很是自得,“朕所作所为是为了向宋明帝刘彧学习。”
所以你的结局也会跟刘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