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评论区
  “这次进攻两军还没有实质性的接触,隋军就被天气打败了。”
  “陆军因为大雨,缺衣少食,士兵感染疾病。水军遭到海风,大量船只沉没,最后安全回来的隋军只有十之一二!”
  “此战就像是数年后三征高句丽的预演,预示了隋军的结局……”
  【大业三年,高句丽暗中与突厥结盟,背叛宗主国隋朝,隋炀帝发现后勃然大怒!】
  评论区
  “高句丽的使臣刚到突厥面见启民可汗,就被杨广的巡游队伍堵住了去路。”
  “启民可汗不敢欺瞒隋朝,直接将此事告知了杨广。杨广给了高句丽警告一次,希望他们能够吸取教训,只要高句丽服从隋朝的领导,可以既往不咎。”
  “但高句丽野心膨胀,根本不想臣服于隋朝。”
  “若不是此时隋朝正在谋划消灭吐谷浑,高句丽就要面对大军压境了!”
  “隋军/高句丽:不要过来啊!”
  【大业八年,隋朝完成了对其他方向的征讨,国内尚算安定,杨广借口高句丽王不肯入朝觐见,打着收复辽东故土的旗号,发兵征讨高句丽!】
  【攻打一个两面三刀,随时准备背刺中原王朝的小国,本是应有之义,但为何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却能拖垮整个隋朝,这一切还要归罪于隋炀帝杨广的一意孤行!】
  评论区
  “杨广的命令让人认为他根本不懂军事!”
  “遥控微操真是古今‘战术大师’的一惯操作!”
  ……
  【杨广下令征召天下军队,无论远近,都要自行前往涿郡汇合,又征召江淮之地的百姓运送军需前往涿郡。刚建好的大运河上船只绵延长达千里,数十万民夫来往于南北,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幽州总管负责在东莱督造海船,因监工催逼甚急,造船工匠日夜泡在水中,腰以下的部位全部溃烂腐败,甚至生出蛆虫,十之三四的人都因此而死!】
  【隋军总共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万民夫,水陆并进,计划于平壤会师!这是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
  杨坚:“征讨高句丽最难的便是克复当地气候,狭小的辽东平原如何能承受一百多万将士!”
  独孤伽罗:“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何至于用举国之力征伐!”
  【开战前,杨广命令前线将领不得擅自进攻,必须得到他的命令才能行动。此令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十分被动,前线将领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派人去后方征求隋炀帝的意见,以至于延误军情,给了高句丽充足的准备时间。】
  评论区
  “杨广打的旗号就是吊民伐罪,而不是为了功劳名声,为了防止将领贪功冒进,他要求三路将领相互配合,所有攻击行动都要听皇帝的命令!”
  “当时世家大族在北朝世代为官,从北魏到西魏,从北周到隋朝,堪称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他们的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杨广的皇位,他也是为了集中皇权,才下这样命令吧!”
  “我们不知杨广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那是大军交战的前线,数百万将士的性命,不能因为杨广的权谋手段而白白葬送!”
  “而且,杨广并没有指挥大军作战的能力与经验,人菜瘾还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刘邦冷笑:“就连朕都只能指挥十万大军,杨广这个毛头小子哪来的自信!”
  韩信嘲讽道:“无知者无畏!”
  刘邦想起白登之围:老子怀疑你在内涵老子,而且还有证据!
  【大战伊始,隋军修建浮桥强渡辽河,浮桥尚未修好,高句丽便发动了突袭,隋军被半渡而击,死伤惨重!】
  【但开局的失利并没有影响隋军的进攻,百万大军压境让高句丽只能固守辽东城,不敢试其锋芒!】
  评论区
  “连续五个月的包围进攻,隋军都没有攻下辽东城。”
  “对此,高句丽一定很感谢杨广!”
  “杨广一边下令攻城,一边又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投降,就立刻停止进攻,对其进行安抚。我们是天朝上国,不能欺负弱小。(呕00。~”
  “于是,辽东城将要攻陷之时,高句丽立刻请降,隋军只能暂停攻击,快马请示隋炀帝。这样一来一回,等到杨广的命令到达前线,高句丽早已准备好了防御,再次顽强抵抗。”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上演,隋朝将士如同被戏耍的木偶,隋炀帝就是那个小丑!”
  “但隋炀帝依旧不肯放权,坚持到前线指挥。可惜,此时的隋军早已士气丧尽,无力再战。”
  ……
  刘彻看的目瞪口呆:“这是什么行为,朕不理解!”
  他都能放权给前线的将士,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何杨广不明白这个道理。
  按说此时的杨广也已经四十多岁了,怎么行事还如此毛躁!
  第262章 急功近利
  【高句丽坚守城池,隋军陆军被挡在辽东城外一时无法前进,大将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走水路进攻高句丽。但他不听副将的建议,贪功冒进,在平壤城下中了高句丽的陷阱,大军惨败!来时的四万大军,逃回去的士兵只有不足千人!】
  评论区
  “高句丽诈败,来护儿果然中计,隋军将士自行其是,纵兵劫掠,中了高句丽大军的埋伏,来护儿大败!”
  “第一次见中原王朝与异族交战,被外族用兵法凌虐的!”
  隋朝大将:丢人丢到全天下了!
  ……
  【辽东城外的包围圈依旧在僵持中,杨广命于仲文、宇文述等大将率领三十万大军绕过高句丽的城池,渡过鸭绿江,与水军配合直取平壤城。同时杨广又命士兵自行携带百日粮草,还要带着甲胄、武器、各种军需物资负重行军,有胆敢丢弃物资者立斩不赦!】
  【但每个士兵需要肩负的粮草重达两百多斤,将士们不堪其重,悄悄将粮草挖坑埋了。以至于大军前进不到一半路程,粮草就已经损耗殆尽!】
  【恰逢此时,高句丽大臣乙支文德诈降,试探隋军虚实。乙支文德见隋军粮草不济,想了个恶心人的计策,两军一接战,高句丽就诈败、撤退,牵着隋军的鼻子往前走。宇文述甚至创造了一日七胜的记录,但隋军也在这被刻意拉长的战线中士气尽丧,无法再战!】
  【无奈之下,隋军只能暂时撤军,隋军一窝蜂的撤退,没有章法,被高句丽抓住机会,四面出击,在萨水击败隋军,隋军大败而归!】
  评论区
  “三十万隋军渡过鸭绿江攻打平壤,逃回来的只有两千七百人,所有军需物资都丢给了高句丽……”
  “高句丽:听我说,谢谢你~”
  【第一次进攻高句丽以隋军惨败而告终,但隋朝国内却因为沉重的兵役、劳役爆发了农民起义!】
  评论区
  “隋军从上到下都不在状态,皇帝发布不合理的命令,将领贪功冒进,被高句丽耍的团团转,基层士兵早已不堪重负,后方的百姓更是为了支援前线家破人亡!”
  “当时百济声称会响应隋朝的进攻,暗中却与高句丽暗通款曲。”
  “隋朝的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已经被周边小国看在眼里!”
  天幕下的观众五味杂陈,尤其是领军大将,如韩信、白起等被君主辜负的大将,也终于发现了自家主君的可贵。
  好歹他们在战场上没有人胆敢掣肘,好歹他们是死在功成名就之后……
  刘邦、嬴稷:谢谢,朕并不想与杨广对比!
  如秦始皇、汉武帝等君主更是得到了麾下大将众口一词的感激,他们比文臣还要谄媚,将所有赞美的语言都送给了自家君主!
  【大业九年,杨广再次亲征高句丽!】
  【这次,杨广吸取一些教训,提前在辽东储备军粮。四月,隋军度过辽河,兵分两路,一路围攻辽东城,一路直取平壤!】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在后方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杨广不得不从前线撤兵,先解决后方的叛乱。】
  开皇年间的杨素腿软地瘫倒在地,一颗心越发沉重,他知道,杨家完了!
  杨坚不会容忍一个乱臣贼子活在世上,即便他能利用为独孤皇后寻找陵寝的功劳幸免于难,杨家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被封为楚国公,官至上柱国、礼部尚书,却备受杨广的猜忌。】
  评论区
  “杨素是帮助杨广登基为帝的从龙之臣,但他却恃功自傲,失去了一个臣子的本分!”
  “杨素的僭越让杨广极为不悦,杨素生病后,杨广派太医前去诊治,明面上赐了很多珍贵的药物,暗中却询问太医,想让杨素就这样病死过去。”
  “杨素察觉此事后,自觉无法反抗皇帝的意志,他放弃吃药,选择一死保全家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