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评论区
  “对内削弱勋贵势力,导致统治阶级离心离德;对外用兵无度,导致隋朝在四夷威信大失;滥用民力导致起义军层出不穷……”
  “杨广削弱贵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后期玩崩了!”
  “贵族一向看不起皇室,毕竟贵族百年起步,而南北朝的皇室都挺短命的。”
  “直到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关陇贵族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杨坚:“唐高宗!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也想问同样的问题,他看向襁褓中的目光都变了,他这个小儿子真是时时刻刻能给他带来‘惊喜’!
  “后世史学和文学中将杨广刻画成为荒淫无度,沉迷女色,奢侈暴虐之人,显然是有所偏颇的。”
  “从萧皇后从始至终受到杨广的尊重就能看出,杨广并不是一个沉迷女色的人。”
  “杨广很有才能,他有能力继承杨坚的大业,也有此雄心。但他希望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影响了他的判断与理智。”
  “他不切实际的追求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只能在那些阿谀谄媚之辈的口中得到些许满足。”
  “在谄媚之辈的包围中,杨广逐渐迷失自我……”
  “三征高句丽的出发点是合理的,但杨广对失败不加反思,执着于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最终导致数百万大军葬身于关外,这就是他的罪过了!”
  “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人一旦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会给天下百姓带来致命的灾难!”
  “隋炀帝是暴君,但他不是昏君,他没有做君王的德行,却还是有一些功劳的。”
  “只不过他所有的功业都只为了自己的威名,从未为天下百姓考虑,任性妄为滥用民力,超出了当时百姓的承受能力。”
  “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
  “杨广这样的皇帝比杨勇那样只追求自身享乐的皇帝破坏力要大得多。”
  “到了最后,杨广失去了自己的追求,躲在江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就真的变成一个昏君了……”
  李世民:“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秦始皇与汉武帝看着杨广的行径,如同在看一部灭国警示录,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也好大喜功,也想要建立不世伟业……
  只不过他们比杨广更能克制自己,他们的功业是与国朝联系在一起的!
  【杨广一死,隋朝的统治彻底土崩瓦解,农民起义军与地方豪强势力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宇文化及立杨浩为傀儡皇帝,带着十万大军北上,争霸中原。留在洛阳的群臣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李渊逼迫傀儡皇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洛阳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隋朝彻底灭亡!】
  杨坚与独孤皇后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局,却还是为此心痛不已,隋朝可是他们的心血,最后居然为他人做了嫁衣!
  当初他们对秦朝二世而亡多有嘲讽之意,对汉朝的动荡波折也很看不上,没想到隋朝与秦朝的结局一般无二。
  幸好这些事没有被天幕公之于众,不然他们怕是没脸见人了……
  之后的事与隋朝无关,杨坚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
  长子杨勇喜好奢侈,热衷于享受,次子杨广一心追求自己的功业,不顾百姓死活,剩下三个儿子更加不堪!
  难道朕的大隋注定后继无人吗?
  杨坚不免有些宿命论,将这件事当做了北周的报复。
  独孤伽罗劝慰道:“那罗延,我们的孩子绝不是不明事理的狂妄之辈,勇儿知道了错在哪里,定会有所改易。至于广儿……广儿的野心太大了,若是能够找到压制的办法,定能继承我们的基业,开创更加辉煌的盛世!若是五个儿子都不成器,还有孙儿们,将他们接到宫中,由你我亲自教导,定能选出可用之人!”
  杨坚无奈的想:除此之外,还能如何呢,难道朕能甘心将皇位传给外姓人!
  他唯一能够为天下百姓做的,便是留下将来谋逆(起义)叛乱的各方势力,为他们留一条活路吧。
  【正在包围洛阳的李密也遇到了难题,宇文化及正带着傀儡皇帝为旗帜,北上中原,第一个目标便是他的瓦岗军。】
  【为免两面作战,李密接受了洛阳的册封,决定先解决宇文化及。经过一番激战,李密打败了宇文化及,自身却也损兵折将,势力大减,最终被窃取了洛阳权利的王世充打败。】
  评论区
  “王世充逃到洛阳后依旧专横跋扈,让皇帝杨侗极为不满,想要借李密之手除掉王世充。”
  “李密也不想两面作战,双方一拍即合。”
  “只是,那些死在洛阳城下的将士怕是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宇文化及和洛阳的小朝廷都打着隋朝正统的旗帜,他们本该是最大的敌人,李密却没有利用好这份关系,反而被杨侗利用,替他解决了宇文化及。”
  ……
  这一战的亲历者很多已经归于尘土,却也有几人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站在太极殿中,与李世民共建贞观盛世!
  李世民好奇道:“朕当时正在关中,不曾参与此战,只听闻此战极为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可是当真?”
  李绩:“回陛下,当时臣初战不利,退保仓城,魏公李密率众来援,在童山身中数箭,跌落马下,幸得叔宝(秦琼)相救。”
  秦琼:“是的,陛下,之后英国公(李绩)临危不惧,战胜宇文化及,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魏征接道:“李密回洛阳请功,却恰逢王世充窃取洛阳权柄,王世充发动突然袭击,李密轻敌大意,第一天就被王世充击败。”
  程咬金想起此事就恨得咬牙切齿,“李密不听魏大夫(魏征)建议,与敌军短兵相接,致使臣等身受重伤。之后,王世充再次利用李密轻敌的弱点,设伏兵大败瓦岗军,臣与叔宝等人都被王世充俘虏!”
  这是他一辈子的黑历史!
  第267章 隋末乱世
  【瓦岗寨大部分将领被王世充俘虏,单雄信等人向王世充投降,李密带着残兵败将投靠李渊,瓦岗寨起义彻底失败!】
  评论区
  “从翟让等人的权利被李密窃取开始,瓦岗寨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政权了。”
  “李密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他加入瓦岗势力也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他代表的从来都不是农民军的利益。”
  “说到底,李密就是一个政治投机者!”
  “翟让没有意识到领导权力的重要性,拱手让出权力,导致义军瓦解。”
  “不加分辨的吸收隋朝的旧官僚势力,被他们逐渐取代,变成封建军队,是瓦岗寨失败的一大原因。”
  “李密后期逐渐骄傲自满,打了胜仗都不肯赏赐将士,导致将帅离心离德。他疏远徐世绩等忠心之人,反倒亲近邴元真那样的贪婪之辈,有此结局并不意外。”
  “投降李渊后,李密又不甘心居于人下,预谋反叛,被唐朝将领盛彦师抓捕,传首京师,终年三十七岁!”
  “李密死后,瓦岗寨的部将徐世绩、程咬金、秦叔宝、魏征等人相继投降唐朝。”
  “从这个角度看来,唐朝的建立也有李密的一份功劳_(:3」∠)_”
  李密跌坐在地,他不敢置信自己的结局居然如此潦草!
  比他更痛心的是瓦岗寨的众多英雄豪杰,他们不惜生命与隋军奋战,是为了给如他们一样的底层百姓争一条活路,他们不是李密争权夺势的工具!
  此刻,众人心中的天平都倾向了翟让,李密苦心经营的名望一朝倾覆,瓦岗寨再也不是他的一言堂了……
  【瓦岗寨农民起义历时八年,动员了上百万百姓,转战黄淮地区,击败宇文化及,打败王世充,威震天下!为推翻隋朝的反动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世无数故事、话本都在演义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翟让、李密、徐世绩、单雄信、程咬金、秦琼、魏征等人和他们的故事,早已成为我们家喻户晓的历史传奇!】
  天幕上出现了一些连环画,取材自《隋唐演义》和《说唐》等话本。
  李绩:“宇文成都是何人,居然能在十八英雄中排行第二!”
  程咬金怒目圆瞪:“俺老程的武器可不是双板斧!”他明明最擅长马槊。
  秦琼好奇:“罗成是谁?还有这个李元霸。”
  尉迟恭瞪大眼睛,看清了李元霸画像上的备注:“面如病鬼,骨瘦如柴,手持一柄400斤大锤,半日锤死一百二十万人!”
  李世民惊呼:“他是怎么做到的?”
  程咬金:“太离谱了吧,某都做不到!”
  魏征发现了华点:“噗嗤!此人在雷雨天举锤骂天,最后被自己的锤子砸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