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北魏风云激荡之时,南方反倒进入了一段相对安稳的岁月。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齐,于江陵立萧宝融为傀儡皇帝,一路攻下健康,废杀萧宝卷。502年,萧衍代齐自立,建立梁国,南齐覆灭!】
评论区
“萧宝卷真是作死,萧衍的哥哥萧懿本是平叛的大功臣,萧宝卷却派人毒杀了他,又要派人行刺萧衍。刺客都看不下去,将此事告诉了萧衍。萧衍本就想为哥哥报仇,这件事正好成了萧衍起兵的借口。”
“萧衍拥兵数万,战马千匹,萧宝卷只派了三千人阻击,这三千人还不敢出兵,逗留十多天都没有出动。”
“萧衍攻入健康的时候,萧宝卷还在欢歌宴饮……”
【萧衍的萧与萧道成的萧是同一个萧,萧衍的父亲是萧道成的族弟,在萧道成建立齐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萧衍自小聪明,博学多才,凭借家世背景和个人能力,仕途顺达。】
【萧赜永明年间,南朝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文人群体中兴起了承前启后的永明体,萧赜的次子萧子良广招文学之士,萧衍、王融、谢朓、沈约等人聚集于萧子良门下,并称“竟陵八友”。】
评论区
“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永明体是古体诗的终结,是近体诗的雏形。”
……
【萧赜驾崩后,萧衍没有参与拥立萧子良,反而支持萧昭业登基。萧昭业倒行逆施之时,萧衍又选择支持萧鸾上位,这个选择让他的家族成功躲过了萧鸾登基后的清理宗室,且地位日益显赫。】
【公元495年,孝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南齐,萧衍领兵救援。他以疑兵之计,成功击溃魏军,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因战功升任为太子中庶子。】
【两年后,孝文帝再次率军南征,连下新野、南阳,兵锋直逼雍州,萧衍受命救援,却兵败邓城。萧鸾没有因为战败惩罚萧衍,还命萧衍为雍州刺史,自此,萧衍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萧宝卷继位后,齐国内部动乱频繁,方镇各怀异心,“内难九兴,外寇三作”。萧衍看到齐朝内忧外患,丧失民心,有亡国之相,便有意取而代之,在雍州暗中准备军备。】
【恰在此时,萧宝卷毒杀萧懿,刺杀萧衍,这给了萧衍绝佳的出兵理由,公元501年,萧衍在襄阳举兵。】
【经过一年的战争,萧衍成功攻入健康,代齐自立,建国大梁,史称“南梁”,这一年,萧衍三十九岁。】
【新建的南梁面临的第一个危机便是北魏的进攻,公元504年,北魏趁着司州刺史蔡道恭病逝,进攻义阳,义阳守将最终投降北魏。】
【505年,萧衍命他的弟弟萧宏帅军北伐,萧宏本人怯懦愚蠢,得知魏军已经度过黄河,便止步不前,擅自逃走,梁军不战而败,损失五万多人。】
【北魏乘胜追击,号称百万大军包围北徐州的治所钟离,遭到守将的顽强抵抗,萧衍先后派出二十万大军救援钟离。一直到507年,韦睿趁着淮河水暴涨之际,以水军为主力发动攻击,大破魏军。魏军尸体遍地,淮河为之不流!】
【这场战争史称钟离之战,魏军淹死被俘者多达十五万,梁军取得了自元嘉年间以来,南北交战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胜!】
天幕提及的战役让南梁君臣无不满心骄傲,这可是他们的功绩,自刘裕北征之后再未有过的大胜!
第241章 南北对峙1
【从萧衍建国,一直到公元528年的近三十年间,梁魏之间几乎连年大战。刚开始打的有输有赢,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直到河阴之变后,北魏诸多州郡投降南梁,萧衍似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评论区
“梁武帝听信北魏降将王足的建议,用淮水倒灌北魏的寿阳城,侦测地形的水利专家都说了,淮水附近都是沙土,不能筑堤。萧衍就是不听,在徐州扬州征发二十多万民工将士日夜施工,整整两年才建好。”
“结果大堤刚修好就决堤了,下游数十万百姓遭灾!”
“萧衍心心念念的寿阳城直到十年后才被攻克。”
“公元528年前后,正是萧衍前明后暗的分界线……”
萧衍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什么叫前明后暗?”
有的朝臣记性比较好,想起了后人对汉武帝的评价,瞬间心领神会,难道陛下晚年也会犯错?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出口,反正天幕很快就会为他们解惑的。
【公元529年,南梁趁着尔朱荣作乱北方,派兵北伐,大将陈庆之连战皆捷,一路攻克洛阳!萧衍试图扶持魏朝宗室子弟登基为帝,都因各种原因失败,洛阳城也被尔朱荣夺走,只能退兵南撤。】
评论区
“这是一位大佬!”
“陈庆之身体文弱,不能骑马射箭,却能用脑子战胜每一个敌人,堪称一代儒将!”
“他仅带着七千人,护送北海王元颢回到洛阳,连克涡阳、考城、荥阳、虎牢……历经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
“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率三千骑兵背城而战,面对三十万魏军的包围怡然不惧!”
“若不是尔朱荣的大军是梁军的十倍,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
【公元536年,北方大地已经一分为二,东魏将领侯景南侵楚州,直达淮上,被陈庆之击败。此后萧衍与两魏议和停战,北方东、西魏之间忙于一决雌雄,南方萧衍又开始了自己的骚操作……】
【萧衍是南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他在称帝之前,长期担任南齐的地方官吏,对南齐的政治弊病了如指掌。在继位之初他励精图治,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扭转了南齐奢靡残暴的风气。】
评论区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衣服都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只吃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无肉不欢的人无法理解!”
“喜欢素食的人也无法理解!”
汉文帝刘恒战术后仰:不好,朕都要被比下去了!
【萧衍施政宽和,重用门阀子弟与寒门子弟,特别注意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但他过于宽和的做法也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他制定的律法对高官显贵过于宽容,又对普通百姓过于严苛,使得统治阶层内部肆无忌惮,也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萧衍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自刘宋以来,谋朝篡位的无不是手掌军权的寒门子弟,朕必须重用世族以平衡寒门军户的力量。”
太子萧统皱眉道:“父皇,世族寒门都可以用,但对百姓太过严苛总归不好,真正能动摇天下统治的还是普通百姓啊!”
萧衍满不在乎道:“太子太过谨慎了,若没有人带头,哪来的农民起义?”
萧衍固执的坚信自己的判断,却不知,最后给南梁带来致命一击的正是他优待的高门显贵!
评论区
“萧衍认为东晋凭借世家大族的支持和维系才能有百年国祚,宋、齐重用寒门,结果一个比一个短命,所以特别重视维护世家大族的权利。对皇室子孙、世家大族、朝中公卿,一律优待、放纵。”
“有权贵犯罪就想方设法为他辩解,若是百姓有罪,便全部绳之以法。一人逃亡,则全家治罪,老幼不免!”
“萧衍一门心思疏简刑法,致使公卿大臣都不重视刑狱,律法的尊严荡然无存!”
法家的李斯韩非无不摇头叹息,始皇锐评:“舍本逐末,目光短浅!”
“南梁的地方藩王多行不法,对抗中央,有的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在建康大街上杀人,也只是被萧衍说教一顿了事。”
“比如萧衍的六弟萧宏,他曾率领一支数百年未有的庞大军队北伐,麾下有梁朝的诸多开国元勋辅佐,本该一鼓作气锐意进取。但他本人却畏缩不前,一听到北魏军队渡过黄河就带头逃跑,致使梁军士气溃败,尚未开战便损失了五万人。”
“萧宏的小妾的弟弟仗着萧宏的势力逞凶杀人,官府要捉拿他,他就躲到萧宏的府邸,简直有恃无恐。”
“萧宏和他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女儿私通,暗中密谋篡夺皇位刺杀皇帝,刀子都刺到了萧衍的面前,他依旧没有怪罪萧宏。”
“萧宏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生活奢靡无度,府邸超越皇宫,后宅美女如云,她们的家人都仗着萧宏的势力横行建康。”
“萧宏在后宅藏了数百间库房的金银珠宝,有人密报说他私藏兵器,萧衍亲自去查看后发现只是一些金银,就大度的放过了萧宏。”
“是亿些吧,仅仅铜钱就有三亿,其他库房的金银器皿更是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